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科海泛舟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唐诗传奇》:富含知青情结的历史小说(连载)

[复制链接]

11

主题

42

帖子

2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5
21#
 楼主| 发表于 2021-3-24 09:55:32 | 只看该作者
《唐诗传奇》猜谜(2)


       猜一猜,李白将要遇见的诗人是谁?
      (猜谜(1)(2)答案都见下次连载。朋友们可以先猜一猜,猜到了就请回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8
22#
发表于 2021-3-25 07:22:37 | 只看该作者
李白病在扬州府,
穷困潦倒无奈处,
幸得孟小府照顾,
延医禁酒得恢复,
两道迷面留下来,
读者慢慢来品读,
猜猜将到人物名,
也是一番小科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2

帖子

2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5
23#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08:36:51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21-3-25 07:22
李白病在扬州府,
穷困潦倒无奈处,
幸得孟小府照顾,

谢谢龙行天下版主!你的诗是对我的文的点睛之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2

帖子

2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5
24#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08:59:0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科海泛舟 于 2021-3-28 09:03 编辑

                 猜谜(1)答案

谜面:《唐诗传奇》连载(7)中提到的接见李白的苏颋,就是连载(5)中为杜审言之子杜并写墓志铭的苏颋。
     请朋友们猜一猜,这两条线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归并为一处呢?
谜底:当李白见到杜甫时(《唐诗传奇》第7章)。
延伸解读:
      (1)李白谒见苏颋,是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杜并是杜甫的叔叔,杜并之死对杜甫有很大影响,杜并的墓志铭是苏颋写的。李白与杜甫相见时,谈到苏颋,是很有可能的。
      (2)李白与杜甫相见,是两位伟大诗人的风云际会,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却不足100字。我在《唐诗传奇》中,要用超过两万字的篇幅叙写这桩文坛盛事。怎么写呢?他们见了面,都聊些什么呢?文献的记载,只有“访仙问道”四个字。我可不能这么写。嗯,他们可以聊聊苏颋吧。
      (3)我写这段故事时,也包含着知青情结:
        其一,李白与杜甫两次相会,同游梁宋、齐鲁。其中,“梁”指汴梁,即开封;“宋”指宋城,即商丘。我的两位知青朋友也曾到过商丘,李白与杜甫同游过的地方。写《唐诗传奇》时,我不由自主地回忆起这段往事。
        其二,李白与杜甫分手后,杜甫到长安,经历了“野无遗贤”的闹剧。与“白卷事件”有某种相似之处。

猜谜(2)答案:孟浩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2

帖子

2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5
25#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09:0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科海泛舟 于 2021-3-28 09:09 编辑

《唐诗传奇》连载(10)

            “春眠不觉晓”
     孟少府走后,李白费尽心思猜想,这诗人是谁呢。王之涣?不可能,他在冀州衡水担任主簿,不会到扬州来。王昌龄?他忙着应试呢,没工夫出游。高适?正在宋城附近的乡间躬耕田地,也不会来。那么,会是谁呢?莫非是他……
     想着想着,一阵困倦,李白伏在桌案上睡着了,进入了梦境。
     这是一个温馨美好的梦。他梦见自己静卧在春天的温煦气息中,睡得如此深沉安谧,竟连明媚晨曦的降临都不知晓,还是四周的婉啭鸟鸣唤醒了他。忽然记起,昨夜下过雨,刮了风,风声雨声都曾融入他的梦境,于是一心牵挂,也不知满园的春花被吹落了多少呢?沉湎于梦境,李白伏在桌案上喃喃呓语: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只听见有人朗声大笑:“哈哈,是谁在念我的诗啊?”
     李白这才真的醒了,抬起身,睁开惺忪的睡眼,看到一位40来岁风度飘逸的书生站在面前。
     “请问,兄台是……”李白不敢贸然相认。
     “梦中都在读我的诗,你怎能不知我的姓名?”
     “你是孟浩然?写《春晓》的孟浩然?”
     “正是我,襄阳孟浩然。”
     李白连忙站起来,深施一礼:“蜀人李白,深慕浩然兄大名,没想到竟能在这里相见,我真是大喜过望。”
     孟浩然还了礼:“太白贤弟,我也读过你的诗赋,少年才俊,文采超凡,久仰了。听孟少府说,他在巡查旅社时,恰巧发现了你。我云游至此,知道你在这里,特来拜访。”
     “如此说来,咱们的相逢真是巧遇啊。”
     孟浩然粲然一笑:“缘,妙不可言!”
     李白拉着孟浩然的手,一起坐下来。店小二送上茶水。
     李白说:“浩然兄,你的诗很让我敬佩。自出蜀以来,我拜谒朱门,四处碰壁,心绪晦暗,辗转难眠,没有安安稳稳地睡过一觉,还时常做噩梦。刚刚在你的诗意中,我竟享受了如此美妙的梦境,你的诗真是神奇。”
     孟浩然笑道:“那是因为你我心迹相通啊。”
     “你来得正好,咱们兄弟二人结伴游览扬州美景吧。孟少府推荐的游伴,原来就是浩然兄,我太高兴了!”
     “孟少府君与我交谊多年,是个热心的好人。他提议我们去扬州城南的常二家,常老翁也是孟少府的友人,那边风光秀丽,幽静宜人,是个好去处呢。”
     李白兴高采烈,站起来就要走:“咱们即刻动身!”
     孟浩然忙拦住:“今日天色已晚,待明早再行。孟少府已经为我们雇了马车。他还说,你身体尚未完全康复,不能饮酒。出去走走,可遏制你的酒瘾,对吧?”
     李白仰头大笑:“有美景让人陶醉,何须喝酒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42

帖子

20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5
26#
 楼主| 发表于 2021-3-28 09:11: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科海泛舟 于 2021-3-28 09:15 编辑

《唐诗传奇》连载(11)
溪水到了尽头,白云依然在自由飞翔

     次日清晨,李白与孟浩然乘马车,出了扬州城。一路景色宜人,南行十余里,到了常老翁的家门口。
常老翁家几间茅舍,篱笆围成小院,柴门虚掩。环视周边,只见柴门之外,有一泓碧绿的湖水。不远处是一条小溪,流水潺潺注入湖中。顺着水源的方向望去,溪流蜿蜒,林木苍翠,芳草萋萋,晨雾袅袅,宛若仙境一般。
     李白说:“此地离扬州城仅十里,竟有世外桃源的感觉,真是奇观。咱们先不去打扰主人,自己走走,可好?”
     孟浩然说:“正合我意!”
     李白一时兴起:“今日逢此美景,不可无诗。我已得二句。”随即吟道: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源。
     孟浩然听了,欣然颔首称赞。二人携手,沿着小溪岸边的石径前行。晨雾渐渐散去,蓝天白云之下,溪水潺潺,松柏苍苍,不由得心境怡然。
     李白说:“浩然兄,我读过你写的《夜归鹿门歌》。隐居的生活,一定很惬意吧。”
     孟浩然说:“我23岁那年,与好朋友张子荣一起在鹿门隐居。那儿也是东汉庞德公隐居过的地方,我诗中有‘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之句。”
     李白叹道:“清幽的鹿门,月光下显现出朦胧如烟的林木,令人心驰神往啊。”
     孟浩然继续回忆:“那时年轻,不懂得什么叫隐居避世,只是觉得有趣。其实,隐居生活是很清苦的。后来,张子荣考进士去了,我也离开鹿门,沿长江而下,云游四方,结交了许多朋友。我还到处拜谒豪门公卿,想求个进身之阶,结果是处处碰壁。”
     李白深有同感:“我也是四处碰壁,‘十谒朱门九不开’。这些豪门公卿,既贪婪又愚昧,不可理喻。”
     孟浩然拍拍李白的肩:“贤弟,不要一概而论。上层高官中间也有知书达理之人,甚至有闻名于世的诗人,譬如张说、张九龄。”
     李白说:“我拜读过浩然兄的《临洞庭上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何等磅礴的气势!可惜,张说丞相好像并没有看中你的诗,也就没有提携你。”
     孟浩然摆摆手:“不可急于求成,假以时日吧。其实,我并不那么想做官,我天生就只是个诗人,仅想谋个养家糊口的生计,然后归隐山林,静下心来写诗,专写山水田园诗。我一生的向往和快乐,都在青山绿水、诗情画意之中啊。”
     “我很喜欢你的山水诗,寄情于山水之中,是很好的选择。”李白嘟哝道:“我四处碰壁,拜谒无门,也想归隐山林呢。”
     “你可别这样。你有远大的志向,有经邦济世的才华,你的诗才更是卓尔不群,惊世骇俗。不要灰心丧气,要努力!”
     走得累了,二人坐在小溪的石头上休息。孟浩然问:“太白贤弟,你近来有何佳作,可否让我拜读呢?”
     李白从怀里掏出一份诗稿:“这是我在苏州探访古迹时写的《乌栖曲》。”
     孟浩然接过诗稿,读了一遍,又读了第二遍,继而是第三遍。
     读完第一遍,孟浩然深深叹了口气。读完第二遍,他的眼睛潮润了。读了第三遍,泪水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连读三遍,孟浩然叹道:“好诗啊!吴越兴亡的悲剧,令人感慨万千。忧患兴邦、淫逸亡国,这是必须记取的历史教训。”
     李白说:“《乌栖曲》是我最钟爱的作品,我每天都把它带在身上,生怕丢失了它。”
     “可惜,当今能够真正读懂你的《乌栖曲》的人,已经很少了。”
     “这是我们时代的悲哀啊。”李白无奈地摇摇头。
     孟浩然郑重地说:“太白贤弟,就是为了不让《乌栖曲》的悲剧重演,你也不该退隐山林,要争取踏上仕途,在经天纬地的大舞台上直抒胸臆,尽一己之力匡正时弊。你要努力寻找前行的路啊。”
     “这恰是我的所思所想。但是,路在何方呢?”
     “你继续拜谒公卿,会有机会的。当今圣上也很喜欢诗文哟。”
     “我读过李隆基的诗,还可以吧。”
     孟浩然急忙竖起一根手指:“嘘,圣上的名字不能说的。”
      “哦,我知道他喜欢诗文,可我哪儿有机会见到他呢?”
     “玉真公主,圣上的妹妹,也很有才学。你可以通过她,知会圣上。”
     “但是,我也见不到玉真公主呀。”
     “机会总归会有的,你心里要有准备。”
     走着走着,到了溪水的尽头,是一处从地下涌出的泉眼。小径也到此夏然而止。
     孟浩然忽发感慨:“我想起了一联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你看,溪水到了尽头,而天上的白云依然在自由自在地飞翔。人生也是如此啊。”
     李白疑惑地问:“这一联诗句,听起来像是王维的诗风,可我没有见过这首诗呀。”
     孟浩然笑道:“这一联诗句是流传在朋友圈里的。除了王维,谁还能吟出如此清新明丽而蕴含哲理的诗句呢?我想,这是王维潜心寻思,心有所悟获得的一联诗句。他将来必会把这诗句写进一首诗里,那将是超凡脱俗之作。”
     李白感叹:“山水诗竟能表达深邃的哲理,奇了!”
     “心要沉静,方能有所深悟。而置身于青山绿水之间,恰是让心静下来的最佳氛围。当然,还要有诗人的襟怀和情愫。”
     李白兴味盎然:“听了浩然兄一席话,太白受益匪浅!”又问:“你见过王维吗?”
     “不曾谋面,只是神交。喜欢他的诗,希望日后有机会认识他。”
      李白坦诚地说:“王维与我是同年生人,他15岁闯荡长安一举成名,17岁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令天下人赞叹。我也希望有机会结识这位同庚的才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8
27#
发表于 2021-3-29 07:27:07 | 只看该作者
李白喜遇孟浩然,
二人携手作游玩,
只得绝美新诗句,
说起王维盼相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4 01:10 , Processed in 1.1388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