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道拐
骆哥从晴隆回来就来找我喝酒,向我讲述晴隆的故事,听得我如醉如痴。
晴隆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莲城”,但晴隆因缺水压根就没有莲。水资源的匮乏至今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莲与水应该密不可分,不知道究竟是晴隆之水曾经润育晴隆之“莲”,还是晴隆历来压根儿就缺乏水,因而晴隆人望梅止渴,生出一个希冀,梦想着有一泓清波,长满一湖丽莲,所以起名“莲城”。无论是耶、非耶,无论愿望如何,反正现在你到晴隆是根本看不见一朵美丽的莲花的。但晴隆的花贡茶倒是小有名气,有的浙江人、福建人一到清明前后,就到晴隆来收购茶叶,运回本地,略施加工,马上就变成身价十倍的“龙井”或“铁观音”了。 晴隆气温低,风沙大,所以晴隆的姑娘个子矮小,脸显粗糙,一口浓浓的晴隆话,一说出来不用自我介绍就明白地亮出了自己的身份,但晴隆姑娘矜持、稳重,不轻浮,是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晴隆一直没有很好的旅游资源,也没有什么名。抗战期间,一个叫阿尔贝特的美国记者,从重庆去昆明途经晴隆时,拍摄了“二十四道拐”盘山公路上,艰难运输美国援华物资的照片,并在海外各大媒体刊登出来,标注为“中国境内史迪威公路二十四拐”引起关注。那是一张褪了色的全景照片,壁立的山体,盘旋的公路,像是天公抖落的银练,从云端直坠谷底,又像是曲身蓄势的金龙,昂道直窜云端。在直道和弯道上,一辆接一辆的美军GMC十轮大卡车,满载着货物,沿着这条接S状的公路,从幽深的谷底向着险峻的山顶缓慢地爬行。仿佛听到了发动机的低沉喘息,和汽车兵的咚咚心跳。由于没有注明拍摄地点,足足让二十四道拐沉寂了60年,人们都在发问,二十四道拐究竟在哪里?猜想一定是在滇缅公路上了。云南电视台还派人沿着滇缅公路走了几个来回,也没有发现和老照片上相似的地方,二十四道拐就这样从地球上消失了!
戈叔亚是一位研究滇西抗战史的云南人,一直在苦苦寻觅“二十四道拐”。他花费了8年时间,终于在晴隆找到了“二十四道拐”。这一消息立刻引起轰动,原来世界闻名的二十四道拐在贵州,在晴隆,从而纠正了一个长达60年的谬误。二十四道拐也一下成了晴隆的名片,让这个默默无名的边远小城一下火了起来。二十四道拐全长只4公里,宽6米,从第一拐到第二十四拐直线距离350米,垂直高度250米,坡倾角60度。史迪威当年派出了第1880工兵营,配合上万名的中国民工,沿山道松弱处择址砌石垒墙,加固堡坎,护坡固土,以防土崩石塌阻断交通,成为盟军中缅印战区交通大动脉,是中美军民团结抗战的象征,被誉为抗战的生命线。蒋介石也曾在重庆发表了讲话,“我们打破了敌人对中国的包围。请允许我以史迪威将军的名字为这条公路命名,纪念他杰出的贡献。”晴隆二十四道拐成为“史迪威公路”的形象标识载入史册,成为中美人民友谊的历史见证。
前些日子,中央台一部《二十四道拐》电视连续剧热播,该剧讲述的是二战时期美国的援华物资经滇缅公路,过二十四道拐才能送往前线和重庆。一个叫梅松的人,为保护二十四道拐和北盘江大桥,外战日军,内斗奸细烽火情仇的故事。影片播出后,许多拍摄场景都被保存了下来,安南古城、观景台、马帮山寨、美军加油站、史迪威小镇,小镇里有美式乡村教堂、酒吧、咖啡厅、一个起落直升机的小机场、跑马场,骆哥是蒙族人,还骑马跑了几圈,惊得导游直吐舌头。
哈马是个不大的村子,刚刚脱贫,离着晴隆县城不足10里,在一处山丫上。天已经黑了,大家摸黑进了村,路不太好走,深一脚浅一脚的,来到一户人家,青砖灰瓦,院墙上长满了苔藓,院内堆满了树绊子。还未进院子,就有一股诱人的香味袭来。导游说是哈马狗肉,很有名的,狗是当地特有的土狗,正宗的原汤原味,不加任何的佐料,只放盐和生姜,盛入那大铁锅里去熬。灶中的火大了不行,小了也不行。选狗也很有讲究,要“一黄二黑三斑子”,要选十到十五斤重的黄狗。不用刀杀,只用木棒打,然后去毛,用柴火烧。将狗烧出黑色,用刀去了污垢,便现出诱人的橙黄色。这时候切开下锅,用柴火炖了,三两小时下来,香味扑鼻,还未入口口水就流下来。我们刚落座,女主人便用瓦罐盛了狗肉端上桌来。我们顾不了许多,抢着夹上一块大嚼起来。真正是“狗肉入口,满嘴皆香。”想起《射雕英雄传》中黄老邪的那句话“狗肉滚三滚,神仙吃了站不稳。”女主人又提来的晴隆当地的烧酒,也是好喝,三两壶下肚,就有种神仙的感觉,飘飘然了。酒足饭饱后,再喝狗肉汤,汤里加了几味当地才有的草药,不只是好喝,还能补身了。在哈马,骆哥还采集到了布依族男女的情歌。男人们在山上挥汗劳作,妇女们在家里织布做饭。偶而山中的汉子便有情歌传来:“生要连来死要连,好比鱼儿跳干田。干田无水也要跳,妹妹无心也要连……”。山中男的唱罢,家中女的也回唱:“生要连来死要连,哥妹相连到百年,哪个九十七岁死,奈何桥上等三年……”歌声婉转悠扬,听起来也如诉如泣。
哈马还有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阿妹戚托”。阿妹戚托是无音乐伴奏的布依族婚俗舞蹈,是新婚姑娘临出嫁时,寨中及邻寨的女伴为新娘送行,布依族姑娘们心灵相通,跳出整齐的舞步,传达浓浓的姐妹情谊,向即将出嫁的新娘表达深深的祝福之情,同时告诫新娘坐家之后,要遵守传统美德,维护家庭和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