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89|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鲇鱼山纪事修改(1)

[复制链接]

681

主题

708

帖子

25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4 05:20: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卜桂仁 于 2024-1-4 06:26 编辑

鲇鱼山纪事修改(1)

1
       一九六八年九月,我作为本市第一批下乡知识青年,到信阳地区固始县农村插队。说起知青的插队生活呢,后来许多作品都有描写,有些伤痕文学作者把当年场景描绘的相当凄惨,暗无天日。知青生活饥寒交迫,苦不堪言,当地干部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作为事中人,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我没有看到过、也没有听说过这类故事,至少在我周边没有发生过。
   要说生活条件艰苦,当时全国农村基本都一样。我不打算以卫道者的身份,为某些争议正名说法,因为在知青下乡的巨大时代洪流中,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什么样的人物,都可能出现。我们只是偏居一隅的个体,所有经历,可能没有整体代表性,也不具备做为时代见证人资格。
   经过文革的跌宕,特别是经过当所谓“保守派”的失意,坦率地说,我已不属于“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豪情满怀的那一类人,也没有树立“扎根农村,战天斗地”的宏伟志向,我的知青生涯,是潮流所致,我只是一个随大流者。
   但在潜意识中我认为自己毕竟是一个男子汉,身上还有很多未竟的责任和担当,我没有权利自暴自弃。不管遇到什么状况,都要坦然面对,坚定地走下去,并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
   我们插队的地点在信阳地区固始县,一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子。那里山多田少,交通闭塞,经济单一,物资匮乏。当地农民群众生活相当贫困,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那场天灾人祸中,固始县是全省有名的重灾区。
   我们插队的形式是“集体落户”,就是男女同学十几个人,共同下到一个生产队,组成一个集体户。女生主内,侧重于做饭、喂猪等“家务事”,男生主外,承担打柴、种菜等重体力劳动。队友们共同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和社员一样领取工分,参与年底分红,只是在生活上保留着学生时代集体生活的的特点。
   城市“知识青年”,在时代大潮的推动下,以插队落户的形式,零距离融入当时中国最广大、最贫穷、最艰苦的农民群体中。
虽然学校多年坚持开展“三夏”“三秋”活动,每年都要组织我们到附近农村去帮助收麦、收秋,和当地农民实行“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多数人对农村生活并不陌生,但那只是一种浮在面上的课外社会实践。
   在“突出政治”的大语境下,同学们都经常把“到最艰苦的地方去”“走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挂在嘴头上,要真正放下身段长期当农民,或者从此成为一个普通农民,由此产生的生活和心理落差,面临的考验不能说不严峻。
   诚实地说,我们去的地方当时很穷僻,山田贫瘠,沟壑交错,草房土路,肩挑人扛,几乎没有什么现代生活的影子。多数人家吃着仅以维持生存的简单饭菜,农民们长年的菜肴是一种被称为“老腊菜”的腌雪里蕻(因为有臭味,我称之为臭咸菜),因为腌制方法和过长的存放时间,很难吃,且没有营养。
   这里虽然说起来有山有水,风景优美,物产丰富,但是普通社员家庭,不逢年过节,很少能吃到鱼、肉荤腥,菜品油水也极少。猪肉以膘的厚薄确定档次,当地人家杀猪,都会把猪油和肥膘炼了油存放起来,以补充平时食油欠缺。家里炼油的时候,小孩子们能在锅台边吃到一块油渣,就像吃肉般的高兴。
   人们普遍穿着破旧补丁的衣服,质地粗糙,多为自产粗布,色彩单调,以黑白为主。时尚的妇女们喜欢穿一种叫“蓝士林”细棉布的衣料,男子平时能穿上带四个衣袋的灰咔叽布中山装,多半都是有学生或干部身份。只有待字闺中的姑娘们和过门不久的小媳妇们,才偶尔穿的鲜亮些。
   除公社所在地外,各村都不通电,只有在生产队或生产大队举办重大活动时,会场才会悬挂起亮度很高的“汽灯”,普通社员家庭只能以简单的煤油灯照明。所以一到天黑,很多人家,早早地关门睡觉。大队扯来的有线广播和不能按时送到的报纸,是我们接受外界信息的唯一管道。
   尽管这样,我们还是能充分感受到当时农村生活阳光的一面,社员们在集体体制下各尽所能地劳动和随遇而安地生活,邻里友善,风气淳朴。孤寡老人享受着“五保”待遇,生产队担负着贫困社员救助和生活保障兜底的责任,社会整体贫富差距不大。
   各级干部注重联系群众,不敢公开追求特权。公社干部们下队蹲点,生产队从无接送和招待,也只安排在普通社员家搭伙,还要按规定交钱交粮票。记得当时我们那个地方的标准是每人每天一斤粮票和两毛三分钱。
   陈规陋习受到抑制,移风易俗后的新型价值观逐步深入人心。比如说婚俗,当地女孩子出嫁对男方的经济诉求就是买衣服,有的女孩出众,家里要求套数可能多一些,现在看起来也不算过分。而女方家里索要彩礼的事情已经很少听说,男方家里也不搞大操大办。当然,那个时候农村普遍贫困,农民手中无钱,置买衣服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寻常人家,结婚当天晚上,村里的年轻人都会聚集到新房里,围成一个圈子。新娘子在姑嫂们指引下,端着一盏油灯,走到客人们面前,随意把灯台递到一个人手里,接灯人就要出个节目,或说一套“四言八句”,或者唱个歌,讲个笑话,无非是一些吉祥祝福词语。然后再把灯还给新娘子,重新向下传递,有点像城里人“击鼓传花”的游戏一样。
   有些调皮的人在说词中趁机要求新娘子点一支香烟,发一轮糖果,如此而已。后来出现的庸俗下流的“闹房”,实在闻所未闻。
   在平常集体劳动中,男人们偶然也说个下流话,讲个荤段子,被当地人认为是“不上纲”的行为。此时,总会有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出来干涉,被批评的人即时收敛。就老人来说,虽然显得有些古板,然而,在他们心里,抵制低俗,匡正风气,好像是长辈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产队里发生的一件事情,令我感慨至深。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村里一个“五保户”老人程义培突然发病,情势危重。我们生产队离公社十二里,离县城将近九十里,有一段还是难走的山路。生产队长组织了八个精壮劳力,打着雨伞,轮流抬着简易担架,赶了一夜的路,把他送到县城医院,保住了性命。五保户无儿无女更无钱,是集体的关爱和力量救了他。
   人们在集体体制下生活,感受着集体的温暖,一些社员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一心为公,乐于助人的新风尚随处可见,绝非杜撰,个别人假公济私、损人利己、过于自私自利的想法是不便公开表露的,特别是在年轻人中间。
   各类刑事犯罪案件发生非常少,我下乡三年,我们生产队没发生过一起。投机倒把,损害集体利益、爱占小便宜的行为也受到人们普遍鄙夷,没有市场。
   大队成立有文艺宣传队,定期到各生产队演出,公社电影放映队自带着柴油发电机,轮流到各生产大队放电影,这是当时人们能享受到的精神生活。
   人们的生活虽然贫困、简单,但是社会风气健康、向上。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在各级组织的引导下,能自觉和中央保持一致,很少听到有人信口非议。也许现在有些人会说,那时他们是迫于政治压力,不敢说。其实就我从最底层的农民感受来说,当时大多数的人,思维方式比较朴素,认同是自觉的,心态是轻松愉悦的,是发自内心的,没什么敢说不敢说。
   公平地说,环境虽然艰苦,当地对于下乡知识青年们,在生活上,还是极尽照顾的。公社给每个知青点订的都有报纸,一般都是由到公社办事的大队干部顺便捎来,有时需要自己到邮政所去取,一拿就是一大包。
   主食和油品能够保证,集体分的有菜地,蔬菜自种自食。当时农村整体条件就是穷,知青们的生活条件,比起普通农民来,已经算好的多了。
   一些人时过境迁后的诉说,好像当年吃了多大的苦,受了多大委屈,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不起他,亏欠他,其实这种思维方式是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大环境,说到底,还是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问题。举个历史上的例子,有点像用旧上海南京路上的醉生梦死去对比延安窑洞的艰苦奋斗,十里洋场紧裹着身体的绸缎旗袍和黄土高原上扎着皮带的土布军装,究竟是哪些才更有生命力呢?
   用现代条件下的物质积累去清算创业时的艰苦付出,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直到现在我依然坚定地相信,让年轻人深入社会基层,吃点苦,受点锻炼,是有益无害的。也许各人心底的价值观念不一样,所以感受不同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36
沙发
发表于 2024-1-4 07:23:54 | 只看该作者
说起下乡真感受,
点点滴滴介绍有,
都是当年亲历事,
不添任何政治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1

主题

708

帖子

2597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59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1-6 06:28:2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24-1-4 07:23
说起下乡真感受,
点点滴滴介绍有,
都是当年亲历事,

版主您好!很久没有联系了,此次回到网站,希望继续得到您的关注和指导。祝您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康乐,百事如意!卜桂仁(贾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536
地板
发表于 2024-1-6 08:05:15 | 只看该作者
卜桂仁 发表于 2024-1-6 06:28
版主您好!很久没有联系了,此次回到网站,希望继续得到您的关注和指导。祝您在新的一年里,阖家康乐,百 ...

欢迎回来!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2 11:16 , Processed in 0.133007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