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忘的木匠生涯》第三十二章回家探亲之年味亲情之七

[复制链接]

192

主题

708

帖子

715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5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9 12:0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连峰 于 2025-2-9 12:02 编辑

(上接《难忘的木匠生涯》第三十二章回家探亲之年味亲情之六)
    除夕之夜,大院里到处都呈现出喜庆欢腾的热闹景象,家家户户的门前都在燃放花炮,较小的孩子们身穿新衣,手提各色的彩纸灯笼,在狭窄的大院过道里来回穿梭奔跑,已有个别老邻居带着满满的新年祝福,端着刚刚出锅的饺子,当作新年的头彩,抢先送到左邻右舍家。面对院子里那些欢蹦乱跳、但却完全陌生的小顽童们,年幼的侄子多少显得有些羞涩忸怩,似乎更愿意抱住我的脑袋,骑在我的脖子上,居高临下看热闹。
    纵观节日的气氛,眼下也只有院里和院外的区别,至于童年时代街上就能看到的舞狮、腰鼓、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等传统的民俗表演,以及更具年味色彩的庙会和灯会等大型的庆祝活动,早在文革初期就被当作封建传统的残余而被彻底废除了。可尽管如此,相对于空间狭窄,且又充斥各类生活杂物的大院而言,胡同里的场面显然更加热烈,更加丰富多彩。
    在这条横贯东西,宽约四五米的小胡同里,可谓人潮如涌,欢声鼎沸。路面上早已经烟尘四起,满地都是燃爆过的纸屑了。单响,或者连响的炮竹声汇成了一片,麻雷子和二踢脚破空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势如万炮齐鸣,震耳欲聋。艳丽夺目的礼花弹划出一道道彩光的弧线,厉声呼啸着腾空而起,一团团流光溢彩的火焰,或如火树银花,或似群芳争艳,在美丽的夜空中竞相绽放。天上银河固然壮观,眼下却如死水一潭,毫无生气,岂能与这狭长胡同里多姿多彩的热闹相媲美?素来凌空傲视凡俗的朗朗明月此时空有一道弯弯的牙痕,难见往日的华光和异彩,仿佛羞于面见这色彩斑斓的盛况似的,漫天星辰只能躲在深空里失意地眨眨眼睛罢了。
    在小侄子面前,我或许算是个成年人,可在如此熟悉、热烈的气氛中,我仿佛重又回到了不受理性支配的童少年时代,一方面顺从地驮着和我同样兴奋不已的小侄子,从一处热闹地界儿匆匆地扎堆儿跻身到更热闹的一处。与此同时,每当看到昔日的那些童年小伙伴们,总是笨手笨脚,不能顺利点燃花炮的时候,就会变换着花样把人家捉弄一番。要么趁他们聚精会神、毫无戒备的时候,怪声叫喊着进行恐吓,要么点燃一个小些的炮仗,偷偷地扔在人家的脚下,总之,非要看到人家惊慌失措、跳脚闪避才算过瘾,才算有了过年的快乐气氛。
    为在人前卖弄那些拿在手中,却从未燃放过的硬货,我甚至故作姿态,拿出七响的闪光雷,强行塞在侄子的小手中,随后也不考虑他是否具备首次燃放花炮的胆量,自己又该如何去辅助他,便断然使用烟头点着了火捻。当第一道彩光腾空而起时,年幼的小侄子便在哇哇的惊叫声中,把手里的闪光雷撒手扔在了地面上。多亏身边的一位邻居手疾眼快,他迅速拾起了依然喷火的花炮管筒并准确指向了绚丽多彩、美轮美奂的夜空,否则的话,极有可能发生误伤他人的不测后果。
    不过,这小小的插曲也让我立刻恢复了理性,因为我已经明显感觉到,年幼的侄子正紧紧地抱住我的脑袋,手臂依旧还在瑟瑟抖动着。我慌忙把他放到地面上,一边进行安抚,一边耐心指导他陆续点燃耗子屎(类似于导火索,比爆竹的火捻略粗些,药性相对温和,用彩色花纹的软纸包装,由于火药中添加了彩色金粉或银粉,燃烧时可迸发出彩色闪光。)和转地飞龙等小型花炮,旨在尽快消除他的恐惧心里。毋庸置疑,年幼的小侄子是所有家人的掌上明珠,如果是让父亲知道了,是由于我的鲁莽而吓到了孩子,我定会遭到父亲的严厉训斥。然而,我的担心显然是多余的,贪玩是孩子的天性,舞枪弄棒、燃放花炮等更是童年男孩的天性所好。不久后,小侄子便可随心所欲地燃放各种花炮了。直到妹妹远远地招呼我们回家吃年夜饺子,小侄子仍然意犹未尽,还在吵吵闹闹地不愿回家呢。
    一年一度的年夜饺子,向来都是家中新年伊始的重头戏,自然是温馨而又隆重的,而相对于往年来说,父亲和母亲的好心情更是溢于言表,年幼的侄子能够留在身边,尤其让二位老人感到发自内心的高兴。
    父亲在家通常都很严肃,极少和我们这些孩子们随意说笑,头脑中的旧思想、旧观念虽然根深蒂固,但是在大事上却并不糊涂,还能跟上新时代发展的脚步。过去,常听家族中的一些老人们说,在父亲的童少年时期,由于家境还算说得过去,父亲不仅衣食无忧,还曾经扎扎实实地读过几年私塾。可惜好景不长,伴随我的祖母病逝,祖父不久后续弦,作为具有家业继承权的长子,父亲在家中的方方面面便被逐渐边缘化。特别是在父亲母亲结婚后,继祖母对我父母的排挤和虐待几乎成为了家常便饭,生活状况很快就出现了大逆转。再到后来,祖父吸食大烟成瘾,家内外一应事宜再无精力打理,生活上的过度开销,又不得不依靠陆续变卖家产和耕地进行维系,家境日渐中落。与此同时,继祖母的子女越多,她在家庭中说一不二的地位也就越加稳固,对我父亲母亲的排挤和虐待,更是达到了有恃无恐的地步。作为晚辈,父亲母亲既不能表示任何合理的反抗,也不愿让我的祖父在病魔缠身的状态下左右为难,万般无奈之下,尚且年轻的父亲母亲只好背井离乡,躲到遥远的东北,自去另谋生路,开始了长达十几年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
    直到北京和平解放,父亲才凭借高超、精湛的木匠手艺定居在北京,家庭生活总算是有了稳定可靠的保障。对此,父亲自然感到很知足,但是美中不足,也算是遗憾,那就是子女大多都不在自己的身边,一九六九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潮的影响下,我又坚决拒绝了父亲母亲让我回河北老家插队务农的意愿,积极响应党和毛主席的号召,去了隶属于北京军区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自此,父亲母亲的身边再无男丁承欢膝下。这种状况对于一个深受封建观念的影响,并且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的老年人来说,精神上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这些令人伤感的话题,我在此前还从来不曾听到父亲主动提起过,代言的通常都是母亲。可在不同于往年的除夕之夜,父亲在已经刻意放松的言谈话语中,却总是不时地流露出一种并不常见的伤感情绪。作为一家之主,尽管父亲举杯贺岁时的表情,看上去还是比较放松且又乐观的,坐在身边的长孙照样不时地令他眉开眼笑。然而,不知是他不胜酒力的缘故,还是心存挥之不去的隐忧,有意借两个儿子同时在北京探亲的机会,而预先下下毛毛雨,说说心里话呢?总之,他在引用“天增岁月人增寿”这句逢年必说的古今名言时,一方面意在勉励我们这些已经长大的孩子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务必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有所作为的人生态度,切勿做那种得过且过,碌碌无为的庸人。另一方面,他也明显流露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悲观情绪。
    事实上,父亲当然知道他已经走在了人生的下坡路上,生老病死只是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更是一条人力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可这并不是他心存隐忧的全部。父亲始终认为,养儿防老,自古以来就是天经地义的事,特别是在垂暮之年,如果享受不到那种子孙满堂模式的天伦之乐,生活何止是不完美,简直就是凄凉的、悲哀的,这样的想法才是他心中最大的隐忧。
    在随后的言谈话语中,父亲似乎借着酒力索性明确表达了这层意思。大意是说:抚养子女长大成人的任务他已经基本上完成,三姐和小妹今后总要先后出嫁成家,离开父母。眼下,长孙虽可暂时承欢膝下,确实给他们老两口带来了莫大的幸福感,但这毕竟是短暂的,到了孙子上学的年龄,总要回到大哥大嫂的身边去,届时他和母亲必定成为孤独寂寞、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六个子女竞无一个承欢膝下,想想都觉得晚年凄凉。他甚至还有些怨愤地对我说,既然知识青年只有扎根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这一条道路可走,我就应该重新考虑回河北老家扎根的问题。而且,他还一再表示,一旦我遵从了家人的意愿,他和母亲最终也会选择合适的机会,叶落归根,重回家乡安度晚年。
    母亲本不愿在除夕之夜提及这种令人伤感的话题,看到父亲有意要把心中的隐忧摊开说透,更希望我能改变态度,尽早回到老家去,也就不再进行劝阻。我们这些在座的子女们则纷纷表示,父亲母亲担心出现的那种状况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大哥大嫂的态度更加明确,只要父亲亲母愿意,二位老人可以随时迁居老家,与长子长孙在一起生活。
    面对子女们明确而又坚定的态度,父亲面上虽然并未表示出什么,但全部的快乐都在与长孙愈加亲密的玩笑中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新年的欢乐气氛非但没有被父亲吐露的隐忧而冲淡,三代同堂的年味亲情反倒是更加温馨而又浓厚了。
    送大哥和大嫂离京后,我与几位来自不同连队的战友,以及自下乡戍边务农以来只保持通信往来的部分中、小学同学便开始频繁相约,大家时常聚在一起畅叙友情,也憧憬未来,还共同游览了天安门、中山公园、陶然亭、北海以及颐和园等多处景点。
    在这段日子里,我惊奇地发现,无论是几位家庭条件优越,还是那些生活条件并不宽裕的战友或者同学们都先后戴上了明晃晃的手表。一起游览闲逛的时候,越是在热闹人多的地方,他们撸起袖口,伸直手臂,继而曲肘翻腕看表的频率也就越高。在严寒的冬季,这些非常规动作,尽管看上去并不那么连贯、自然,但是,刚被带上手表点燃起来的高度自豪感,确实还需要足够的时间予以退烧降温,那种夸张的动作,以及颇为得意的神色也还需要得到更多人的熟知与欣赏。
    那时候,手表对于大多数刚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的困难家庭来说,还只是一种可望不可即的高档奢侈品,购买时,除需向商家提供购买手表的专用购货票证外,还须根据不同的品牌,搭配数量不等的工业券,人们才具备选购的资格。至于能否如愿买到物美价廉的品牌,那还得看你能不能碰到好运气。但是,他们的举动还是强烈地刺激了我的虚荣心,每当看到他们凝聚起精神,认真读秒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比包括路人在内的任何人似乎都要矮半截,仿佛只有像那些同学一样,摆出一副愿为天下一切素不相识的人,实时播报钟点的样子,才觉得够神气,有气派!也才有了做人的基本尊严似的。
    自从产生了购买手表的想法,产自上海的名牌手表总像是影子一样在自己的眼前不停地摇来晃去,购买的欲望随之日渐高涨。可叹的是,自己孑然一身,身无长物,单靠每月六七元钱的津贴费,短期内绝无可能实现这种超高消费的奢望。如果去向父亲母亲讨要,势必导致两位年迈多病的老人节衣缩食,进一步加剧他们在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双重负担,作为一个已经可以独立生活的青年人来说,如此做法,自己于心何忍呢?欲望和顾虑很快就让我陷入了进退两难的纠结之中,在连续几天的时间里,每当和父亲母亲坐在家中闲聊的时候,总想找个恰当的时机说明自己的心愿,可看到他们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样子时,膨胀起来的心气儿立马就像是泄气的皮球一般,话到嘴边,只好硬生生地转移到其它话题上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2-20 10:14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