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连峰 于 2025-2-10 09:42 编辑
(上接《难忘的木匠生涯》第三十四章服务春播之四)
所需马掌全部锻造完成后,更换马掌的工作,很快也在王志排长的亲自协调下开始了。 如同我们人类的指甲一样,马蹄也会自然生长,其中干活马匹的马蹄必须定期修剪,如遇特殊情况,比如蹄铁发生断裂,或者马蹄出现某种病变等,则需即刻解决相应问题。每年备耕春播之前,马号都会根据干活马匹蹄部的增长和马掌的磨损情况,进行及时更换,否则马匹经常在公路上负重行走,马蹄极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可能因故而致残。由于八连自从建立以来,一直没有自己的铁匠,连队里所有干活的马匹,只能分期分批送往团部兽医站,聘请那里的专业人员更换马掌,相关费用自然会记在八连的账务上。现在,我们有了自己的铁匠,也有了自己的兽医,还有熟悉这项工作的“老侉子”,自然不会再花几天的时间,拿出许多冤枉钱,还要舍近求远,去兽医站更换马掌。 当然,自己动手肯定是一次危险的尝试,如果操作的过程稍有疏失,马匹极可能受到惊吓,乃至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相关人员被马踢伤、咬伤的概率也会进一步加大。为此,王志排长事先做了一番精心安排,第一、工作现场选定在马号东侧专给病马喂药或者疗伤的拴马桩(是一种防止病马挣脱、或尥蹶子伤人的简易设施,通常使用四根或两根圆木桩组装成框架式结构,底座深埋地下。给病马灌药、疗伤的时候,使用绳索将马匹限制在框架之内)前。第二、为防止马匹意外受伤,连队兽医必须到场。第三、指定“老侉子”作为主要操作手,他不仅是修马蹄、钉马掌的行家里手,而且长期从事养马工作,熟悉马匹的脾性,对稳定马匹的情绪会起到很好的作用。第四、铁匠备好所有必需的工具,以便根据不同的马匹的蹄型,随时修改马掌的形状。 最初,切割过长或者受损的马蹄以及更换马掌的工作都由“老侉子”负责,因为脸熟,马匹自然都很温驯配合。勇智和“大圣”站在一旁,往往看得心痒手痒,忍不住时也在“老侉子”的指导下分别尝试了几次,尽管技术上很不熟练,但基本要领算是勉强掌握了。只是由于脸生,当他们单独手持工具靠近马匹时,马匹还是表现出较为强烈的反抗情绪,比如,昂首嘶叫、四蹄蹬踏、奋力刨地、摇头摆尾、调屁股、尥蹶子等,总而言之,就是不肯轻易领受这些生面孔的一片好意。后经“老侉子”尽力抚慰,马匹的情绪才渐渐地和缓了下来,切割过长或受损的马蹄以及更换马掌也能缓慢地继续下去了。渐渐有些经验了,他们二人也会模仿老邢的作法,事先做足抚慰性的准备工作,摸一摸马头,用手轻轻地给它们抓抓痒,或者使用刷子清除马背上的附着物等。或许是他们的技术渐趋熟练,抑或是真的混到脸熟了吧,后面的工作确实顺利多了。 实际上,马匹还是很通人性的,特别是那些干活的马匹,更换马掌的时候,只要是“老侉子”亲自操刀持锤,马匹都非常温顺配合,绝无任何异常的表现,马头甚至还会贴在老邢的身体上,上上下下地反复摩擦,顽皮点儿的还要叼住他的上衣左摇右晃,仿佛是在用肢体的语言,表达某种情感的样子。每到轮换马蹄的时候,“老侉子”只需在马匹的小腿上轻轻地拍打一下,马腿就会十分顺从地弯曲抬起,切削马蹄,更换马掌时更不会表现出任何恐惧之色。没有多年的精心饲养,是不会出现这种既轻松,又令人着迷的场面的。 通常来说,干活马匹的马蹄或多或少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伤损较轻的,只需要略作切削,即可更换新马掌,相反,则必须酌情进行深度切割,以避免旧伤进一步发展,从而影响到马匹的正常使用。为确保人员的安全,马蹄不会受到意外的损伤,切削马蹄最常规的做法是,先将马蹄妥帖地放在一只专用的方凳上,再一刀一铲地切削下去。或许是艺高人胆大,“老侉子”很少采用这种方式,切削轻度损伤的马蹄时,他往往只需俯身弯腰,再把马蹄揽在怀里,或者单膝跪在地上,把马蹄放在另外一条半弯曲的大腿上,不过三刀两铲,很快就能顺利解决问题,更换马掌也同样照此办理。只有在处理严重受损的马蹄时,他才会使用上述他认为多少有些“费事儿”的笨法子。 时间不长,“大圣”和勇智都能独自完成更换马掌的工作了,而且有框架式的拴马桩做防护,又有老邢自始至终坐镇指挥,安全也有了很大的保障。可我还是不能彻底地放下心来,毕竟这是一项具有潜在危险的新工作,因此,但有分批次更换马掌的工作任务时,我总要跟随他们一起赶到现场,顺便也帮助他们打打下手,直到更换马掌的任务彻底完成为止。 无论是制作独轮车,还是锻造马掌、更换马掌,相对于整个连队来说,都只是正常的生产活动中,两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情,但是,从铁匠和木匠的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却是一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也是修理班的工作逐步迈入正轨的又一个新阶段。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修理班取得的点滴成绩并没有被忽略,被遗忘,在小麦播种工作结束后的一次全连大会总结中,连队的几位主要领导对修理班的工作也都分别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不但增强了大家的集体荣誉感,也大大提高了全体战友实干巧干、力争上游的决心和勇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