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35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难忘的木匠生涯》第三十七章参加麦收之十一 作者 连峰

[复制链接]

225

主题

743

帖子

743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4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2-12 10:31: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连峰 于 2025-2-12 10:33 编辑

(上接《难忘的木匠生涯》第三十七章参加麦收之十)
    艰苦的麦收工作终于在人定胜天的巨大精神鼓舞下胜利结束了,毫无疑问,参加麦收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体力和意志力上的严峻考验,都要为此而付出更多常人难以忍受的疲劳和辛苦。实际上,麦收不仅对满脸稚气的兵团战士们来说是如此,对广大的农民兄弟们来说亦如此,当地的农村中就有“女怕生娃,男怕割麦”的如是说。但是所有的艰辛绝非使用“疲劳”、“酷暑”和“超时”这几个简单的词汇就能够表达清楚的。只有经历过农业劳动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其中的艰辛,方能准确理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著名古诗词深厚含义之真谛。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连队的战友们绝大多数还都是花季少年,而且个个细皮嫩肉,在持续十几天的暴晒中,哪一位年轻战友的脖颈和手臂上没在麦收中暴脱过几层皮,哪怕穿脱衣服产生轻微摩擦都有明显痛感。不仅如此,人工收割小麦的特殊性还在于长时间的弯腰劳作,那可是在弯腰大约六十度上下,除短暂的午休可以放平身体外,每天持续工作十四五个小时,始终都要保持这样的一种姿势,而且一干就得连续十几天啊!如果说,从最初的骨软筋麻、腰酸腿痛、浑身散架,发展到走路变形,累到了步履蹒跚的地步,那会是一种什么样滋味呢,心中又会生出怎样的一种感受呢?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天凌晨四点钟起床,晚上九点钟前后收工,多少人走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都在不停地打瞌睡,因为瞌睡而脚底拌蒜、趔趄不止者,那可并不鲜见。甚至难免会有人在不经意间进入到一种浅眠的梦游状态,如果是在毫无意识的状态下,突然冒出几句梦呓般难懂的胡言乱语,同样会使身边昏昏欲睡的战友激灵地连打几个冷战。
    千万可别以为这是在滥用幽默,是在虚构情节。同为暗夜中瞌睡不断的人,朦胧中谁能分得清楚,那是变调的天籁之音,还是误把虫鸣幻作了人语呢?但愿不是前方坟地中那些不能入土为安的孤魂野鬼,正在借体还魂,假借人声讨还什么公道吧!这种疑心生暗鬼的真故事在我们的周围发生的还少吗?即便不信鬼神的人,在某种特定的环境下,同样不是也要神经过敏,毛骨悚然吗?此外,还有多少人因为缺乏足够的睡眠,眼球充血,眼眶青肿,显现出一副既可笑,且又令人心痛的熊猫相呢?大多数战友带着伤病坚持不下“火线”,内心深处又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啊!
    可尽管如此,我内心深处却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感(我相信,很多人都有和我一样的感受)。整个麦收期间,修理班不仅圆满地完成了麦收任务,应尽的一些分内工作(临时为战友修理镰刀,临时抢修车轮漏气或爆胎等)也同样做得出色,并且还是两不耽误。即便是在晚上熄灯前后,班里的战友们常常还会耐心地帮助连队的其他战友修复甚至打磨镰刀等,车辆的简单维修和保养工作,基本上也都是在晚饭之后进行的。
    其中最为关键的两个方面是,通过连续十几天的麦收大会战,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小隗,以及他身上存在的许多值得肯定的闪光点。其次,也是更值得一提的是,赵怀水一改过去那种极端情绪化的工作态度,以及总爱乱发牢骚的坏毛病,整个麦收期间,他自始至终都在遵守“会战”之前立下的诺言,不但积极肯干,还能严格地坚守各项劳动纪律,甚至晚上临时加班他也会首当其冲,不愿落在大家的后面。尤其让我感到神奇的是,仅仅一个小小的偶然事件深深地刺激了他,而他却在努力排除一切消极因素的激烈博弈中,开始勇敢地“逆流”而上了,看上去似乎是全速的,既不退缩,也不松懈。如此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事,又怎能不让我对他刮目相看,怎能不让我感到满足呢?我几乎可以确信,我已经从愁肠百结中彻底地解脱出来了。
    正是在种极端兴奋的状态下,一个破灭了许久的半截梦,又开始在我的头脑中死灰复燃般悄悄地浮现出来,并且还在逐渐清晰壮大,渐渐地完整起来了。那是我在大田担任一班班长职务时,始终未能实现的、一段半截的梦——争当四好班。仅就我个人的成长经历而言,我曾经多次获得过连队的口头嘉奖,一次被评为五好战士,一次全团嘉奖,也曾荣幸地被评为全团学毛著的积极分子,后来还被选做连队政治夜校的政治辅导员(此为后话),但唯独没有获得过班级的集体荣誉。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以为,四好班是一种崇高的集体荣誉,它比任何一种个人荣誉都重要得多,我希望获得这样的荣誉,赵怀水恰好替我点燃了这种希望的导火索。
    但是,修理班参加四好班的竞选,却面临几个不可忽视的不利条件,第一、修理班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班集体,工作上虽然互有关联,但并不紧密,除铁匠和木匠外,大家各自为战基本上是一种常态化的现象。所以,个人的表现再突出,也很难让人想到他身后的班集体,相反,个人表现欠佳,却如同一粒老鼠粪,可以轻易坏掉一锅汤。第二、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后勤排的工作岗位呈现多样化,不可或缺,不能替代,很难形成群体的统一性;工作不忙也不闲,却又很自由;享有技术优势,还无需面朝黄土背朝天。因此,连队的领导们通常都会把鼓励的重点,集中在工作条件更为艰苦的大田排身上。第三、在后勤排内部,积肥班的总体优势也强于修理班,尽管积肥班的女战士们天天都在各种臭气烘烘的恶劣环境中工作,但却普遍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而且自从建立连队以来,积肥班一直都是不怕脏、不怕苦的先进集体,不仅受到全连战友们的高度尊重和赞扬,她们获得的各种集体荣誉更是不胜枚举。可尽管如此,我仍然希望能够尽快实现自己的梦想,况且如果后勤排里再增加一个四好班,那也是整个后勤排的集体荣誉啊!
    可是当我满怀信心向排长如实汇报了自己想法后,排长的态度却让我既不甘心,又不得不佩服他的老道。他是个只讲究实际,从不喜欢唱高调的人,原则在他的眼里并不重要,实际效果才是他最为关心的事。听完我的汇报,他既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支持,虽然面含善意,也流露出不屑与不解,可我要的答案却从他的系列问话中一览无遗了,他说∶“积肥班从建连以来就是标杆式的先进集体了,她们的工作环境是有目共睹的,班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吃苦耐劳,勤奋敬业,勇于克服重重困难的工作精神,更是受到广泛称赞的。夏天,她们的脚上沾满了马粪和猪屎,冬天挖刨男、女厕所的粪坑,粪渣子溅得满头满脸、浑身上下哪儿都是,没有崇高的思想觉悟,谁能几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更多的细节还需要我再给你一一地列举吗?你以为连队的领导们可能会把四好班的光荣称号,同时授予后勤排的两个班吗?大田排一向是鼓励的重点,这点你不是不知道吧?如果积肥班自身不出问题的话,即便你们在某些方面可能会超过她们,你以为我就会把这份殊荣轻易地转授给修理班吗?假如让你去当积肥班的班长,你该不会否认你会产生某些私心杂念吧?即便勇于接受,也会感到不愉快,是不是啊!”
    我很想告诉排长,我并不想和积肥班争夺四好班的集体荣誉,但又觉得排长的话似乎不无道理,连队的领导们确实不可能把两个四好班的集体荣誉同时授予后勤排。
    看到我的脸上仍然流露出不甘心的样子,排长眯起眼睛狡黠地微微一笑继续说道∶“你们修理班的工作条件多好啊,而且手艺在身,有多少人羡慕你们,何苦非要和积肥班去争夺这份荣誉呢?头顶美丽的‘光环’,处处受约束,你不觉得累,不觉得有压力吗?”
    排长的心思我当然听得明白,如果说他的心里有杆秤,在年底开展的各项评选活动中,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砝码再次推向积肥班的那一边,连队的领导们同样也会这样做。我相信,他并非是在骨子里有意偏袒某一方,而是由于眼前有一条他不能不遵循的潜规则,甚至是我暂时还无法弄懂的一种操控平衡的政治游戏。
    原本以为自己的想法定会得到排长的赞赏和支持,可万没想到,距离年终评选尚有几个月的时间,结果却早早地摆在自己的面前了,我真有点趁兴而来,败兴而归的感觉。看来,婚姻的破镜难以重圆,我昔日的半截旧梦同样无法“回炉”重塑。现实如此,我只能选择放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5 02:49 , Processed in 1.17000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