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欢庆上山下乡四十五周年聚会,要为上山下乡知青建纪念碑我和另一位知青(清华附中)所写的碑文: 激流勇进上山下乡,披荊斩月胸怀世界 “走四方 路迢迢水长长, 迷迷茫茫一村又一庄, 看斜阳 落下去又回来, 地不老天不荒 岁月长又长。 ……”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祖国大地掀起一个高峰:告别亲人上山下乡,为国奋斗知青树碑。上山下乡,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六日,北京清华附中、地院附中的知青以及投亲靠友的北京知青,响应党中央的号召,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上山下乡、为国奋斗踏上黄土高坡——山西省太谷热土。 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这是一场劳动、劳动、再劳动,教育、教育、再教育,知青奉献青春的伟大运动。与乡亲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将热血洒在黄土高坡。知青流血流汗、勇于奉献渐渐地让贫下中农看到希望、视为接班人,并培养出接班人。再教育、接受再教育与农民打成一片,知青的汗水和热血换来与贫下中农一家人。一家人,知青返教育带来文化与知识,并传递城市的生活与国家经济发展信息。农民增强了大脑,向外折射目光。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留下难忘的歌声。人生在世,磨难当头,披荊斩月,红色年华,吃苦耐劳,与民同乐,神州大地,鲜花绽放。 七十年代初,知青告别乡亲开始返城。上山下乡成为一场劳动与锻炼,接受再教育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并为农村与农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身躯返城心怀热土,一家人终身难忘,北京知青时不时地返乡看望父老乡亲。青春的付出推动了农村的发展,流出的血和汗浇注了城乡结合与发展,为以后的开发与建设打下根基。 弹指一挥间已过四十五载,大地播过的种子香甜苦辣留给后人。年代不同追求不一,活在世界人生如梦,每走一步都会留下不可磨灭的脚步。上山下乡不管是苦还是乐,是抱怨还是不悔都是为国献出了青春。正是这个青春换来社会稳定、全民团结,推到了社会发展。那个年代一切向前看,党的呼唤推动神州。大地神州载歌载舞,精忠报国为民服务;艰苦奋斗众志成诚,豪情壮志忠心耿耿。逝去的岁月如歌似梦,知青年代牢牢深记,亲同手足的老知青,从心底呼出我们的全部情感。人生如歌,再回首: “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哦, 大风从坡上刮过, 不管是西北风, 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 ……” 清华附中知青甘铁生所写的 太谷县知青纪念碑文 戊子年夏末初秋,太谷县父母官为纪念北京知青插队太谷四十周年,特邀在京老知青2百余众,重返太谷。是日,浩大返乡团员携妻带女与当地父母官、乡亲等聚集一堂,激情缅怀过往风云岁月。 遥忆戊申年秋,共和国风凄雨厉,“极左”之风喧嚣尘上。京城学子七百余众,披风迎雪且意气风发,赴太行山侧畔之古城太谷。是日,太谷坦荡胸怀,慷慨接纳。各村民箪壶提浆,如迎亲人。山呼水应,大风作歌。知青以其滂湃热血,荷锄桑麻,耕稼磨砺,搏战艰难。然青春血色,殷殷灿灿,达观自强,奋进不休。血铸史篇,日月可鉴,终开出充盈繁茂之花。凡此成就,均与第二故乡太谷水肥土沃之养育不可分矣,并与太谷共存矣!生命有涯而丰姿多彩,青春无价而慷慨悲歌。一代知青坚韧成长之精神,定与天地共存,彪章青史。 特立此碑,以铭记共和国所历之悲怆岁月及一代知青独特之生命历程。 我在知青网上称呼为神州行,实名王志印,北京地质附中知青。如果需要再发相关资料与几张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