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4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歌声飘过红土地》主持词

[复制链接]

1096

主题

2186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578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9 22:16:5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雷午寨主 于 2015-12-20 18:07 编辑

歌声飘过红土地——北京八千子弟艺术团音乐会
主持词
撰稿、主持 ——  陈太愚
开场词——
   今天的晚会,台上台下,这个剧场里的每一个人,或者是您自己,或者您的亲人、您的朋友,都有着共同的经历一一我们都曾经在祖国西南边陲的那片红土地上生活过,我们青春的歌声都曾在那片红土地上荡漾。音乐曾深深浸染我们的心灵,歌声曾唱出我们对生活的渴望,对前途的困惑,也曾唱出我们对亲人的怀念,更唱出对生命的激励。音乐艺术一直都在我们的心里,今天,让我们在曾经飘过红土地的歌声中,回望那段蹉跎岁月,回顾那些难忘的情谊,让歌声温润我们仍然年轻的心。预祝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夜晚。
    老知青近年来经常组织回访。有一个农场近200位知青组织了一个“重走青春路”的活动,回到了当年农场的所在地,因为种种原因,农场早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他们仍旧为那里带去了文体用品,电脑教室,灯光球场,还现场慷慨解囊为那里的孩子们捐资10万元,并且在那里种植了知青林。为什么?他们说,农场不在了,但是我们和这块土地,和这里的民族兄弟的感情,扯不断,理还乱。面对着这片土地,老知青们在自己的歌声中唱道:“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昨天恨你,今天爱你,第二故乡的千山万壑。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我们有我们的雪山草地,我们有我们的长征组歌。”
   请听由北京赴云南知青创作的合唱《我们的青春从红土地走过》。王运昌作词,荆小杨作曲。有请指挥荆小杨  钢琴伴奏蒋立伟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360se6/User%20Data/temp/proxy_uid=chunsheng0128@163.com&mid=107:1S2maw7VgVD+KRvrzgAAsI&sid=TDxEYCapwYq.jpg
(《赶圩归来阿哩哩》《瑶山夜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七彩云南有美丽的风光和生于斯长于斯的26个少数民族的兄弟姐妹。在那些饱含着浓郁民族元素的歌声里,有红土地的历史,也有我们成长的历史。接下来是一组云南风情的歌曲。
   首先请欣赏《赶圩归来阿哩哩》和《瑶山夜歌》有请指挥——范琳
(《阿诗玛你在哪里》《长湖水》—)

    1977年中国发生了许多事情,其中一件大事,就是被文革中断十年的高考,在那一年恢复了。在云南的一个农场里,有三位好朋友,那时他们已经二十六七岁了,但是都有着各自的艺术才华,其中一个人报考了北京舞蹈学院,一个人报考了中央美术学院,一个人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考试结束,三个小伙子如愿以偿。后来,三个人分别成为了三个学院的教授。下面,请欣赏三剑客之一,中央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余志刚教授为阿诗玛组歌编写的合唱曲《阿诗玛你在哪里》和《长湖水》。

(《泼水节的祝福》)

    接下来请欣赏《泼水节的祝福》


舞蹈《版纳欢歌》——主持人带着《八千子弟》上场)

    我相信,一组从红土地飘来的歌声,一定会让您的思绪穿越到四十多年前的岁月。是啊,那是一段刻骨铭心的历史。这是一本书,一本在2009年,由红土地知青编写的时代记忆《八千子弟》。其中有一篇文章,作者写到自己重回农场,又看到了老职工,又看到了胶林,感慨万千。“走在当年的小路上,我一看到熟悉的山林,泪飞顿作倾盆雨,流个不停。同来的伙伴不明所以,连我自己也无法解释。只觉得那云雾缭绕的高山密林中留下了我的一部分生命,我回到这里,就是把我的那部分生命找回来。哭够了,丢在雨林中的生命好像也回归了自己的身体。”是啊,红土高天,彩云之南,那段历史离我们已经过去将近半个世纪了。无论走到哪里,它永远是深深埋藏在我们心里的情结。让我们再一次去感受那块多情的土地吧。
   请欣赏舞蹈《版纳风情》。

(女声合唱——)
    红土地上,环境再艰苦,生活再清贫,也挡不住人们的歌声。每一首好歌,都会让我们的心灵宁静。但是在那个环境里,欣赏音乐是需要付出代价的。还是在这本书(《八千子弟》)里,几篇回忆文章都说到,因为唱歌,唱中外名曲,被扣上资产阶级靡靡之音的帽子。我还知道一个故事,在一个连队里,几位女同学,晚上躲在被子里打开唱机放唱片,听第九交响曲“命运”,听天鹅湖,听蓝色多瑙河等……当她们还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的时候,这件事已经被人举报到连队领导那里了,在以后的几次连队大会上,受到严厉的批判。今天,当我们放声歌唱的时候,那些荒唐的往事已经成为笑谈,而清纯美妙的歌声却伴随着我们一路走来,让我们永远优雅,永远快乐。
   请欣赏女声合唱《落叶》和《美丽的村庄》

(男声合唱——)

   云南的大山是秀美的,是壮丽的,但是,也是寂寞的。那个时候,能给大山带来欢乐的事儿不多。但是看电影,绝不亚于过年。还记得吗——放电影的场院里,从中午开始就占座的那些小板凳、砖头瓦块儿、随风飘荡的银幕、用脚踏发电带动的电影放映机、像下雨一样沙沙作响的老片子拷贝……一场《卖花姑娘》,让多少人夜不能寐。我们农场有几位连夜步行一百多里地,去县城里看那个朝鲜女孩。还有一个残酷的故事:勐腊一个农场的知青成群结伙去团部看电影,半路上拦截了一辆卡车,大家蜂拥而上,汽车满载着七八十人一路行驶,但是不幸翻车。是啊,电影给我们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忆。甚至一些朋友的爱情,都是从电影散场开始的。弯弯的月牙儿,寂静的山路,还沉浸在爱情镜头里的年轻人……再说就该去领证了。
   下面请欣赏一组男声合唱,这是两首每个人都会哼唱的电影插曲。“铁道游击队”里—《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和“冰山上的来客”中—《怀念战友》。

(联唱——)

    人们说,音乐是历史的回音,每一首经典的老歌里,都蕴藏着那个时代的细胞,每一首经典老歌的旋律,都是那个时代的声音。当我们老了,当我们有资格回忆的时候,那些藏在心底的歌,就会翻涌出来,无论是欢乐的,还是忧伤的。那些熟悉的歌,都是年轻时代唱过的歌。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老的歌,越是代表着年轻。老歌像一双大手,把我们拉回到与青春相伴的年代。 那些熟悉的音符,轻轻抚摸着我们的心灵,给我们带来无尽的享受。那就让我们在美好的夕阳中,再一次,荡起我们心中的双桨。如果您还记得那些旋律,就请和演员们一起默默地,或者放声地歌唱吧。

(舞蹈《母亲》——)

    这本书又来了。《八千子弟》的序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到知青,他们是“没有过青春,却又青春期最长的一代人。这代人的青春被无限地追忆。”在无限的追忆中,我们时常诉说在下乡历程中经受的苦难。我们的苦难不可谓不多,但是,不要忘记,我们的父辈,比我们经受了更多更多的苦难。不用说炮火连天的战争,不用说天灾人祸的侵害,仅仅在我们下乡的那些日子里,我们的父亲母亲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往天南海北,那颗操碎的心被分割得七零八落,那种痛苦,只有在我们自己为人父母之后,才能体会到。前几天,我的一位知青朋友为90多岁的母亲过生日,大家在微信群里为老人祝寿,也向这位朋友祝福。大家说,那么多人的父母都不在了,你多幸福啊!老母亲还这么健康,你还能为妈妈过生日,好羡慕你!是啊!有妈妈在,多么幸福!我高兴地告诉大家:今天,就有几位知青的母亲出席了晚会,(10排3号和5排17号)老妈妈,我给您们鞠躬了!……
   下面,由舞蹈队为您表演蒙古族舞蹈《母亲》

(《奇异恩典》《西风的话》——)

    十月五日,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在斯德哥尔摩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获奖。这个消息在我们云南知青中掀起了小小的波澜,原来,我们曾经和屠呦呦为了同一个目标一起奋斗过一一那就是抗击疟疾。所不同的是,科学家们千辛万苦提炼出了青蒿素,我们却是历经数年种植金鸡纳。金鸡纳树的树皮就能提炼奎宁,奎宁就是能医治疟疾的特效药。1968年,云南在三个农场开始种植金鸡纳的试验,并且招收了一批北京知青。这三个农场的职工,正是第一批金鸡纳的生产者。1974年,一场罕见的寒流,袭击了亚热带的大地,奋斗了五年即将收获的金鸡纳,一夜之间全军覆没。那时候,无奈而痛惜的悲歌曾在我们胸中涌动。
    当然,我们之中更多的人也曾为亲手栽种的万亩胶林而欢欣鼓舞;曾为开山夯土建起的高高水库大坝而无比骄傲。今天,我们已经走过了人生的大部时光。已经有了“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望天空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的胸怀。无论是悲伤还是欢乐,今天都融进了我们的歌声里。
   下面您将听到美国黑人民歌《奇异恩典》和民国时期著名作曲家黄自创作的《西风的话》
(《生死不离》——)

    演出前有些朋友对我说,自己对音乐并不是很懂,但这是知青战友的音乐会,一定要来!老北京话,这就叫铁磁!我们的一切回忆都将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淡漠,但是朋友会永远定格在我们的心里,包括那些留在了红土地上的朋友。
    下面,让我们用《生死不离》这首歌怀念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战友。

(年轻的打击乐演奏家范妮上场之前——)

    在音乐会接近尾声的时候,让我来介绍大家面前的这个团队。成立五年多来,全体团员用浓浓的战友情,激励着团队前进,呵护着团队成长,维护着团队的荣誉。云南老知青,中央歌剧院的女中音歌唱家,声乐指导柯艳,倾其全力,将自己职业生涯的全部心血无私地用在队伍建设上,同时还把自己的先生,中央歌剧院小号演奏家范琳也“裹挟”进这支队伍来做奉献。看到这支队伍的精神面貌,您也许想起了当年自己的连队。他们请我告诉大家:我们感谢你们,感谢各位的光临,感谢大家在一起,让歌声飘向我们的第二故乡。谢谢啦!

    下面,将有一位年轻的嘉宾登场,她会用自己的表演,讲述一段奋斗的故事。今年26岁的范妮,自幼习钢琴,10岁开始学打击乐。2007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提前一年获中央音乐学院学士学位,同年考入柏林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今年4月获得博士学位。她是柏林音乐学院打击乐优秀乐手。2012年获得Elsa-Neumann奖学金,是14位获奖人中惟一的亚洲人。在柏林音乐学院赞助机构颁发的2011-2013年度 start-up!music音乐新人奖中,范妮亦是惟一获奖的亚洲人。她还曾获德国万宝龙(Mont Blanc)青年音乐家大奖、两次获得汉斯-艾斯勒新音乐演奏奖第一名。现在作为年轻教师在汉斯艾斯勒音乐学院任教,并担任四川打击乐团的音乐顾问。她活跃在德国和中国各大剧院的舞台上。她还是八千子弟合唱团音乐指导柯艳、指挥范琳的独生女。
   有请青年打击乐演奏家-范妮。

(范妮演奏小军鼓之后——)

    面对着这样一位优秀的年轻人,无需再多说什么。只想起一句话: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走在沙滩上(调侃)……我们相信:每一个明天,都是美好的;每一个黎明,都是灿烂的。让我们坦然地向昨天告别。
    请听由莎拉布莱曼唱红世界的《告别时刻》

结束词——
    朋友们,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沿着青春的轨迹翱翔。我们心中音乐的情丝,在永远的红土地上荡漾。但愿今天的晚会,给您带来更多生活的底气。但愿这个晚会,给您带来更多美好的回忆。让我们一起祝福吧,祝福我们的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祝福我们自己,快快乐乐,幸福安康!

后记:文中的蓝字是主持词中的提示,不是主持人的话,特此说明。
     此稿由云南知青陈太愚撰写、主持。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3 18:51 , Processed in 0.242014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