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356|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聂新元:上山下乡与人才成长

[复制链接]

975

主题

7万

帖子

9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82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1:53: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聂新元介绍:宜川北京知青,原人大附中高68学生。宜川知青联谊会会长,《中国梦,延安青》联谊会秘书长。
  前天晚上,聂新元于家中突发急病,家中无人,几小时后去世。该文是他生前书写,在全国各知青网和知青微信群中发表。现转发此文以表对聂新元同学的怀念。

聂新元:上山下乡与人才成长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一延续了二十多年、涉及几千万人的社会事件,是中国现代史上无法回避的一段历史。正确地总结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对上千万知青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的奋斗和牺牲做出正确的评价,不仅是对知青一代人的肯定,而且对激励后来的人们学习和传承前人的奋斗和奉献精神,正确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搞好当前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在社会上有一种论点,认为“上山下乡耽误了一代人”,当年的知青中也有上山下乡青春“有悔”和“无悔”的争论。甚至有人说“上山下乡是对历史的反动”。这种争论不仅关系到对知青上山下乡的评价,而且关系到青年人究竟应该走什么样的成才道路的问题,关系到对我们建国以来三十年历史的评价问题,因此有必要就上山下乡对青年人成才的影响进行一番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主题

7万

帖子

9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8246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09:21 | 只看该作者
四是要继续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干部制度的改革要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要求,以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推进干部培养选拔制度的改革。政府机构的改革要做到廉洁高
效,转变作风,调整职能。逐渐改变干部工作的大环境,让干部在合适的岗位上正确地做事。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简政放权,加快由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努力改变当前一些政府部门机构重叠、人浮于事、国家利益部门
化、部门利益个人化,以及政出多门、一些决策脱离基层实际的情况。要坚持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
群众路线的光荣传统,在管理层和被管理层之间建立经常交流机制,改变单纯“精英”管理的模式,在重视学者名
人意见的同时,特别关注基层群众的意见和感受,让劳动者参加管理,并负起责来监督政府和各级干部。早在延安
时期,面对黄炎培提出如何跳出政权兴衰匆匆的“周期律”时,毛泽东就明确表示已经找到新路:“这条新路,就
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提出的这条民主
的新路,我们已经有了六十多年的实践,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结合分配制度的改革,在全体人民逐年增加收
入的同时,缩小干部和基层群众在物质分配上的差距,杜绝“读书做官”“升官发财”的旧思想死灰复燃的机会,
让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就惠及每一个普通劳动者。总之,人才的成长和干部制度的改革牵扯到方方面面,只有继
续深化改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
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
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他的讲话精辟深刻的指出了在新的形势
下坚持毛泽东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在总结我们党民主革命成功的经验时,毛泽东曾
经提出了著名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他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曾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
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
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见《毛泽东年谱(中)》594页,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遍),现在在重
提整顿党的作风,对于搞好正在各级党组织中开展的整顿“四风”和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高干部队伍“为人民服
务”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知青所体现的“爱国、责任、奉献”的精神,就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的具体
体现。因此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一定要坚持和发扬,以我们的行动影响、启迪社会和年轻人,团结全体人民一起为
实现中华民族的强国复兴梦努力奋斗!
作者简介: 聂新元,中共党员,人大附中68届高中毕业生,69年到陕西延安地区宜川县云岩公社西迴大队插队。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主题

7万

帖子

9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824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1:54:14 | 只看该作者
任何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其根本都是适应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从上世纪前期开始就业问
题就已经逐渐成为各工业发达国家政府必须解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当今世界各国政府无不把扩大就业、减少失业
人口作为政府工作政绩的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只是因国情不同,各个国家扩大就业的途径和方法不同而已。就业问
题在新旧中国同样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经济建设和发展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在帝国主义的封锁和
战争环境下进行的。在工农业生产都处于水平十分低下的情况下,极端困难的经济条件不容许城市容纳大量就业人
口,而贫困的农村又急需有文化、有科学知识的人才,这就是党和国家执行上山下乡政策的根据。知识青年上山下
乡就是从安排城镇青年就业开始的,这个出发点毋庸回避,其根本是经济规律在起作用。根据当时的条件,党和国
家的第一代领导人希望通过实行上山下乡政策,在解决城市就业问题的同时,让中小学毕业的青年学生发挥自己掌
握一定文化知识的特长,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和发展农村科学文化水平服务,把知识青年培养成有文化、掌握科
技知识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和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开始,通过几十年的实践,上山下乡政策在
不断调整、完善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上山下乡的人数从最初的几十人、几百人的规模,到后来几十万、几百
万、几千万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疆去,做新一代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在实行上山下乡政策的二十七年时
间里,响应国家号召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们以自己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为中国广大农村和边疆地区的
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一个摸索前进的艰难历程,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制
定这一政策和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受到时代局限性的限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这是任何人认识事物时都可
能会发生的现象,国家在工作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不断的完善和纠正。即使这样,上山下乡仍然达到了促进农村
经济和社会文化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积累资金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培养了大批革命事业接班人这样三个
目的,成绩依然是主流。几千万知青的辛苦和付出没有白费。随着国家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党和国家把各项工作
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经济建设的发展方向和途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由于改革和经济的发展,城市吸纳
劳动力的能力大大增强,不仅消化了城市每年新增加的大批就业人口,而且还大量接受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在这
样的情况下,国家解决城市人口就业的思路和途径也随之发生调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发生改变是必然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主题

7万

帖子

9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824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1:56:34 | 只看该作者
1980年9月6日,国务院知青领导工作小组下发了《关于当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几点意见》,明确提出不再动
员城镇知识青年下乡,最终结束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政策的历史使命。这是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带来的改变,不应
因此全盘否定建国后实行了二十几年的上山下乡政策。实行什么样的就业政策,完全取决于国内国际的环境条件所
制约的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式和水平。可以说没有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里全国人民、包括在长达二十七年的时间里奔赴
农村和边疆艰苦奋斗的几千万知青的辛勤劳动和巨大付出,把中国建设成一个具有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强大国防
的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我们国家后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就没有坚实的政治和经济基础,改革开放就难于进行。同样,
没有后来的改革开放,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不会取得今天的骄人成就,我们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就不会有
今天这样的显著提高,我们国家的国力就达不到今天的水平,也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正如习
近平总书记所说:“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
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分清主流和支流,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扬经验,吸取
教训,在这个基础上把党和人民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实践中不断有
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人民日报》2013年1月6日)同样,我们不能脱离历史发展的全过程来评价历史事
件,“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
绩来。”(习近平2013年12月26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只有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
研究和看待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上山下乡的历史功绩,正确评价我们党和人民的奋斗历
史。现在一些人借否定知青上山下乡的历史作用来扰乱人心,进而达到全盘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中国共
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史的目的,我们决不能上他们的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主题

7万

帖子

9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824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1:59:36 | 只看该作者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和广大的农民们一起在贫瘠的农村改造山河、辛勤耕耘,修建了无数的道路、电站、农田设
施和水利工程,创造了巨量的粮棉等物质财富,对祖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几千万知识青年到农村和边
疆,参加农村的社会实践,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堪称是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群体实践活动,这一亘古未有的群体
性社会实践,把知青这一庞大的外来群体带到贫困闭塞的农村和边疆,也同时把城市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带到了
偏远的农村和边疆,这无疑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带来的思想文化上的冲
击,对中国农村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延安人民对北京知青上山下乡到延安插队落户,给延安地区发展带来的深刻
影响给予了这样的评价:“ 浑雄苍茫的陕北高原,像被群山环绕成的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她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在
79年前,接纳过一支在枪林弹雨中转战大半个中国、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来传播共产党人改天换地革命理想的红军队
伍。长征,是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过巨大影响的一个大事件。延安,作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共产党人演绎红
色革命传奇的大舞台,已被载入中国革命的辉煌史册。近28000名北京知青来延安插队,堪称是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
群体实践活动,是继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又一个庞大的外来群体,也是对延安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一个重大历史事
件。”(《苦乐年华:我的知青岁月》,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第1页总序,中共陕西省委常委、延安市委书记序)把
知青上山下乡这一历史事件在思想、政治、文化领域对贫穷闭塞的农村山区落后文化意识的冲击,与中央红军长征
到陕北,对陕北地区思想文化领域的巨大影响类比,这种评价不可谓不高。类似这种评价在各个曾经接纳上山下乡
知青的地方和单位并不罕见,具有一定代表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主题

7万

帖子

9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8246
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01:55 | 只看该作者
广大的农村在接纳这批胸怀革命理想的青年学子的同时,也将地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贫穷落后的面貌以猝不及
防的方式展示在他们的面前。在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中,知青们开始用一种更为现实的视角来观察体验生活,他
们看到了生息在这片贫困土地上的父老乡亲,面朝黄土背朝天,终年劳作却难以温饱的生存现状;看到了牛踩场、驴
拉磨,传话隔山吼,点灯靠麻油的原生态的生活场景。在经历了痛苦的磨炼和深刻的思索之后,知青们很快就从浪
漫、狂热和困惑中平静了下来,以一种平民意识和亲民情怀来融入生活,用青春的激情,在贫瘠荒凉的土地上燃起
了理想的火焰,以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风貌,面对严酷的现实开始书写自己的人生。他们与当地人民一道,发扬自
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战天斗地,改造山河,搏击贫困,演绎出一幕幕“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的青春活剧。知青中涌现出一大批受到农民欢迎的青年。“通过在农村与人民群众的共同生活和艰苦劳动
的锻炼,大批知识青年在插队务农的实践中逐步地成长起来,显露了领导才干,逐步被被选拔到农村基层的领导岗
位。1981年国务院知青办有一份统计资料,下乡知青参加各级领导班子的人数,1974年是293万人,占在乡知青人数
(下同)的4.3%;1975年27.7万人,占3.6%;1976年32.5万人,占4%;1977年24.5万人,占2.9%;1978年14.7万人,占
2.2%;1979年0.38万人,占1.5%。后三年参加领导班子的人数,因知青返城、升学人数增多而逐年减少。在这些基层
干部中,确有一大批人干得相当出色,为迅速发展农村经济、改变落后面貌展现他们的才华,在农民心中留下了一
块块永恒的丰碑。”(《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231页)由此可见,几十年后在千千万万的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
中涌现出一批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教育和文化艺术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优秀人才并不是偶然的,这是中国
广大的农民用自己的行动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感染和教育的结果,是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
生活条件下磨练的结果。可以说是上山下乡的社会实践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人
才。众所周知,现在相当一部分党政领导干部的经历中拥有知青背景,在科研领域中的科研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中,
拥有知青经历的占了很大比例。在经济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曾经下过乡的知名企业家。在文化和艺术界,知名人士
中拥有知青经历的人更是人才辈出。我们更应当看到,绝大多数的知青回城后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经历了社会转
型期带来的待业、下岗、中年再创业等一系列艰难曲折,但经历过农村艰苦生活锻炼的知青们,心怀爱国报国之
心,以自己的踏实肯干、顾全大局的工作态度,成为各条战线的骨干,为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
贡献,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在1979年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召开的部分“先进知青代表座谈
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就曾深情地说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在中国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要
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写上一笔,用来教育我们的后代。”(《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163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主题

7万

帖子

9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8246
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03:15 | 只看该作者
目前的干部队伍中,群众反映良好,工作成绩突出,在自己所在的领域做出一定成绩的干部,无论是专业干部
还是党政干部,其成长经历中有着上山下乡背景的人比例相当高,其中相当多的人对上山下乡的经历对自己人生的
影响大都持肯定态度。现在一些人把当年知青上山下乡说成一片黑暗,在他们那里看不到广大知青在农村和农民们
一起劳动、一起生活,结下骨肉之情的生动场景,看不到知青们为改变农村贫穷落后面貌付出的艰苦劳动,一些文
艺作品甚至把那时的知青生活写得丑陋不堪,这些都与大多数的知青的实际感受不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接受
采访时谈到上山下乡对自己的影响时说:“我的成长、进步应该说起始于陕北的7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
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现在我还受益于此。”“二是
培养了我的自信心。常言说,刀在石上磨,人在难中练。艰难困苦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7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
活对我的锻炼很大,后来遇到什么困难,就想起那个时候,在那样困难的条件下还可以干事,现在干嘛不
干?”(摘自2000年《中华儿女》杂志第七期)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种感受,反映了相当数量的当年曾经有过知青
经历的人的看法。也是这些人在以后的社会实践中能够有所作为的思想基础。看来从千千万万的上山下乡知青中成
长涌现出一批各方面的人才绝不是偶然的,有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上山下乡的实践,为知青一代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改革开放前的三十年里,我们
国家始终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作为全社会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
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教育方针,尽管有“左”的思想影响和阶级斗争扩大化
的干扰,但社会风气整体是积极向上的。这为当年上山下乡的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打下了良好的思
想基础,成为他们在上山下乡及以后的社会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条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
为了接受一种“再教育”,而这种“教育”,实际上是让这些来自城市的年轻学子,通过自我认知的方式来阅读社
会这部无字的大书;通过上山下乡的艰苦磨砺,来接受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教育。知青们在插队的岁月里,看到了当时
中国社会最真实、最基层的一面。他们在接受艰苦生活的考验中,懂得了人生的衣食之难,体会到了稼穑之苦,在
与最基层的人民群众朝夕相处、共同生活中,学会了坚忍、顽强与拼搏。体会到了普通农民群众的思想感情。艰难
困苦,玉汝于成。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人生经历,才“玉成”了知青健康的人格、志存高远的情怀和坚忍不拔的精
神气质;正是因为有了上山下乡“这碗酒垫底”,他们才会在日后漫长的人生岁月中,对遇到的各种人生风浪总能等
闲视之。在中国农村这片广阔的的土地上接受了精神洗礼的知青们,从农民身上感悟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底
蕴深厚的中华文化,学到了在书本中根本就无法学到的东西,收获到一部不着一字、但却可以受用终生的人生宝
典。作为一种回馈和反哺,知青们将大好的青春年华、将单纯而又质朴的青春,热情挥洒在祖国的土地上。经过在
农村这种与广大农民的亲密接触和艰苦生活的锻炼,才会有大批知青在上山下乡和以后的工作中,坚持马克思主义
的世界观,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勇于实践,艰苦奋斗,取得了一定成绩,得到了党和人民的认可。可以说上山
下乡的实践,对一代青年人投入以后的改革开放,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主题

7万

帖子

9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8246
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04:05 | 只看该作者
其次,上山下乡使知青们与人民群众建立了亲密的关系和血肉般的感情。知识青年下乡时受到毛泽东“农村是
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和“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思想的影响,与农民群众共同劳动、
共同生活、同甘共苦,汗流在一起,命运相连。他们了解了农民,与生活在中国最基层的农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建立了血肉联系。许多知青离开农村几十年后,依然与自己当年下乡时一起艰苦奋斗的乡亲们保持密切的联系。农
民们把这些知青们当做自己村里的人,经常为当地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找知青们帮忙出点子、找资源。而知青们
也把当年下乡的地方当做自己的“第二故乡”,把艰苦岁月里真情接待了自己的农民群众当做自己的兄弟姐妹。多
年以来知青们积极帮助进城务工的农民子弟找工作,资助农民子弟上学,为农村的发展捐钱捐物,建设希望小学,
为农村发展寻找资金、项目,为第二故乡的发展做贡献的事情层出不穷。一些知青退休以后,毅然返回当年曾经下
乡的农村,在新的条件下和农民们一起创业。知青与农民之间的这种血肉联系是完全建立在艰苦岁月共同生活的基
础上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和大学生“村官”交谈时指出:“农村基层的工作经历是人生的一个坐标,有了这个
经历,就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群众、如何尊重群众,知道什么叫实事求是、如何尊重事实。”(摘自2013年5月4日
《人民日报》)从习近平这段话不难看出插队这段经历对知青们人生成长的重要影响。这一点为知青们在走上不同的
工作岗位以后,考虑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立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是知青一代人能够“接地气”,扎根
于人民,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精神来源。可以说知青上山下乡为以后的改革开放,培养了一批密切联系群
众、实事求是的干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主题

7万

帖子

9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8246
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04:56 | 只看该作者
第三,上山下乡的实践使知青们对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着明确的认识。知识青年通过一段
时间的农村生活,了解老百姓的疾苦,认识了中国社会,知道了中国贫困落后的原因,切身体会到了我们党建国以
后领导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曲折和取得的成就,学会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
方法来分析和处理问题。中国农村发展的落后状况,使从小在城市生活的知青们明白了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百年的
大国,占13亿人口多数的至今仍然是农民,他们的生活状况多数还只能说是刚刚达到温饱水平,离健康文明富裕还
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大多数中小城市建设离现代化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国家的工业生产水平远没有达到世界先
进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在很多方面比世界先进水平落后几十年。我国在文化建设方面还远不能满足国人需求,称不
上是文化发达的国家。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还不完善,离一个现代国家还有很大距离。这些差距不是一代人努力就
可以消除的,需要经过几代人的踏实苦干才可能走进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人口,文化和教育
普及程度及科技发展水平落后,城乡之间和东部西部经济发展存在巨大差距,这些因素决定了解决中国的建设和发
展问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不能照搬发达国家发展的道路和模式,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坚持建设有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走中国自己的发展道路。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深切了解这些问题的的知青们,很多人以自己的联系
群众、苦干实干的品质,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群众欢迎和拥戴。走出农村后,知青们不论在哪个工作岗位上,大都
能够坚持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积极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优秀的业绩,有的人还取得了突出的
成就。从这个角度说,上山下乡的实践为以后的改革开放,确立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培养了大批优秀人
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主题

7万

帖子

9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8246
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06:11 | 只看该作者
实践的观点、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知青一代人中之所以能够成长出一批各条战线的优秀人
才,完全是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产生的,是在和最基层的劳动人民同甘共苦中成长起来的。无论从
历史经验还是从近年来各地优秀的青年知识分子,包括大学生村官的成长轨迹看,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善于把
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把理想融于行动中,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创造闪光业绩。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作为促进农村
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我们国家的发展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条
道路所反映出来的基本道理是符合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的。毛泽东曾经说过:“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之第一的和基本
的观点。”“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在青年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让他们在马克思主
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参加社会实践,参加物质财富的生产过程,与人民群众建立血肉联系,在实践中学习和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这是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唯一可靠办法。因
此,应该在学校教育和干部培养过程中采取以下积极措施:
首先,要旗帜鲜明地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思想文化教育方面的指导地位。一个党、一个国家必须有
一个正确的指导思想,现在我们的国家还没有一种思想和理论能够代替毛泽东思想在国家建设和发展中的领导地
位。这种领导地位不是靠造势吹出来的,不是食洋不化照搬来的,是中国人民在近百年的斗争和建设过程中摸索和
发展起来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经过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检验的,是受到最大多数中国人承认和欢迎的。因
此现在轻言用什么别的思想和主义来替换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绝对是行不通的。在一个很长的时期里,我们的一
些宣传阵地坚持党的指导思想不够坚决,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不得力,在社会上特别是年轻人和知识界
一些人中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青年人的成长必须经过学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这样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而近
些年我们恰恰在这两个方面都出现了问题。当前青年学生和年轻干部的状况使人民群众担心我们的国家和各项事业
后继乏人。学校教育在执行“四个面向”的方针,干部管理部门在执行培养选拔干部的革命化、知识化、年轻化、
专业化的标准时,对革命化的要求不具体、不认真,一些地方和部门忽视对受教育者和被考察者的马克思主义、毛
泽东思想的坚定信仰的要求。在各种理论和观点不断涌入思想文化领域的情况下,一些人迷失了方向,放弃用辩证
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脱离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实际,对中国一
百多年来的近代史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否定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近百年来为中国的自由、独立和解放英勇奋斗
的历史,盲目接受西方学术界的理论和方法,向往和宣传西方国家的政治模式和价值观,在社会上造成了相当程度
的混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75

主题

7万

帖子

95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58246
1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07:06 | 只看该作者
今后在学校教育和干部选拔培养的过程中,要坚决把马克思主义放在主导地位。加强各类学校的政治思想和马
列主义理论教育,同时学习各种专业理论和知识。在对青年人的教育中,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依然应该是首
要的任务。思想教育要与时俱进,采取多种方式使“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
业、诚信、友善”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社会多数人的共识,应该旗帜鲜明地要求党和国家
的各级干部、全体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要带头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理论联系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
观点来研究和分析革命和建设中的各种问题,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允许不同理论、不同观点在学术
研究中讨论和发表,但要开展正常的讨论,旗帜鲜明的表达正确的立场、阐述正确理论。用正确的的理论去说服
人,引导人。共产党员在学术讨论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党性、遵守党的纪律,不应宣扬和实施与党员身份不符的的理
论和观点。对建国以后三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要针对各个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具体史实做出细致
的研究,披露真实的历史,不能任由国内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捏造史实,抹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艰苦奋
斗、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蛊惑人心,搞乱人民群众的思想。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还缺乏主动性和及时性,
给一些恶势力钻了空子。对那些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信念的人坚决不能提拔为干部,对那些在教
育、宣传和理论战线上工作,不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宣扬历史唯心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的人应该坚决调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15 01:44 , Processed in 0.185011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