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旅游两弹城、养乃世家十年庆(5)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邓稼先、王淦昌等科学家学富五车、赤胆忠魂,选择入深山,隐姓埋名几十年,为国家振兴,以身许国,民族脊梁,燃烧奉献,为那一声惊雷,默默呐喊。梓潼两弹城深藏了太多新中国的那段苦难和邓稼先、王淦昌等一代科学先驱给国家复兴及民族自豪的伟大付出! 铭记历史,梓潼两弹城的觉醒年代,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邓稼先、于敏、王淦昌、朱光亚、陈能宽、周光召、郭永怀、程开甲、彭桓武等科学家,以及张爱萍、李觉等将军都曾在两弹城留下足迹。曾经有16位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在两弹城里工作、生活过。在当时非常艰苦的条件下,这些院士为中国的核工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后来为了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故将两弹城入口的这座大门取名为精英门。精英门:两边的门柱上刻有四句诗,"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二十年来勇攀后,二代轻舟已过桥",是"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二代核武器突破以后写的。 ![]() ▲为国家振兴,以身许国,为民族脊梁,燃烧奉献,为那一声惊雷,默默呐喊
![]() ▲艰辛历程搞核武,各个展厅摆实物,研制两弹不寻常,两弹历程不平凡
主要景点新打造、保护抢救复原貌 两弹历程馆:分为一号馆和二号馆,一号馆分为七个展厅,主要展示的是中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艰辛历程,二号馆分为四个展厅,主要展示的是核弹武器化的成果,展馆的展陈主要以实物、模型、影像资料、场景复原等方式真实还原了中国研制两弹不平凡的历程。 ![]() 邓稼先在这居住14年,"邓稼先旧居"这几个字是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题写。旧居里面就一张简单的床铺,
![]() ▲邓稼先在这居住14年,两弹元勋邓稼先碑由张爱萍将军题写。每天参观人群络绎不绝
邓稼先旧居:邓稼先在这居住14年,"邓稼先旧居"这几个字是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题写。旧居里面就一张简单的床铺,几把普通的座椅,唯一的一套沙发还用废旧的弹簧床做的。尽管当时国家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为他们提供物质条件,但是由于条件有限,科学家们的生活是如此清贫。 王淦昌旧居:王淦昌1971至1978年在梓潼工作期间的主要工作居所,扁额是原中物院党书记姜悦楷题写。 ![]() ▲王淦昌与邓稼先等科学家在这里隐姓埋名,深居简出14年。旧居里面就一张简单的床铺,
![]() ▲将军楼里住爱萍,叱咤风云张将军,指挥两弹科学家,两弹一星献智慧
将军楼:又称(小白楼)始建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接待领导人的地方,所以人们又称这里是"白宫""小白楼"。张爱萍将军经常来院里指导工作,入住205房间,为了表述对张爱萍将军的怀念,遂将此楼命名为将军楼。 大礼堂:曾经是九院下达指示表示决心的聚集厅。每当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指示在这个大礼堂进行传达的时候,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解放军干部们纷纷上台表决心,这里儿不仅是核聚变的起始地,也是千万核能人集结号的吹响地。 开发建设基础建设:截至2023年9月,两弹城正在进行一期的项目升级,包括"两弹城"精英门以内的保护性修缮与展陈,主要包括院部办公楼、通讯大楼、大礼堂等建筑,按照恢复原貌、原状展陈的方式,进行保护性、抢救性的修缮。 文化活动:2019年起至今,已经由数百家单位、团体在这里搞各种文化活动。如77集团军"两路四地"红色教育基地挂牌仪式在中国"两弹一星"红色文化社科普及基地(两弹城)举行。今日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四零四医院)在这里搞干部培训班,整个大礼堂内正在开展医学科学论坛讲座等等。 截至2023年9月,两弹城打造了《英雄·丰碑》《国魂》《烈火中永生》《一辈子》等原创的话剧,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 ▲英雄丰碑铸国魂,保守机密离家人,为国复兴一辈子,两弹元勋受敬仰
![]() ▲泱泱中华要崛起,国强不受外敌侵,两弹一星赋精神,功不可没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