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4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复制链接]

1383

主题

420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884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17 11:3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杨头’有两个儿子,比母亲年纪稍大,但都没有读过书,估
计家庭生活非常贫困,所以帮有钱人家打工,做点小生意是他们生活的救命稻草,只是这根稻草在那个年代也开始逐渐下沉。大儿子的头顶上有些癞子,话语不多,人比较本分,而小儿子的性格却截然相反。他每天提个竹篮子在镇上一个炸油条老板那里批发些油条去卖,然后赚点小钱维持生活,这个小儿子得钱后常在一些地方去‘投舌子’(一种赌博形式),甚至把卖油条的货款也赌输了,油条老板虽然也多次埋怨,但还是比较宽容,仍然赊账批油条给他让其继续去卖。试想,当时如果他们兄弟家境尚可,一定不会陷入这样的死局?这也许就是命运的造化?
30年代初,随着世事风雨飘摇,生活所逼,两兄弟一起投了军,听说是贺龙的部队,后来贺龙率红军攻打澧县县城,杨德松在混战中抢了一桶‘洋油’(其实叫煤油)放在梁家的后门,以感谢外婆、大舅舅对他们父亲的照顾。此事,表哥去北京时杨德松还亲自提起过:说那时候,红军还是有严密的组织纪律,所以,他抢了别人的洋油后只能偷偷地放在‘梁家’宅子的后门,当时也不知道‘你们拿到没有?’此事足见其人从小的狡黠和仗义。
时过境迁,长沙解放初期,澧县公安局找到了大舅舅家并且还送来一张照片,是一个军官骑着高头大马,腰里别着一把手抢,照片上的人非常神气,此人就是多年失去联系的远房亲戚‘杨德松’。那个时候,应该说他已经是功成名就了,现在来找他自己的父亲则是顺理成章之事。当‘杨德松’把他父亲接去过幸福的日子时,老辈却扛着自己生活的习惯,燃尽了烛光并没有得到长久安享晚年的梦想,最终还是敌不过匆匆岁月和人间烟火而去世了。
大舅舅送走‘杨父’后不久,195012月至195110月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清查和镇压反革命分子的政治运动开始。因为大舅舅曾经当过澧县‘伪国大代表’,又是地方土豪劣绅,很难度过这一场政治的暴风骤雨。于是,他收拾金银软细,一个人往北方向逃跑,我想,此时他应该是投奔‘杨德松’而去了?大舅的一身的装束和口音终抵不过政治年代机警的民兵,刚刚下北京站就被盘查出来了,十足的南方口音马上就暴露了身份,最后只能以逃亡人员被扣住,不得已,大舅只好说是;找‘杨德松’司令员,于是,电话打到包头军分区,参谋长接后十分熟悉的说‘知道这件事’,因为‘杨德松’以前经常与参谋谈起他与‘梁家’的事,所以,参谋长也十分了解大舅舅的情况,一个电话拨给在北京协和医院疗养的‘杨司令’,并派车将大舅送到协和医院。听表哥说;他父亲当时在协和医院正碰见‘董必武’与‘杨德松’在一起,当时,董老看见大舅穿的衣服非常寒酸就跟杨德松说;‘帮他换一件衣’, 杨找人给大舅换一件军大衣后并一起回到包头。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4396/wps4.png在包头住了一些日子后,杨问大舅;‘你今后就住在这里,在这里找工作算了,一切我可以跟你安排好’。不料,大舅说;‘他还是想回到湖南老家’。杨说;‘你这个情况现在回去比较麻烦,既然这样,那我就帮你找人安排到离湖南较近的武汉去工作’。不得已,大舅舅只能听其安排,拿着杨司令写给武汉某负责人的信件动身去了武汉。可是工作一段时间后,不知什么原因,又不知道大舅犯了什么事,最后被遣送回湖南老家,杨知道后,嘱咐大舅好好改造,争取早点出狱。再后来,大舅的情况就如同许多那种被管制、被监督的人命运一样度过余生。
      当岁月走过沧海桑田才明白,人生已斑驳了一地的破碎。无论当初你的出生和身份怎样,随着世事巨变,最终都是一句话;不管你是有钱人,还是穷人;不管你才华横溢,还是平庸至极,其实,你都是这个世道中的一份子,自然就会受到世道潮流的影响。两千多年前,司马迁的《史记》中;“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下层人们的反抗精神和意志在‘杨德松’兄弟身上得到了验证。老兄虽然在战争中阵亡,可弟弟活了下来,而且还身居高位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由此可见,其人很不一般。
曾经听母亲唠叨过;‘梁家’也出现过‘死即举大名耳’者,即是我家的满舅舅。他二十年代,十几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学校读书时闹学潮、搞运动被捕,后经大舅舅托关系找人放出来,最后因肺痨病死在家里,每每母亲提起此事不仅摇头叹息,不然,他闹革命成功后,也将与‘杨司令’一样落个‘功成名就、光宗耀祖’。
撕开两个阶级生活遮蔽起来的幕布,放在一起看个究竟‘梁家’与‘杨家’的政治身份由于社会动荡的巨变,划分却已经是泾渭分明了。这个带有彼时鲜明的时代特点和复杂的、不易为后世所理解的感性意义,终究还是被生活柴米油盐的平淡,人生的苦旅和挫折坎坷的洗礼所屏蔽了。
解放初期母亲与他们有过一段联系,只是后来相互身份变换较大,彼此内心情感,心态限制了这种联系,加上当时政治时局,所有这一切就隔断了这个远房亲戚的往来,只不过,那次表哥们去北京看望‘杨德松’时,他特意提起了母亲的事,并要表哥们替他带问母亲好。正是改革开放之际,还听表哥们说;他被‘邓公’ 重新启用,担任过北京军区什么要职?
时代在变。当年的英雄,正在渐浙褪去光亮。当年扑朔迷离的事件,真相正在剥离中露出面目,评价也大不相同。原来的正确光荣与伟大,正在显示平常平庸和平淡。
在中国,有这么一些人,文化虽不高,出生也卑微,但他们对命运有一种不屈不饶的抗衡,能知难而上执著知恩图报,他们做人实在光明磊落、讲义气、重感情、关键时刻,为你挺身而出。
又或许,每个人一直延续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对天地的理解,倘若给他们一个机会,过一个‘有情有义的人生’,他们定不会拒绝只不过这个机会不容易得到,但 ‘杨司令’用这个机会做到了。
时间还是挪到解放初期,当时的‘杨德松’已是解放军中的高级干部了。从身份到地位都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到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每个人或多或少思想观念都会有很大的变化,有的人会一反常态,抛弃良知,做人之绝是你想象不到的。而有的人却‘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孔子语)。‘杨德松’便是亦?
如果说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那么事件的发生就是记录回忆的载体,通过两件真事,让一个高级干部的灵魂变得有形化。前面所提,‘杨德松’小时候多有‘不务正业’,在澧县街头常与一些‘游手好闲’的‘狐朋狗友’混在一起。解放后由于所走道路不同,人生走向发生了根本变化,他当了解放军高级军官,而他那些儿时的个别朋友却进了大牢,但是,我这个远房亲戚只要回澧县都会抽时间去监狱看望他曾经的那些‘五不烂’,甚至还请这些人吃饭,但还不忘记告诫他们;‘要好好接受政府的改造,重新做人’。此种撇开所谓;政治身份,放下面子的光明磊落、讲义气、重感情之举深深吸引我,感动我。这,可能就是他的人格魅力。这也正如贾平凹说,‘活得有趣,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倘若你觉得生活无趣,归根结底是少了懂美的心’。
当一个人拥有了足够的生活阅历时,他总能看得惯一切事件,以及一切人与事的奇葩,包括更诡异的状况,也能淡定听、看、触摸,不是麻木了,而是善于理性与平静。在故事的结尾处,还有一件值得击节赞赏的是,50年代初期,他回到澧县时,去看望了那位曾经批发油条给他的老板。为感激油条老板的宽容、理解和生活上的支持,我听说,他送了一件虎皮大衣给他,而且还把油条老板的儿子送到部队,据说,此人最后官至团级。许多故事的细微之处,使人窥探到真实的人性稀缺的人生经历你只需试读几页,就会被这些故事意蕴悠长而深深吸引。
‘杨司令员’那样的人物,在战争年代,能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躲过枪林弹雨,当了高官之后,以人品做底子,不畏惧政治影响,不昔高官身份,本着贫贱之交’放一桶‘煤油’于‘梁家’后门,去监狱看望昔日的朋友,感激曾经帮他度过难关油条老板,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美德。他赢在格局上,胸怀里。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因为胸怀,才是成功者的标志。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沒有等待出来的辉煌!
最后,我想起一句话:“世界上的事情本就是各自下雪,各人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
2021.1.23于家
最后引据以下资料佐证;
19522月成立的包头警备司令部的领导是:
政委陈登昆(兼)河北省故城县
副司令员杨德松
副政委姜文然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20 03:42 , Processed in 1.138802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