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72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的脚印<一>

[复制链接]

63

主题

121

帖子

234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34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5 14:21: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五味人生 于 2017-5-25 14:43 编辑

                            青春的脚印        

  在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岁月里六六届15   胡燕萍
      骄阳的光焰,把大地照遍,
      长空架起彩虹绚丽。
      新的一代战斗在万里北疆,
      滔滔黄河奏出新时代的乐章。
      啊……啊……
      我们兵团战士,红心似火向太阳
      红心似火,向太阳。……

      这首雄壮嘹亮的歌曲,是我们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二团首届全团文艺汇演的开幕曲。
      48年了,这首歌时常在耳边萦绕。它的歌词和旋律,清晰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里。每当唱起这首歌,我们在兵团劳动、学习、生活的情景,就会一幕一幕浮现在眼前……
     青春是光环映照的花季,青春是细雨漫径的人生,青春是流金的岁月,青春是一首不朽的长歌……
             蹉跎岁月,青春如歌。
      48年前,我们都是风华正茂的热血青年,为响应伟人“备战、备荒、为人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时代箴言,告别了故乡。告别了故乡热土,告别了亲人好友,胸怀“屯垦戍边、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鸿鹄之志,毅然走进了广袤无垠的内蒙古河套平原,来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三师二十二团三连。伴随着激情,伴随着战歌,伴随着荒原犁痕,开始续写(上世纪)60年代新一辈青年韶华的多彩篇章!
        高天为纪,大地作证。
我们不曾忘记,在那个满目荒芜,衰草横飞的初春,我们这群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莘莘学子,在北国土地上划出了一道道裂痕,将理想的种子播撒在贫瘠的土地上;麦收时节,金浪滚滚,暖风和畅;金秋时节,流丹飞霞,瓜果飘香;严冬时节,积肥打场,秋储冬藏……
         春华秋实,几度风霜。
我们不会忘记在“糖葫芦”式的营房里,战友握手言欢,推心置腹地倾诉,雷打不动的政治学习,周而复始的出操、劳动……价扺万斤的家书,是唯一安抚孤独、郁闷心灵的良方。也正是准军营内的歌声、笑声和哭声,编织了兵团战士别样的青春交响曲。
      我最钟爱的是——渠堤旁边参天挺拔的白杨树,因为那象征着生命的绿色。有时漫步其间,聊以解除身体的疲劳,排遣心中的寂寞。
       常言道,“九曲黄河,唯富河套。”我们团正是地处富饶的河套平原,养育了亿万中华儿女母亲河——黄河,不知疲倦地滋润着沃野厚土。星罗棋布的干渠纵横交错。
      渠水是甘甜的,因为它用无私、源源不断的水源,浇灌着万顷良田;渠水又是苦涩的,因为它浸透着我们兵团战士的汗水、泪水乃至血水……



                 第一章  军包上的绣字
       这辈子连做梦都没有想到我怎么会从省城太原来到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永远离别了自己的家乡,这一别就是近半个世纪。
       记得那是1969年5月的一天,太阳懒洋洋地挂在空中,树上的燕雀叽叽喳喳地的鸣叫着。
      学校已经停课三年了,我们都无所事事地在校门口晒太阳。突然有一辆军用吉普车开进了学校,在我们面前停了下来。因为我们育英学校原是军人子弟学校,所以一眼就能看出从车上下来的是一位大首长。首长要找一位名叫孙志军的女同学,她是一位烈士的子女,父亲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牺牲了,国家负责给她安排工作,让她参加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还向她介绍了兵团军事化管理,除干部外,成员是不带帽徽、领章的军人。因为我们大都是军人的后代,都非常渴望能成为一名军人。但因去年征兵时,兵员指标有限,加上身体等原因,一直未能实现这一夙愿。当听说到兵团能穿军装,我们高兴极了,就问首长说,能不能让我们也去?志军正好也是我们班的同学。首长说了好啊,你们多组织些男同学。首长走了。我们当时光激动了,也没顾上问首长的姓名,怎么联系,可把我们急坏了!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给我父亲说了,父亲是不舍得我走那么远的,可看到我坚定的样子,又说,军区张副司令员是我的老上级,我写个条子,你去找他。就这样,我打听到了首长住在将军别墅大院,警卫员告诉了我首长的栋号。推开门,我一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那天去去我们学校的正是这位张副司令员。首长看了字条后,第一句话就说:“长得真像你父亲!”他立刻就同意了,并专门责成军区的两名干部负责这项工作,还派了两名军人亲自把我送到了兵团。
      我是第二批于同年6月5日离开学校的,和我一起走的育英学校的校友,我记得还有邸秀林、马爱菊等。
      6月17日,我和马海菊被分配到了三师二十二团三连。就这样,我们一步从山西来到了内蒙古,这一呆就是40年。
       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当时隶属于北京军区管辖。连队是军事化的生活,连长、副连长指导员,全都是现役军人,而我们知青则成了没有帽徽、领章的准军人,我们自己称自己为“土八路”。
      每一个战士除发军装外,还发了一个军用书包。军包发下后,我凭着往日在家闲时到萍芬同学家(也是军营),当时正时兴大绣“忠”字风,正好学会了刺绣手艺,于是就到小卖部买了一缕红丝线,让战友给写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字,还真像毛主席的笔体,当时没有绣花绷子,就用鞋带把书包绑在茶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绣。绣完后,再用小剪刀剪得平平整整的,看着红彤彤的五个大字,别提多高兴了,配上绿军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因为我是连队第一个在军包上绣字的人,后来,大家很羡慕,都纷纷让我帮助绣,还有的让我教他们刺绣手艺,帮他们做绣花针,后来一传十,十传百,大部分战士的军用书包上都绣上了“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真成了连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章   塔尔湖拉练
     1969年初,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中苏、中蒙边境顿时紧张起来。苏联军队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大有一触即发之势。3月,珍宝岛战斗已经打响,内蒙古建设兵团地处祖国北部边疆,也进入了一级战备的状态。在全连召开了备战誓师大会上,各班排都拍带纷纷上台表示,誓死保卫祖国,誓死保卫边疆。
        6月初的一天,夜深人静,战士们都在熟睡之中,突然,一阵急促的紧急集合的军号响起。黑暗中,传来班长低沉的声音:“快起床,大背包,不准点灯!”战友们从睡梦中惊醒,以最快的速度摸黑穿好衣服、鞋袜,并在黑暗中拿背包带打背包。因平时我们也经常联系打背包,虽不太熟练,但还是三下五除二,捆好背包,北上就往外跑。一边跑,一边扣好上衣的纽扣。
        各班排在一片空地上集合完毕后,连长看了看表,全连集合只用了8分钟。连长随即宣布:“接到上级命令,前方发现敌情,命令我连火速赶到。现在出发,跑步前进!”漆黑的夜里,道路坑坑洼洼,战友们一个紧跟一个,急速前进。不时从前方传来急速的喊声:“快跟上,别掉队!”训练结束时,东方已露出了鱼肚白,战士们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然而,给我最深的也是最远的一次野营拉练,就是徒步行军到塔尔湖了。塔尔湖大概在我连的东南方向,大约有一百多里。如果坐汽车,可能三个多小时就到了。可这次也是在一个夜晚,全连徒步行军,每个人都背上行李,还要背上军用水壶,里面灌满水。天还是漆黑黑的,战友们一个紧跟一个,排成了长蛇阵。天亮了,大家的行军速度还挺快,战士们情绪也很饱满。到了下午,有的战士脚上打起了水泡,队伍也慢下来了。尤其是我们女排的战士,从未走过这么远的路,体力消耗很大,这种情况连首长早有准备,用一辆马车压后阵,如有掉队的战士可以坐马车。但是大家都咬牙坚持着,互相鼓励着,谁也不肯掉队,更不愿做到马车上。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民兵战士照(右1为胡燕萍)
       队伍继续前进着,走过一个村庄又一个村庄,绕过一片沙漠又一片沙漠。我们走在队伍的中间,向前看,看不见队伍的头,向后看,看不到队伍的尾。队伍整整走了一天,终于到达了宿营地——塔尔湖。打前站的同志为我们安排了住处,是一个车马大店,热情的老乡为我们点着了炉子。烧热了炕。我们在塔尔湖休息了一整天,第二天天快黑的时候,我们又踏上了返程的路。返程是夜行军,比白天行军还要艰苦。这天夜里没有月亮,只有漫天的星星。借着微弱的星光,战士们急匆匆地走着,谁也不说话,心里憋足了劲。我们就这样一直走到了天亮,返回了连队。
       这次野营拉练,给我们一次很好的锻炼,锻炼了毅力,坚定了信念。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5
沙发
发表于 2017-5-26 09:30:22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羡慕解放军,
向往兵团去当兵,
难忘青春红似火,
点点滴滴记在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1

主题

8万

帖子

4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5855
板凳
发表于 2017-6-10 12:05:58 | 只看该作者

六九年四月二十五日是我下乡到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牧区的日子,我临走时我的军挎包是音乐老师给我绣的鲜红的大红字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可惜回城后,搬了几次家丢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5
地板
发表于 2017-6-13 08:20:43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下乡的时间是68年的5月中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15 02:57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