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楼主 |
发表于 2019-4-22 21:12:15
|
只看该作者
第三章 经营规模
第一节 章下序
嫩江农场建场35年来,经历了嫩江、三岗两场合并、地方国营劳改农场、国营嫩江农场、嫩江劳改支队和国营嫩江农场,五次重大变革。使农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成为一个以农业为主导,初具规模的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中型机械化农场。全场总面积509平方公里,居民总户数4,112户,总人口14,180人,其中职工6,156人。
第二节 农、林、牧
一、农业
全场有22个农业生产队和一个科研站。农业人口10,883人,其中农业工人4,143人,占农业人口的38.1%。平均每个农业工人担负耕地面积为82.6亩(根据1990年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初拥有耕地359,723亩,年内减少耕地17,377亩,其中造林占地11,377亩,退耕改牧、退耕还林、因灾弃耕未播6,000余亩。播种面,积为342,346亩,粮豆总产10,133.4万斤,粮豆平均亩产332斤,上缴粮豆7,254,6万斤,商品率为71.6%。总产值2,731.5万元,人均创 造产值6593元,生产总成本842.3万元,斤成本0.083元,经营利润为124.3万元。
场内以种植小麦、大豆、玉米、甜菜、马铃薯五大作物为主。又主要以小麦、大豆为主。**小麦185,828亩,占播种面积的 54.3%。总产量7,877.6万斤,平均亩产424斤。大豆120,764亩,占播种面积的35.3%,总产量为2,255.8万斤,平均亩产186斤。玉米 1,989亩,仅占播种面积的0.6%,总产量84.2万斤,平均亩产423斤。此外,种植有少量的甜菜、马铃薯作为工副业原料。 建场35年,累计生产粮豆19.5亿斤,累计上缴国家商品粮12.1亿斤,商品率为62.1%。
二、林业
全场拥有林地面积49,256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45%。天然次生林分布在山地、丘陵及陡坡地带,以柞、杨、桦树为主。场区绿化林1,670亩,农田防护林14,564亩,用材林31,117亩,新炭林 1,905亩。
场部设置林业管理站,为林业科和林业站科站合一的单位。有林业工人59名,各农业生产队设有护林员。林业站设有三区轮作苗圃,总面积120亩。1976年以来,每年亩产苗量150万株。场区多利用春季造林,一季完成全年的造林任务。六十年代造林3,331亩,消灭了光板田;七十年代造林10,561亩,实现了农
田林大网格化;八十年代造林37,930亩,实现了农田林网化;到1983年共有农田防护林带535条,其中主带423条,副带112条,面积14,564亩。全场植树 造林工作在九三管局名列前茅。传诵成顺口溜为“山河的路,嫩江的树,七星泡大水库”。
1978年林业总产值创历史最好成绩为35.6万元。19s9年林业总产值6,000万元。人均创造产值1,016.95元,经营盈利3,211.91元。
三、畜牧业
1985年以后,畜牧业生产实行生产责任制,农场制定十二条扶持发展养殖业政策,发放贷款547.7元。到1987年,将公养全部改为个人饲养。建场35年来,农场畜牧业发展比较稳定。1965年马存栏高峰期为1291匹;1968年黄牛存栏高峰期为2944头;1972年绵羊存栏高峰期为3,468只;1985年家禽存栏高峰期43,574只;1977年猪存栏高峰期为9,465头;1981年鹿存栏高峰期为354只;**奶牛存栏数最多为1060头。1970年畜牧业总产值最高达90.6万元。 **农场设置畜牧公司,场部设有兽医院和畜牧科,并且科院合一。现有马132匹,黄牛1000头,奶牛1060头,家禽36,076只,羊2710只,猪4174头。全场1985年分离从事养殖业职工1120人,其中专职牧业工人96人,年总产值为181万元。
第三节 工业、交通
一、工业:
随着农业生产的逐步发展,农场建立了一批工业企业有:修造厂、粮油加工厂、淀粉厂、制材厂、乳品厂、制砖厂。**成立工业公司,负责全场工业全面管理和指导服务工作。企业从事工副业生产人员619人,年工业总产值363.2万元,副业产值为0.4万元,人均创造产值5,874元。
l、修造厂
1983年,修造厂尚属小型工业,厂房面积4,340平方米,年产值为110万元,被农场总局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有职工153名,拥有固定资产净值达94万元。设有综合修理、机械加工、铸造、板锻4大车间和设计、调度、财务、物资4个管理组。拥有车、铣、刨、钻、镗、磨、锯、插、拉丝各类机床共计33台,锻压机2台,专用修造设备38台(件),12吨起重设备1台,汽车1辆,胶轮拖拉机1台。负责全场农机修造任务,提出“以修为主,修造结合”的经营方针。所生产的“拳头”产品 195型拖拉机变速箱壳体,先后销往九三管局、讷河县、依安县、齐齐哈尔市等地。实现年总产值127.7万元,人均创造产值达1.2万元,经营盈利9.5万元。
2、粮油加工厂
**有职工132人,固定资产净值达59万元,实现产值215.9万元,人均创造产值6,114元,经营盈利6.2万元,被评为九三管局先进企业。
粮油加工厂设有: 制油、制粉、食品加工、饲料、香槟5个车间和2个粮油销售服务部,负责全场居民的粮油加工与供应。拥有制油设备90型油榨等32套(件);制粉设备LF一500型制粉机等5套(件);食品加工设备2A210冷冻机和远红外烤炉等6套(件);饲料加工设备1套,54马力发电机1套,储粮库2栋。1978年至 **累计生产面粉14,110吨,豆油1,875吨,食品320.5吨。
现有职工134人,设有动力和生产两大车间。拥有粉碎机、卧式离心机、沉降机、脱水机等主要设备。主要生产江雪牌马铃薯淀粉,年产量503.35吨,年产值119.3万元,人均创造产值1.1万元,经营收支平衡。
4、制材厂
现有职工73人,总建筑面积1,514平方米,固定资产12.8万元。设有带锯车间和木工车间。制材设备有大型带锯2台,截木机l套,木材加工机械设备有机床3台,手锯机、榫槽机、平面刨、三面刨各1台,专用修理设备7套。 **产值49万元,人均刨造产值1.5万元,经营利润4.5万元。
5、乳品厂
**有职工82人,建筑面积4,137平方米,总投资额512万元,生产能力为日处理鲜奶20吨。设有收购、生产、化验、动力4个车间。拥有分离、消毒、冷凝、蒸发、干燥、离心等全套不锈钢设备,检测仪器8套(件)。
年产“江雪”牌全脂速溶奶粉152吨,年产值97万元,人均创造产,值8,454元,经营亏损54万元。
6、制砖厂
**有职工96人,建有24门轮窑1座,实际年产红砖677万块。年产值64.3万元,人均产值6.698元,经营盈利1.5万元。
拥有制砖机150型1台,设计能力10.000块/小时。135型1台,设计制砖能力5000块/小时。胶轮拖拉机2台,履带式拖拉机。
7、其它副业
从六十年代起场直属大队先后建立有被服厂、理发馆、照像馆、浴池、酱菜厂、皮革厂、养蚕队、养蜂组、养鹿场、养鸡场、菜、(果)园队等。各分场均有酒坊、豆腐坊、粉坊等小作坊。职工、家属多采集山产品和中草药材。
建场以来共建有4座水库,由于管理不善,渔业发展缓慢,仅产少量鲢、鲫鱼及部分杂鱼,平均年产鱼10吨左右。在一水库石头山辟有采石场1处,可开采全场基建用优质石料。目前,场副业生产统归服务大队管理,仅存有菜园队、采石场及部分个体小作坊。
二、交通运输
农场交通运输发展较快,龙嫩公路由北向南横穿场区,为境内的主干公路。全长31公里,与场内循环路相交,对外运输交通方便。场部至嫩江38公里,至九三农管局57公里,场内循环路126.7公里,零公里至3l公里主干路由筑路队负责养护。
**全场拥有各种汽车80台,胶轮拖拉机132台,场部设交通运输管理站,为交通科和运输管理站科站合一的单位。总建筑面积1998平方米,职工101人,载重汽车65台,客运站和招待所一处,有“龙江”客车3台。年完成货运任务671.3公里/吨,年产值169.8万元,经营盈利10.97万元。**在垦区第三届“保创争”竞赛活动中被农场总局交通局、宣传部、农垦报社、广播电视局、工会、公安处评为文明运管站和最佳客运站。
第四节 基本建设
1、房屋建筑
截止**来,全场总建筑面积为120,873平方米,其中生产、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78,230平方米,生活住宅总建筑面积42,643平方米。全场拥有楼房
15幢(无隔层楼房除外)及部分特殊建筑,如:监舍、飞机场、轮窑、粮食处理中心、厂房和楼房等。
场部设有基建公司,下设各承包工程队。公司位于场部二马路,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l,500平方米。现有职工137人,拥有胶轮拖拉机3台,搅拌机5台,卷扬机3台,黄河钻井机车1台,空气压缩机1台,机床7台以及各种专用设备19台(件)。年产值74万元,经营平衡。
2、农田水利
场境内有1河4沟1泡,每逢汛期都受河水浸袭。为搞好农田水利建设,成立了水利大队(现筑路队)和基建队(现基建公司),负责全场防、排,灌体系的桥、涵、闸、站配套工程及其它水利工程建筑。建场35年来共竣工4座水库,总汇水面积64.4平方公里,总库容1,003.2万立方米,兴利库容为498.9万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2.27万亩。曾建过水轮泵站,一、六水库提水灌溉工程,一里泡子,二截河水利工程等。因区域气候、地势不适应而废弃。4沟1泡排干工程治理总长度37000米,治理易涝面积5,000亩,总土方量为555,000立方米,筑堤2000米,科洛河沿岸部分耕地受益。
在兴建水利工程的同时,渔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只是小面积上的应用,尚未大面积推广。目前,我场确定了以防为主、全面综合治理的方针。
3、电力、通讯
全场共有10KV高压配电线路116公里,1983年架设了七星泡农场至嫩江农场35KV高压线路30.5公里,由讷漠尔河电厂供电。**架设了尖山农场至嫩江农场35KV高压线路10.02公里,开始转由九三变电所供电。年用电284.2万度,其中自行发电21.7万度。全场拥有低压配电线路140公里,10KV以上变压器43台,变压器总容量为8000KVA。
场部设电讯管理站,为电力科和电讯管理站科站合一的单位。职工55名,建筑面积1,044.2平方米。在场部至第四生产队间设有中心变电所1处,负责七星泡农场、山河农场和本场的输变电工作和81200、81832部队及双泉、双胜、双东村10KV线路配电工作。
通讯线路285.8线对公里,全场设5部交换台,电话机17l部,场部安装低频三路载波机1套。沟通了总场至嫩江县、九三局以及各生产队之间的通讯联系。
第五节 农业机械
1939年全场拥有履带式拖拉机175台,胶轮拖拉机132台,自走式联合收割机98台,牵引式联合收割机15台;主要农机具1,137台(件)。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平均达95%以上。
第六节 文教卫生
场部建有职工医院一所,建筑面积832平方米,分设门诊部和住院部,床位80张。各生产队设卫生所,全场医护人员96名。
场部设完全中学、职业高中l所,小学1所,总建筑面积8,500平方米,其中教学楼(四层)1幢,建筑面积2,950平方米。各生产队均设有小学校,近年来增设了学前班。全部在校学生2,383名,教师218名。
第七节 经营成果
全场固定资金1,507.8万元,流动资金1,097.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按80年不变价)3,081.6万元,经营利润139.3万元,上缴税.金160.5万元。
建场35年来投资总额为52,94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23.83万元。经营盈亏情况为17年盈利达3,002.6万元;17年亏损4,175.9万元,盈亏相抵还亏损1,173.3万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场生产有较快的发展,在1979年至**10年中,除严重灾害的两年外,连续8年盈利达2,029.4万元,甩掉了亏损的帽子。
1987年至**,全场在“稳定、完善、提高”方针的指引下,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12亿元,全场净盈利363万元,人均收入2,700元,确保了农场经济稳定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