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9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陕西面条

[复制链接]

710

主题

763

帖子

37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7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4-6 12:48: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陕西面条
到了陕西,就像到了“面条王国”,眼观鼻闻都是面条的灿烂、馨香与吆喝声。你看,西安箸头面、歧山臊子面、乾县鸡面、大荔炉齿面、永寿礼面、合阳叶面、三原疙瘩面、麟游血面、韩城大刀面、蓝田宽面,汉中梆梆面、安康窝窝面、长安荞面,还有猴头面、浆水面、飚飚面、翡翠面、卤面、烩面、炒面、削面、米儿面、凉面、扯面、犁面、龙须面、摆汤面、棍棍面、角角面、棋花面、涎水面、蘸水面等等,该有多少种?每种面又有宽窄粗细薄厚长短规格,这样粗略一算,也有百种以上。每日三餐,每餐一种面,也得吃一个月才能尝遍。
歧山臊子面是关中最有代表性的礼仪面,每遇婚丧年节,人们总以此面飨客。“举箸食汤面(面条),祝辞添麒麟(刘禹锡诗)。”尤其是得了儿子,大肆张扬地做臊子面待客。当年周文王凤鸣歧山留下的礼仪嘛!这面和得极到家,再擀薄,切细,吃着刚揉并济。臊子更是漂亮了,有猪肉之红,蒜苗之青,金针之黄,木耳之黑,豆腐之白,五色漂转,拿老陈醋入锅一烹,“轰”的一声,一团青烟扑鼻,酸辣得喷嚏连天。面条煮熟,浇上臊子,其特色有九字真言概括:汤是煎、稀、汪(油),面是薄、劲、光,味是酸、辣、香。陕西食摊就以此款待八方来客。
天下食客都知道,“陕西面条像腰带”,说的是“油泼辣子飚飚面”。秦谚“打到的婆娘揉到的面”,女人要动辄捶打,才能俯首贴耳(这当然不对);面要反复揉搓,才筋道滑溜。这飚飚面不仅要下死力揉,成条抻拉,还要不断往案上摔打,发出“飚、飚”的声响。每到此关键时刻,食客如堵,一声声呼唤应和着飚飚之声。厨师愈加卖弄,将面条儿一次次抡起、摔下,“风声”、“鼓声”,声声灌耳!面条又宽又厚又长赛过金利来裤带,弹性韧性十足,蘸着油泼辣子酸醋汁,咬一口,筋抖抖的喷鼻香。
秦食风格不仅仅是铜板铁琶,大江东去,更有红梅金菊,小桥流水。三原疙瘩面细如游丝,筷子夹起一绺,反复缠绕在筷子头上,挽成一个蓬松的、小小的丝线“疙瘩”,伸入酸浆沸汁中一涮,放入多味臊子蘸食,一次一小疙瘩,一疙瘩一口,透气得很。司马迁的故乡韩城有“空心拌汤”,这拌汤是有无数小小的空心面团滚成的,一碗数百个天衣无缝的小“白豆”,皆空心,在麻辣酸咸的沸汁中漂转浮沉,十分的玲珑可爱。外来食客都惊讶,一问,原来是将冰粒粒滚入面粉,面粉在冰外结成壳儿,一煮,冰化了,心空儿了,面团儿漂浮,却见“一片冰心在玉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2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626
沙发
发表于 2022-4-7 07:46:37 | 只看该作者
陕西美食好像只品尝过羊肉泡膜,倒是北京的一些山西面馆让我见识过不少种类的面条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7 07:16 , Processed in 0.158009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