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辛亥革命前辈罗惺予大佺和他的钝庵诗钞之八 编辑 曾孙罗南强克柔二〇二四年四月 二、钝庵诗钞与有关文章
1、钝庵诗钞序 文 民国林森
罗惺予先生,故浔阳望族,早岁擢巍科,道德文章,闻于乡里。辛亥九江起义,马都督毓宝,兴师响应武昌,余与先生均被举为政务领袖,余以先生有宿望,乃让主政务,而躬为之副。时冯国璋,方领清军,压迫武汉,纵火焚掠,居民一夕数惊,影响九江军心,先生乃联络商会,劝谕居民,守望相助,地方秩序,始获安全,而士气因之一振。先生平日廉隅自矢,安于恬淡,当马都督解组日,即退归田里,致力地方公益,乡党敬之如神君。春秋佳日,常以诗句自遣。今夏余逭暑匡山,其文孙其泽,携先生遗著钝庵诗钞索叙,余素不娴吟咏,安敢序先生之诗,只以先生蓄道德,能文章,奔走革命,功在民国,自足以传世,爰将先生平居操行及致力顺应之事迹,表而出之,使后之览者,知先生不仅以文事见长也,是为叙。
闽侯林森二十三年(1934年)于国府
载曾祖父钝庵诗钞1983年繁体字印本
2、钝庵诗钞跋 文 大伯父罗光祖其泽
先祖,惺予公,讳大佺,晚号钝庵,出生于江西省九江县白鹤西乡牌楼下罗村。少有大志,气象谨严,于经史子集,靡不通究,尤爱读顾林亭、黄黎洲二公之作。清光绪戊子举于乡,大挑知县不就。目击清室式微,丧权辱国,内忧外患,国将不国,认定非民主不能立国,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即参加同盟会,密谋革命。在九江与林森、吴铁城、吴照轩诸同志组织阅报社,创办商会,联络新军,积极从事革命工作。
辛亥义起,先祖为响应武昌,即策动清军标统马毓宝,商订十月二十三日夜(农历九月初三日),由九江金鸡坡炮台,鸣炮三声为号,是夜枪声四起,全城鼎沸,清朝官吏逃避一空,九江遂告光复。九江地处武汉东邻,扼长江之要害,为全国响应武昌义举最先地区之一(仅次长沙一天),有解除长江下游清军对武汉之威胁,对全国革命成功影响至巨。
九江光复后,为应时世之需要,立即成立武汉军政府驻浔分府,分设军务、政务两部。马毓宝任都督兼军务部部长,先祖任政务部部长,继续策动《海筹》等军舰起义并筹画光复江西省,援鄂皖等事宜。时冯国璋领清军南下,压迫武汉,威胁九江,人心惶惶,一夕数惊,先祖坐镇江城,未及于乱。清江西巡抚马汝奎,携眷及关防潜逃,船过湖口被捕,解至九江审理,多主张杀其全家,先祖乃曰:“革命之旨,不在多杀,促其自新可也。”但马恐难免于罪,在狱中自裁,其眷属则任其北返。
南昌军政府成立,马毓宝任江西省都督,授先祖九江知府辞不就,又电约任江西省确税局局长亦不就,先祖曰:“革命乃为国家为人民,岂为做官发财之事耶!”孙总理任南京临时大总统时,召公赴南京,宴公于总统府,在座有胡汉民、王宠惠、蔡孑民诸老,即席为先祖曰:“先生乃应出山,继续革命事业。”任公为总统府咨议(见先祖讣告)并请公出国考查欧美民主政治,公以年老一一婉辞。
孙总理来赣视察,过浔时九江同志举行欢迎大会,在大会中对九江同志慰勉有加,会后摄影留念(见前页)。
先祖退隐田里,培养后起力量,如徐烈士子鸿、魏调元茂才;致力地方公益,如公私合营南浔铁路,李盛铎任经理,先祖副之兼购地局总绅,火车通至德安时,遂归国有(即今之南浔铁路段也),并开办城门铁矿,辟九江滨兴洲为市场等新兴事业,造福乡里。但目睹当时军阀割据,混战不休,精神倍受创伤,而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诗章,公有诗曰:“忝禾天下命,雨露聖人心。大利由农出,深忧念国贫。”清风明月,恬淡生平,谨遗钝庵诗钞,刊行于世耳。
孙罗光祖其泽恭述 癸亥仲冬 载曾祖父钝庵诗钞1983年印本 3、钝庵诗钞编后 文 家父罗绳祖其渊
先祖,惺予公,辛亥前后,乐于吟咏,东鳞西爪,初由大哥光祖随侍抄录,哥负笈离家,公乃亲自抄誊。先祖道山归后,先父铁夫公德镳,搜集旧稿,整理编排待印,即今之钝庵诗钞也。
民国二十三年夏,先父命大哥前往庐山,晋谒林公子超,请其作序(见前),行将付印,惜因故未果,不久抗战军兴,频经浩劫,而诗稿尤存,亦云幸矣。
前几年开始整理遗稿,当时二哥继祖其溥,亦参加工作,不幸诗钞问世之日,他已经离开我们。大哥光祖为诗钞贡献良多,写成诗钞跋言,改正诗钞中印错的字句,并搜集先祖有关文词、诗章、对联及有关资料并入诗钞卷内,更将大哥平日所作部分诗章,整理附后刊出。
先祖出身科甲,但热心民主政治,辛亥以还,未曾一日忘怀国事,内忧外患,国事艰危,虽退归田里,而忧国忧民悲愤之忱溢于诗章。其渊等自愧菲材,学识肤浅,编录不能尽先人原意,错误之处,尚希读者指教是幸。
孙罗绳祖其渊代表恭述 岁在癸亥 载曾祖父钝庵诗钞1983年印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