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部第三章
故乡的云异乡的梦(下部)
第三章
房缘(万全圆房梦)
郭万全自从拿到女儿郭静给他的二十万之后,他就失眠了,他展转反侧,彻夜难眠,他又惊又喜,又虑又忧,他有钱了,他首先要办的就是翻建祖上留下来的这三间破房,这是他一生中梦寐以求的头等大事。
今天他起了个早,他背着手围着屋子转了两圈,然后用步子丈量了一下:从南到北,宽是七步左右,再由西向东,约为十八步,也就是说房子约有七十平米左右,如果扩建至1倍,就是150平米了,上面再加一层,这房子就象模象样了。
老郭头记得,打小时候懂事起,他爷爷就住在这里,房子传至老爸也住在这里,到他这一辈份直至生下三个孩子,一直挤在这破旧不堪巴掌大的窝窝里,那些年生老二小惠老三小松的时候,计划生育抓得紧,为了惩罚老郭头破坏計划生育的行为,还拆去西头的一间房,虽说扶贫时又补建起来,但与原来东边的两间有些不协调,看起来让人不舒服,就象一件千疮百孔的百衲衣上又加了一个补丁,要多难看有多难看。现在好了,这一切都已成为过去——老郭头要建房了。
为此,他做了三件事:第一他用了两天时间去上柳河村和离县城较近的刘村转了转,听说这两个村里有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建了许多两层三层小楼,他要去看一看,找个中意的作为自己的样板房,依样画胡芦。顺便打听一下花了多少钱?建房开銷多少?第二件去了一趟县城,摸摸底,建筑材料如黄沙,水泥,钢筋和装修价格,不要被奸商套进去。第三,听说建房还要审批,还须找一下乡领导,这一点最让郭万全头疼,老郭以前就听说,他老爸与村支书还有点沾亲搭故,但老郭家太穷了,下柳河村与老郭交往的人很少,特别是村干部大都避而远之,可这老郭头偏偏是个扛精,虽说是穷,但穷得有骨气,从不沾人半分毫,淮北地方这类人叫穷狠,现在好了,需求人办事了,老郭此时还真低不下这个身段。
社会上有这么一群人,可能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吧,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有人又把这些人叫弱势群体,从古到今,世世代代生生不息,这些人经历了人世间最大的困苦和艰辛,他们从不哭天怆地怨天尤人,战争,天灾,疾病,贫穷,他们安之若素,一切都是天意,是命中注定,他们中大都数人受教育程度不高,因此在劳作时表现出原始和简陋,遇人接触时他们謙恭有礼,而内心深处又常常隐秘着某种自卑,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勤劳朴素任劳任怨。这类人,孩子们称他们为农民伯伯,同辈人称他们为农民老大哥,他们不善与人交往,县郊的还稍稍好一些,那些老少边穷地区就不一样了,他们道路闭塞,居住条件恶劣,信息不畅,思维守旧且单一,郭万全就属于这一类人。前几天相亲时当韦萍推荐她哥韦宁相帮建房时,他是半信半疑又惊又喜。
韦宁上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又跟着老爸关锦秀在江湖上闯荡了两年,韦萍存心给他一个奉承巴结老丈人的机会,他是心领神会,再说啦,以此为缘由天天与郭静会面,融冾感情,何乐而不为。再具体一点,作为一个大学本科生设計一个农村小别墅,对于韦宁来说本来也就是驾轻就熟的小事一桩。
韦宁首先与老郭头勾通了一下,摸了摸底:建房三层,建房面积二百多平米左右,基建费用约为16万元,钢筋水泥砖木结构,外加30平米屋前院门。
韦宁摸清情况后,立即找郭静姐妹俩商量并提出几点建议:“首先写一份危房整修翻建报告,由老爸送交村委会,最好你们俩人陪他去,千万千万嘴甜一些,叫得村支书心软就行,就说在外打工刚回家,看看大伯大爷,带点礼物去,顺便送上两个红包,送多少你们自己酌量,这一点尽量不要告诉老爸,他可能舍不得。村支书,村长一个也不要疏忽,至于先到谁家,你们看着办。我五天之内拿出房子的设计图和效果图,計有四到五种式样,你们帮老爸参考一下,取一张满意的施工即可,至于建筑材料,如水泥黄沙钢筋磁砖之类的,我用一个礼拜时间把建材明细价目表及施工费用列出清单,交由老爸审查过目。关于施工隊的问题,我在县里有一位处得很好的同学,他爸就是搞建筑的,这几天我联系他一下,估计问题不大,如谈妥,施工时间放在春节后开工,怎么样?”
关韦宁侃侃而谈,象个运筹帷幄的指挥家,把个建房流程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且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身份,做到谦谦有礼,张驰有度。
韦宁讲话刚停,同时迎来了姐妹俩赞誉的目光,郭惠首先说道:“行,就按你说的办,”并回过头来低声对韦萍说:“你哥真能干。”
郭静没有说话,她瞅着韦萍回眸一笑,满怀敬意地钭瞟了韦宁一眼。
这以后的时间全是韦宁在忙活,即使去村支书与村长家也是在韦宁的指点下进行,书记郭涛是郭万全的远房亲属,但隔房不隔亲,郭静姐妹俩进门就大伯大婶的叫个不停,然后送上礼品承上红包,直乐得老书记眉开眼笑,指着老郭头直嚷嚷:“老郭头啊老郭头,到我这还带什么礼物,真真是把我当外人了,两个小姑娘,从小看着她们长大,几年一过都长成大姑娘了,长得怪疼人的。”说完,招呼着三人至一侧首的椅子上坐下。
郭惠遵从韦宁的指导,学得维妙维肖,一张小嘴带着奉承的口吻说道:“前几天刚到家,老爸就催着来看大伯大婶,这不,这就赶着过来了,去年,村上还帮忙建好了西厢房,老爸不过意,一直唸叼着你的好。”
郭静見时机己成熟,适时地拿出那份建房申请,她站起来,恭敬地双手送到支书郭涛的手上:“大伯啊,赶明儿春上准备把三间旧房从新翻建一下,请领导批准。”
郭涛接过申请,就着灯光看了看,他明白,农村农民自建房符合农村发展法规,去年扶贫还鼓励农村自建房,郭万全这一家周围并没有相邻住户,也就是说不存在什么邻里纠紛,宅基地的扩展也都在准许的范围之内,他定了定神,装模作样的思考了几分钟,当场拍板说:“行,我现在就答复你,可以建房,如需要村里或人手帮忙,跟我说一声。”
村支书答应得这样爽快,连郭静姐妹俩都感到十分惊奇,郭万全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听到建房审批成功后,韦宁做事更卖力了,每有一点进展都会有意无意地跑到郭静处征求意见,郭静也明白他的意思,只是嗯嗯地表示同意,直到春节前的10多天时间,才诸事齐备尘埃落定。一家人围着5份房型效果图选出最称心的一款式样,全家人很高兴,郭万全看着效果图,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郭静姐妹俩从临海回来己有二十多天了,姐姐郭静不太长时间便融入了熟悉的农耕生活,郭惠就不一样了,可以说有点格格不入,不到二年的一去一回,象换了个人似的,家乡的一草一木,已唤不回她童年的记忆,更多的时候,她喜欢站在打谷场的边沿,眺望着远方碧波荡漾的柳河,她沉默寡言,思绪绵延。她向往都市的生活,喜欢车水马龙灯红酒綠的氛围。她忽然想起了一句话,当今社会,同一天空下,生活着两种不同的人,谁说的,噢,想起来了,是孙存华孙总说的,他指的是贫富,就是从其他方面来说,如环境,教育和认知方面,这两种人也不在一个层次上,那天谈到建房,老爸忙活了十几天仍是一头雾水,而韦宁几天就能一搥搞定。小惠知道,韦宁依托的是互联网,小惠学过十几天,知道个大概,如果家里有网,她鼓捣鼓捣也能成功,只是没有韦宁熟悉罢了,想到这一点,她回头看了看三间破房,苦笑了笑。
小惠与她姐郭静不一样,郭静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小惠较有心計,这次回来除了平复一下心镜之外,即是将姐的事定下来,再把房子建成,然后遠走髙飞,去编织她的城市梦。
太阳从云层中钻出来,天地间成了乳白色的一片,阳光映在身上,带着一絲絲暖意,小惠从打谷场上走下来,走过自家承包的一节田,前面横垣着一乡间小道,跨过小道,是一田埂,再向前就是柳河,记得小时候小惠常陪着老爸在这张弶捕鱼,一蹲就是一个晚上,现在大了,陪老爸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年后又将踏上南飞的路,为那异乡的梦而奔忙。前面的路如何?是锦秀前程还是坎坷崎岖,她不得而知?
字数:31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