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听老农垦讲述当年的光荣 [打印本页]

作者: 护林人    时间: 2018-11-12 09:49
标题: 听老农垦讲述当年的光荣
不到北大荒不知它的广阔,我们团每个连队的土地面积基本上都在1200晌地左右,折合一万二千大亩(1000平米/亩),靠人工播种、耕作管理(灭草、培垅即中耕)和收割根本是不可能的。
我们6869300多名知青没去之前,二分场二十队队职工仅有一百多人。平均每人负责120亩地,可以说不是农业高度机械化根本是管理不了的。我们连的五个地块,为便于耕作,从这个地头到对面地头,每一垅的长度都是两千四、五百米,也就是四、五里地。
我们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八团即原来的东北农垦总局国营二九〇农场,是个富裕流油的单位,据说要不是文化大革命,订购的小火车就会从松花江绥东码头直接通到我们农场(团),后来常听老职工惋惜的回忆这段历史。
他们还不止一次、经常津津乐道的回忆——过去东北农垦总局开会,总局总会单独派小车接送当时农垦总局的三个老大——853、友谊、290农场的当家人。他们从来不说当时为了显富,竟然连国家给予的工资10%边境补贴都不要。连累我们后来挣死工资的兵团战士永远比别的团少拿3块多钱(说起来,老职工比我们更惨重,当时30多块钱可以养活5口之家)。
他们经常还自豪的回忆起当年麦收季节,(当时麦收因为职工少,自动收割机少,季节不等人因素所以经常采取人工给联合收割机(即拖拉机牵引康迈因的收割机)打道——就是人工割出一条条通道便于投入机械收割的办法)。分场场长(营长)亲自拿着红包(奖金)和从队(连)里拉来的肉包子、馒头等在地头,奖励先割到的头几名职工拿红包吃肉包子,后到的只有吃馒头炒菜的份了,以此来激励职工的积极性。 当时因为人员少抢收急。可以说是天亮就下地天黑才收工。一天三顿饭都在地里吃可以想象他们当年的劳动强度、体力消耗之大;对身体损伤之严重。在我们刚到兵团之时,见到三、四十岁的老垦荒人,我们都以为是四、五十岁了呢,基本上他们看上去都比实际年龄老十岁。
这些事情,我是在刚到北大荒的第二年第一次参加麦收,像前面提到的为了给拖拉机牵引的康麦因打道——负责打通道的K4自动收割机忙不过来,而人工割出一条条链轨拖拉机牵引的收割机通道时听他们讲述的。。
而这种活它不同于人工收割小麦不需打捆,两人一组,隔5米一组顺着八公分一垄的地垄直接排到麦地的那一头。割一把扔一把,割下的麦子均匀的洒在旁边的没收割麦穗上即可。对在北京支援郊区麦收拔麦子打捆的我们觉得非常好玩,那时,腰还没受过伤的我们,是在好玩的心境中,你追我赶割完5米后马上跑到下一个下一截任务地段或另一个通道。
那一年的麦收我们还没玩够呢,打完这块地的四条通道,就结束了一年麦收的人工打道任务,就再也不用我们了,因为K4自动收割机已经可以腾出时间,在这块地块快完成收割前,转向下一个地块打道了。
这就是我们农工排在麦收唯一的作用,因为播、管、收都是机械化,就是在那天、那一次给康麦因打道,我看到了营部派给各连的解放牌卡车开着四档,追逐、依傍在K4旁边,K4自动收割机一边收割一边卸粮,远处另外四台拖拉机牵引的康麦因同时收割的壮观场面,一望无际的麦田,那收割机像疾驶的一条条战舰、驰骋在麦浪里,真是如诗如画的美景。
北大荒、北大仓——老垦荒人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作者: 苦辣酸甜    时间: 2018-11-12 13:53
秋满目金黄,却也是农工们最累的日子。若赶上69年连绵细雨,更是让荒友们想哭的日子。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