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标题: 【原创--插队故事】懵懂年华(前言--72) [打印本页]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3-10-1 07:53
恭祝伯江夫妇节日快乐!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 10:12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0-1 7:53:00的发言:
恭祝伯江夫妇节日快乐!

 

握手致意,万分感谢!

恭祝龙兄国庆节快乐!


作者: 麻沙老农    时间: 2013-10-1 15:41

      到了国庆64周年的日子,想起国庆20周年,真是年华似水流。那是插队的第一年,知青们平日的伙食是:大米充足,肉食匮乏,希望在二十大庆,能改善生活开开荤。谁知道村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根本没有过国庆节的观念。10月1日照样出工劳动,照样粗茶淡饭。

      村民平时多用农历,像5天一次的赶墟(北方叫赶集),就是按照农历的日期安排,大家对公历是几号往往模糊不清。农历的传统节日才算节日,像国庆前后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队长都会安排杀猪,每户人家都能尝尝猪肉的美味。而公历的节日全部忽略不计,像元旦也是不过的,因为只有春节才是新年。

      国庆无肉可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政策造成村民没有养猪的积极性。小猪是市场价,在集市上买回村,价钱随行就市,普遍较贵。辛辛苦苦养大了,却不能上集市交易。先交一部分生猪给公社食品站收购,其余由队里统一安排,价钱偏低而且永恒不变。村民感到无利可图,养猪自然没有干劲。现在农村靠养猪发家致富的大有人在,村民天天都能买到肉,何需等待过节。


作者: 千帆过    时间: 2013-10-1 17:58
   恭祝伯江夫妇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2 07:47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0-1 15:41:00的发言:

      到了国庆64周年的日子,想起国庆20周年,真是年华似水流。那是插队的第一年,知青们平日的伙食是:大米充足,肉食匮乏,希望在二十大庆,能改善生活开开荤。谁知道村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根本没有过国庆节的观念。10月1日照样出工劳动,照样粗茶淡饭。

      村民平时多用农历,像5天一次的赶墟(北方叫赶集),就是按照农历的日期安排,大家对公历是几号往往模糊不清。农历的传统节日才算节日,像国庆前后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九重阳节,队长都会安排杀猪,每户人家都能尝尝猪肉的美味。而公历的节日全部忽略不计,像元旦也是不过的,因为只有春节才是新年。

      国庆无肉可吃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当时的政策造成村民没有养猪的积极性。小猪是市场价,在集市上买回村,价钱随行就市,普遍较贵。辛辛苦苦养大了,却不能上集市交易。先交一部分生猪给公社食品站收购,其余由队里统一安排,价钱偏低而且永恒不变。村民感到无利可图,养猪自然没有干劲。现在农村靠养猪发家致富的大有人在,村民天天都能买到肉,何需等待过节。

 

 

“谁知道村民“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根本没有过国庆节的观念。10月1日照样出工劳动,照样粗茶淡饭。”您说的太对了,感同身受。我在内蒙古插队,当地的农民对国庆节特别淡薄,一点庆祝的意思都没有。究其原因,九月底、十月初这段时间,是收割庄稼最忙碌的时节。

谢谢老兄跟帖惠评!恭祝您合家欢乐喜庆佳节!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2 07:50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3-10-1 17:58:00的发言:
   恭祝伯江夫妇节日快乐!阖家幸福安康!

 

谢谢千帆过超版对我们夫妇俩的关心和祝福!

恭祝您合家欢乐喜庆佳节!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3-10-2 10:27
农民好像都是这习惯吧。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2 17:41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0-2 10:27:00的发言:
农民好像都是这习惯吧。

 

我想,很有可能与农忙有关,尤其十一。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2 17:48

 

 

 

 

七十一、出民工开挖水渠

 

    正值秋收大忙时节,生产队收到公社下达的兴修水利工程的通知。四队需要派10名青壮劳力,去到舍伯吐公社特寺阁营子大队开挖水渠。当地人谁也不愿意出民工,有妻儿老小的社员更不情愿。自从我们知青来到生产队以后,队长再也不用为派民工的事而发愁。

    出民工在外干活比在生产队自由,每天还能记12分。要是遇上好工程,每天还有4角钱菜金补助。前往工地的途中路过舍伯吐镇,还能下馆子改善一顿。因此我宁愿出民工,也不愿意在生产队干活。国庆节前几天的上午,我们6名男知青和4名男社员,带着行李、粮食和铁锹,坐上马车出发了。路过舍伯吐镇时,大家下馆子每人吃了一斤猪肉馅包子,着实的美餐一顿。下午来到特寺阁营子大队,我、张大个儿和小老佟,同住在一户社员家的西屋。

    小老佟叫那木拉,是蒙族人,30多岁的年纪。他性情温和,为人处事都很老实。他身材不高有点驼背,从背影看好像个小老头。故此,我们知青都管他叫“小老佟”。只因家庭出身不好,他没能娶上老婆,是个中年光棍。

    第二天,我们扛着铁锹来到村北的工地,每个民工分了8米长的地段。按照旗水利局的设计要求,水渠的上口宽6米,底宽5米,深1.5米。上口两边留有50公分的马道以外,是一米高的河堤。分到地段的当天,人们就开始动手挖水渠。刚开挖时,用铁锹往两边甩土,土甩得越远越好。要不然越挖越深,河堤越来越高,到那时甩土就费劲了。当地人有个说法,无论干什么活计,是七分家什三分力。由此可见,干活的工具要是好使会很省力。社员们使用的都是金牛牌铁锹,既轻巧又好使,挖土和甩土都十分省力。这种铁锹是文革以前的老产品,我们知青来到当地以后,再也买不到金牛牌铁锹了。现在商店里出售的铁锹都是新产品,既厚又笨重很不好使。我们知青甩一天土,不知要比当地人多付出多少力气?不论是当地人还是知青,每名民工都分得同样长度的地段,不偏不向十分公平。而且什么时候上工或收工,每天干多干少都没有限制,工程管理人员就等着按设计标准验收。不过有一条规定,同一个生产队的民工,只要有一个人没完工,其他人都不许擅自撤离。

    为了能与本队社员同期完工,我们知青面临着一场不大不小的体力和意志上考验。我们谁也不想拖大家的后腿,而不甘落后。第一天我没什么感觉。可是到了第三天,两只手和胳膊发胀,臂膀发酸而感到吃力。吃饭时,手端着饭碗不由得发抖。晚间躺在被窝里腰酸背痛,全身哪儿都不好受,怎么躺着也不舒服。其他知青们同样如此,但是大家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坚持到底。

    国庆节这天下午,我和张大个儿、小老佟,从工地回到住处。刚走进外屋,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饭菜的香味儿直钻鼻孔。房东女主人和她的女儿,正在锅台边用饸饹床子压荞麦面饸饹。我们仨疾步走进西屋,每天进屋洗完脸后,我们仨轮流上伙食点去打饭。今天轮到我打饭。我拿着饭盆刚要往外走,房东女主人端着满满一大瓦盆饸饹走进来,把瓦盆放在北炕沿上。随后,她女儿端进来一小盆鸡肉炖土豆块放在北炕沿上。

    房东女主人面带笑容,用蒙语说:“巴达嘎依的。”(“巴达嘎依的”是蒙语,汉语:吃饭吧。)

    我们仨异口同声,连忙道谢。

    等她们娘俩走出屋后,我小声说:“刚才咱仨走进外屋,我一看是饸饹,恨不得马上盛一大碗,大吃一顿解解馋。”

    张大个儿嘿嘿一笑说:“人家给咱端过来了,这回对你心思了,还等吗,快造吧!”

    我赶忙把饭桌放到北炕上,小老佟到外屋拿来碗筷。我们仨各自盛了一大碗饸饹,呼噜呼噜地大口吃起来。一大瓦盆荞麦面饸饹,不一会儿的工夫瓦盆里光剩下水了。

    我就觉得这肚子好像没有底儿,一连吃了三大碗竟然填不满。我对小老佟说:“哎,小老佟,你会说蒙话,你跟房东再给要点儿饸饹。”

    “这么一大盆饸饹咱仨都给吃光了,你还想要,多丢人的,我可不去。包唠乎无怪,包唠乎无怪。”说罢,小老佟把头摇得像个拨浪鼓。(“包唠乎无怪”是蒙语,汉语:不行。)

 

   (待续)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3-10-3 18:46

知青主动出民工,

咬牙拼搏奋斗中,

房东奖励荞饸饹,

三碗仍觉腹中空。


作者: 麻沙老农    时间: 2013-10-3 19:26

      一人承包一段水渠的挖土工作量,而且大家一起共进退。劳动时要发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不能半点松懈。

      平时在生产队集体劳动,工作效率并不高。像在稻田里锄草,十几个人并肩排成一行,边聊天边干活,所谈的人和事不会超过方圆二十里。大家动作都是不紧不慢,只要手不停就行。劳动中还要停下来,抽抽烟解解乏。遇到农时不等人的时候,队长痛下决心,分片包干,将锄草的一天工作量分配到个人。因为有单干的嫌疑,不到特殊时期不轻易实行。这时就显示出单干的优势,人人革命加拼命,工效倍增,立竿见影,烟鬼的烟瘾也没了。因为大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把草全部锄完,好回家吃饭,下午就不用再来了。


作者: 千帆过    时间: 2013-10-3 20:28
   出民工这活我也没少干,基本上都是与挖土方有关,那活儿累是累,但是有盼头。因为是包干活,早完早走,所以不存在藏奸耍滑问题,有时一起来人的还要互相帮着点。所以分片包干乃至分田到户很早就有群众基础的,只是那时没有人敢出这个头就是了。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4 10:20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0-3 18:46:00的发言:

知青主动出民工,

咬牙拼搏奋斗中,

房东奖励荞饸饹,

三碗仍觉腹中空。

那时候很年轻,干活又累非常消耗体力,肚子就好像没底儿,半斤一碗的高粱米饭,一顿至少得吃两碗。

谢谢龙兄一直的关注,帮我修改标题,握手致意!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4 10:33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0-3 19:26:00的发言:

      一人承包一段水渠的挖土工作量,而且大家一起共进退。劳动时要发扬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精神,不能半点松懈。

      平时在生产队集体劳动,工作效率并不高。像在稻田里锄草,十几个人并肩排成一行,边聊天边干活,所谈的人和事不会超过方圆二十里。大家动作都是不紧不慢,只要手不停就行。劳动中还要停下来,抽抽烟解解乏。遇到农时不等人的时候,队长痛下决心,分片包干,将锄草的一天工作量分配到个人。因为有单干的嫌疑,不到特殊时期不轻易实行。这时就显示出单干的优势,人人革命加拼命,工效倍增,立竿见影,烟鬼的烟瘾也没了。因为大家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把草全部锄完,好回家吃饭,下午就不用再来了。

 

我在内蒙古插队落户,当地没有水田都是旱田,主要农作物是玉米、高粱、谷子和黄豆。在庄稼地里锄草时,大家每人一条垅,都跟着打头的铲地往前走。通常也有包工的活计,但是为数不多。

谢谢您阅览我的文章和评论,握手致意!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4 11:30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3-10-3 20:28:00的发言:
   出民工这活我也没少干,基本上都是与挖土方有关,那活儿累是累,但是有盼头。因为是包干活,早完早走,所以不存在藏奸耍滑问题,有时一起来人的还要互相帮着点。所以分片包干乃至分田到户很早就有群众基础的,只是那时没有人敢出这个头就是了。

 

我插队的地方,一个生产队80多户人家400多人口,每年的收成800多担粮。(当地一担按500斤计算。)分田到户以后,每户每年的收成80-100多担粮。由此可见,分田到户农民包干是正确的决定。

谢谢您阅览我的文章和评论,握手致意!


作者: 自强不息    时间: 2013-10-6 16:24
拜访伯江!问好!近来俗事缠身,没有时间和条件上网,还望老友多多原谅!
拜读佳作,感慨万千!千版说得好,出民工绝对和土方有关。当年我也曾参加过修水利,尝到过那种滋味。不过可没有你们那样的口福。
送上迟到的祝福:节日快乐!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7 11:37
以下是引用自强不息在2013-10-6 16:24:00的发言:
拜访伯江!问好!近来俗事缠身,没有时间和条件上网,还望老友多多原谅!
拜读佳作,感慨万千!千版说得好,出民工绝对和土方有关。当年我也曾参加过修水利,尝到过那种滋味。不过可没有你们那样的口福。
送上迟到的祝福:节日快乐!

当时那年代,我们出民工挖河堤或修公路,规定每天的土方量是4立方,快点干两个小时就能完成。

老兄工作繁忙,望注意身体。

谢谢您的祝福!老兄多多保重!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0 17:47

 


 

七十二、故敲瓦盆要饸饹


    看到瓦盆里的铁笊篱,我灵机一动想出个歪点子。于是我拿着铁笊篱,在水里不停地搅动,故意磕碰瓦盆发出“当啷,当啷”的响声。

    既而,房东女主人端着一搪瓷盆饸饹走进屋来。她面带难以形容的笑容,用生硬的汉语说:“孩子,别敲啦!再敲哇,盆就裂纹啦!”说着话,她把那一小盆饸饹放到炕沿上,赶忙把大瓦盆端出去了。 

    小老佟像个大姑娘似的,臊得满脸通红,两手捂着脸说:“伯江啊,你这个家伙可真能整!多砢碜唏的,忒不带劲了。”

    张大个儿只是嘿嘿地笑,却不吱声。

    我恬然地说:“嫌砢碜,那你就别吃。来,大个儿,咱哥儿俩吃。”

    我和张大个儿又各吃了一碗,我终于把肚子填满了,一个劲儿打饱嗝。

    看我们俩吃完了,小老佟满脸堆笑地说:“俩老爷呀!塞饱啦?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你俩刷碗吧。”

    我站起身来,伸手抄起铁笊篱说:“行,我刷碗。”

    小老佟惟恐我又敲盆,赶紧把铁笊篱抢过去说:“老爷呀!你吃饱了还想咋的?拉倒吧,你快歇着吧!”说罢,他把饭盆和碗筷都端到外屋,刷洗干净放到碗橱里。他回到西屋里,唠唠叨叨地说:“跟你们这俩老爷出门儿,算我倒霉。往后再出民工啊,说啥也不跟你们出来。你们这俩家伙连水都不挑,也不给人家扫院子,忒懒!”

    自从住到这家的那天起,每天早晨小老佟主动帮房东扫院子、挑水。我和张大个儿根本没有这样的生活意识,一次都没挑过水也没扫过院子。显然,小老佟心里感到不平衡是在情理之中。

    我哄骗小老佟说:“你别不上算,能工程完工了发下来菜金,我请你下馆子。”

    小老佟一脸的苦笑,撇着嘴说:“你拿我当几岁小孩子,哪来的菜金?听人说根本就没有菜金。别啥好听说啥了,快拉倒吧,快睡觉得了。”

看他嘟嘟囔囔生气的样子,我和张大个儿不禁哈哈大笑。

    张大个儿说:“好家伙!你不就挑了几天水、扫了几天院子嘛?瞧你这不合适劲儿,明天我挑水扫院子行吗?”

    小老佟做出一脸不屑的样子,不再吱声。

    甩了一天土都十分疲劳,我们仨洗漱后,上炕打开铺盖卷钻进被窝里,不知不觉便沉沉入睡。

    第二天早晨,等我和张大个儿睁开眼时,小老佟已把院子打扫干净,外屋水缸里挑满了水。

    挖水渠到了最后阶段,也是最较劲的时候。水渠深度将要到底,河堤已够高度,每甩一锹土都要使出全身的力气。尽管如此,再想把土甩到河堤外边去,一般人做不到。最常见的方法,是先把土甩到马道上,然后登上岸站在马道上,再用铁锹往河堤外边甩土。等我们知青把水渠和河堤,按设计要求修整完毕之后;与大多数当地民工完工的时间,相差不到一天。整个工程只用了12天的时间,提前3天全部竣工了。

    这时候,气温逐渐下降,水面开始结冰。

    即将返回塔本扎兰大队的那天早晨,我和张大个儿把房东家的院子打扫干净,水缸里挑满了水。由于语言的关系,住了这十几天当中,我们俩很少与房东说话。我们仨临走之时,我用蒙语向房东女主人表示谢意:“它了介哪!”(“它了介哪”是蒙语,汉语:谢谢。)

    房东女主人面带和善的笑容说:“谢啥么,有空儿到家。”说着话,她送我们仨走出院门口。

    尹大哥赶马车来接我们四队的民工。在返回生产队的路上,大家都坐在马车上,小老佟对我和张大个儿说:“毛主席规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知你俩是咋学的?你们这俩小子,忒懒!要像今天早晨这样,不就好了?”

    张大个儿瞪了他一眼说:“嘿!用你给我们上政治课,快老实呆着得了。”

    小老佟不听他那一套,继续向大家讲述了国庆节那天吃饸饹的经过,逗得大家开怀大笑。最后,他绘声绘色地说:“这俩小子,别看干活不咋的,可真能吃咻!一个人连揎了四大碗荞麦面饸饹,那肚子咋的不咋的,赶上猪了。我要是不把笊篱抢过来,伯江这老家伙还想敲盆……”

    我打断他的话,板着脸说:“你再他妈胡说八道,我一脚把你踹下去,你信吗?”

    小老佟似乎一脸害怕的样子,拱手作揖,学天津口音说:“我信,我信。哥们儿,我服了行嘛?”

    他的滑稽相,又引起了大家的一阵笑声。

 

    (待续)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0 17:50


 

    照片中的老佟头就是当年的“小老佟”。

    2011年我跟妻子回故乡探亲,小老佟去看望我,提起出民工吃饸饹之事,记忆犹新而大笑不已。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3-10-11 08:13

两个知青吃得饱,

老佟对待房东好,

胜利完成修堤事,

临走也谢房东笑。


作者: 麻沙老农    时间: 2013-10-11 09:15

古有弹剑而歌曰:“食无鱼”,今有知青为吃饸饹而敲盆。

南方没有饸饹这种食品,因此久闻其名,不知其味。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3-10-11 09:37
有意思......耐看
作者: 黑土阡陌    时间: 2013-10-11 11:40
  虽然叙述的只是生活琐事,但文笔的厚重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2 09:33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0-11 8:13:00的发言:

两个知青吃得饱,

老佟对待房东好,

胜利完成修堤事,

临走也谢房东笑。

 

龙兄短短几句话概括了文章的大意,厉害,佩服!

谢谢老兄一直的关注和精彩的点评,握手致意!老兄多保重!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2 09:43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0-11 9:15:00的发言:

古有弹剑而歌曰:“食无鱼”,今有知青为吃饸饹而敲盆。

南方没有饸饹这种食品,因此久闻其名,不知其味。

 

我插队的地方,有高粱面、玉米面、荞麦面饸饹,要数荞麦面饸饹最好吃。

 


这就是用饸饹床子压饸饹。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2 10:01
以下是引用闲人一个在2013-10-11 9:37:00的发言:
有意思......耐看

谢谢闲人版主阅览我的文章,握手致意!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2 10:16
以下是引用黑土阡陌在2013-10-11 11:40:00的发言:
  虽然叙述的只是生活琐事,但文笔的厚重是显而易见的。

 

谢谢黑土版主阅览我的文章和鼓励,握手致意!


作者: 麻沙老农    时间: 2013-10-12 19:41
      看到制作饸饹的照片,和我们这里的一种食品粉干的加工方法有些类似。把大米磨成粉,蒸熟后做成米粉团,再放进类似饸饹床子的工具中,挤压成细长条,这些米粉条掉进开水锅里就定型了。最后捞起来晒干,就是粉干。由于米粉缺少黏性,不能像加工面条那样直接用刀切,只能靠挤压。不知道用饸饹床子加工饸饹,是不是这种原因?
作者: 千帆过    时间: 2013-10-13 06:17

    谢谢麻沙老农对纪实的一贯支持。如你所说,北方压饸饹和南方做粉干原理相似。

    伯江,又是重阳,愿阖家安康,重阳节快乐!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3-10-13 07:17

伯江、桂荣:

重阳节快乐!


作者: 自强不息    时间: 2013-10-13 08:43
拜读佳作,问候伯江!
老实说,如果不是看到兄弟发的照片,此前我还真不知道饸饹是啥东东。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不久前收看201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其中团体赛中曾经出现过这个词。谢谢您了!
祝您和桂荣伉俪重阳节快乐!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3 10:48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3-10-12 19:41:00的发言:
      看到制作饸饹的照片,和我们这里的一种食品粉干的加工方法有些类似。把大米磨成粉,蒸熟后做成米粉团,再放进类似饸饹床子的工具中,挤压成细长条,这些米粉条掉进开水锅里就定型了。最后捞起来晒干,就是粉干。由于米粉缺少黏性,不能像加工面条那样直接用刀切,只能靠挤压。不知道用饸饹床子加工饸饹,是不是这种原因?

您说的没错,为了增加粘性,高粱米和玉米面得掺榆树皮面,否则压出来的饸饹不成条。荞麦面不用掺榆树皮面,和成面用饸饹床子一压就出面条。但是面条不长,一股截一股截的。

麻纱老兄重阳节快乐!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3 10:52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3-10-13 6:17:00的发言:

    谢谢麻沙老农对纪实的一贯支持。如你所说,北方压饸饹和南方做粉干原理相似。

    伯江,又是重阳,愿阖家安康,重阳节快乐!

 

谢谢千帆过版主的关注和祝愿!祝您家庭和睦,重阳节快乐!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3 10:54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0-13 7:17:00的发言:

伯江、桂荣:

重阳节快乐!

谢谢龙兄的祝福!祝您重阳节快乐!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3 11:02
以下是引用自强不息在2013-10-13 8:43:00的发言:
拜读佳作,问候伯江!
老实说,如果不是看到兄弟发的照片,此前我还真不知道饸饹是啥东东。之所以对它印象深刻,是因为不久前收看2013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其中团体赛中曾经出现过这个词。谢谢您了!
祝您和桂荣伉俪重阳节快乐!
 
其实饸饹就是圆形苗条,加工方法不同罢了。您看过《草原恋歌》,想必还记得;我当知青的时候,尹大娘家的饸饹我可没少吃,o(∩_∩)o 哈哈。
谢谢老兄的祝福!祝您家庭和睦,重阳节快乐!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3-10-13 15:27:12编辑过]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13 15:28

 



作者: 大乌珠    时间: 2013-10-19 19:37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3-10-20 07:34
各位快乐!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21 09:18
以下是引用大乌珠在2013-10-19 19:37: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梯田.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多日不见,老兄您好!谢谢您的关注!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21 09:19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3-10-20 7:34:00的发言:
各位快乐!

 

天气逐渐寒冷,老兄多多保重!


作者: 龙行天下    时间: 2013-10-22 08:54
以下是引用孙伯江在2013-10-21 9:19:00的发言:

 

天气逐渐寒冷,老兄多多保重!

谢谢关心!敬老院已经开始提前供暖了!勿念!

倒是老弟要多小心这个季节哟!


作者: 晓寒    时间: 2013-10-22 10:45
年纪大了,对李清照的词中“最难将息”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23 10:33
以下是引用晓寒在2013-10-22 10:45:00的发言:
年纪大了,对李清照的词中“最难将息”这四个字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年事已高,精力渐衰,保养身体,最为重要。晓寒版主多多保重!


作者: 叶飘零    时间: 2013-10-23 15:45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3-10-24 08:02
以下是引用叶飘零在2013-10-23 15:45: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感谢老朋友的关注,握手致意!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4-2-20 17:17

自己顶上来,敬请老龙头阅览和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1 7:00:14编辑过]

作者: 闲人一个    时间: 2014-2-20 18:18



作者: 孙伯江    时间: 2014-2-21 18:19
以下是引用闲人一个在2014-2-20 18:18:00的发言: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qq图片20130905210551.jpg: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欢迎光临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http://chinazhiqing.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