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2786|回复: 50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圹圩农场十二年

[复制链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6:30:3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半醉汉 于 2014-10-2 16:59 编辑

大圹圩农场十二年世事无常五十年第一部)
一,难忘的日子
    一九六四年五月七日,刚刚十五岁出头的我,和三十多名男女年轻人一起,背乡离井,从皖西六安来到皖东天长县。在杨村镇一个叫后家湖的地方,开始了漫长的知青生活。
    时光如逝水,回首一瞥,今已悠悠五十年矣。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新华日报》发表社论《走革命的道路,当革命的接班人》,其副标题是《评知识青年董加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想和行动》,紧接着《中国青年报》、《人民日报》相继报道宣传董加耕回乡务农的事迹,强调“董加耕所走的道路,正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所应该走的革命道路。成千上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是有最广阔前途的革命行动。”
    城市知识青年,包括社会失业青年下放农村和支边去新疆建设兵团,从一九六二年就已经大规模开始。再早点,从知识青年支边支内,就已经开始。当时,知识青年下农村的代表人物,有董加耕、邢燕子和候隽。
    文化大革命将知青下放这一政策发展到极致,几乎都是强迫执行,只有极少数城市青年可以幸免。
    我在一九六四年初,第一次参加街道举办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大会,时至今日,记忆犹新。
    当时,街道干部在大会上大体是这样说的:“现在,我们国家很困难,大家刚刚才能吃上饭,是幸事。目前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解决人的吃饭问题,别的事情都不重要。我实话告诉你们,我们六安,三至五年内,一切厂矿都不招工。大学你们考不上,当兵你们大部分人不够条件,你们以后吃什么?你们要是不去新疆,不去农场,那你们将来就没饭吃,就是死路一条。”
这与报纸上的言论大不相同,但很实在。
    事实上也是如此,人要吃饭,要活,就要选择一条活路。亲眼目睹过前几年大量饿死人惨象的我,深知吃不上饭的可怕。
    我必须找个饭碗,以维持我的生命。
    那首几代人喜爱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里,有句唱词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听着很可笑。我都活不下去了,还幸福?从记事起,日子过得就苦不堪言,谁也没有给我安排过幸福的生活。
    去新疆建设兵团我年龄不够,于是我隐瞒年龄,终于能去了农场。
    除此,我别无选择。
    我没料到的是,这一走就是十几年。
    安徽天长县的后家湖农场,隶属于安徽省农垦厅辖下的国营大圹圩农场。后家湖是分场,远离场部大圹圩。第二年春,我们这些在后家湖的知青大部分人被调入大圹圩圩内的王台子生产队,即二队。一九六九年场部成立革命委员会,不久又改建成安徽省建设兵团二师九团。王台子生产队就改称二连,我很快又被调到三连。直到一九七六年初,我才调回故乡六安下面的金寨县。当时,因国营农林四场的工人调动,必须对口安排工作,因此,我又被分配到大别山深处,在燕子河区鱼潭人民公社附近一个叫天堂寨林场、鲍家窝分场的国营林场工作。
    我在大圹圩农场生活了十二年,又在林场干三年多活,直到一九七八年秋被调到文化部门工作,始脱离繁重的体力劳动。
    我八岁父亲病故,姐弟四人。弟弟小我四岁,大姐大我十五岁,早已经成家。二姐大我五岁,当时师专毕业,分配在金寨县宣传部门工作,可以自立。
    我和我弟弟,自幼就全赖五十多岁的母亲给人当保姆、做针线活维持生计,日子苦不堪言。当时缺衣少食,可我的饭量却奇大,记忆中从未吃过饱饭。
    我在一九六二年小学毕业后,便放弃读书,在社会上打短工、砍柴禾以补贴家中生活。这自然不是长久之计,独立生活,自己养活自己,是我最大的意愿。
    恰逢大圹圩农场第二次来六安招工,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前往报名,并被通过。报名的第二天我们就接到通知,三天后就要离家。
    我将事情告诉母亲,母亲愣了半天,方说:“去吧,我给你准备行李。记住,你不要闯祸。”
    当晚,弟弟已经入睡,五十多岁母亲还在煤油灯下,带着老花镜为我赶制寒衣。望着面前母亲坚毅而凄苦的面容,此时,“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突然涌上心头。
    我心里一热,眼泪差点落下。
    但我忍住了。
    并不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我知道,我要是表现出软弱、伤怀,会让母亲更加伤心与不安。甚至,她会当机立断阻止我的这次离家远行。
    第二天一早,即一九六四年五月六日清晨,我母亲送我来到集合的地点。
一辆带棚的大货车停在眼前,四周都是其他同行的知青和他们前来送行的亲友。
    我大表姐闻讯,匆匆赶来。她含泪给了我五元钱和一条新毛巾,埋怨我母亲心太狠。她对我母亲说:“大姑,我大姐知道这事,她一定要和你吵架。”母亲笑笑,说:“吵就吵,小鸟不飞,翅膀就不会硬。”
    我大姐和二姐都不知道这件事,但我知道,大姐要是知道,决计不会让我远离家门。因此,这件事情必须背着她才能成行。
    一床薄被,一顶蚊帐、两本字典,一捆书籍,还有一支竹笛,怀里藏着我母亲给我的五元钱和大表姐给我的五元钱,还有我自己积攒的两元钱,一共十二元钱,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与好奇,带着一种隐隐对人生冒险的不安,我离开了故乡六安,离开了我贫寒而温暖的家,离开了我的母亲、姐弟和其他亲人,离开了和我要好的小伙伴们,开始了我人生独立的生活。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509#
发表于 2015-10-15 08:01:48 | 只看该作者
半醉汉 发表于 2015-10-14 12:35
在鲍家窝分场的这位“战犯”叫何仲蓉,六十多岁。他也是因历史问题被判重刑,若不是打倒“四人帮”后政 ...

还有一个也接触,
说起当年很世俗,
完全不是脑中想,
人被整得特胆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1168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1975
508#
发表于 2015-10-14 19:45:13 | 只看该作者
民国时期,省政府与省党部,县政府与县党部不可同日而语。在县党部这种既没权又没钱的清水衙门任职,不想当清官都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50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4 12:35:31 | 只看该作者
    在鲍家窝分场的这位“战犯”叫何仲蓉,六十多岁。他也是因历史问题被判重刑,若不是打倒“四人帮”后政府特赦国民党的战犯和军政人员,他还不知道要在大牢里呆多少年,更不知道何时才能获得人身自由。
    何仲蓉被安置在鲍家窝分场后,一直住在采伐区姊妹河看山林,我很少见到他下山。
有段时间我去姊妹河驻点,和何仲蓉住在一个房间,有过近距离的一段接触。
    何仲蓉文静儒雅,像一个老私塾先生,很难想象他曾经当过国民党立煌(金寨)县的党部书记。
    一开始,他在我面前有些拘谨,后来我们谈话就很轻松了。
    我好奇地向他打听国民党县党部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他告诉我,国民党很穷,国民党县党部的工作人员人员也很少,只有几个人。县党部以下的国民党组织负责人、骨干和党员,都没有工资。县党部活动经费也很少,全靠上一级党部拨款。
    国民政府的县政府不给国民党县党部任何经费,县党部对县政府几乎没有任何约束力。
    国民党基层组织无权参政,更左右不了地方官员行政,只能开展自己党内的党务工作。基层组织开展社会活动,全靠党员自觉参加,靠觉悟和社会支持。
    对这些情况,我既新鲜,也吃惊。
    我决然想不到当时执政的国民党县党部,居然这么寒酸。
    何仲蓉还对我说,他那天下山参加“三大讲”会,在听我“讲清楚”的时候,他在下面吓得身上直发抖。
    长期在监狱里的生活,和被专政、被斗争的经历,使他十分恐惧政治运动。他没见过像我这样被斗争对象,竟然在斗争大会上,敢于和斗人的人这样公开抵触,甚至嘲笑。
    所以他相当害怕这种面对面政治斗争的场面。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333

帖子

177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775
506#
发表于 2015-10-13 12:18:31 | 只看该作者
半醉汉 发表于 2014-10-3 08:21
五,《秋水伊人》与“抓饭”    天一天比一天热,天色一天比一天黑的晚。    吃完晚饭,洗过澡,天还大亮着 ...

好看!!!老师记录了史实,史实成就了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505#
发表于 2015-10-12 07:40:14 | 只看该作者
半醉汉 发表于 2015-10-11 21:18
让人惊奇的是,天堂寨林场有两个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战犯”。这两名“战犯”,一个在总场,一个在鲍家窝 ...

溪边偶遇老战犯,
敞开胸怀作交谈,
老人佩服小伙子,
小伙敬重老辈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3

主题

8928

帖子

2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22229
504#
发表于 2015-10-11 22:28:19 | 只看该作者
半醉汉 发表于 2015-10-11 21:18
让人惊奇的是,天堂寨林场有两个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战犯”。这两名“战犯”,一个在总场,一个在鲍家窝 ...

     往事已逝,希望当下都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387

帖子

776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65
50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21:18:12 | 只看该作者
    让人惊奇的是,天堂寨林场有两个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战犯”。这两名“战犯”,一个在总场,一个在鲍家窝分场。
    依照他二人在国民政府和国民党担任的职位,其实算不上战犯。但他们在解放后都被判了重刑,是最后一批“特赦”战犯时,与那些有名的大战犯一起释放、安置的,所以背后人们称他俩也为“战犯”。
    在总场的这位“战犯”姓贾,近六十岁,名字我忘记了。
    有次我去天堂寨总场开会,散会后到总场旁边的山涧边浏览风景,看见一个小老头正在溪水边洗衣服。
    我不认识他,但他认识我。
    他看见我在闲逛,就放下手中的衣服,走过来和我搭腔聊起来。
    他问我:“你好!阁下是鲍家窝的甄干事吧?”
    我很惊奇,问他说:“是啊,你贵姓?”
    他很健谈,一看就是那种很精干的人。
    他说:“我姓贾,我俩是一真一假,有缘分。”
    我一下知道了他的身份。
    因为都知道天堂寨林场有个姓贾的国民党“战犯”,而他说话的风格和风度,不像是没文化的林场老工人。
    我大笑:“哦,我知道了,你是最后一批特赦的国民政府的军政人员。”
    他微笑点头,说:“对。我参加了那次你的“讲清楚”大会,对你印象很深刻。我非常佩服老弟的爽快和锋利的口才,更佩服你无惧无畏的胆量。”
    我笑道:“不做亏心事,鬼来心不惊。讲讲自己的往事,怕什么?”
    他说:“甄干事,开始,我们都以为这次开这样一个声势浩大的‘讲清楚’会,你一定会吓得胆战心惊,起码会被弄得垂头丧气。没想到老弟你居然在会上侃侃而谈,妙语如珠,出尽风头。哈哈,反将要斗你的人搞的垂头丧气。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你真是个英雄好汉啊!”
    我大笑,说“英雄是谈不上,好汉也算不上。我只能说算是一条汉子,而且不是‘四条汉子’的那种大汉子。”
    老贾也大笑。
    后来我了解到,老贾是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中的中校文职军官。国民政府溃败,他在南京机场因飞机事故,没有去成台湾。结果他潜伏到安徽,因为会演戏,他居然混进安徽省话剧团,当上了话剧演员,在那里工作了几年。
    后来老贾因身份暴露,被以历史反革命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他在天堂寨林场工作了两年,以后又回到省话剧团养老了。
    我后来在南溪区文化站工作,出差去合肥公干,还专程去省话剧团看过他。


一生钟爱诗书画 半世消磨烟酒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68

主题

2489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782
502#
发表于 2015-10-10 19:58:55 | 只看该作者
真的就应该这样讲清楚.....哈哈,敬佩老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722
501#
发表于 2015-10-10 07:40:00 | 只看该作者
召开大会讲清楚,
实事求是细细数,
坏人目的没得逞,
群众闹剧看一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6-10 01:31 , Processed in 0.187010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