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查看: 6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逝去的岁月-序

[复制链接]

103

主题

107

帖子

51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1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8 12:4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酸甜苦辣——谁解其中味

吴浩是我的中学同学,听说他在写回忆学生时代和知青生活的文章,我就一直渴望早日拜读。当吴浩把散发着墨香的《学生时代》和《知青岁月》上下两部的书稿交给我时,我感到了震憾,竟是一部二十多万字的大作,大大出乎我的预料。

我一口气读完了这部饱含作者血和泪、苦与甜的自传体作品,我的心里掀起了波澜,产生了共鸣,陷入了回忆和思考。

文革中的学生时代:


1966
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粉碎了我们上高中和将来上大学的梦想,改变了我们的命运。
仿佛一夜之间,社会突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造反有理、破四旧、揪走资派、斗牛鬼蛇神、抄家、游街,学校乱了,工厂乱了,社会乱了,全国都乱了。同学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出身好的同学成了红卫兵,成为运动的主力军。出身不好的同学成了黑七类子弟,没有参加革命的权利,成为了逍遥派。
我家庭出身和吴浩同学家庭出身很相似都不好,也只有当逍遥派的份,唯一的一次革命行动也和吴浩一样,是随大流进去过一次慈恩寺。没有想到的是,吴浩的逍遥派生活却丰富多彩,这是我读完《学生时代》后的第一感受。
文中“大串联”部分写得很精彩,内容翔实。第一次串联,在当时是有组织的红卫兵代表才有资格赴京的形势下,吴浩为见到毛主席,一个人历经曲折冒着生命危险进京见到了毛主席。第二次串联途中火车上的拥挤及各地的风俗都写的详细生动,使人感觉身临其境。在武汉,吴浩还爬上几十米高的防汛台,冒险精神可见一斑。在徒步串联的过程中,每天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战胜各种艰辛,背着行李在寒风凛冽的冬天走了25天到达了北京。
在“文攻武卫”高潮中,吴浩还有过一次九死一生的经历,读完令人后怕。此事反映了吴浩为朋友两肋插刀的性格,令人感动。
吴浩是个喜欢冒险的人,在武斗激烈的时候,和几个同学扒火车去大寨见到了陈永贵。途中一路惊险,仿佛是上演的警匪片。
吴浩在家闲呆的日子,经常游泳,有时还水中救人。因为好动,吴浩还拜师学过武术。文中描写的看枪毙犯人,小河沿听评书和看江湖人卖艺,社会上打架等,都真实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现状。
广阔天地——知青岁月:
我和吴浩下乡同一生产大队。尽管不在一个青年点生活,不在一起劳动,但我们同样经历了繁重艰辛的农活、无油少柴的冷饭凉炕、孤独惆怅的无爱情感和前途渺茫的无助心情。可谓“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作品内容丰富、翔实、生动、活泼,涵盖知青生活的各个方面。写劳动,作者写了在农村参加过的全部劳动内容:打茬子磨出血泡的手粘到镐把上;打石头,腰系大绳子站在悬崖陡壁抡锤打眼;进山砍木头,一副“土匪”形象;为了能吃上白面馒头,不惜压的肋骨疼痛扛起200
斤的麻袋上三节跳板、去工厂干又脏又苦的翻砂活……。写青年点的生活,写了没人做饭,没有菜吃,没有柴烧,冬天青年点冷若冰窖,进被窝要喊“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作者同时也没有回避在农村的偷鸡摸鸭的行为。遗
憾的是作者在艰苦的青春岁月里和青年点大多数同学一样没有爱情,使青春岁月过的更加孤苦凄凉
作品中,运柴禾一段的描写真实、感人,我仿佛看到冰天雪地中作者在与大自然博击。大雪没膝,山陡路滑,天气寒冷,只身一人,却决心要一天完成十分艰巨、劳动量非常大的任务。这其中的艰辛没有亲身经历的人很难体会。一整天的劳动,一会儿不休息,饿了啃几口硬似石头的大饼子,渴了吃一口雪,破旧的鞋和雪水冻在一起,脚已麻木失去知觉。作者的体能已到了极限,心中只有一个意念,今天拼死也要把活干完。这是多么顽强的意志和精神!不禁使我想起了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写的老渔人桑地亚哥孤身和一条特大的马林鱼的殊死搏斗。
作品中还有许多与同学之间友谊的写照,使我加深了解了吴浩的品德和性格。作者从小崇尚英雄,要学岳飞精忠报国,效仿单雄信仗义疏财,结交天下好汉。作者坚持习武强身,希望带兵打仗,战死疆场马革裹尸。在当时的政治条件下,作者连当兵的理想都实现不了,只能空怀报国心去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尽管作者身强力壮、干活吃苦耐劳,且为人正直,可是因为家庭出身影响,在农村却难有作为,在抽调过程中屡受挫折。作品中这方面的记述真实的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人际关系和极左思想的危害。
作品中不乏幽默、诙谐、辛辣,青年点发生的一些有趣故事令人捧腹大笑。
我佩服吴浩的毅力,说写就写这么多内容;我羡慕吴浩的记忆力,四十多年前的事情记得那么清楚。
作为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的吴浩,初试文墨却写出与其职业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么大部头的作品确实值得称道。不可否认,书中在文笔上存在一些不足,但瑕不掩瑜,可以说这是很好的一部耐人回味和沉思的写实作品。逍遥派的生活也是当时大多数同龄人的生活;知青生活的更是一部全景式、立体的画卷。作品最大特点是写实,真人真事如实记载,虽然故事性差一些,但却是真实的反映出那个年代学生运动和知青的生活。我相信有过相同经历的朋友,看过此书都会回忆起逝去多年的时光,文革中学生运动和农村的知青往事不免浮在眼前,并会从中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5-25 04:37 , Processed in 1.170002 second(s), 26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