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61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卷入“知青运动”的爱恨情仇

[复制链接]

1356

主题

41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861
QQ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09:51: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卷入“知青运动”的爱恨情仇
耳顺之年后,常伴有头昏脑胀、摇晃浮沉之感,加之又有颈椎和腰椎的毛病,手机稍看多了就会觉得有一阵子眩晕。具体原因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缺氧、低血糖导致脑神经能量匮乏或者是心理疲劳、神经性失调。此时,我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身体早已处于亚健康状态了。
昨天晚上,刚准备躺在沙发上小息,知青朋友就打电话告诉我,说是微信上有篇文章非常值得一看;内容是由上海汽车集团销售主管戴亮向记者讲述他父母的爱情故事,情节非常感动人,并说他已用微信形式转发过来了,希望我耐心看完。旋即则打开手机屏幕,蹬大眼睛一口气很快读完了《一个时代的爱情绝唱》。内容正如朋友所言;“我有一个疯娘,但是我很荣耀。30年前,母亲因父亲而疯,父亲为母亲而留。别的知青回了上海,只有他选择留在东北,娶母亲为妻,照顾她的一切……。父母以他们一生的传奇告诉我:爱的真谛,就是担当。”
捧读此文后,心理很受感动,泪花久久的在眼框里打转,因为这个故事不同于其它网文,它却能引发你深思上山下乡的知青运动、婚姻关系、夫妻感情、社会道德等一系列社会与现实的问题。
掩卷沉思,我是唏嘘不已,心被猛然咯噔了一下,久久的不能平静。心想,当我们真正接触社会的时候,就会发现真实的生活不是童话,四面八方的压力,会让人们的关系如履薄冰。当初许多人说出口的誓言,履行的时候才意识到需要付出多么大的代价,甚至是一生一世。爱情与婚姻,许多人都无法做到一生只对一个人动心、只爱上一个人,在通往爱情的漫长道路上,一路跌跌撞撞磕磕绊绊,走到终点的时候也就遍体鳞伤了。然而,知青戴建国做到了,他就像一个婚姻的朝圣者背负着精神病妻子的沉重十字架踟蹰前进,以人品做底子,对承若的遵守,走完他自己的一生一世。在这些看似不完美婚姻的背后,却有着格外动人的细节,折射出人性最完美的一面,谱写了一个时代的爱情绝唱。
也许,这时候,会有人鄙夷不屑,以为这不过是一段十分遥远而陌生的历史故事,离他们似乎很远很远。然而,对跻身于那场运动的经历者来说;则没有那样的困惑费解,它能把我的思想情感拽进去,与故事的人物共患难、共命运,融为一体。
当各种麻烦不断跌宕起伏,屈辱艰辛不足为外人道时,还依然葆有这些悲凉中却不乏温暖、痛苦中却存有希望、孤寂中却满含爱意的实际行动?情感笃定肃穆,那看似廋弱的身躯骨架却宏大强健、对比他,我们这一代仍然为主角戴建国和女主角小凤洒下真诚的热泪,并且发自深情地感慨道:“啊,老三届,即在精神和肉体都被践踏了数年之後,还能很快地重整旗鼓,恢复了精神上的自我。
岁月的风沙掩埋了过往,时间的长河带走了我们的曾经。知青的故事,是真的再也回不去了。五十二年前的那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道路是当时一种常见到的政治生态。然而,在政治权衡和经济需要的无奈风雨之下,知青到‘广阔天地’里去是不得不做出的唯一选择。这其中就包括《一个时代的爱情绝唱》中的男主角戴建国和女主角小凤。他们的故事‘声声滴血’卷入了那个时代的爱恨情仇中,令人感叹不已。
说到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由来,就不得不提起由原国务院知青办的老同志为主成立编委会,历时3年写成了《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始末》一书。经中央党史有关专家复审,认为“该书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历史价值。”此书总结慨括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始末和由来;“中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源于50年代中期。它是在城市日益增大的就业压力和农业合作化运动蓬勃兴起的社会条件下提出来的。其根本出发点是试图把解决城镇失业问题同改变农业生产落后的状况结合起来,探索一条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道路。”
知青的路,深一脚,浅一脚,悲伤在路上,希望也在路上;疲惫在路上,欢喜也在路上。没有谁的一生,阳光朗月永相随;没有谁的一生,欢声笑语永相伴,总有一些困难,一些痛苦,需要我们去经受,去承担。
命运造化弄人,多年后,很多回城的知识青年对待自己的知青经历和认知是多元化的,曾经,他们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地域不同、经历不同、各知青素质不同、受教育不同、政治环境不同、必然有许多的差异。特别是在步入老年状态的时候,由于各自的思维观念、文化程度、经济条件等而产生对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看法和抱怨,我认为都是非常正常的。不应该用简单“肯定”或“否定”而强加于人,当然,社会也应当能够承受舆论场上不同意见的表达和看法,尊重知青们对各自上山下乡的不同感受!
当我读到《一个时代的爱情绝唱》中戴建国和小凤的故事时,50、60后们应该知道,还有一件比这婚姻更有‘知名度’的故事,那就是一个中央委员与一个农民的婚配故事。
提到知青上山下乡,从严格意义上说,第一个城市姑娘与农民结婚的知青恐怕要数邢燕子了?邢燕子曾是天津市委书记,当过10年中共中央委员;而她的丈夫叫王学芝,却始终是个土生土长的庄稼汉,而她们的婚姻是全世界的“绝配”。
当年邢燕子初中毕业回到宝坻县司家庄务农,在那里她收获了意想不到的荣耀和一段至今不渝的感情。用她的话说,她的婚姻是全世界也找不到的“绝配”。1958年16岁的邢燕子回乡务农,她的想法很简单,这是党的号召,另外慈爱的爷爷也在农村。当时燕子全家和众亲戚20多人都在天津市生活。大家都反对她回乡,哪有放弃城市工作的前途而去修理地球的呢?燕子的父亲没有反对,他是个老革命,从感情上他舍不得燕子,但他觉得女儿说得也有道理,就让她自己做主。于是燕子走了,满怀青春热情与希望地走了,像父亲当年参加革命时一样。从此宝坻农村多了个知识青年,而这个知青却让一个普通的农庄成为全中国的骄傲。
那个年代知青们的婚姻,从城市来到乡村,经受着劳动的磨炼,经历了物资的贫瘠与精神的孤独,虽然是血与火的淬炼,但对柔弱的他们、她们来说,依然是难以承受之痛。灿烂笑容的背后,隐藏的往往是无言的苦涩。这种“绝配”的婚姻,应该说是当时一种思想激情和政治结合的产物,放在当今恐怕就难以重演。每当回忆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还是声音哽咽,苦难在心中的烙印即使过去了几十年,也仍然刺痛。世间之事,莫非因缘和合。很多时候刻意追寻一种东西,往往苦苦追而不可得。但一个偶然,在不经意间,心中所想却无声地到来,没有任何征兆,一遇便已成熟。其实,知青中戴建国和小凤,邢燕子与农民王学芝的事迹与那个时代也是有一定缘分的。在眼前的不一定是你的,远方的也不一定是别人的,只要他们、她们安然以对,保持着生命的童真豁达,用是人生最大的资本,人品做赌注。结成有缘的事实,终究还是感动了我们。
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一场幻觉。我当过知青,经历过轰轰烈烈的上山下乡运动,也熟悉那个年代所发生的一切,而且也亲身感受过知青中间的爱恨纠葛。只是不同的格局里,隐藏着那个时代艰难困苦的故事,陪着命途多舛的小凤在情感中遇见了知青戴建国,而在戴建国的感觉里就有一种很微妙的东西,他这种感觉,未必是高、大、上,但潜入到小凤的生命中,比喜欢更深刻一些,比爱慕更有味道一点,滋生在冥冥之中,却也有了长久发展的基础和温床,于是便演绎了一种拯救心灵的世界观。这种没有‘光彩的卑微’最后的命运却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政治逻辑就是这么冰冷,不确定性,才是生命的真相。知青邢燕子嫁给了农民丈夫王学芝的创举,恰恰是她们自己人性的一场持久战,它从来不活在别人的嘴里,也不活在别人的眼里,并且能笑到最后,赢得了那个年代人生的惊涛骇浪之举

陈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2
沙发
发表于 2022-6-14 07:19:11 | 只看该作者
当年知青大不易,
生活爱情皆受挤,
酸甜苦辣都尝遍,
酿出人生百花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4 21:31 , Processed in 0.185011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