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4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章草的常识和临习方法(2)

[复制链接]

109

主题

128

帖子

598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59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7 09:2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章草的常识和临习方法(2)
五、如何临习章草碑帖
  
      如何学习章草,辛一夫先生在《怎样写草书》一书中有全面的论述,摘要如下:研习章草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临摹皇象的章草《急就章》,前一阶段要求酷肖,待结体、使转熟练后,再融入陆机的《平复帖》的笔意,求其简峭古拙;        
      第二阶段,临摹皇象的《文武将队帖》、《顽闇帖》,隋人《出师颂》,献之《江东帖》,羲之《豹奴帖》及《亮白帖》,最初力求肖似,而后放大临摹,用以壮大自己腕下的气宇,书势自然逐渐走向开张、雄阔;        
      第三阶段,临摹索靖的《月仪帖》,宋克的《急就章》,郭雍的《兰亭序跋》,用以丰富章草的笔意,求其结体变化多姿,矫健有力,而又气韵生动;         
      第四阶段,临摹分析研究秦、汉期间带有浓厚篆书笔意的简书,一方面要理解:古人书写的初期章草出现幼年期稚拙感的成因;同时辨别清楚哪些是僿陋之作,以及它的历史局限性。   
另一方面要有分析的进行约取。深入研究这些原始章草,其主要目的在于浸润吸收简书的气韵和结体上的简峭巧思,最后达到简古痛快的境界。   
      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研习,大体上可以领悟到章草的结体、用笔特点和章法要求。比如:章草的结体有如隶书,应当方而略扁一些;运笔时,环转取篆书法,其它和隶书接近;章法要求竖成行,而不必强调横成列;字与字之间不相牵连(意应连,但不以萦带相连);一幅作品中,单字各有姿态,同体字不使雷同,又省便有源。掌握了章草的特点和丰富的结体变化,又能融会吸取众家之长于腕下,积时长久以后,当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这种书体抒发情怀时,自可穷通妙造、风格独具了。      
六、学习写章草应注意的事项
      沈鹏先生在2009年香港《书谱》杂志(总第九十五期)举行的“十家论坛之名家访谈”时,在谈到学习章草注意事项时说:“章草是今草的前身,今草是章草的延续,如果能把两者融汇起来,可能达到一个高境界。„„学习章草应注意避免习气,章草具有特征性的笔法比如波磔,倘若过分夸张,便失去内在的美;如果没有这样的笔法,又失去了章草的味道。” “今章二体有异同,今草可以连续书写,所谓‘字群结构’。章草承隶法,每个字是独立的,所以我认为章、今二体结合会更完美。„„明代宋克写章草有很好的成就,习气也比较明显。„„有人一开始就学宋克,我觉得不好。钟繇、皇象都是章草的源头。”„„“汉代的木简、晋唐人写经,还有陶砖瓦文等,都可以学习的,如果可以追求某些笔法,可能令人生厌。我一向主张融合、博取。”
        陈巨锁先生近三十年来致力于章草创作,他说:“草书的产生,是实用之需,所谓“趋急速耳”、“赴急之书”。然而,章草作字非因急速而使然。我数十年来作章草,是对艺术的追求,无“赴急”之为。故所作书,一是下笔有源,无不遵循章草法则和规律,绝不臆度生造。其次,我在章草学习中转益多师,铸熔百家,以为我用。汉魏迄今两千年来,章草由盛而衰,流传的作品也不是很多。凡所能见到的、我无不临习。从皇象急就章,到索靖月仪帖,到隋人出师颂,以及赵子昂、郑文原、俞紫芝、宋克、祝允明,到近代的沈曾植、王世镗、郑诵先、王遽常等名家作品,无不揣摩品味,以汲取营养,丰我羽翼。三是忘我,作书每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经意,嫌拘谨;不经意,则粗疏毛糙,流滑近俗。情之所至,沉着痛快。不沉着,难得醇厚高古;不痛快,常失风采韵致。四是不求变而自变。人之面目,由少年而青年终至老年,形态在渐变。若骤然变脸,人将不识某甲某乙。蒙养三味,不求速化,老而弥坚,境界也将不断升华。五是不求工,一任自然,下笔不激不厉,不温不火。心态平和,法而无法,有而不为法缚,无而不离矩矱。”(以上摘自2009年香港《书谱》杂志(总第九十五期)十家论坛之名家访谈)  
       谢孔宾先生(荷泽学院教授)在所著的《怎样写章草》一书中说:“在学习写章草时,要注意笔画的轻重,结字的体势和章法布局。书写时选用硬毫笔或兼毫笔为宜,用墨要浓润。在运笔的韵律中多半是:左轻右重,上轻下重;入笔较轻,出笔较重。在结字的特点上有些字是一字多写、一字多姿,姿致变化美轮美 奂。章法上要求通篇和谐,气脉连贯,给人以水到渠成灿然成章之美。”又说:“古代的章草字数有限,因而我们能取法者也有限。
       文字学家余德权先生说:‘写章草要使更多的人能够认识,书写时尽可能选择简率成度不很高的体型。如果没有简率成度不很高的,亦可仿行书创造,只要用章草的笔法来写就行。’真是至理名言。所以我们在认真继承传统时不可故步自封。应该在多写多读中不断积累书识;练手、练眼、练心,以求化古生新。”   
七、我是如何学习章草的   
      1、潜心研习,打下坚实基础。      
      十多年前,出于爱好,我转入章草的学习,并排除一切干扰,潜心临习了几年章草碑帖。按照辛一夫先生在《怎样写草书》一书中有关章草学习的论述,根据自己已有的碑帖,首先选择临摹皇象的《急就章》,在结体、使转熟练后,又临习了陆机的《平复帖》,将其简峭古拙的笔意融入进来;随后又临习了隋人《出师颂》,并放大临摹,用以壮大自己腕下的气宇,书势逐渐走向开张、雄阔;第三步又临摹索靖的《月仪帖》,宋克的《急就章》,用以丰富章草的笔意,求其结体变化多姿,矫健有力,而又气韵生动;通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研习,初步领悟到章草的结体、用笔特点和章法的基本要求。即:在结体上有如隶书,应当方而略扁一些;运笔时,环转取篆书法,其它和隶书接近;章法要求竖成行,而不必强调横成列;字与字之间不相牵连(意应连,但不以萦带相连);一幅作品中,单字各有姿态,同体字不使雷同,又省便有源等等。   
       2、突出重点,多思考,多吸取先进经验,提高临习水平。      
      在学习中,对《出师颂》更是爱不释手,因为《出师颂》是章草书迹中最好的一种,它把隶书的雍容浑厚与草书的流便简洁融合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字字隶意,又无一字是隶体,而字字皆为草。用笔是隶,结体似楷,意态是草。用笔沉稳严谨,毫无苟且,气势飞动,结体宽博简洁,中宫凝聚,字字独立,气脉通畅。可谓流转至极,朴素到极致。所以对此帖曾下了不少功夫进行临习。  在临习该帖过程中,为了便于看清笔画的细微变化、笔画间的萦带关系和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布局关系,我在复印机上将原帖放大数倍,按原帖拼接起来,然后仔细观察,对贴上字的特点有了印象后,再采取用兼毫笔直接对临的方法进行临习。先后临了数月不下百遍,虽在形似上有了几分,但有些特点却写不出来,一些有特色的笔画形态特点差距则更大。后在一片文章上看到用笔锋稍秃的毛笔 临习《出师颂》效果好,就拿以前用旧的笔临习,但写不出笔画的细微变化。后在一次培训学习中,吴振峰先生讲的临习方法深受启发:不要老盯住字本身,思维要放开,模仿时要注意字帖中所有的信息,每个细节都要注意,字距、行距、章法,墨色的浓淡,运笔的迟速,黑白的对比等等。逐采取在掌握单字特点的基础上,按照原帖章法布局进行单行、行与行和通篇渐进的临习方法,重点在掌握整篇特点上下功夫,收到很好的效果。     
       3、结合临习,进行作品创作。     
      为达到尽快掌握章草的特点和规律,坚持不写少字作品,以多字作品为突破口进行创作。九十年代末,我以黄夫亚先生的“关中名胜古迹歌”的四百余字为切入点,尝试用章草创作作品,先后用不同形式书写了上百遍,终于小有成绩。1999年,用章草体书写的“关中名胜古迹歌”被收录在《20世纪陕西书法篆刻集》和《国际书画交流大展专辑》;二零零六年,一千余字的章草作品《白云山赋》入选全国公安民警书法大赛。         
      在创作作品过程中,常常遇到一些字是帖上没有的,虽然化费些时间推敲研究,其效果还是不理想。为达到作品用字统一,有些简化字需转换成繁体字或异体字,由于没有这样综合性的工具书,搞清这些问题,则查阅许多典籍,花费许多时间。怎么办?这些问题在常常我脑海中思考。      
      至于如何用章草特征来写前人未写过的字,《章草考》言:“为之今计,当详为厘订,并旁搜博采而增意以补之,其偏旁字体,亦宜精考组合成字。更以简易字体,不背章草之原则者补之,务使字数足用,俾节省时间,便于人事,岂不善哉!”余德泉先生称此言为“金玉之言也”,接着又说:“看来,取今草乃至行书中‘不违背章草之原则以补章草字数之不足,与章草偏旁组合成字,均不失为有效途径”。这正是我在创作中遵循的重要指导原则。     
       4、注意知识的点滴积累,集腋成裘。         
      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掌握得字逐渐多起来,为了克服以前查字的烦恼和避免记忆的差错,我就按照《新华字典》音序的排列顺序,把常用字、通用字打印装订成册,将学过的章草字统一上册,后来,每遇到新字,就记录上册。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和不断补充,竟集字二千多。进入新世纪,有关章草的字典、书籍相继问世,特别是余德泉先生、孟成英女士编著的《章草大典》,使我受益匪浅。但所收字数仍感有限,据粗略统计,大典约收字三千三,其中有些字已被淘汰, 不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基本映照了《章草考》所言:“古之字数,势不能曲尽情意以供使用,„。考章草字数,今所得见者可三千,不免有欠缺之感。”逐渐萌发了能否结合自己学习章草的体会,编著一本部以章草书体写就的七千通用字,并标注汉语拼音、笔画数,可辨识繁体、异体字,并例举简化字与繁体字、异体字互换的综合性书籍之念头,一方面是对自己学习章草的总结,可把自己学习章草的体会与广大章草好者进行探讨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效果;另一方面将给广大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初学草书者正确使用汉字带来便利。并将此付诸行动。      
      选用的二千五百个常用字、一千个次常用字和三千五百多个通用字,全部来源于一九八八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这些字在用章草书写过程中,为达到字字有出处的要求,采用了三种方法:首先是在《章草大典》里查找通用字表中有的字,再依照该字的原形临写;二是对查不到的字,则查大典中可以参考的偏旁部首,进行组合书写;三是对连可参考的偏旁部首都找不到的字,则查找草书、行书字典,然后用章草的特点进行书写。所选例字为让更多的人认识,达到“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效果,对于同一字有多种写法的,一般选用典型的,草率程度不很高的形体,与现行标准字形有明显偏差的字不用,或尽量少用,利用业余时间和工作间隙进行,从版面设计,文字电脑录入,查阅资料,逐字书写、校对,又三易其稿,由横式版面过渡改为现在的竖式,先后四次书写收字全文,„„,断断续续,反反复复,至今已有七年之久。其实编撰的过程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每写一遍,对章草书体的特征、结构变化规律都有新的认识,对把握章草书体都有新的提高。经过近五年来认真的编著,在有关专家的关心指导下,《章草字汇》终于于2007年10月面世了。   
    (此文在网上有转载)                                                                赵清海(文景布衣)
                                                                                                       2009年8月撰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16 18:21 , Processed in 0.19401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