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二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访内蒙古的路上

[复制链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021#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21:01:41 | 只看该作者
汽车突然减速,前方出现“情况”!
一堆沙土横档路面,上面赫然是禁行标志。
旁边还有通行指示,示意车辆左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022#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21:03:20 | 只看该作者
汽车下行到河床上才看到,禁行的原因是路桥出了问题。
既然是路桥出了问题,应该是赶紧修复才是,但在现场一点施工的迹象也没有。
看起来,翁牛特旗的公路建设有点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023#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21:05:06 | 只看该作者
不能不佩服,农民用自己的双手把山河整治得如此美丽。
绿油油的庄稼排列得整整齐齐,一层一层地排到山上。
翁牛特旗地属西拉沐沦河流域,地肥水美,物阜民丰,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翁牛特的意思是“诸王神圣”,是古老的“红山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华第一龙”的发现地。
历代北方少数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出璀璨夺目的古代文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024#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21:07:11 | 只看该作者
一辆马拉车在公路上踽踽而行。
据我知道,当年翁牛特旗也安置了大批城市知青,除了本地和辽宁籍知青,还有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知青。
也出了不少知青典型,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柴春泽。
在阿斯哈图与牧羊人说话时,就提到柴春泽,他不仅知道柴春泽,而且知道柴春泽坐牢、平反的事,说他“吃了大苦”。
当然,这“大苦”不是指劳动,而是指的政治。他的意思是,这“大苦”不应该让柴春泽去“吃”。
都说是“老百姓心中一杆秤”,即便是穷乡僻壤、远在深山的牧羊人,也对世事有自己的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025#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21:08:21 | 只看该作者
近距离观察翁牛特农村的现状。
都是红瓦覆顶,但又都是土坯砌墙,主要还是出于成本的考虑。
在前旗黄茂营所见的荒废的房屋,这里没有看到,是不是没有人口大量外迁的情况,不得而知。
但凡农村生产有点起色,农村经济有点活络,农村状况有点改进,惯于“小富即安”的农民怎么会抛别家园,到外面去吃苦受罪挣点小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026#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21:10:44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农民是最讲现实的,也是最有“土性”的,然而,他们没有想到的是,他们进城“打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奇迹”的同时,却以自己的血汗辛劳滋养了一个新的“阶层”——官商腐败!
眼下的房屋虽然小有进步,但与城市那些高楼大厦相比,依然是“天上地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027#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21:11:39 | 只看该作者
沿途已经看到好几个加油站。
这个加油站像是新建不久。
随着公路的更新建设,加油站也遍地开花、方兴未艾。
不过,加油站也不是随便建的,譬如高速公路,就只能在服务区找到加油站。
但在一般公路上,靠近村镇的路段都可能找到加油站。
这是“中国石油”设立的加油站,还有“中国石化”加油站,其他没有大招牌的民营加油站也不少。
可以想象,没有加油站会是一种什么景象,道路上一片死寂,城市瘫痪,只有马车救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028#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21:14:08 | 只看该作者
刚看到叶总版的帖子,说是苏北农村的境况。
其实,大家都一样,身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之中,不变就跟不上了。
我不是农业专家,我只是一位老知青,一位回访内蒙古的旅行者。
城市在变,甚至在超规格、超前地变,有的还变成了“鬼城”,但大家还是不顾一切地“城市化”。
“城市化”真的是改变农业现状,改变农村面貌的“良方妙药”?
农村的房子没有人住了,土地没有人种了,只靠着不能生产粮食的“城市化”,14亿人口拿什么养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029#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21:15:03 | 只看该作者
农村最大的问题,不是地少人多,或地多人少的问题,而是后继无人的问题。
当着农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孺的时候,谁来担当农业发展的重任?
我毫不怀疑中国农业是大有可为的事业,但我怀疑现行政策对农业发展是不是有利?
一方面,中国农业连年丰收,而另一方面,又在引进基因技术,据说是有助于解决中国粮食问题。
这就不能不使人们严重关注中国农业到底朝哪个方向发展的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030#
 楼主| 发表于 2015-9-23 21:17:03 | 只看该作者
路边闪过了一座桥梁。
不像是人车行走的桥梁,但是不是漕渡桥梁也不敢肯定。
在我的眼里,这也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遗物”。
那时候正是“农业学大寨”,改天换地,山河重按排的年代,架设渡槽以引水灌溉的事例不胜枚举。
当然,这当中也有我们知青的身影,那是再熟悉不过的往事了?
四十年过去了,往事如烟,桥梁虽然废弃了,但它还在那里,时不时地提醒人们曾经有过的辉煌岁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19 03:26 , Processed in 1.279203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