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忆水澜亭 于 2014-7-1 16:51 编辑
《关于练字》 过去有句话,我很赞同。这句话是“知识越多越反动”,现在看来一点不假。你知道一点,会问一点,又知道一点,又会问一点。没完没了无穷尽。这样整下去,会弄出人命的。倒霉的是,我是个死爱面子活受罪的人,朋友提出来了,碍于面子,不说不成。没辙,只好在这里再说两句。 《关于练字》 古诗语言精练,精练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如古人将五言律诗称之为“四十贤人”。即每个字都担当起“贤人”之称才行。由于要求字字精练,才产生艺术美感。 如何练字,就是要找到练字的位置,也是人们常说的诗眼。这诗眼就在作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上。(前边我说不要用形容词,是有些人不知道怎么用,一句话七个字就出现几个字的形容词,而且不再谓语上,太虚了,所以强调不要用了)拿七言来说,作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一般在二、五、七字位置上。一句话一般练一个字就可以,也有练两个字的。五言一般在第二、第五字的位置上。 五言的如: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两句的第二个字“暗”、“明”就是诗眼,都是形容词,美吧。再如: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每句二、五字就是诗眼。 七言的如:疲马山中愁日晚,孤舟江上畏春寒。两句的诗眼放在第五个字上,“愁”和“畏”。都是形容词。再如,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每句二、五字为诗眼,都是动词。 我说如云的诗“诗眼到位文章秀”,就是说,他的诗每句的第五个字,都意识到作为诗眼来用,用得好。 如云还提出了“孤平”“拗救”的问题。这是律诗里的技术性问题。说起来真的有点复杂,改日再以“关于孤平和拗救”为题,简单说几句吧。山竹提出有关诗的“绝”还有“律”、“排”也待下次一并说吧。电脑像锅炉,烤出一身汗,必须光溜溜冲澡了。这里,我一定要强调,我们是玩,千万不要把这些当回事,只是作为知识,了解一下就行啦。真不希望我的小文影响了大家玩的兴趣。还是我们的共识有劲:上口就好! ---澜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