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28
1041#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0:28:29 | 只看该作者
另外一次,瞽叟和那个舜的后母,又准备把舜给害死。怎么害死呢?说这样你给我打口井。家里没井,你挖个井去,舜当然听从他们的指令去挖井。井挖的已经很深的时候,这个瞽叟也真是坏,就和象在上面往下铲土。井挖了,土不是也堆出来了嘛,准备把这井给填了,把舜给活埋了。但是这舜利害,他在下面挖井的同时,他旁边挖了一个道,井不是这么垂直下去的嘛?舜在旁边横着挖一个道,他防着。说明舜的生活环境是很恶劣的,他随时得提防着亲人去害他,他就挖了一个侧道。顶上在那儿埋,觉得舜要埋死了吧。舜已经挖了一个口,自己跑了。跑了以后,哎,舜一看不行,老这么想弄死我,家庭不和睦,我在家里不好办。舜就出去躲了一段时间。躲了一段时间,瞽叟和他的后母和象,就觉得这个事情完了,舜肯定给埋在里头了,所以就开始瓜分舜的财产。这个象啊,看样子还真是一个花花公子,是个纨绔子弟。他这个异母弟弟要什么大家知道吗?要舜的两个太太,也就是尧的两个女儿了,娥皇和女英啊。然后还要什么?要那把琴,牛羊房子都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28
1042#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0:29:19 | 只看该作者
那个瞽叟、舜的父亲和舜的后母要房子、要牛羊。那么舜逃了一段时间又回来了,因为舜不是讲过吗?“即求,常在侧”,他担心家里人啊。等他回来一看,他这个弟弟正好在那里弹琴,弹琴回头一看,吓坏了,哥哥回来了,原来以为被埋死了。但是这个弟弟真的很恶,弟弟告诉他“我思舜正郁陶”什么意思?哎哟,我正心里在想着舜呢,我想着这个深啊,我想的这个急啊,所以我排遣一下、我弹弹琴,这么一个人。但是舜也没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地对这个父母对兄弟都非常好。后来尧对舜考察通过,就让舜去参与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接受各种磨练。舜不仅通过了这些考验,而且在接受考验的过程当中,把方方面面做得更好、更有推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28
1043#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0:30:16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尧将王位禅让给了舜。舜即位后,处处以身作则、任人唯贤,依靠道德的力量使人向善齐贤,从而达到治理国家的目的。那么舜都采取了哪些独特的管理方式呢?他的这种管理方式,对于后世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钱文忠】舜执政以后,他一系列重大的政治活动,对后来有很大的影响。比如重新修订立法、祭祀上帝、祭祀天地、祭祀山川群神,他非常重视祭祀。并且他对诸侯进行了重新的管理,他怎么管理的?他找一个借口,把诸侯手上叫信圭,什么东西呢?好像一种凭证、委任状了,当然不是委任状、当时没有。我们做一个比喻。当时的诸侯手上都有委任状的,不然我怎么能当诸侯啊?但是当时发给他们的时候,可能很随意,就有的时候诸侯可能是连蒙带骗来的。舜上来找一个借口全部收回来,收回来以后找一个吉日、黄道吉日,重新召见诸侯正式颁发。这样就强调了对他们的管理权,不能由着你们胡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28
1044#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0:31:08 | 只看该作者
  而他在继位的当年,就开始出巡,他不是坐在皇宫里,当时也未必有皇宫,反正他不是高高在上的。他开始周游名山、召见诸侯、考察民情。并且规定五年、每五年做天子的人、做天下共主的人,必须出行一次,以考察各地的政绩,以确定该赏、该罚。也就是说,舜开始将华夏族各个地域的联系给抓紧了,原来还是比较松散的,都是土皇帝。但是舜开始统一管理,传统中地舜,他在治国的时候,还规定了刑罚,五种刑罚、具体的刑罚。但是他用流放用得比较多,不大采取肉刑。就是抽鞭子啊、打板子啊、砍头、剁脚、削鼻子啊这类的刑法不大用,它主要是用流放,但是鞭刑和扑刑、还有赎刑,他是要对那些不肯悔改、罪大恶极的人才会用。这样的一些记载都流传了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28
1045#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0:32:00 | 只看该作者
舜在年老的时候,他真正地继承了尧的精神,尧不是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不行不能用吗?舜也考察了自己的儿子,叫商均。觉得不孝,自己的儿子也不行。所以就确定了当时威望最高的禹,成为继任者。并由禹先来涉行政事,负责常务工作加以考察。最后把位子禅让给了禹。据说舜在尧之后在位39年。他去世的时候,正好在南方巡视,所以他死于苍梧之野,葬于哪里呢?葬在江南九疑山,叫“零陵”。所以他葬的地方在江南。
   【字幕配画外音】舜的孝行感天动地,舜的品格令人敬仰。他是一个既仁又智的名副其实的圣人。那么他身体力行地去创造和推行的,这样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对后世的文化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28
1046#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0:32:52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舜和尧一样,是先秦时期儒墨两家共同推崇的古昔圣王。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我们曾经讲过,儒家和墨家是彼此有点对立的,不能说完全对立,墨家经常反对儒家的这个学说。但是这两家在当时势力最大的两家,共同推崇尧和舜。而舜对于儒家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什么意义呢?儒家的学说重视孝道。而关于舜的记载、关于舜的传说,里边最重要的就是孝。孟子在孔子之后,他对儒学做出了很大的发展,他就特别推崇舜的孝行。孟子再三倡导大家要向舜学习、要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孟子曾经讲过:“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犹未免为乡人也,是则可忧也。忧之如何?如舜而已矣。”我是人,孟子自己讲,舜也是人,但是舜已经成为天下人的楷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28
1047#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0:34:04 | 只看该作者
而我未免为乡人,那时孟子很谦虚的,我还只不过是一个太普通的人。“是则可忧也”,这样的事情实在让我担忧了。“忧之如何”你担忧怎么办呢?“如舜而已矣”,向舜学习。你怎么能让自己不担忧呢?只有一个办法,向舜学习。孟子非常看重舜的孝心,看重到什么地步呢?看重到胡思乱想。孟子开始为舜胡思乱想,他胡思乱想什么呢?他就假设一个情况,他说舜是一代贤王。非常公正、执法严明,他要管那么多人啊。这个父亲瞽叟,不是一个好人。瞽叟是不、是不好的人。那么孟子就在假设万一瞽叟犯法了舜怎么办?你不去抓他、你不去处罚他,你不是一个贤王。但是你作为儿子,去抓了爸爸,你又不是一个孝子。孟子很担心,说这个舜会怎么办?孟子给舜找出了一个解决的办法,怎么解决办法呢?说舜一定会先把他爸爸给抓起来关在牢里,公开审判,执行国法。但是到了半夜的时候,舜一定会偷偷溜得牢里,背起他爸爸就跑,跑到一个地方隐居下来。从今不问政事,因为他没办法再当国王了,你把你爸爸给背跑了,这就是孟子的一段胡思乱想。非要替舜去想一道难题。想好难题,还要替做解答。但是由此也可以看出孟子包括儒家的学者,多么看重舜作为孝子的这个形象。

接下来《三字经》依然想为我们描述中国早期的历史,有关这些请大家听下一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28
1048#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0:34:55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三字经》
                          (二十) 
 

   【字幕配画外音】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
    作为启蒙读物的《三字经》,自觉承担了让每一个孩童了解民族历史的责任。到了这里《三字经》开始讲述,我国历史朝代的更替与发展。并在简洁朴素的语言当中,表达了后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品评与褒杨。大禹是和尧舜并称的古代圣王。那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什么样的君主,才有资格被称为“王”呢?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是一个什么样的传说?而在大禹之后,家天下怎样取代了禅让制?最终又是谁断送了夏朝四百年的基业呢?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第二十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28
1049#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0:36:15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三字经》的历史部分,到了这里一个阶段,就具备了非常特殊的意义。特殊在那里呢?因为和前面《三字经》讲的三皇五帝这些传说时代不同。讲到这里呢夏、商、周,基本上都是有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可以明确证明的朝代。夏朝还有一点点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夏朝也是一个切实的存在过的一个朝代。那么至于商和周,当然是没有问题。所以它和以前的传说时代不一样,它进入一个完全有文献记载的、有考古发现可以证明的、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首先要提请大家注意的,依然是数字问题。这个咱们只要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就发现《三字经》在这里,它又再用这个数字给咱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夏有禹,商有汤。那么我们知道大禹和商汤。周文武,那是两个王:周文王、周武王。但接下来他讲什么?称三王。这当然不是《三字经》的作者不会数数,当然不是。而是因为他讲的是三个朝代的明王。所以他大致“称三王”,这是第一。第二呢,周文王和周武王之间的关系,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特殊,这一点我们要留到后面来讲。所以他讲“称三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28
1050#
 楼主| 发表于 2015-7-6 10:37: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7-6 10:40 编辑

大禹在中国的文化传统当中,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没有一个中国人不知道大禹的【禹,夏后氏首领,姒姓,名文命,史称大禹。】夏朝的大禹在儒家的传统当中,是一个理想的君主,没有谁比他更符合一个儒家传统当中君主的形象。孔子赞美的人不太多,孔老夫子眼光很高的。但是对这个大禹完全不吝赞美之词,在《论语》的《泰伯》篇里头,就有这样一段话【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论语?泰伯》】这番话的意思很清楚: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得很坏,但是呢把祭品,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地丰盛;他自己穿得很坏,但是把祭服、在祭祀时候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坏、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面。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这是孔子原话说的。这就足够证明在孔子的心目当中,大禹的地位是多么地崇高。当然,我们都知道,在历史上、在我们的中华的文化传统当中,大禹最有名的事迹是什么?治水。大禹治水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文化传统的一个核心的话题,具有一种永久的核心的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8 12:52 , Processed in 1.216803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