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之行十一 参观红塔和南湖
星期六,我们同学一行17人参观了过去的58团,现在的红旗岭农场。坐拥完达山脉、栖居挠力河畔,红旗岭农场经过“留住青山真本色,长使大地生金银”的不懈努力,走上了一条“珍爱家园,百业兴旺;珍爱山水,幸福永伴”的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文化红旗岭、生态红旗岭、绿色红旗岭、富裕红旗岭、和谐红旗岭”的城镇品牌,展现着她的风采、诠释着她的幸福。我们的主要目的是参观红塔和南湖,车过东风岭,场部红旗岭北山顶上的一座七层塔几乎无处不见。这塔是过去不曾有的,它已经成为红旗岭农场的地标。
红旗岭农场北山公园环农场北山而建,占地130公顷。主建筑为农场标志性建筑——红塔。红塔七层八面,高39米,为砖混柱、斗拱层层相叠、逐层向内收尽的楼阁式塔,积聚了“防火瞭望”、“休闲建身、观光纪念”以及“北大荒精神教育基地”等功能。我们经过半个小时的攀登就上了红塔,第一二层与其它亭台楼阁没有什么异样,我们到了第三层看到东西两面墙上是介绍农场开发历程的碑刻;第四层东西两面墙是从1956年和1958年集体转业到农场的官兵英雄谱,所有转业官兵的名字都刻在这英雄谱上。这两批转业官兵,是开发红旗岭的元勋。这个英雄谱,应该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他们不再是无名英雄,而是名垂青史。红旗岭人虽然不信佛,但红旗岭人偏爱红色。他们把塔看做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象征,愿意用这种形式的建筑来表达他们对自己心目中的功臣的敬意。红塔从而成为红旗岭的一个丰碑。健在的老转业官兵们对此都感到欣慰。从红塔看场部,一片红顶的住宅在周围满山葱翠的环绕中,很是夺目。我们拍照后下山,接着参观游览了南湖。 红旗岭农场明月湖呈宝葫芦状;由于其位于场区南部,红旗岭人更习惯于称之为“南湖”(以取与北塔对应之意)。明月湖占地243.38亩,水域面积96.13亩,库容量7.98万立方米。南湖公园中建有“如意”和“彩虹”两座桥,我们漫步在桥端,如同来到了天上街市,如梦如幻,仿佛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南湖北塔、东城西园独特小城镇建设格局,展示出红旗岭农场奇特的山水风光,已成为垦区边陲一颗闪亮的明珠。这是一片激情、活力、希望的土地;这是一群勤劳、向上、聪慧的人民。初识她,我们看到“落霞与孤骜齐飞”,相知她,我们赞叹“秋水共长天一色”。红色丰碑,绿色家园,尽显钟灵毓秀地;聚会交友,休闲娱乐,更需岭上好风光。英雄的红旗岭人民,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站立世人面前,向世界见证着她的高度和效率、展现着她的特色和风采、诠释着她的幸福与和谐。 “红塔”、“将军亭”、“爱心亭”、 “南湖”等景点承载着红旗岭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每年可迎来数万人游览参观,成为红旗岭招揽天下客的一张张亮丽名片。
红旗岭的文化之魅力,还体现在你目光所及的每一处:这里没有呆板的规矩、没有刻意的方圆,一片片精致特色楼群,皆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依山就势、顺势而行。所有的绿地也都依地貌而种、顺地势而生。还有那随处可见的倚山而立、沿路而行、逢楼而依、伫水而羞的依依垂柳,使整个城区呈现出半城楼房半城树的生态园林特色。体现出红旗岭人“不毁一山一林、不动一草一树、不改一坡一势”的城镇建设理念和“显山、露水、见林、随形”的城镇建设特色。
近年来,红旗岭人坚持“塑造精品、彰显特色”的建筑原则,按照“不求最大,但求最佳”的建设目标,把每一个建筑、每一条路、每一棵花草树木都打造成融合农场历史文化、适应农场区位特征以及生态发展理念的艺术精品,彰显了与众不同的“生态化、现代化和个性化”城镇建筑文化魅力。让红旗岭的蓝天沃土成为了红旗岭人民永恒的不动产,让红旗岭的资源得到了永续利用。现在的红旗岭已由过去的小山村一举变成了塞北明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