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012
1391#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1:56:22 | 只看该作者
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27年出生,976年驾崩,是宋的开国皇帝,涿州人。他的父亲赵弘殷,是后唐、后晋、后汉的军官。在五代的时候,他的父亲,因为那个时候五代每一个朝代的命都很短。换皇帝,底下好多将领并不换的,就跟着就下来了。赵匡胤在后汉初年应征入伍,成了郭威的部下。郭威发动兵变,建立后周,赵匡胤积极参与。所以他是被郭威重用的,所以他很早就开始掌握禁军,掌握中央最精锐的警卫部队、卫戍部队,掌握这么一支军队。到了周世宗柴荣的时候,赵匡胤已经因为战功升任殿前都检点。也就是掌握了后周的兵权,赵匡胤已经是后周一个在军事方面最主要的一个将领。我们讲到周世宗柴荣准备攻辽的时候英年早逝。继位的是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也就是周恭帝了。公元960年,突然传来了辽兵要入侵的消息,辽兵要南下入侵。小皇帝就派他的父亲也就是柴荣已经重用的禁军将领赵匡胤,率领禁兵前往迎战。禁兵就好比今天我们讲首都卫戍区的这种最强大的部队、最精干的部队,派他去迎战。谁知到,这就给赵匡胤提供了机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012
1392#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1:57:05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在时局动荡、弱肉强食的年代,英明练达的柴荣都很难扩充国力,更何况一个只有七岁的小皇帝呢。而小皇帝身边的文官大臣,对手握重兵的赵匡胤产生了疑心,甚至想要杀掉赵匡胤。接下来的戏剧性的一幕,却说明赵匡胤早有打算。这段所谓“受周禅”的故事,又是怎么回事呢?
   【钱文忠】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陈桥兵变”,也叫“黄袍加身”。显德七年,正月初一,公元960年,后周的君臣正在朝贺新年,正月初一嘛。突然接到辽和北汉联合入侵的战报,大臣们慌作一团。而当时的文官也束手无策,只能再下令请赵匡胤率领禁军前往迎敌。赵匡胤接到出兵命令以后,动身的速度非常地快。快到什么地步,正月初二就率兵出城。正月初一刚刚得到消息有北寇入侵,正月初二他就率军出城。跟随他的还有他的弟弟赵光义和他最亲信的谋士,那位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著名的赵普。当天下午,这支军队就到达了离开封只不过几十里路的陈桥驿。晚上,赵匡胤命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底下一些普通的士兵当然倒头就呼呼大睡,而一些将领就聚集在一起悄悄地商量。有的将领讲,现在皇上年纪那么小,皇上只有七岁。我们拼死拼活去打仗,将来他怎么会记得我们的功劳呢,他太小啊,还不如现在就拥护赵点检当皇帝算了。因为他的官名是点检,拥护赵匡胤当皇帝算了。大家听了,都说是好主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012
1393#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1:57:47 | 只看该作者
就推举一个官员,把大家的这个想法去告诉赵光义,也就是赵匡胤的弟弟,还有赵普。那个官员到了赵光义那里,还没有把话说完,将领们都闯了进来。举着大刀,举着手上的战刀,大声叫嚷。说我们都已经商量定了,我们一定要请点检即位,要请赵匡胤当皇帝了。赵光义和赵普听了以后暗暗高兴。这个晚上赵匡胤是什么表现呢?赵光义、赵普忙了一晚上,赵匡胤假装不知道,而且特意把自己喝得大醉。睡觉,什么都不知道。一觉醒来,听见门外一片嘈杂。紧接着就有人敲门,高声叫嚷请点检做皇帝。赵匡胤爬起来,还没来得及说话,就有几个人早就把准备好的一件黄袍,七手八脚的给赵匡胤给披上了。大家马上跪倒地上磕头,大呼万岁万岁。接着,又推又拉。当然赵匡胤心里也是愿意的,就把赵匡胤扶到了马上,请他回京城。赵匡胤在这个份上还做了一场表演。他骑到马上,开口说话:“哎!你们是强迫我当皇帝啊。既然是你们立我做天子,那么我的命令你们服从吗?”底下的将士当然说自然听陛下之意,已经是皇帝了嘛。赵匡胤就发布命令,到了京城以后要保护好周朝的太后和幼主。不许侵犯朝廷大臣,不许抢掠国家仓库。执行命令有重赏,违抗命令要受罚。赵匡胤本来就是禁军统帅,本来率领的就是最精锐的部队,手下的将领都是他的人。所以大家排好队,一路上军容非常整齐,秋毫无犯、浩浩荡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012
1394#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1:58:32 | 只看该作者
  扭头,也不到北方去了,所以北方这事到底真的假的都有争论。扭头回开封去了。那么赵匡胤的手下,就把那几个文官请过来。赵匡胤见了这两个文官,非常为难的一副样子。就跟文官讲:世宗对我恩义深重啊!周世宗柴荣对我恩义深重。现在我被部下逼成这个样子,你们看我怎么办?他说被逼的嘛。这些文官一下愣得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而旁边那些将领不干了,就在旁边挥刀大叫说:我们没有主人,我们不认别的人做主人,我们今天一定要逼点检当皇帝。刀在旁边又晃又弄,旁边一帮军士。那几个所谓的宰相、文官也就只能赶快下拜。周恭帝就这样禅让,这也叫禅让,让掉了帝位。【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公元960年,建立宋朝,定都开封】赵匡胤即位做了皇帝,国号宋,定都东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经过五十多年混战的五代时期宣告结束。宋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的分裂局面。应该说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这种大势,也是符合当时这种对分裂对战乱已经非常厌倦的人民的期望。统一的宋朝,为今后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打下了一个必须的基础。不过,在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也请大家一定记住,宋朝的统一在某种程度上是有限的统一。因为它只不过是内地主要地区的统一。北宋的当时,北宋的北方还有辽、西夏以及后来的金。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这也在南方,也偏西一点,还有南诏这样的少数民族,这样的这些政权。这些政权一起,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当时的中国的版图。那么宋朝的历史是什么样的,赵匡胤本人又是什么样一个结局,请大家听下一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012
1395#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1:59:22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三字经》
                          (三十五) 

 
   【字幕配画外音】《三字经》“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
    在上一讲里,钱文忠教授,为我们讲述了 “炎宋兴,受周禅。”这句话所包含的历史故事,让我们了解了中国历史怎样从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割据,走向了相对的平静和统一。接下来,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的赵匡胤【宋太祖:赵匡胤,927-976年,公元960年建立宋朝。】却为何更加忧心忡忡?为什么说他的死是一个历史疑案?而一句“十八传,南北混。”的背后,还隐藏多少宋朝人的羞辱和泪水呢?只剩下半壁江山的南宋朝廷,又为什么会制造出一桩千古冤案呢?

    请听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读《三字经》系列第三十五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012
1396#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2:00:19 | 只看该作者
   【钱文忠】赵匡胤即位不到半年,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反抗宋朝。宋太祖、也就是赵匡胤,皇帝的位子还没坐暖呢,就驭驾亲征。费了不小的劲儿,才把这两个手握重兵的节度使给镇压下去。
    为了这件事情,赵匡胤心里怎么都不踏实。所以有一天,他就单独召见赵普,召见自己这位主要的谋士。就跟他商量,他就问赵普,从唐末以来,五个朝代。没完没了地打仗,不知道死了多少百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到底什么一个道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个情况?赵普讲,陛下,道理很简单。国家混乱,是因为藩镇手中的权力太大。如果把兵权,全部收到朝廷来,把军队收归中央,这不就天下太平了吗?宋太祖连连点头,说得好、说得好。赵普又进一步对宋太祖讲,现在的禁军大将,石守信、王审琦两个人,兵权太大,还是把他们调离禁军为好。这两个人什么人啊?就是替赵匡胤打开开封城们那两个人。赵匡胤率兵出出,这两个大将替他留在朝廷内,看住朝廷的人。所以应该是赵光义很亲信的人,所以赵匡胤一听,哎,不会不会,这两个人是我的老部下、是我的老朋友,怎么会反对我呢?赵普就说了一段很深沉的话,说我不担心他们叛变。但是根据我的观察,这两个人没有什么统帅的才能,管不住下面的将士。有朝一日,下面的人闹起事来,我怕他们身不由主啊。赵匡胤一听,咚咚咚咚敲自己的脑袋,哎哟哟,亏得你提醒我、亏得你提醒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012
1397#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2:01:06 | 只看该作者
过了几天,赵匡胤就在宫里举行宴会,请几位老将喝酒。这个事情发生在公元961年。赵匡胤就举起一杯酒,请大家干杯!敬大家一杯。皇帝说这么一段话:我要不是有你们帮助,也不会有今天这个皇位。但是你们哪里知道,做皇帝有很大的难处,还不如做个节度使自在。不瞒你们各位老朋友说,我当上皇帝以后一年多,我没有一夜睡过安稳觉啊。那么石守信这一批禁军的大将一听,感到十分惊奇。赶紧问:哎,陛下,这什么缘故?您干嘛睡不好觉呢?宋太祖说,这还不明白啊,皇帝这个位置谁不眼红啊。那这些大将再笨,到这里话也听明白了。赶紧跪在地上磕头,说陛下为什么说这样的话,现在天下已经安定,谁还敢对陛下三心二意吗?宋太祖摇摇头说,对你们这几位,我难道还信不过吗?但是就怕你们部下将士当中,有人贪图富贵,把黄袍披到你们的身上。你们想不干能行吗?这个话一说,所有的大将都觉得大祸临头啊。赶紧磕头,泪流满面、号啕大哭。就说哎呀,陛下,我们都是粗人,没有想到这一点啊。请陛下开恩,给我们指一条出路吧。叫赵匡胤给他们指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012
1398#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2:01:50 | 只看该作者
【字幕配画外音】赵匡胤本身就是靠掌握着禁军才当上皇帝的。因此,他对手握重兵的老部下越来越不信任,始终担心被部下篡位。当这些部下明白了皇上最大的担忧之后,赵匡胤又会如何处置他们呢?而赵匡胤最后是怎么死的,也是一个说不清楚的千古之谜。这究竟是怎样一个历史疑案呢?
   【钱文忠】赵光义说,哎,我替你们各位老哥们儿考虑,你们还是把兵权交出来吧。到地方上去做个高官,做个闲官。买点田地房屋,给子孙留点家业,快快活活度个晚年。我和你们再结为亲家,彼此毫不猜疑,这不更好吗?这些大将磕头如捣蒜,谢谢陛下,陛下是恩德太大了,替我们考虑得那么周到,谢谢啊、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012
1399#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2:02:5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天酒席一散,酒席一散的第二天上朝,这些人每人递上一份奏章,都说自己年老多病,请求辞职。宋太祖马上照准、恩准,马上恩准。收回他们的兵权,赏给他们一大笔财物,打发他们到各地,该干嘛干嘛去。换取话说,宋太祖不算太残忍,比起后边的朱元璋杀伐功臣,他没有。他只不过把你的兵权收回来,就让你们养尊处优去了。历史上就把这件事称作“杯酒释兵权”。
    这样呢,宋太祖赵匡胤,就把中央禁军的兵权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全部控制住。宋太祖建立的、新的军事制度,从地方军队当中挑选精兵,编成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各地行政长官由朝廷直接委派。通过这些措施,新建立的宋朝开始稳定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012
1400#
 楼主| 发表于 2015-7-9 12:03:40 | 只看该作者
  赵匡胤当了十六年的皇帝,就驾崩了。而赵匡胤的死,也在历史上是个疑案。这个疑案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成语,是什么呢?烛影斧声。关于赵匡胤之死,官修的《宋史》语焉不详。这么一代开国君主,怎么死的?官修正史上不清楚。大概是因为此后宋朝的皇帝。大家别以为宋朝的皇帝是赵匡胤的子孙,不是的。宋朝的皇帝是他的弟弟赵光义的直系子孙。接着宋太祖当皇帝的,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不是赵匡胤的儿子。所以后面的一脉不就是赵光义的一脉吗?大概也正因为如此,好多的史料被毁。别的人、知道真相的人也不敢说。导致对于开国帝王之死,居然语焉不详。而直到南宋,才在《续资志通鉴长编》里面,略微地讲了一下,但是也没人看得懂。野史方面有很多这方面的记载,当然也并不统一。宋朝有个僧人,叫文莹。他有一部流传很广的一部笔记,叫《湘山野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3 00:05 , Processed in 1.0920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