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你需要静静…… 【转帖】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70
1441#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0:41:57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内城九门之三阜成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5.jpg

阜成门位于北京内城西垣南侧,元朝名为“平则门”。明正统年间重修箭楼、城楼、


瓮城并改名为“阜成门”。


阜成门为通往京西之门户,其面对西山。明清时期京西门头沟斋堂的运煤车多出入此


门,故阜成门瓮城门洞内由煤栈客商募捐镶砌一镌刻有梅花的石条以记之


。“梅”与“煤”谐音,故阜成门又被称之为“煤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70
1442#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0:43:1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内城九门之四西直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6.jpg
西直门位于北京内城西垣北侧。元朝时名为“和义门”。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修缮后改名为“西直门”,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增建瓮城、箭楼、闸楼,并将元和义门包筑在西直门箭楼城台之下。历史上出了西直门奔西便是玉泉山,玉泉山泉水清澈、甘甜。因此每日清晨给皇宫运水的大马车都要进出于西直门,因而西直门又被称之为“水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70
1443#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0:43:59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内城九门之五德胜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7.jpg
在谈及北京城现存的城门时人们总爱用“一个半”来表达。一个指的是正阳门,这半个指的就是德胜门箭楼。德胜门位于内城北垣西侧,元朝时名为“健德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名为“德胜门”。洪武四年(1371年)废除元朝时的旧北垣及诸门将原有二道防线的新城垣加宽加高,西侧门仍称为“德胜门”,这便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德胜门,明正统元年至四年增建箭楼、瓮城及闸楼。德胜门为出兵征战时必经之门,出此门预示打胜仗,故德胜门又被称之为“出兵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70
1444#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0:4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10-11 10:47 编辑

北京内城九门之六安定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8.jpg

安定门位于内城北垣东侧,其城楼位置在今安定门立交桥处。元代时名为“安贞


门”。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安贞门”为“安定门”。洪武四年(1371年)废除


元朝时的旧北垣及诸门将原有二道防线的新城垣加宽加高,东侧门仍称“安定门”。


永乐七年(1409年)修缮安定门城楼及城垣,正统元年再次修缮城楼,并增建瓮城、


箭楼、闸楼,从而形成完整意义的安定门。



关于安定门在古代的用途一直有两个说法,可以兼备而听。其一说:在过去“王


师”外出征战,收兵回城时就是经过安定门,即天下安定之意,当然也有让人家打得


稀里哗啦灰溜溜回来的时候。现在安定门附近还有一条“谢家胡同”。据传,明、清


两朝出兵打仗,战后从安定门回京到此处解甲休息,久而久之“解甲”音转为“谢


家”,故得名谢家胡同。其二说:安定门以出入粪车为主,过去安定门外是北京主要


的粪场,出了安定门城楼那就是城外了,比较荒凉,靠近地坛东、南、北三方面均有


粪场,粪霸雇人将城内居民厕所的粪运到粪场里,掺上炉灰,摊在地上,利用阳光将


其晒干,卖给郊区种菜种粮的农民作为肥料。过去老北京有一句描述安定门外地区的



顺口溜“安定门,三道坎儿,粪场、窑坑、乱坟岗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70
144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0:5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10-11 10:52 编辑

北京内城九门之七东直门

东直门是位于北京城内城东垣北侧的一座城门,原为元大都东垣崇仁门,明朝洪武年间修补城门并沿用旧称,永乐十七年(1419年)改名为“东直门”。正统元年至四年(1436年—1439年)重建城楼、箭楼、瓮城。东直门古代多走运木料的车。在明朝初期建设北京时所需的木材大多由此门运送进北京城。清朝时南方的木材常常储存在东直门外,因此北京城所需的木材大多从东直门运进北京城,因此东直门又俗称“木门”。历史上顺治皇帝曾在此铲除多尔衮兄长英亲王阿其格,并以此为契机彻底剿灭多尔衮在朝中的势力。今天东直门外新中街附近便是当年埋葬多尔衮的九王坟故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70
144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0:53:02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内城九门之八朝阳门

朝阳门位于老北京内城东垣南侧!元朝时被称为“齐化门”。洪武元年(1368年)、四年(1371年)都曾对齐化门进行修缮。明正统时期重建城楼、箭楼、瓮城并将“齐化门”改名为“朝阳门”;清朝沿袭明朝时的称谓。
历史上的朝阳门是老北京的“粮门”,过去北京城内九仓之粮皆从朝阳门运入,故城门洞内刻有谷穗一束,每逢京都填仓之日,往来粮车络绎不绝。老北京也因此留下了“朝阳谷穗”这么一景儿。因此您也就不难理解为何现在朝阳门地区存有多处带“仓”字的地界儿了如禄米仓、海运仓、新太仓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70
144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0:54:13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内城九门之九崇文门

崇文门位于北京内城南垣东侧,距正阳门约三里。元大都时的“文明门”即在崇文门稍北处。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将元大都城南垣向南拓建,门亦随迁。正统元年(1435年)重修并加筑瓮城、箭楼及闸楼,改名为“崇文门”,老北京人都爱把“崇文门”称之为“哈德门”。这源于元朝时文明门附近有一座“哈达王府”,“哈达”又讹传谐音为“哈大”、“哈德”,哈德门的叫法在民间一直由元朝延续到民国,解放前老北京还有哈德门牌香烟。
和老北京的其它城门一样,崇文门也有着自己的功能,明清时期崇文门是税收管理部门所在地,故崇文门又被称之为“税门”。此外当年京城里的美酒佳酿大多是从河北涿州等地运来,进北京自然要走南路。加之北京南郊大兴县一带还有很多酿酒的作坊,酒车也常从崇文门进城,所以民间有“崇文门进酒车,宣武门出囚车”的说法。因而崇文门亦被称作“酒门”。
以上便是内城九座城门的简略介绍,看到这儿各位读者可能会有疑问“建国门”、“和平门”、“复兴门”这三个耳熟能详的城门怎么没有呢?您先别急,听小编慢慢道来,历史上的北京城门是由箭楼、城楼和瓮城三部分组成。而上述三座城门外加一座不为人知的“水关门”分别是清朝末年、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日伪统治时期为方便出行在城墙上掏出的“洞”并相应的命名以“XX门”。其共同特点是:(1)就城墙墙体而修筑;(2)门上不建箭楼、城楼等防御性设施。因此这四座城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北京城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70
144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0:56:55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内城后增建城门之一水关门

水关门因“水关”而得名,所谓“水关”就是穿越城墙以便贯通城内外水系的闸门,历史上的水关门就在今正义路的南口,崇文门和正阳门之间。一百多年前这里曾是东交民巷各国列强的势力范围。1900年庚子国变,义和团围攻东交民巷使馆区,将使馆区的东出口(崇文门)和西出口(正阳门)团团包围,各国列强成为笼中困兽…… 庚子国变最终虽已列强“获胜”而告终,但各列强使馆人员已成惊弓之鸟,唯恐再次出现类似义和团的围堵事件,被层层围困而无法逃脱,于是便在北京内城南城墙的御河出水孔道——正阳门东水关盖板后扩建成“门”,以利于战时出逃。由此门出,马上可达正阳门火车站,乘车去往天津、塘沽等地。这座新“城门”因开辟在水关之上,因而得名“水关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70
144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0:58:09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内城后增建城门之二和平门

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内城原有的九座城门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出入的需求,南城的厂甸一带在当时发展的比较快,每年春节的厂甸庙会那更是老北京的一景儿了!几十万人逛厂甸庙会,当年北京总人口不过才两百来万!那规模可想而知了。可有一样,当年要是内城的人去厂甸地区,要么绕道宣武门要么绕道正阳门,鲁迅先生在他的日记中记载当年先生逛庙会或者去琉璃厂都是绕行宣武门。因此开辟新的城门洞势在必行。1924年冯玉祥将军发动北京政变进了京城,有商会代表民意提及开城门之事,冯将军欣然同意。1927年2月南北新华街阻隔处的城墙被打通了,开辟了两个门洞,分为上、下行通道,并安装了铁门,初名为“新华门”。同年6月张作霖进京“新华门”一度改名为“兴华门”,后改回。1928年北伐战争成功,当局引用“中正和平”之意,将此门改名为“和平门”,以区别于中南海“新华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8470
145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10:59:48 | 只看该作者
北京内城后增建城门之三复兴门

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日本侵略者占领北平之后为了东西方向运输便利,于1939年把复兴门内的邱祖胡同和卧佛寺街西口附近的北京内城西城墙扒开一道豁口取名为“长安门”。老北京人习惯称之为“西豁口”。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北平,11月9日“长安门”改名“复兴门”——取国家复兴之意。并于不久将豁口改为中辟券门的城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9 09:46 , Processed in 1.27920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