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蒙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960
1471#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39:23 | 只看该作者
建文帝的下落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重大的谜,一种说法认为建文帝是自焚而死的,根据当时的《太宗实录》里边记载说朱棣看见宫中有烟升起,赶快派人去救,已经来不及了, 他派去的人在火中发现了建文帝的尸体,朱棣还大哭“果然,若是痴耶,吾来为扶翼不为善,不意不谅而遽至此乎”,说哎呀,你真死了,你可真痴啊!你可真笨呀,我来是为了辅佐你啊,没想到,你那么不了解我就这样自杀了,当然这个实录是后人造的,因为永乐帝当皇帝了嘛。但是,恐怕情况未必,因为前后的话矛盾。明成祖朱棣后来,给朝鲜国王的诏书当中讲,说没想到建文帝是在奸臣的威逼下纵火自杀,但是呢他说太监在灰烬当中,多次寻找只找到了马皇后与太子朱文魁的遗骸也就是建文帝,孩子的遗骸所以这个活就是前后矛盾了,燕王为了让天下知道,建文帝是自焚的,燕王还以自己叔父的地位写过一篇祭文,但是坟墓在哪里啊?如果你找到了,建文帝的尸首你要把他埋掉啊!坟墓在哪里啊,谁都不知道,明朝最后一个皇帝祟祯就曾经讲过,我想给建文帝上坟可是不知道坟在哪里,另一种说法是南京城破的时候,南京城破的时候建文帝一度想自杀,但是在他周围亲信的劝说下削发为僧从地道逃出皇宫,隐姓埋名,流浪江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960
1472#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40:08 | 只看该作者
明成祖死后,一种说法啊,他又回到京城,后来葬在西山,葬在北京城郊的西山,朱棣登位以后感到生死未卜的建文帝对自己是一种威胁,因为这人不知道到哪儿去了,而且建文帝有号召力啊,所以多次派心腹大臣到全国各地进行访问,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据说有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到南洋去看看,找得到找不到建文帝,在郑和的般队当中,有不少锦衣卫,负有探寻、探访建文帝的下落,而不是民间有个传说,说建文帝削发为僧吗,所以朱棣曾经向天下寺院颁布过一个文件叫《僧道度牒疏》,干嘛呢?将所有僧人的名册重新整理,对僧人兴师动众,进行一次全国性的清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960
1473#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40:46 | 只看该作者
画外音:有关建文帝的下落在民间和学术界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谜,朱棣当上皇帝之后,改年号为永乐,那么《三字经》中的迁北京,永乐嗣又是什么意思呢?
    三字经用了这样的一段篇幅讲述了解明朝开国时候的帝位之争,接下来,它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祟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因为明朝原来首都在南京,南京经过靖难这役以后也被弄得差不多又有着火,又有兵乱。但是更重要的是,北京是燕王的大本营而北京本来就是,元朝的首都,它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做首都也不必花很大的力气,到了祟祯,就在煤山去世,因为我们知道,祟祯帝是在我们景山公园煤山上吊而死的,所以就讲了明朝灭亡的过程,朱棣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的手中夺取了政权。那么就是著名的永乐皇帝,他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皇帝呢。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代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出生的时候已经在南京,明成祖自己说自已,是马皇后生的,那么当然他说是,所谓的嫡子了,因为是皇后生的,但是有学者考证明成祖的生母,不是马皇后。明成祖的生母很有可能是一位朝鲜的妃子,换句话说,朱棣有一半血统,明朝鲜血统。永乐十九年,也就是1421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所以明朝的官员特别有意思,大多数的官方班子,有两套的礼部尚书,主要的比如在北京,还有一个叫南京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北京也有,在南京也有,两套班子,他极力整肃内政,巩固边防,应该说永乐皇帝政绩卓著,在文化事业上,他为了加强儒家思想文化的地位,大力扩充国家藏书,一个皇帝啊,很重视这方面的永乐帝是一个例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960
1474#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41:28 | 只看该作者
1403年,他命令解缙等人,动用了三千多位文人儒生把古今图书八千多种,进行编辑于永乐六年。1408年编成什么呢?《永乐大典》,《永东大典》就是永乐帝时候编成的,这部书的规模有多大呢?22877卷,一共装成11095册,这个对保存中国的古典文献居功甚伟,但是这套《永乐大典》,这部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命运是非常悲惨的因为我们知道,在清朝的晚期和末年,西方的殖民者打了进来,而《永乐大典》就此散失,现在存世的《永乐大典》只有占它总数的3%左右,也就是留下才300来册,一共11000多册。别的书烧的烧,扔的扔,毁的毁,有多少中国古典文献就此散亡,如果《永乐大典》完整,好多古籍是可以保存的,我们今天二十四史里边,有一部叫旧五代史,这一收书就是从《永乐大典》里面辑出来的,这部书早也就不知道到哪里去了,《永乐大典》里头人们把它辑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960
1475#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42:10 | 只看该作者
画外音: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的方式,虽然为文人儒士所不齿,但是朱棣称帝后对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还是做出了贡献的,那么朱棣还做了哪些事情,朱棣之后的明朝皇帝又都是什么样的呢?
    朱棣即位之初对洪武、建文两朝的政策进行了某些调整,他提出为政之道在宽猛适中“为政之道在,宽猛适中”也就是说,他既不赞成朱元璋的过于残酷严厉,也不赞成建文帝的过于仁厚宽容,他要在中间所以他利用科举制度,利用编篡大型图书来,笼络知识分了,宣扬儒家的思想,他对官吏的选择也根据才能。所以在永乐朝时期应该说明朝的社会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从永乐三年,也就是1405年开始,朱棣派郑和率船队七次出使西洋,到达了30多个国家,永乐时派朝臣回访的也有30多个国家包括中亚的一些帝国,跟永乐朝一直有往来,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于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960
1476#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42:57 | 只看该作者
永乐帝之后的明朝皇帝大多数在后人看来,非常滑稽,明朝的皇帝都滑稽,他们大多数是被告太监控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但是,明朝的好多皇帝,又确实是有自己,独特的兴趣和一技之长的,比如明英宗朱祁镇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天文学家,他的天文学造诣世界一流但是当皇帝一塌糊涂,而明神宗假如专门学习,经营管理那一定可以发大财,这个人酷爱在宫廷里边摆各种摊儿,让他们买东西,卖来卖去他喜欢做摊贩而明熹宗朱由检,酷爱做木匠,他天天在宫廷里面不上朝就在那儿做木匠,做家具精致无比,水平极高,但是,作为皇帝,这些人实在太糟糕了明朝甚至有的皇帝,几十年不上朝,也就是说贵为内阁阁员,居然会一二十年见不到皇帝一面的,明朝就大量这种昏庸的皇帝而到了明朝的末年,局面已经不可收拾了,那么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祟祯帝又是怎么样的,一位帝王明朝的江山是如何在他的手上,灭亡的请大家听下一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960
1477#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43:38 | 只看该作者
                                        解读《三字经》
                               (三十九) 
 

   【画外音】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廿二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三字经》在讲完了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之后,结束了中国历史这一部分。迨崇祯,煤山逝。《三字经》告诉我们,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崇祯,是在煤山自缢身亡的。纵观历史,凡亡国之君不是昏庸无能,就是荒淫无度。那么崇祯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他为什么会成为亡国之君呢?《三字经》在讲完历史之后,紧接着又强调了读史的重要意义。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学习历史,也有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历史呢?请继续关注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解读三字经 —第39集。
    钱文忠:接下来,《三字经》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960
1478#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45:01 | 只看该作者
【字幕】迁北京,永乐嗣。迨崇祯,煤山逝。
钱文忠: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到了崇祯就在煤山去世。这位皇帝在人世间活了只不过33岁,他是1611年出生,1644年在煤山上吊自杀。不少人认为崇祯实在并不是一个坏皇帝,他自己也认为他不是亡国之君。但是,国家在他手上灭亡的。历史过去了几百年,但是大家对崇祯多少都一直有一份同情之心。16岁的崇祯继承帝位,而这个时候,摆在他面前的,摆在一个16岁的少年面前,是一滩烂得不能再烂的烂摊子,明朝因为灾荒频繁,也因为内乱外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崇祯从16岁开始竭尽全力、勤俭清廉兢兢业业。17年来,的确可以说,他是起码在主观上他是尽心尽力想挽救天下、挽救百姓,而最终以身殉社稷,对他来讲他是以身殉社稷。相比起历史上好多末代皇帝而言,像崇祯这样慷慨赴死的皇帝没几个的,大家应该还都记得,多少的末代皇帝、亡国之君是那么卑污,是那么懦弱,那么可鄙、可笑。崇祯皇帝应该说他是热爱百姓的,我们这样讲一个传统年代的帝王,是不是有点言过其实,是不是没有什么证据?不是,在最后关头,分秒必争的紧急时刻,崇祯命令吴三桂进京勤王,即使在那个时刻,首都都快完了,任何一个皇帝命令手下的大将进京勤王,都会叫他什么?十万火急,不计一切代价尽快赶来,但是崇祯要求他弃地不要弃民,你可以放弃你的地方,但是老百姓你不能舍弃,不能丢弃,你要随军把那个地方的老百姓给我护送好,一起带来,这是他。而我们也知道,当他在煤山上吊,死了以后,后人从他的衣袋,从他的衣袍子里面发现了他的遗诏。他的遗书是怎么写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960
1479#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45:55 | 只看该作者
【字幕】朕凉德貌躬,上干天咎,致闯贼直逼京师,此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朕百姓一人。
钱文忠:我德行不够,所以呢我遭上天的报应,上干天咎,致使闯贼,当然他是指李自成,在他眼里李自成是贼,致使闯贼直逼京师,这个都是我的那些大臣误了我。而这话再说,到底是不是大臣误了他。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我死了以后,我没有面目见我的列祖列宗,所以自去冠冕,死的时候崇祯把冠冕都给扔掉了,以发覆面,因为明朝的人,男性也都是长发,他把头发放起来遮住脸,没有脸见祖宗,把帽子摘掉,以发覆面。下面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朕百姓一人,随便闯贼,他是称闯贼,这个观点当然和我们不一致,任由他们把我的尸体千段万段,由他们分裂,但是不要伤害我一个百姓。这样的遗诏,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独一份,因为一个帝王,别说是一个帝王了,就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按照我们传统文化的观念,死了以后尸体不能受辱损伤的,过去的人被砍头,你要去贿赂刽子手。为什么?一、让我死得爽快一点,一刀了结,别在那儿弄。第二、一刀下去给我留一点皮,就是不要身首异地啊,留点皮还留着,将来缝起来。这是中国古人对尸体的态度,何况一个帝王,但是也就是这样一个帝王,在临死前留下这样的诏书,你可以分裂我的尸体,但是你不要伤害我的百姓。所以我们说,崇祯从一个大节上来说,从他整体的一个情况来看,他确实不是一个很糟糕的皇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6960
1480#
 楼主| 发表于 2015-7-10 11:46:42 | 只看该作者
【字幕】朕凉德貌躬,上干天咎,致闯贼直逼京师,此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朕百姓一人。
钱文忠:我德行不够,所以呢我遭上天的报应,上干天咎,致使闯贼,当然他是指李自成,在他眼里李自成是贼,致使闯贼直逼京师,这个都是我的那些大臣误了我。而这话再说,到底是不是大臣误了他。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我死了以后,我没有面目见我的列祖列宗,所以自去冠冕,死的时候崇祯把冠冕都给扔掉了,以发覆面,因为明朝的人,男性也都是长发,他把头发放起来遮住脸,没有脸见祖宗,把帽子摘掉,以发覆面。下面一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朕百姓一人,随便闯贼,他是称闯贼,这个观点当然和我们不一致,任由他们把我的尸体千段万段,由他们分裂,但是不要伤害我一个百姓。这样的遗诏,在中国历史上恐怕是独一份,因为一个帝王,别说是一个帝王了,就一个普通的中国老百姓,按照我们传统文化的观念,死了以后尸体不能受辱损伤的,过去的人被砍头,你要去贿赂刽子手。为什么?一、让我死得爽快一点,一刀了结,别在那儿弄。第二、一刀下去给我留一点皮,就是不要身首异地啊,留点皮还留着,将来缝起来。这是中国古人对尸体的态度,何况一个帝王,但是也就是这样一个帝王,在临死前留下这样的诏书,你可以分裂我的尸体,但是你不要伤害我的百姓。所以我们说,崇祯从一个大节上来说,从他整体的一个情况来看,他确实不是一个很糟糕的皇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 04:30 , Processed in 1.24800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