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画外音:有关建文帝的下落在民间和学术界都有很多不同的说法,但至今仍然还是一个谜,朱棣当上皇帝之后,改年号为永乐,那么《三字经》中的迁北京,永乐嗣又是什么意思呢?
三字经用了这样的一段篇幅讲述了解明朝开国时候的帝位之争,接下来,它又用12个字讲述了明朝的败亡,“迁北京,永乐嗣,迨祟祯,煤山逝”,也就是说,永乐帝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因为明朝原来首都在南京,南京经过靖难这役以后也被弄得差不多又有着火,又有兵乱。但是更重要的是,北京是燕王的大本营而北京本来就是,元朝的首都,它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基础,做首都也不必花很大的力气,到了祟祯,就在煤山去世,因为我们知道,祟祯帝是在我们景山公园煤山上吊而死的,所以就讲了明朝灭亡的过程,朱棣从自己的侄子,建文帝的手中夺取了政权。那么就是著名的永乐皇帝,他究竟是一位,怎么样的皇帝呢。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代皇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出生的时候已经在南京,明成祖自己说自已,是马皇后生的,那么当然他说是,所谓的嫡子了,因为是皇后生的,但是有学者考证明成祖的生母,不是马皇后。明成祖的生母很有可能是一位朝鲜的妃子,换句话说,朱棣有一半血统,明朝鲜血统。永乐十九年,也就是1421年,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所以明朝的官员特别有意思,大多数的官方班子,有两套的礼部尚书,主要的比如在北京,还有一个叫南京礼部尚书,兵部尚书北京也有,在南京也有,两套班子,他极力整肃内政,巩固边防,应该说永乐皇帝政绩卓著,在文化事业上,他为了加强儒家思想文化的地位,大力扩充国家藏书,一个皇帝啊,很重视这方面的永乐帝是一个例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