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二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访内蒙古的路上

[复制链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61#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1:55:24 | 只看该作者
我们能够在这里逗留的时间很短,只好和大家一起合影留念。
司机问我还去不去尖山村?我想,村子里已经没有人了,而且上山的路那么难走,就不要勉强了吧,遂对司机说,不去了。
其实,我很想去。
76年我去时,没有进村,只站在山上望了望村子。
2002年更是只在黄茂营远远地望了望大山。
现在,又要望一望就走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62#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29:46 | 只看该作者
康康留言
看了二黑兄的回乡游记很是感慨!
对第二故乡的牵挂是知青的“通病”。看着你的照片,就仿佛我行走在回到安徽的路上,那种心情是一模一样的。
2010年8月,我跟着插队内蒙丰镇的上海知青走进了那片土地。看到昔日知青的住屋还在,不过已经快要倒坍,屋顶的青草长有半人高。在拍照留影的时候,就好像还有年轻的知青在屋里说话,那种感觉催人泪下。我们在乡亲家里住了2个晚上才走。给我留下的印象终身难忘。那是完全不同于我们在皖南山区插队的地方。
谢谢二黑兄图文并茂的游记!谢谢你对那么落后的第二故乡有着这么一份心意,也让我大受感染,重温我们的青春旧梦,感恩乡亲,感恩眼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63#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36:00 | 只看该作者
离开南号以后,我们返回黄茂营,准备去永德村。
路过黄茂营时,巧遇黄茂营大队支部书记,他带我们在路旁的一群聊天的老乡中间认乡亲。
这位老乡被辛余认出来了,但他却不知道眼前的女士是谁?
集宁知青小马也认出来了,两人三言两语自我介绍,才使老人知道眼前的人居然就是40多年前的知青。
这么多的老人,却只有他一个人得到这样的“荣幸”,大家都高兴地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64#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39:49 | 只看该作者
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哪怕不是一个村子,也都知道一些知青的往事。
一时间,辛夷成为老乡们关注的“中心人物”,辛夷就是在这里入的党,还担任过大队革委会副主任,曾经是老乡们的“领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6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41:48 | 只看该作者
叶儿留言
真是一篇好帖!真实,不矫情。文字虽简,配上抓拍的画面,特别让人有现场感,虽然不认识那些画面上的老乡,却仿佛就是当年自己插队小村里的他们和她们……
你们是深情重义的一群人。
后来尖山村没上去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66#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45:35 | 只看该作者
立业朋友回复:
作为知青看完《直观贫困》一文,感触颇深。联想到四年前的返乡重游,迎面感受到了农村外在发生的巨大变化,笔直的赞新柏油路取代了过去的羊肠土路,行驶在上面心悦气爽。但进村后却是另一番景象,一切杂乱无章,大白天悄无几人,虽然村子大了,新房屋不多,但杂草丛生的小院则随处可见。此番此景,令人生疑,内外差别怎么这么大?《直观贫困》一文虽系作者十多年前的观感,却也道出了一些原委,值得深思。虽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大大改变了过去乌盟“够不够三百六,吃完没有再研究”的原始生存状况,但由小观大中国西部农村的改革发展之路如何走,确实令人担忧。特别是我们每个曾为之付出青春年华的知青的心结所在。虽老将至,奉献无几,终难释怀——乡恋!
随后又发来短信:
以上感触原想作为回帖,但浦江情不接受我,只好发给你们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67#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13:45:59 | 只看该作者
我知道大家和我一样,关心着农村的老乡,关心着农村的变化……
我不过是尽心尽力把自己看到的东西告诉大家,让大家与我一起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68#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20:20:16 | 只看该作者
说话间,从车上取出画册和照片让老乡们看。
画册是2009年出版的《镌刻在乌兰察布的印记》,其中就收录了好几副黄茂营知青的照片。
看到40多年前旧照片,老乡们都感到十分亲切,仔细端详、指认着照片上的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69#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20:21:32 | 只看该作者
这是其中一幅照片,拍的是当年知青刚刚来到黄茂营,参加水利工程劳动的情景。
全组九人都参加了繁重而艰苦的劳动,特别是四名女知青,表现得非常泼辣能干。
照片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劳动场面,也看得出来老乡们对知青的好奇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170#
 楼主| 发表于 2015-7-24 20:23:58 | 只看该作者
这是画册里的一篇回忆文章:
那时正是农业学大寨、改天换地的年代,大队组织起筑坝引水战斗队。本来这个工程都是男同学报名参加,但我们女同学也不甘示弱,组织了“铁姑娘战斗队”,和大队的后生们一起肩挑土筐,手抡镐锨,参加了筑坝战斗。随着大坝越筑越高,尽管我们的肩膀磨得又红又肿,晚上全身酸疼得睡不着觉,但想象着清澈的水在我们的引导下,灌溉着农田,使绿油油的庄稼茁壮成长,我们都感到吃的苦值得了。然而事与愿违,大坝筑成了,却没能把水拦住,引水的事也不了了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8 02:23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