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兵团摄影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青春岁月 苦乐年华》

[复制链接]

55

主题

1539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28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7:34:53 | 只看该作者
       那时摄影等各方面的专业书籍都绝迹了。宣传股有一位姓徐的转业军人在部队搞放映,对照相略知一些,他成为我 们的师傅。但他能教给我们的照相知识用不了半小时就都说完了,有些说的还不很准确。比如:在暗室冲洗胶卷应该用绿灯,在暗室用暴光箱做照片时才用红灯。我们按他所讲全都用的红灯,结果胶卷跑光了,才知道要用绿灯。于是在灯泡上涂上绿漆。但不管怎样,还是很感谢他这个师傅领我们入了照相的门。
      从照相到胶片冲洗、水洗,晾干,到用相纸暴光后再显影、漂洗、定影、再用水漂洗,最后用上光机烘干、裁切、分袋,一张照片的完成要经历不少工序。由于不懂,开始时几乎每个坏节都出过问题。我们用的是上海海鸥牌120相机,首先相机使用就不行,常常暴光不准或者对焦不准,照片不是黑忽忽的就是模糊不清,自己看着都不行,可那时却听不到战友们的抱怨。有时照片拍得不好,我们很不好意思时,战友们却安慰说:没关系,只要有个人影,让我爸妈知道我还好好活着就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539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28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7:36:3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兵团摄影人 于 2014-7-23 07:37 编辑

       后来我们听说别的团照相的都到包头、呼和浩特甚至是北京大北照相馆去学习几个月。我们也要求去学习,但领导告诉我们:团首长说了,要你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让我们付出不少代价。有一次我们冲出一批胶卷后看到暴光比较准确,拍的挺好,很高兴,可晾干了就傻眼了:只见药膜和片基都脱开了,成了两张皮,这怎麽印照片啊!这可是辛辛苦苦拍的,战友们也拿出了时间和感情,怎麽跟连队战友交代啊?!赶紧放回水里泡泡再捞起来晾,还是不行,我急的直想哭。这件事是我照相以来最大的一次挫折。
       就这样我们在实践中经历了失败,又在失败中琢磨提高。胶卷和相纸显影、定影后都需要水洗,我们弄了一个大缸两个大水桶,把井水挑到缸里后,放些明矾让杂质沉淀,防止沙子划伤胶卷,冬天还要做热水补充温度。有一次我们俩在漂洗定影后的照片,洗着洗着手背和胳膊都起了红疙瘩很痒,到卫生所要了药吃后,倒头便睡,听到外边有人敲门,困的只睁了一下眼就再也无力睁开了。
       我们还特别注意向有照相知识的人学习。有一天,一位驻呼和浩特的新华社摄影记者到三团采访,我立刻抓住机会向他请教。他告诉我们不少摄影知识,还留给下了显影定影的配方。从此我们不再买袋装成品的显影、定影粉,而是买了小天枰和各种化学药品,按配方自己配显影、定影液,这样能节省不少钱。至今我还记得很多化学品的名字:有米吐尔、亚硫酸纳、对苯二芬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539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28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7:38:06 | 只看该作者
       那时照一张120照片4角钱(印两张照片),加洗一张5分钱。由于我们拍照的数量大,处处节省,第二年,我们就用照相赚的钱,又买了一台相机,后来陆续添置了一台放大机、一个上光机、一个花边裁刀、一个暴光箱等等。
       到团里照相再辛苦也比连队干活轻快,这让我总感到一种愧疚不安,于是要求自己抓紧一切时间工作。那时我们没有节假日,没有工作的点,白天干一天,晚上吃完饭又钻到暗室,常常干到10点以后。就是这样也跟不上各连队的要求,战友们都急着要我们到自己的连队照相,好给家人寄去照片。我们算过,就是再抓紧,转完全团十几个连队也需要半年多。加上那时团机关常开展政治学习、组织劳动,三团开各种会议的拍照任务也要我们去,各连队战友着急,其实我们自己也很着急。
       有一次到一个连队拍完照后,已是下午夕阳西下了,本来第二天上午该连有马车到团里办事,可以把我们捎回去。可想想大家都急着要照片,就想如果当天能赶回团里,第二天上午就可以工作了,这样可节省时间,于是我们决定马上徒步返回团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539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28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7:40:02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们开始沿着三团的水渠背儿向团部方向走,走着走着天就黑了。那天没有月亮,天黑的伸手不见五指,我们越走越急,周围静悄悄的,起风时,水渠两边的树发出一阵阵沙沙的响,让我们感到渗的慌,有点害怕。
       感觉走的时间不短了,怎麽一点不见团部的灯光?我们两个女孩没有走过夜路,不由得紧张了:不会碰到坏人吧?不会有苏修特务吧?他们可是有武器,我们怎麽对付呢?我开始胡思乱想。周围一片漆黑、一片寂静,我们被黑暗包围着,感到自己就象是一望无边海水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会被吞噬。在我身边的王健荣突然说:怎麽还不到啊?她的声音发颤,好象要哭了。我也有点想哭。我想说难道是方向错了?却没说出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539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28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7:42:26 | 只看该作者
       我开始有点后悔了,不该这麽逞强决定当日返回。在茫茫黑夜中不知走了多长时间,我已有了筋疲力尽的感觉。这时,突然,我们看到一点点星光,不,不是星光是灯光!我们立刻感到振奋了!加快脚步冲着灯光走啊走啊,恨不得立刻到那灯光处,摆脱这让人难以忍受的黑暗!可路还是要一步一步的走。那灯光看着不远,走起来却感觉是那麽的远。
       也不知走了多长时间,终于我们走到了。当我们路过还亮着灯的宣传股孙股长宿舍时,不由的敲开了门,孙股长一脸惊谔地说:你们俩怎麽搞成这样?——当时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有点想哭。我也不知自己是什麽样子,肯定被风沙吹的、被几个小时的恐惧及劳累折磨的灰头灰脸的。
       回想那次夜行,我感叹那时的兵团战士多麽自觉肯干啊!在团机关我们的工作没有人跟着盯着,也没有人要求你做多少,都是自己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有时甚至到了有点苛刻自己的状态。而当时我们每月的津贴:第一年是5元,第二年6元,第三年7元。那时谁都不会去想待遇问题!人人都以“私”字为耻,以无私奉献为荣。
       现在的思想观念与几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改变,但我仍自我赞赏那时的我们:那种自觉要求自己的精神,那种总想多干、快干、干好的劲头,是多麽难能可贵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539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28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7:43:4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兵团摄影人 于 2014-7-23 07:45 编辑

(三)李明友团长给我留下的一段美好记忆
      传说我们三团李明友团长是北京军区大比武的尖子。李团长的手缺了两个手指,据说是在孟良固战役中受的伤。还传说他很严厉,在部队检查内务卫生时,常带着白手套摸窗台,如有尘土就会严厉批评。
我调到团部后,见到团首长的机会多了些,我眼中的李团长威武严肃,浑身散发着军人的气质。虽然团长这个大比武尖子当时是受批判的,可在我心中却对团长充满了敬佩和敬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539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28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7:46:01 | 只看该作者
      虽然比起连队战友见到团长机会多些,但也没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可有一天,团长意外的到我们照相馆来了,他要照一张单人照。我们团长的突然造访令我和王健荣都很紧张,提起我们所谓的照相馆事实上就是有一张桌子,进门除这张桌子就是睡觉的土炕。房间既做办公室又是宿舍,另有一间是暗室。
       当时条件很简陋,再说我们照相一般都是在室外拍,还没在室内拍过人像。团长似乎看出我们的紧张,和蔼地说:“小鬼,大胆拍吧,照坏了也没关系”。这句话让我们放松了些,我们俩手忙脚乱,使出最大的努力。小王拿上一块白纸板用反光来补充光线,我则拿着海鸥牌120相机,屏住呼吸,努力让自己拿稳,对好焦距。谢天谢地这张照片还算拿得出手,暴光和清晰度还可以,我们俩总算松了一口气。
       那时我思想很单纯,凡事很认真。有一天我们突然想起:团长照像还没交钱。怎麽办?我们决定去找团长要。也忘了为什麽当时我们没有一起去要钱,总之,我一个人拿着收据本就去了团长办公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539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28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7:47:1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兵团摄影人 于 2014-7-23 07:50 编辑

       那是我第一次去团首长的办公室,开始也不知胆怯,只是听到团长在里边说:“进来”!我的心紧紧收了一下。
      李团长看到我进来,摘下眼镜问:“小鬼,找我有事吗”?
     他的声音和神情充满了慈爱。
      我直截了当的说:“团长,您照的照片还没交钱哪”。
     “ 嗷,多少钱?”
       我说:“照一张4毛钱,还给您放大了一张6毛钱,一共是一块钱。”
      “好,我马上给你”
       团长一边说一边拿出钱交给我,我立刻给他写好收据。之后也想不出还要说点什麽,我就转身向办公室门口走去。快到门口时,听到团长叫我:“小鬼,你回来。”我转身又回到他的办公桌前,只见团长拉开抽屉,拿出一个眼镜盒,对我说:“小鬼,这个风镜送给你吧。”
       我感到很突然而且我还是第一次见到风镜,心想一定很贵吧,就想推辞。我对团长说:“团长,我不要。”
     “拿着吧,这里的风沙大。”看着带着眼镜的团长象父辈一样慈祥诚恳,我不好意思地收下了。从这次近距离的与团长接触后,直到1975年离开兵团,我再也没见到过李团长。但每当看到团长送给我的风镜,都会想起与团长近距离接触的那一幕。心中总是感到无比温馨快乐。
       几十年过去了,这件事在我心中不仅没有淡忘,反而成为我心中最美好的一个记忆。四十年前,面对我这样年青单纯的兵团战士,那麽直率地向他要钱,李明友团长能理解我的冒失行为,能善意对待我,他是多麽善良正直和无私,是多麽令人敬佩啊!
       其实即使在那个年代,也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能象李团长那样。后来我在团里当过会计,也是凡事认真照章办事,不懂得人情世故,却尝到过苦果。
       现在时代变了观念变了,想起四十年前我找团长要一元钱的行为,自己也感到有点不好意思。但这件事永远是我人生中一个真善美的最好记忆!

       四十年后的2009年8月1日,我到北京观看内蒙兵团歌会,一见到团政治处宣传股股长孙文毕,便急着向他打听李明友团长的情况。他告诉我李团长已八十多岁了,在北京的一个部队干修所安度晚年。
      我在心中默默地呼唤和祈祷:李明友团长,您知道吗?
      那个当年被您称为“小鬼”的兵团战士在祝福你!
      祝福您平安、健康、快乐、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539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28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7:51:4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兵团摄影人 于 2014-7-23 08:30 编辑

(四)兵团战友---朱小莉
      调到团部后,由于工作的特点,接触面比较广。特别是有幸接触到各连队很多优秀的兵团战友。她们的表现和事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团8连的浙江战友朱小莉就是其中的一个。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朱小莉才13岁就与姐姐一起从浙江湖州到了内蒙兵团,最初在三团八连。她人小志气大,特能吃苦,从不因自己年龄小而降低要求,而且无论干什麽还都要干在前面。连队盖房子要自己打土坯,这是比较累的活,为了不落在大家后边,小莉中午常不休息,土坯模子有单斗的和双斗的,没干过活的城里知青光端着模子就够受的,小莉还专用最沉的双斗模子,干几个来回就手发抖、腿发软、汗珠子不断往下流。连里照顾她年小体弱安排她轻点的活,她不干,大家劝她用单坯她也不听。就这样,在两个月的脱坯中,一直干在前面,最多的一天,她跑300多趟,打了600多块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5

主题

1539

帖子

6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5728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08:32:2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兵团摄影人 于 2014-7-23 08:35 编辑

      小莉除了在八连干过各种农活、打过土坯,还在工副业连养过猪、酿过酒,她干什麽都特别投入,而且干一行爱一行。有一次我到工副业连去照相,眼看她忙了一整天,以为她晚上会歇歇吧,没想到半夜她把我拽醒要我陪她去看看酒曲的温度,她一边忙活一边对我讲酿酒的知识,望着被炉火映红了脸的小莉,我真佩服她那小小身躯里怎麽有这麽多用不完的劲,象是永远不知疲倦的人。
       由于小莉表现突出,她被评为团、师、兵团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18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的事迹上了《兵团战友报》和《浙江日报》,也在兵团很多连队传开了。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我也忘了最初是怎麽和小莉认识和熟悉起来的。她到团部办事不住招待所,常到我的宿舍过夜,我们在一条炕上常聊天聊到好晚好晚。
       听她说话我常吃惊她的聪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年龄比我们小,想的却常是我们想不到的。而有时她又象孩子,早早出名让她承担了更多的压力,有时说着说着就会哭一鼻子,然后脸上挂着眼泪睡着了。
       与她接触久了,我知道文化大革命中她的父母都被打成走资派,使她在上小学时就受到人们的白眼和唾骂。最让她受不了的,是黑五类子女被拒之初中的校门外,这给她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创伤。
       在建设兵团这个大家庭里,小莉沉甸甸的心变的轻松了。她主动用艰苦、繁重的劳动磨练自己,同时强烈的求知欲,又使她并不满足一日复一日的劳作。所以,一有点休息时间就如饥似渴地学习,五年间,她反复学习通读《毛选》四卷,一天不拉的读连部订的《参考消息》,并偷偷补习初中文化。也许是文革中我也受过冲击、有过痛苦,因而很理解、很佩服这个不一般的小妹妹。我给她照过不少照片,有学习毛主席著作的、有养猪的,反正一有机会碰上,就喜欢给她拍照。她呢,也与很多年轻的兵团战友一样爱照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28 01:06 , Processed in 1.1856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