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先乡后城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有懂地质工作的领导,真好!(我不想骂人)

[复制链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39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23:26:54 | 只看该作者

唐山大地震己过去了二十九年,可是人们至今刚对这一大灾害的过程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一九八六年出版的钱钢撰写的《唐山大地震》,主要写了地震之后发生的事;不久前发表的张庆洲的长篇调查《唐山警世录》,对地震前的预报问题进行了调查。《中国新闻周刊》最近刊登李扬的文章《唐山:被捂着的地震预报》披露了事情的经过,现摘登如下。
“震撼世界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震前曾被准确地预测出来了。”
唐山作家张庆洲经过长时间调查,最近向世人披露了这一令人震惊的消息。《报告文学》杂志社推出张庆洲的长篇调查《唐山警世录》,揭开了鲜为人知的一幕又一幕……
“地震前,地震监测网覆盖了整个唐山地区。”张庆洲援引1986年《地震报》统计数据说,1976年上半年,唐山地区群测点中的骨干点就达85个。
“各种异常都已经十分明显了,光监测地震用的微安表就不知道烧了多少块。”张庆洲说,据他调查,绝大多数监测点都发现了不同程度的临震异常,至少十几个点向上级单位发出了短期临震预报。
张庆洲把几十盘录音带往桌子上一摊,对记者说,“这是几十位当事人的采访录音,里面讲的是一个20多年前的秘密。”
当年唐山地震监测网的工作人员中,张庆洲说他印象最深的,是开滦马家沟矿地震台的马希融。这位担任过河北省第六、七、八届人大常委的七旬老者,曾两次发出了临震预报。
从1976年5月28日开始,马希融发现,一直平稳的地电阻率值出现了急速下降的现象。他一边加紧观测计算,一边注意观察地下水和动物变化。为慎重起见,马希融还与其他地震台站进行沟通,最后确认监测结果无误。7月6日,马希融正式向国家地震局、河北省地震局、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短期将发生强震的紧急预报。
7月14日,国家地震局派来两位分析预报室负责地电的专家。他们检查了设备、线路,没有发现任何问题,之后指出,地电阻率值下降是干扰引起的。
《唐山警世录》记录了马希融与国家地震局专家那天的对话。
专家:如果按照你的意见,唐山不就在地震中毁了吗?
马希融:我是这个看法。
专家:如果真是大震,发生前将有很多小震。
马希融:如果先发生大震,后发生小震群呢?
专家:世界上还没有这样的震例。
马希融:昌黎后土桥是专业地震台,为什么近两个月来曲线形态和我台那么一致?
专家:后土桥地震台内外线很乱,现在也不承认是异常了。
马希融:那您看我们地震台呢?
专家:很好。以后我给你寄一些资料来,你好好学习学习吧。
7月26日、27日,地电阻率再次急剧下降。思虑再三,27日18时,马希融拿起电话,向开滦矿务局地震办公室发出强震临震预报:“地电阻率的急剧变化,反映了地壳介质变异,由微破裂急转大破裂,比海城7.3级还要大的地震将随时可能发生。”此时距唐山大地震发生仅有9个小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39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3-8 23:28:03 | 只看该作者
地震前的最后一个傍晚,与马希融一样焦急的还有北京地震队的耿庆国。
那晚耿庆国正在三里屯的岳母家。家里人说屋外晾的衣服爬满了蚂蚁。耿庆国低头一看,地上一层潮。为预报此次地震已奔走多日的耿庆国立刻做出判断,这是地下水往上涨,要地震!他马上跑到三里屯派出所,借用那里的电话跟地震队进行了最后的沟通。
耿庆国向记者回忆起29年前的那段经历,情绪依然非常激动。
7月以来,北京市地震队监测的各种异常已经非常明显了。7月14日,北京市地震队紧急给国家地震局打电话,提出震情紧急,请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立即安排时间听取汇报。国家地震局说,先到天津、唐山等地了解情况,21日再听汇报。
  
  “可到了21日,国家局没来人。不能再拖了,北京队业务组副组长张国民就直接给主管华北震情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梅世蓉打了电话,请求立即听取汇报,但梅世蓉把汇报时间推迟到了26日。”耿庆国说。
  
  “26日那天,国家局来了15个人,梅世蓉没到。国家局的同志听取了整整一天的汇报后,传达了梅世蓉的意见。”耿庆国回忆说,当时梅世蓉的意见是“四川北部为搞防震已经闹得不可收拾,京津唐地区再乱一下可怎么得了?北京是首都,预报要慎重!
  
  “国家地震分析预报室是一个决策部门,大震迫在眉睫,但我们过不了那道关。”耿庆国说,“按照当时的地震水平,虽然报不准7月28日,但7月底8月初的时间段是可以报出的;虽然报不准7.8级,但5级以上是可以报出的;虽然报不准唐山这个确切位置,但是京津唐一带是可以报出的。事实上唐山地震前6个小时就出现了地声、地光,如果给老百姓打个招呼,减轻人员伤亡是可能的。”
  
  听取北京市地震队汇报的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组组长汪成民,也高度关注着华北震情的发展。汪成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以他为代表的国家地震局一批年轻同志坚持认为唐山、滦县一带会有大震,但他们的意见始终得不到重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汪成民做了一次“越轨”行为,也正是这次“越轨”行为使距唐山市仅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龙县躲过了这场塌天大祸。
  
  7月14日,全国地震群测群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唐山召开。汪成民要求在大会上做震情发言。当时主持会议的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查志远没同意,让他在晚间座谈时说,但强调不能代表地震局。就这样,汪成民利用17日、18日晚间座谈时间,通报了“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我当时就想造舆论,把震情往下捅。”
  
  青龙县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听到汪成民的震情通报后,火速赶回县里。县领导冉广岐拍板,7月25日,青龙县向县三级干部800多人作了震情报告,要求必须在26日之前将震情通知到每一个人。当晚,近百名干部十万火急地奔向各自所在的公社。
  
  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最近青龙县被联合国有关机构列为“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取得成效”的典型。
  
  张庆洲展开这场艰苦调查的直接动力来自一个神秘电话。

 1996年,张庆洲描写唐山地震的长篇小说《震城》出版。此后不久,他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用沙哑的男低音对他说,唐山大地震事前曾被预报出来。这个神秘致电者没有留下自己的姓名,但却给张庆洲提供了进一步调查此事的线索——你可以去找唐山市地震办公室的杨友宸。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2011-9-14 15:47: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71
13#
发表于 2016-3-9 09:13:29 | 只看该作者
科学+责任心=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39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3-9 23:30:18 | 只看该作者

    社会科学+责任心=政治生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39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00:35:33 | 只看该作者
青龙奇迹 - 奇迹概述
青龙满族自治县当唐山化为一片废墟的时候,距唐山市仅115公里的河北省青龙县却奇迹般躲过了这场塌天大祸。青龙距唐山市仅115公里。在这场惨烈的大地震中,重灾区的青龙虽然房倒屋塌,但直接死于地震灾害的只有1人,被誉为世界防震减灾的奇迹。最近青龙县被联合国有关机构列为“科学研究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取得成效”的典型。

青龙科委主管地震工作的王春青在1976年7月14日,听到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京津震情分析组长汪成民利用晚间座谈时间,以个人观点的方式对“7月22日到8月5日,唐山、滦县一带可能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震情报告。

7月19日,回到青龙县就做了汇报,引起了青龙常委会的重视,积极部署,7月27日,全县47万人口,已有60%以上的人在防震棚过夜,少数住在屋里的人也开着门窗睡觉。在这样的准备下,青龙躲过了这场塌天大祸。[1]

青龙奇迹 - 震前争论
汪成民在1976年7月16日晚上那场小范围的座谈会上,提出地震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三河地震队提出的意见”,也就是黄相宁工作的地方,也就是黄相宁的那份报告。“李四光早在1966年就有一个预言,他预测在天津-北京、滦县-迁安一带将有大的地震发生”,黄相宁在他简陋的办公室里谈往事,“周总理提出了群测群防、土洋结合的方针,他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报出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39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00:37:17 | 只看该作者
1967年,黄相宁从石油部门调到了地震地质大队,他的任务是开展唐山-滦县的勘测,在3年的时间内,和20多位同事跑遍了那里的大小山头。1971年开始,黄负责全国的地应力分析观测,多次准确预报了西南和东南地区的小规模地震。“我们发现京津唐张地区的危险是在1975年12月,向国家地震局写了《1976年地震趋势意见》。”

在黄相宁执笔的这份意见中,明确提出了“1976年,从河北省乐亭至辽宁省敖汉旗-锦州一带及其东南沿海海域,可能发生6级地震……”唐山恰好在这条线上。汪成民一直认为在唐山一带将有大震发生,但他的声音在当时的地震队伍内实在太小,当他多次的争吵无效之后,他将这个信息无意间传递给了一个有心的青年。 [2]

青龙奇迹 - 震前准备
在青龙县档案馆保留的一份“1976年唐山地震期间青龙做的工作”材料中显示:“1976年7月21日,王春青从唐山参加地震工作会议回县,向科委汇报震情。”唐山会议是在7月19日结束的,那时,从唐山到青龙的60公里路途之间还没有直达车,王春青绕道北京、兴隆,返回青龙时已经到了20日的晚上。后经查证史料,马刚提到的那天,是7月23日,县委会议的第一天,此前,县委常委于深已经得知了信息。“我本来还要参加第二天的大会的,但得到了震情,就带了几个人到下边公社转转。”7月24日,马刚去了一个叫双山子的地方。

7月24日晚上8点,青龙县县委再次召开紧急会议,马刚参加了这次会议。听取王春青的汇报后,常委会作出了三项决定:“一是加强各测报点工作,科委要有专人昼夜值班,二是加强地震知识宣传,三是在800人会议上布置防震工作。”“几分钟就拍板决定了下来。当时的县委常委都很重视,经历过了邯郸、邢台、海城地震,大家都很敏感。”马刚记不清是不是专门开了这个会,但在相关的史料中,这个会议的纪要显示,他参加了这晚的会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39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00:38:34 | 只看该作者

7月25日,在青龙县的“农业学大寨”会议上,县委临时作出决定:每个公社回去一名副书记和一名工作队负责人,不准回家,一定要连夜布置防震工作,及时向群众传达震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如果真的地震了,对群众交代不了啊!

经过几天的动员,青龙县进入了临震状态,学校全部搬到了操场上课,商店也搬到了防震棚里售货,机关单位改在了防震棚办公。县里的有线广播反复介绍着防震知识,王春青那几晚呆在办公室值班,他睡觉的时候,房门一直开着。7月27日晚上,青龙县科委主任王进志在“八百人大会”上做了最后一次震情和防震减灾动员工作。[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39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00:39:38 | 只看该作者

青龙奇迹 - 发生地震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青龙县委大院的围墙摆动了几下,轰然倒塌。其实,青龙震前的异常现象已经陆续出现了。7月24日,县郊一个清泉突然变浑了,无法饮用。青龙县与唐山交界处的长城脚下一个叫冷口的温泉,泉水温度适中,洗温泉浴的人很多,7月18日,温泉突然上升了3℃,马上上报了情况,汪成民在两天后来此调查。午后,有人报告说,发现了黄鼠狼大白天搬家的现象,学校的领导叮嘱师生晚上睡觉千万不要关门窗。龙山中学加强了观测,高存恒老师装置了一个“土报警器”,他让学生将一个酒瓶倒立,装了一个开关,酒瓶一倒,触动警铃报警。

一个年轻人不经意间带回的一个消息,挽救了青龙县。距离青龙60公里的唐山在大地震中几乎被从地球上抹去了,即便相邻的迁安、迁西两地,人员伤亡也极为严重。资料记载,该县有180000间建筑物在大地震中被毁坏,完全倒塌的超过7000多间。

7月29日,王春青带领着县里组织的20个基层民兵连队中的第18连开赴唐山,参加疏通河道的工作。青龙由于在地震中受灾轻,震后,这个距唐山咫尺的山区小县医院成为了抗震救灾的后方医院。[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39
19#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00:41:35 | 只看该作者
     1976年唐山地震时任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兼县长,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115公里,他冒着因发布地震预报被罢官的危险,拍板通知县内人民注意防灾,全县47万人民没有一人死亡,创了一个奇迹!唐山大地震20周年前夕,1996年4月11日,新华社刊发消息:中国河北省青龙县的县城距唐山市仅115公里,但这个县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无一人死亡。同年7月,联合国官员科尔博士代表联合国向他颁发了纪念章。      冉广岐是为数不多的、真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唐山大地震时期的民族英雄、人民功臣、在唐山大地震后其功劳实际至今未被中国政府官方认可,这段真相一压就是20年,但是青龙县50万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功绩,他的轻乌纱,重民生的伟大举措将被载入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岁月流逝冉广岐的功绩不但没有被湮没反而更加煜煜生辉。      1996年7月,唐山大地震20周年之际,联合国代表科尔向冉文歧颁发纪念章时问他,“你这里能做的,唐山为什么不能?   联合国向冉广岐颁发纪念章
[1]   冉回答说,“唐山跟青龙没法比。青龙是农业县,让老百姓出去防震,啥损失也没有。大伏天的也就是蚊子多叮几个疙瘩呗。唐山不同啊,钢铁公司、开滦煤矿,作决策的人自己不敢作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16

主题

1万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1439
20#
 楼主| 发表于 2016-3-10 00:44:27 | 只看该作者
    也有不同声音:
   
地震创造的最大奇迹是创造了冉广歧这样藐视青龙人民尊严的救世主;最大奇迹是冉广歧编造发布临震预防未死一人的弥天大谎,竟然欺骗了联合国;最大的奇迹是冉广歧低估了青龙人民的智商;最大的奇迹是青龙人民遭到冉广歧戏谑后,最终认清了一个贪图功名的官僚厚颜无耻的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10-17 06:01 , Processed in 1.1544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