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你需要静静…… 【转帖】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1991#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07:53:31 | 只看该作者
有些胡同是官家住过的,如武定侯胡同,王府仓,无量大人胡同,雍王府大街,石驸马大街等。而护国寺大街,白塔寺,隆福寺等一定是有寺庙。外省人居住的地方,有苏州胡同,苏州街,陕西街……但我找不到沈阳街,辽宁街。我想这不是由于沈阳人来北京太少的缘故,而是太多的原因,满清入关,整个北京全被沈阳的爱新觉罗家族占领了。
    但是以桥命名的胡同我至今不懂为什么叫“桥”,如天桥,那是艺人说书、练把式的地方。我曾看过“飞飞飞”攀杠子,“保三”摔交,可是找不着桥在何处,同样半歩桥是北京监狱,北新桥,虎坊桥,也找不到桥,也许是远古时该处有河,有水,故有桥吧!这如同我现今在美国加州的寓所,在shoemaker(鞋匠街)附近,至今连一个商店铺子、作坊也没有,或许多少年前这是墨西哥鞋匠居住的街吧。
    有几条街在北京早已做古了,如司法部街。1950年我刚来北京,由北京前门火车站坐三轮车,进正阳门,过西交民巷向北有二幢高大雄伟的花岗石园柱顶立的大楼,把角的是中国银行,往北走不到五十米是高等法院,面朝东,那条南北街直达天安门前的西三座门牌楼,那就是司法部街,后来天安门广场,长安街扩建,人大会堂的建造,司法部街没有了,高等法院的大楼拆了,我想如果在广场东侧重建高等人民法院,花岗岩石基座,大理石柱,汉白玉石雕,面向西,那条大街仍命名为司法部街,高法大楼后面正好是公安部该多好呵!或许司法部街的存在可以减少不少反贪反腐的工作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1992#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07:54:12 | 只看该作者
  我少年时候,特别喜欢看武侠小人书,所以跑遍北京巿租书摊去看。书中的画儿全是黑白的。我尤其喜欢梅华画的小人书,人物眉淸目秀,杏核眼,栩栩如生,比起赵宏本画的细眉细眼的好看多了。那时没有电视,也没有好的儿童读物,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等,都看多遍了,高士其的科普故事也不吸引人,所以只有武侠小说吸引孩子们。由于跑遍北京各处书摊,自然对北京大小胡同比较熟悉了。
    胡同的名称是历史的痕迹,时代的符号,一代人的回忆,以不轻易更改为宜,欧洲许多街道名称,甚至商店名称,广场名,保持有数百年,孙子可以追寻祖父的足迹,在同一图书馆,同一个靠椅上,阅读同一部莎士比亚的戏剧,或同一首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或在同一个广场的角落,看着街头艺术家创作,即使房屋要修缮,也保持原貌,内新外旧。剑桥大学内的建筑就是如此,还保留着九百多年前的建筑风貌。牛顿大学亦是如此。
    可是在北京,我现在找不到六十或三十多年前的故旧容颜了。找不到爸爸背着我去看医生的胡同了。找不到初中时,早上吃一角钱一碗的馄饨馆儿了。找不到白塔寺庙会了。那拉洋片的,卖布头的,练练武功的,摔跤的吆喝声也永远听不到了。只有那苍茫的声音还在心头响起:“哎,往里头瞧来!往里头看!里面有个活泰山!”“卖布了!”“有钱的给銭!没钱的您站脚助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1993#
 楼主| 发表于 2016-4-11 07:54:57 | 只看该作者
当然也找不到,即便找到也不让进的老北京图书馆!我多么想坐在那褪了色的棕色的靠椅上,重温六十多年前,阅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什朵夫》一书时的情感呵!“江声浩荡,一缕炊烟从屋后袅袅升起”……回忆起我读完闻一多先生《红烛》的心绪:“伤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至于像小说里描写的那样去寻找六十年前和初恋女友相会的电影院,城河边的大柳树,早己和笔者一样远渡重洋、浪迹天涯了吧。
    一切都找不到了,一切从记忆中抹去了,就连北海的大桥也变样了,文革前它洁白端庄,情侶们可以手抚桥栏,远眺白塔,可如今是尖尖的铁栅封闭,就是想照一张如同昔日的白塔倩影也很难。
    朋友说这是发展,但发展也抹不去儿时的记忆,吹不散那淡淡的、乡愁的彩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5
1994#
发表于 2016-4-11 20:49:58 | 只看该作者
特大城市的通病,治得太晚了,文明的倒退、、、
丁力[url=http://www.chinazhiqing.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em31.gif]ht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6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135
1995#
发表于 2016-4-11 20:53:20 | 只看该作者
两个极端,一会儿户口太严,一会儿户口太松,心脏的负担太重,对健康不利、、、
丁力[url=http://www.chinazhiqing.com/static/image/smiley/default/em31.gif]htt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1996#
 楼主| 发表于 2016-4-12 08:02:52 | 只看该作者
江苏地子 发表于 2016-4-11 20:53
两个极端,一会儿户口太严,一会儿户口太松,心脏的负担太重,对健康不利、、、 ...

谢谢您跟帖。北京需要静一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1997#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6:59:4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6-5-3 07:01 编辑

           五六十年代北京公交线路您还记得几条?
    现在我们在京城出行,可选择的方式很多。地上的公交、自驾、骑行,地下的地铁网络四通八达。但是,在五六十年代选择的可就没这么多喽!一般老百姓除了骑自行车以外最主要的出行还是靠公共汽车。所以对从五六十年代过来的的人们来说,那时的公交线路依然记忆犹新吧?来~您看看下面这些线路有没有您当年经常坐的线路呢?
    31路:是从平安里始发,经北太平庄,穿越海淀区的八大学院,终点站为颐和园东门。但从60年以后,为避免与32路的部分重复路线,而终点站改为清华园。最初的车型是捷克进口的斯克达轿车,并带拖斗车,以后也曾部分车辆使用克罗莎轿车。
    32路:这是一条很多北京人都熟悉的郊区线路,主要是当年大部分人去颐和园都乘坐这趟车。最初起点站是西直门,以后西直门箭楼、城楼及瓮城拆除后,起点站移至动物园,终点站为颐和园东门。最早的车型为斯克达轿车带拖斗,以后更换为克罗莎轿车带拖斗,直到70年代。每到春秋的节假日时,这条线路均是人满为患,在起始站点上都有很多服务人员维持秩序,也有很多从外线路调来的加车。但乘客大都能遵守秩序排队上车,而不像现在这样混乱。
    33路:是从颐和园东门开往香山,曾经乘坐过几次,但印象不是很深,敬请知情者补充。所用车型是第四保养场的解放牌轿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1998#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7:01:11 | 只看该作者
    34路:从动物园始发,西行过二里沟、钓鱼台、板井村,终点站没印象了。所用车型也是第四保养场的解放牌轿车。
   
35路:是从动物园始发,经阜成门向西,并经沙窝等站,开往丰台镇。最早是第二保养场经管的日本老旧车型,其后为解放轿车所替换。
   
36路:是当年开往西郊的一条重要路线。起点站开始时是西直门,后迁到动物园。向西的终点站也是不断地在延长。记得最初只是到石景山西边的河滩站,后来逐渐延伸至门头沟镇。最早的车型是第二保养的日本老旧车,车况差,速度慢,以后逐步为四场经管解放牌轿车所取代。
   
37路:最早的起点站是西单,从长安街一路西行,终点站是石景山。车型是第三保养场的斯克达轿车并带拖斗。以后随着西单的繁华车多,其起点站改为长椿街。目前仍在运行,线路稍有延长而变化不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1999#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7:02:19 | 只看该作者
    38路:其走行的线路与37路基本重叠,可以算是37路的区间车。起点站是西单,终点站为玉泉路。组建于1964至1965年间,正好赶上四路环行被撤销,其大部分车辆(克罗莎轿车带拖斗)人员即转变为38路的车辆和司售人员。但后来,因长安街上重叠的线路太多,而此线路被改为从玉泉路口向南行驶,终点站为丰台路口。而风光一时的克罗莎大客车只能沦为少为人见的郊区车型了。
   
39路:起点站为广安门,终点站为长辛店。这是开往北京西南方向的一条重要线路。最早的车型是第三保养场的斯克达轿车,而且是最早进口的一批老斯克达车,其车况到60年代以后也已经老态龙钟了,但其动力仍很强劲。这条线路的终点站不断向西南延伸,直至云岗。
   
40路:当年的40路也可以算是39路的区间车,从广安门始发,终点站是在大井村的八一电影制片厂附近,具体站名记不清了,但后来也是不断延伸。其所用车型也是第三保养场经管的斯克达大轿车。
   
41路:是从永定门始发,开往城南方向的郊区车,终点站是大红门。其始发站点就在永定门城楼西北侧,先农坛坛墙的东南角。所用车型也是第三保养场的斯克达轿车。现在始发站点移至旧宫,终点站延伸至青云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7518
2000#
 楼主| 发表于 2016-5-3 07:16:43 | 只看该作者
    42路:是当年向东开行的一条重要郊区路线。起点站是红庙,终点站是通州的北苑(因不断变化,最初的终点站印象不深)。最早运行的车型是第一保养场的美国大道奇车,其后改为第五保养场的大伊卡鲁斯轿车,再之后为斯克达卡车底盘的改装轿车,70年后逐渐被黄河牌大轿车所替换。
   
43路:起点站为宣武区的虎坊路,终点站为马家堡。这可能是最短的一条郊区线路,所用车型是第二保养场经管的捷克布拉格牌小型轿车(大鼻子),载客不多,车速很慢。以后逐渐为解放牌轿车所取代。
   
44路:由德胜门城楼处始发,终点站为西三旗向东的某个建材厂(具体站名记不清了)。此线路应该算是45路的区间车。最初所用车型为第一保养场的美国大道奇轿车,后为解放牌客车所替换。
   
45路:是当年开往城北方向的重要郊区线路,也是当年行驶里程最长的郊区车,从德胜门始发,终点站为昌平西关,以后延长至昌平北关。最早所用车型为第一保养场的美国大道奇轿车,后为解放牌客车所替换。
    文革以后,为适应北京市公交汽车的飞速发展,也为市民更容易区分郊区车和市区车,在路线编号上做了调整,凡是郊区路线都在前面加“3”,即上述的31~45路,均改为331~345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12 05:01 , Processed in 1.2168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