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你需要静静…… 【转帖】

[复制链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669
2201#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09:59:16 | 只看该作者
西直门雪景
    西直门缘起何时?它与京城城郭的变迁有关。辽国时期京城作为其南京,范围较小,在今天北京城区的西南部,幅员36里。金朝时期京城是作为其中都城,在南京城池基础上向四周又扩大了一圈。金朝有五座都城,分别是上京、东京、西京、北京和中都。其他都叫“京”,是陪都,唯此地叫“中都”,是金朝的政治中心,真正的国都。皇城基址在今天的广安门一带,西直门的位置不在城池之内。辽金时期,西直门一带远离都城,相对蛮荒。元朝立大都,焚毁并弃置辽金城池作为皇城的功能,把下层百姓留在那里,而是将新建的都城向东北方向移动,西直门作为城垣上重要的门户,几乎是与大都城同时修建,即建造于1267年,当时起名“和义门”,由刘秉忠总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669
2202#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0:02:12 | 只看该作者
元大都的建造对后续明清建造京城影响很大,它有完整而合理且面积大小合宜的城郭规划设计,考虑了整个城市的用水、交通、排水等基础设施。特别是郭守敬将西山一带的水源引入高粱河,经过和义门一带进入城内,汇入积水潭,解决了城市用水,甚至商用漕运。从南方经运河过来的货船直接可以抵达城市中心,水路、陆路都成为商业通衢,难怪《马可·波罗游记》记述:“凡是世界各地最奇特最有价值的物品也都会集中在这个城里,特别是印度的东西,如宝石、珍珠、药材和香料。契丹各省和帝国其他地方,只要值钱的东西也都运到这里,以提供来京都经商而住在附近的商人的需要。”
    让一个城市灵动而活泼起来的汩汩清水,正是从和义门这里分流进城,一部分给了城池的护城河,一部分向东进入城中积水潭。这个水系被称为高梁河、海子、通惠河构成的漕运水系统。另一个水系则是在和义门南120米入城,分为南北两支,南支入太液池(今中海),北支入太液池北岸(今北海),构成大都宫苑用水系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669
2203#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0:02:55 | 只看该作者
    到了明清两朝,上述饮用水系失效,皇室王府或者富裕人家嫌城里井水不好喝,都是差人从西山玉泉山运水,从西直门入城,故俗称西直门为“水门”。在瓮城门洞上有刻着水纹的石头,这是“水门”的标志。但实际上在元大都建成之后,这里便是整个城市生命之水的入城之地,早早就是名副其实的“水门”。
    元大都城墙是夯土筑成,周长60里240步(28.6公里),高约10至12米,基宽20至24米,顶宽10至15米。共设11座城门,城门的命名均与《周易》的卦象有关,今天京城仍以为地名的几处,就是元大都城门的名称,如城墙北门为光熙门,取《周易》“艮(东北),止也……其道光明”之意。北城墙偏东有门为安贞门,取《周易》“乾上坎下……安贞吉”之意;城墙西有健德门,取《周易》“乾者健也,刚阳之德吉”之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669
2204#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0:03:38 | 只看该作者
而西城垣正中为和义门,取《易经》“西方属秋、属义之理”;这座城门遗址没有消失,虽然明、清在此处重建新门,即后世熟知的西直门。但和义门残存的遗址和遗物实际上是被后来的西直门所包裹起来了。再次重见天日便是在1969年。
    元朝时期的和义门和战争没有太大关系,最后一任元帝顺帝是从健德门出逃奔回草原老家,继续残喘北元王朝,而几天之后徐达进京是1368年9月14日,走的是齐化门,为了防止北元反扑,徐达曾命华云龙整修和义门及附近城墙。
    永乐十七年再次修缮和义门后改名“西直门”,与元大都东城垣的崇仁门改名“东直门”对称,据说取自“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陲”之意。正统元年(1436年)英宗当政,命太监阮安等监修京师9门城楼,正统四年完工,修建时利用和义门原有的门洞,将原瓮城压在新建的箭楼之下。英宗修建的西直门延续至清而没有更大改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669
2205#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6 10:0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669
2206#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7 16:54:52 | 只看该作者
辽金元明清北京地图
    清朝乾隆五十四年曾大修西直门城楼、箭楼,据《日下旧闻考》记录,当朝之时已在西直门城门内外修整一条石道,20里直至圆明园,清朝皇帝均从此门出京,前往西北郊之三山五园游玩驻跸。
    乾隆十年有御制《西直门外诗》云:“良苗近陇复遐町,一雨能回五谷青,今日轻舆凭览处,稍纾半夏刻靡宁。晩田稻可冀丰还, 瞻望每每一解颜。不为沽名勤望岁,乐忧此外更无关。”(注4)可见,出了西直门便是大片大片的良田塍陇,乡村秀色令年轻的皇帝神清气爽!
    而明朝正德年间的进士蒋山卿写《出西直门望西山诗》一首:“路出西郊外,寻幽兴已赊,径回迷落日,林合隠疏花,山色争迎马,湖光欲泛槎,翠微多少寺,处处足烟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669
2207#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7 16:55:45 | 只看该作者
这两首出西直门诗有相映成趣之妙。乾隆诗描述的是出西直门看到的太平盛世,农人勤做,五谷丰登,是帝王对基业的劳心,以小见大,说是“不为沽名勤望岁”,那大好江山天下富锦,怎能不“瞻望每每一解颜”?而进士蒋山卿则是文人名士风流,信马由缰漫游西山寻幽探寺,迷失于湖光山色乐而忘返。皇帝与文人抬眼看到的事物反映了他们截然不同的关注点,所以不同的人看不同的事物,也令世界有所不同。
    光绪二十年(1894年)修西直门至颐和园之石路,同时修缮西直门城楼,后因甲午战争爆发,未及完工即告中断。再之后的大修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的1950年了。
    所以我们见到的1969年被拆除之前的西直门即是明清两朝保持始终的模样。它的基本描述是这样的:城楼台基底宽40.9米,城台顶进深24米,城台高10.75米,内侧券门高8.46米,外侧券门高6.3米。城台内侧左、右马道宽5米,城楼面阔5间,连廊面宽32米,进深3间,连廊通进深15.6米,城楼连城台通高32.75米。瓮城为方形,东西长62米,南北宽68米,瓮城南侧辟券门,券门上建闸楼,东北角建有一座关帝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669
2208#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7 16:56:28 | 只看该作者
明正统元年(1436年)新修的西直门包括门楼、门洞、箭楼、瓮城、瓮城门各一,均采用山东临清烧制的特大城砖。门楼通高34.41米(包括楼台),为3层飞檐歇山式建筑,柱、门、窗皆为朱红色,檐下的梁枋上饰以蓝、绿两色图案,顶部为绿色琉璃瓦,饰有望兽及脊兽。在门楼台下部正中与城垣墙身垂直方向,辟有券顶式城门洞,因沿袭和义门之制,较内城其他门洞低。装有向内开启的城门一合,用福山寿海5面包锭铁钉固定。城门正前方为一重檐歇山顶箭楼,西、南、北3侧共有箭窗82孔。箭楼西侧面阔7间,内侧庑座面阔5间,通高30米,俯视呈“凸”型。瓮城连接城楼与箭楼,为东西62米、南北68米的方形。西北角设有瓮城庙。在瓮城南墙辟有一瓮城门。与城门方向成曲尺型,以利屏蔽城门。上方有一座单檐硬山谯楼,两层12窗,称瓮城门楼。城外护城河木桥后改为石桥。西直门城门为木质,有地堡式城楼3间,上设5孔水眼的水窝2个,可向城门灌水,以抵御火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669
2209#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7 16:57:12 | 只看该作者
今天通行的资料称有史书记载万历四十六年西直门城楼被大风刮倒,这岂非令人谬赞的妖风不成?经我细查《明实录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七十一》,真实的情况是:万历四十六年六月,壬申大风刮倒西直门牌楼。是牌楼不是门楼!我们今人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万历年间这伟大的西北城门楼前面竟还有一尊画蛇添足的装饰性牌楼!
    从1952年开始拆除北京城城门的行动,时急时缓,进入60年代随着开挖建设地铁的需要,城门城墙次第被清除,至1969年,为修建环线地铁,终于轮到拆除西直门了。
    在1969年由军队的工程部队拆除西直门的时候,意外发现压在明代箭楼之下的元大都和义门瓮城城门,门洞内有至正十八年(1358年)的题记。城门残存高22米,门洞长9.92米、宽4.62米,内券高6.68米,外券高4.56米。城楼建筑已被拆去,只余城门墩台和门洞。楼上尚存有向城门上灌水的灭火设备。木门已被拆去,仅余承门轴的半球形铁“鹅台”和门砧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6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5669
2210#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7 16:58:01 | 只看该作者
   包裹在西直门箭楼城台里边的元大都和义门瓮城的城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7-8 08:50 , Processed in 1.2480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