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调团部任机关食堂司务长 就在我作连队上士不久,司务长刘全福调到团部机关食堂去了。我嘛,依然是按部就班地每日做着食堂的采购,东奔西跑地张罗着菜、粮、肉、蛋。连队的菜地有的当然好办,如果没有,就得到连队周围的王有计圪旦、红旗圪旦、钢铁圪旦、………等农村里去采买一些白菜、土豆、大葱、胡罗卜等来为食堂的伙食作补充。 五月初,又是到团部、副业连拉面的日子,为了干活方便,索性穿上那件最粗糙、最抗造的“麻袋呢”的蓝夹克,它是用一种极粗的线、最简单的工艺做的一种工作服。当我们把两千五百斤的面粉刚刚扎好口、装上车马上就要回连时,一个小伙子急急地找来,问:“你们哪位是六连的上士王长青?” “是我。我是王长青。有什麽事吗?” “我是团部通讯员。是曹团长要找你,要你现在就跟我去一趟。” 找我?有什麽事儿吗??我心里打着一个大大的问号随着通讯员来到团长办公室。 “报告!曹团长!我是六连上士王长青。是您找我吗?” 曹团长,此前听说过,现役军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二师十五团的第一把手。今天第一次面见曹团长,名:曹兰琦。中等个儿,微瘦,黝黑面堂,眼神中透着一种威严,军装穿得板板整整。他坐在办公桌前正专注地看着一份文件,抬眼看了我一眼,又继续低头看文件。问:“你是六连的上士?” “是。” “你叫王长青?” “是。” “从哪儿来的兵团?” “我从北京一零一中学来的。” “是高中的吗?” “是!” “来十五团有多久了?” “我去年三月底来的,到现在有一年多。” “好了!你回连吧。” “团长,有什麽事情吗?”我带着一点儿不解想问,话到嘴边似乎觉得有点唐突,又咽回去了。从团长极简单的几句问话中还真得不到任何信息。也许曹团长就是这种风格吧。 五句问话(38个字)、五句答话(48个字),一分钟不到的团长谈话就这样结束了,回连的路上,心中很是納闷,看看自己的这一身打扮:裹着面粉的粗尼工作服、脸上还沾着粮库的面粉。 能有什麽事儿呢?不解。 还是该干嘛干嘛,继续干着上士的活计。如此平静地过了五天,这天连队文书庞书平,(矮个子、复员兵)找到我说:“王长青,到连部一趟。连长找你。” 到了连部,付连长张柏直接把一份工作调令推到我面前,尚上面盖着鲜红的大印。“你先看看。” 我一看调令的文字:“调六连王长青到团部机关食堂任司务长。**日报到。曹兰琦。” 张连长看我读完了调令的内容,说:“看明白了?这麽回事,老刘(刘全福)不是先到机关食堂当司务长吗。 不过她家属在老家山西,身体不好。他申请调回山西。团长说:你家有困难调回山西没有问题,不过你走前得推荐一个合适人选。上次团长找你就是对你的面试考查。所以才有今天的调令。明白了吗?”可是这司务长的工作将怎麽干呢?我心里还在犯嘀咕,张连长又鼓励说:“你呀!没问题,相信你会干好。明天就到团部报到吧。” 此时,我才明白为什麽会有前几日那次莫名其妙的团长招见。同时也感到肩头压上了一副沉颠颠的担子。 18、来到团部开始了机关司务长的工作 在见到调令的第二天,连里特地安排了一辆马车,带上我的几件行李赶到团部报到。负责团部后勤工作的是杨协理员(杨贵忠,现役军人,胖胖的江苏人)、贾管理员(贾英,现役军人,黑瘦的,山西人)、藤管理员(藤义堂,现役军人,腰有点儿不好,山东人),与我见了面,在他们的引领下先带我到办公室(兼宿舍)放下行李,然后到同一排房的机关食堂、操作间、食堂库房熟悉一下环境,同时与炊事班的同事见面,彼此认识一下。炊事班长郭雅琦(原来是五连的)、炊事员邬新民、韩美荣(从呼市来)、赵平(女)、张建国(原场职工,约50岁吧,酒糟鼻子) 我的办公室(兼宿舍)在最西端。与食堂对称的西边是团部机关招待所七间客房。 在食堂这排房的南边一排是五间房,最东边一间是开水房,安置一个烧煤的老式锅炉,门向北开。当时全机关的喝开水都得从这里解决,供水、烧开水也是机关食堂炊事班的任务。 在开水房的西边是四间宿舍,门向南开。炊事班的几位女士的宿舍在西数第二间。 老张、小邬的宿舍与我的房间隔壁,房门对着餐厅。 餐厅有三间房大小,它的东面就是食堂的操作间。操作间的东侧是灶房和贮藏室(贮存米、面、调料、厨具等物品)。 进入食堂的操作间东边是灶台,南边是红案操作台,西边中间是卖饭窗口,挨着它是白案操作大面板(用两寸厚的柳木板拼成)三尺宽、五尺长,和面、揉馒头、擀面条都还施展得开。 紧挨着卖饭窗口、对着大门是两口大水缸。 当时的条件就是这样:没有自来水、没有下水道、没有电开水炉、没有冰箱、冷柜。食堂做饭、炒菜、洗菜、和面、刷锅、洗碗、清洁卫生的所有用水都要到300米远处的一口水井去拉来。 食堂的东边是团部机关院子的东墙,这里开了一个小门,门外是一条南北向的小道,小道的东边就是机关食堂的猪圈,养有两头猪,食堂里的剩饭、剩菜都是它们的美食。 再返回我的办公室(兼宿舍),是里外套间,外间屋九尺宽、九尺长,靠北墙是一张用两个木条櫈搭起的单人板床,靠窗一张三屉办公桌,两把木椅,一把我用,一把靠门口(为来人办事坐),靠西墙是一个炉子(冬季取暖必不可少)。对着大门是二道门,里边是个三尺宽九尺长的仓库,因为团部机关司务长还要负责机关司、政、后各部门的知青人员的被装管理、发放。有些物资都要在这个小库房暂存。还有一些食堂物品放不下时也要存在这里,如:米面口袋、备用锅、碗、瓢、盆等。 当我将行李打开,床铺理好,桌椅擦净,深深地抻个懒腰,在1970年,在连队的兵团战士都是四、五个人,甚至七、八个人睡一张大炕,与他们的情形比,我一个人竟能享受小单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条件了! 这时即将调走的司务长老刘和杨协理员一起来了。见到老刘,我很恭敬地同他握手。可以说是感念其对我的信任与推荐。 接着,就在杨协理员的见证下完成工作的交接,老刘还特别对食堂财务管理的记账方法和基本原理,以及《财务凭证》的登记方法都作了简明的讲解,就是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财务管理的大门。 作为司务长每日都要记录两本账:一本《财务管理帐》,另一本《现金流水帐》。 每一笔帐务登记的依据就是《财务凭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