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台戈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4510---------王长青

[复制链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8
21#
发表于 2014-6-6 08:27:02 | 只看该作者
杀猪经历四五回,
保管工作尽职为,
春节探家多欢乐,
担任下士酒不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22#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2:45:52 | 只看该作者
17、调团部任机关食堂司务长
  就在我作连队上士不久,司务长刘全福调到团部机关食堂去了。我嘛,依然是按部就班地每日做着食堂的采购,东奔西跑地张罗着菜、粮、肉、蛋。连队的菜地有的当然好办,如果没有,就得到连队周围的王有计圪旦、红旗圪旦、钢铁圪旦、………等农村里去采买一些白菜、土豆、大葱、胡罗卜等来为食堂的伙食作补充。
  五月初,又是到团部、副业连拉面的日子,为了干活方便,索性穿上那件最粗糙、最抗造的“麻袋呢”的蓝夹克,它是用一种极粗的线、最简单的工艺做的一种工作服。当我们把两千五百斤的面粉刚刚扎好口、装上车马上就要回连时,一个小伙子急急地找来,问:“你们哪位是六连的上士王长青?”
  “是我。我是王长青。有什麽事吗?”
  “我是团部通讯员。是曹团长要找你,要你现在就跟我去一趟。”
  找我?有什麽事儿吗??我心里打着一个大大的问号随着通讯员来到团长办公室。
  “报告!曹团长!我是六连上士王长青。是您找我吗?”
  曹团长,此前听说过,现役军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二师十五团的第一把手。今天第一次面见曹团长,名:曹兰琦。中等个儿,微瘦,黝黑面堂,眼神中透着一种威严,军装穿得板板整整。他坐在办公桌前正专注地看着一份文件,抬眼看了我一眼,又继续低头看文件。问:“你是六连的上士?”
  “是。”
  “你叫王长青?”
  “是。”
  “从哪儿来的兵团?”
  “我从北京一零一中学来的。”
  “是高中的吗?”
  “是!”
  “来十五团有多久了?”
  “我去年三月底来的,到现在有一年多。”
“好了!你回连吧。”
  “团长,有什麽事情吗?”我带着一点儿不解想问,话到嘴边似乎觉得有点唐突,又咽回去了。从团长极简单的几句问话中还真得不到任何信息。也许曹团长就是这种风格吧。
  五句问话(38个字)、五句答话(48个字),一分钟不到的团长谈话就这样结束了,回连的路上,心中很是納闷,看看自己的这一身打扮:裹着面粉的粗尼工作服、脸上还沾着粮库的面粉。
能有什麽事儿呢?不解。 还是该干嘛干嘛,继续干着上士的活计。如此平静地过了五天,这天连队文书庞书平,(矮个子、复员兵)找到我说:“王长青,到连部一趟。连长找你。”
到了连部,付连长张柏直接把一份工作调令推到我面前,尚上面盖着鲜红的大印。“你先看看。”
我一看调令的文字:“调六连王长青到团部机关食堂任司务长。**日报到。曹兰琦。”
张连长看我读完了调令的内容,说:“看明白了?这麽回事,老刘(刘全福)不是先到机关食堂当司务长吗。 不过她家属在老家山西,身体不好。他申请调回山西。团长说:你家有困难调回山西没有问题,不过你走前得推荐一个合适人选。上次团长找你就是对你的面试考查。所以才有今天的调令。明白了吗?”可是这司务长的工作将怎麽干呢?我心里还在犯嘀咕,张连长又鼓励说:“你呀!没问题,相信你会干好。明天就到团部报到吧。”
此时,我才明白为什麽会有前几日那次莫名其妙的团长招见。同时也感到肩头压上了一副沉颠颠的担子。
     18、来到团部开始了机关司务长的工作
  在见到调令的第二天,连里特地安排了一辆马车,带上我的几件行李赶到团部报到。负责团部后勤工作的是杨协理员(杨贵忠,现役军人,胖胖的江苏人)、贾管理员(贾英,现役军人,黑瘦的,山西人)、藤管理员(藤义堂,现役军人,腰有点儿不好,山东人),与我见了面,在他们的引领下先带我到办公室(兼宿舍)放下行李,然后到同一排房的机关食堂、操作间、食堂库房熟悉一下环境,同时与炊事班的同事见面,彼此认识一下。炊事班长郭雅琦(原来是五连的)、炊事员邬新民、韩美荣(从呼市来)、赵平(女)、张建国(原场职工,约50岁吧,酒糟鼻子)
我的办公室(兼宿舍)在最西端。与食堂对称的西边是团部机关招待所七间客房。
在食堂这排房的南边一排是五间房,最东边一间是开水房,安置一个烧煤的老式锅炉,门向北开。当时全机关的喝开水都得从这里解决,供水、烧开水也是机关食堂炊事班的任务。
在开水房的西边是四间宿舍,门向南开。炊事班的几位女士的宿舍在西数第二间。
老张、小邬的宿舍与我的房间隔壁,房门对着餐厅。
餐厅有三间房大小,它的东面就是食堂的操作间。操作间的东侧是灶房和贮藏室(贮存米、面、调料、厨具等物品)。
进入食堂的操作间东边是灶台,南边是红案操作台,西边中间是卖饭窗口,挨着它是白案操作大面板(用两寸厚的柳木板拼成)三尺宽、五尺长,和面、揉馒头、擀面条都还施展得开。
紧挨着卖饭窗口、对着大门是两口大水缸。
当时的条件就是这样:没有自来水、没有下水道、没有电开水炉、没有冰箱、冷柜。食堂做饭、炒菜、洗菜、和面、刷锅、洗碗、清洁卫生的所有用水都要到300米远处的一口水井去拉来。
食堂的东边是团部机关院子的东墙,这里开了一个小门,门外是一条南北向的小道,小道的东边就是机关食堂的猪圈,养有两头猪,食堂里的剩饭、剩菜都是它们的美食。
再返回我的办公室(兼宿舍),是里外套间,外间屋九尺宽、九尺长,靠北墙是一张用两个木条櫈搭起的单人板床,靠窗一张三屉办公桌,两把木椅,一把我用,一把靠门口(为来人办事坐),靠西墙是一个炉子(冬季取暖必不可少)。对着大门是二道门,里边是个三尺宽九尺长的仓库,因为团部机关司务长还要负责机关司、政、后各部门的知青人员的被装管理、发放。有些物资都要在这个小库房暂存。还有一些食堂物品放不下时也要存在这里,如:米面口袋、备用锅、碗、瓢、盆等。
当我将行李打开,床铺理好,桌椅擦净,深深地抻个懒腰,在1970年,在连队的兵团战士都是四、五个人,甚至七、八个人睡一张大炕,与他们的情形比,我一个人竟能享受小单间,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条件了!
这时即将调走的司务长老刘和杨协理员一起来了。见到老刘,我很恭敬地同他握手。可以说是感念其对我的信任与推荐。
接着,就在杨协理员的见证下完成工作的交接,老刘还特别对食堂财务管理的记账方法和基本原理,以及《财务凭证》的登记方法都作了简明的讲解,就是这短短的一个多小时的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财务管理的大门。
作为司务长每日都要记录两本账:一本《财务管理帐》,另一本《现金流水帐》。
每一笔帐务登记的依据就是《财务凭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23#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1:09: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当时的食堂财务是按财务平衡的原理来管理的。
如下表所示:
                        
                  财 务 平 衡 表
         资金来源
        资金占用
伙食费收入
库存物资
应付款
应收款
折旧费
当月消耗
伙食盈亏
现金
合计
合计
  其原理就是:我们食堂资金的管理体系必然遵循“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相等的原理(即:表中的两个“合计”数据必定一致)。
   当我们截止于某个时间节点(比如月底)汇总时,“伙食盈亏”一项是最后推算得出的。如果“伙食盈亏”为负值,表明该阶段伙食亏损;
    如果“伙食盈亏”为正值,表明该阶段伙食盈余。
按照我们兵团现在的体制,食堂工作人员的费用并不计入成本,为了保证在我们机关食堂就餐的司、政、后所有干部、战士吃好、吃得满意,作为我们管理者就是要让“伙食盈亏”项尽可能接近于“零”。
尽可能地使采购来的米、面、油、盐、菜、肉、蛋……等让它们吃在大家的肚子里。
   在接手了司务长工作后,还的的确确忙了许多。
    △账目管理要从头学起和熟悉、掌握。每日将当日发生的每一笔财务单据贴在《财务凭证》背面,并按照规则填写其账务类别,记录在《财务凭证》上,然后再据此登记《现金流水账》和《财务管理帐》。
  △熟练使用算盘。
  △重新制做《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五团机关食堂就餐卡》【如下表所示】,它是食堂每个月与就参人员结算伙食费和粮食的依据。
《就餐卡》是每一位在团部工作的人员的就餐记录。从第一次就餐开始从司务长处领取,每个人自己保管(当然也有委托食堂代为保管的,如:团长、政委等少数几位),根据食堂每餐写在小黑板上的食物定价,就餐者自行在相应的日期、相应的早午晚的格子里填写上“金额”和“粮食”数目,炊事员检查无误,将数目用红笔圈过,以示认可。月末最后一餐圈完,司务长收回,同时发给下月的《就餐卡》。
司务长收齐所有的《就餐卡》后,及时计算出每个人上月的“金额”和“粮食”合计。
伙食费是就餐后结算,粮食是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定量结算,超过定量补交粮票;不超定量,将节余粮票退发給本人。
所有《就餐卡》金额汇总即是“伙食费收入”的重要部分,当然还有往来客人就餐费、会议招待的补助费。
   △设计《月末库存物资登记表》,明确:上月库存+本月采购-本月库存=当月消耗
它是食堂每个月结算当月消耗物资的依据。
  △要与炊事班的同志共同拟定未来一周的食谱。
  △根据食谱进行计划采购,包括食堂里所需要的一切食材、物资,因自己做过一段时间的上士,这些工作还算是轻车熟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24#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21:10:13 | 只看该作者
台戈 发表于 2014-6-6 21:09
我们当时的食堂财务是按财务平衡的原理来管理的。如下表所示:                                           ...



△承担团部机关的各种会议接待。
△承担零散客人的接待。
   △负责在团部工作的兵团战士的衣物、被装的管理、发放。
   △炊事员工作紧张时帮助拉水……..等等。
为了早一点理清头绪,全神贯注于各项新事务中,不知不觉地就到了半夜,这时来到院子里,放松地伸个懒腰,此时的团部大院已是万赖俱寂,甚至能听到有人沉睡的酣声。
  啊!满天的繁星,格外的多、格外的亮!预示着明天将会是一个好天气。
    19、设计制造一款全团最轻快的拉水车
当我一觉醒来,就被一阵“哐,哐”的水车跑动的声音唤醒。整个团机关所有人员的喝开水的问题都要在我们炊事班这一个小小的锅炉房解决。负责烧水的小邬早早地就起来拉水、烧水,忙碌起来。看他推着水车向机关大门外的水井走去,我也赶紧追了上去。也算是先熟悉一下周围的环境吧。从食堂锅炉房到院门外有100米左右,再向西穿过一个十字路口,还有200米左右才到水井。这口井与六连的水井相似,也是用杠杆原理打水,不过它的井台要高一些,水车要上一个小坡才能到井口。同样自己要带上水桶,挂在立杆的下端才可打水。水车打满水再摘下水桶带回。
  因为有在六连打水的经验,灌一车水并不是什麽难事。我和小邬一推一拉,合力将这车水拉到锅炉房门前,再用水桶一桶一桶地灌满锅炉水罐,灌满食堂的大水缸。这活计如果一个人做的确是很较劲的。
到了下午,天公不作美,哗哗地下起了雨,多半天才停。锅炉的水、食堂水缸都告急!必须赶紧加水,尽管道路泥泞,硬着头皮也得把水拉回来,这次三人一起出发,好不容易将水车灌满,可是回来的路异常的艰难,一步一滑,穿着雨鞋蹬地直打滑,甚至把雨鞋陷进泥路上,一拔脚竟然鞋没走,人成了光脚。还因车轮上裹着的泥吧太多,只好一左一右把着车轮一步步艰难地将这车水拉回来。嘿!嘿!真是拼了老命!
    自己在多次的拉水中有了切身的体验,这种水车和六连的样子一样,有着同样的不合理的地方:其一、它的重心高,且固定不稳,左右摇摆,还极易将两侧的车帮晃散架。其二、它的重心不稳,不段地前后打滑。一定要重新打造一款新车架,把它的重心大幅度地降下来,并要真正地稳住车子的重心,这样拉水才会变得轻松。带着这个问题我几个晚上都在琢磨、思索,在准确地测量过水桶的尺寸后,再绘制新水车的图样,车轴是重要的参照点,水桶的重心要放在车轴之后约三寸的地方,这样拉车时才更轻松省力。经过几番推敲,终于拿出了比较理想的设计图纸,并马上找到杨协理员、藤管理员,首先要取得头儿的支持,再找团部的木工师傅、铁匠师傅加工制做,如此难题才会迎刃而解。
  因为杨协理员、藤管理员对我们拉水的艰难很清楚,所以痛快地批准了我们造新水车的要求。得到领导的批示,我迫不急待地带上设计图纸赶到团部木工房,将造新水车的图纸和要求一五一十地向木工师傅讲清楚。
  “没问题!过五天来吧!”木匠老师傅痛快地答应下来,我也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
  早也盼,晚也盼,望穿双眼。恨不得每日里都要到木工房去看一看。
  第一天,下料,刨方子,鑿隼眼。
  第二天,组装起来,车架初步成形。
  第三天,完成车上的铁活儿:安装上水桶中腰的两道半月形钢板托梁,前后再各用一根直径20毫米的钢筋,螺栓锁紧,使车架子更牢固。
  第四天,装上一副新车轮,再将车身用精刨刨光,批上腻子,打磨光滑。
  第五天,整个车架连同那新找来的干净的汽油桶都刷上一层清漆。
哈哈!大功告成了,它还真挺漂亮!炊事班的炊事员们活计一忙完,大家就像看那出嫁的新娘一样涌到木工房,一睹新水车的芳容。把轮胎的气打的足足的,推上这新水车果真是轻快了许多。因为车子重心很低,且略比车轴向后三寸,所以当你灌满水,在平坦一点儿路上,不怎麽费劲儿就往前走。
有了这辆新水车,拉水的活儿变得不再那般艰辛。大伙甚至还抢着要尝尝鲜儿走一趟。自从有了这辆新水车,差不多每天清早,我都很兴奋地拉上新水车跑一趟,先将锅炉水罐灌满,再将食堂的两口大水缸灌满。每天拉上几趟水的确是一种不错的健身方式。
自从有了新水车,让我们的兄弟食堂(基建食堂)的战友羡慕不已,常常来借。我也好说话:“只要你爱惜使用,用毕送还,我都来者不拒,于我方便、于友方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8
25#
发表于 2014-6-7 08:45:57 | 只看该作者
被推团长亲面试,
团部担任新责职,
大型食堂司务长,
从头学起干得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26#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2:57:28 | 只看该作者
20、惊心动魄的灭鼠战役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原来的炊事班的人员也陆续发生了一点儿变化,邬新民调到了副业连,郭雅琦调到了九连,赵平也调走了(听说是当兵去了)。先后又从六连调来了周美珠、张希旻,从四连调来了杨淑霞。再加上韩美荣、老张。共六个人组成了一个新的集体。
  我们食堂这排房是四五年前原来建丰农场的场部食堂,已经有一些年头了。从我们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十五团接收以来还是作食堂,在我们刚刚来时就不断地听炊事员说闹耗子。经常有前一天蒸好的馒头放在笸箩里被耗子咬得乱七八糟,米柜、面柜总能看到耗子屎和它爬过的脚印。甚至女炊事员到库房里盛面时会被突然蹿出的耗子吓得失声惊叫。我就有好几次发现六七寸长的大耗子沿着食堂的墙根大摇大摆地散步,瞪着小眼珠子向你挑衅!当我们超起铁铣追砍它时,又溜得飞快。虽然我和老张、小张也拍死过几只跑得稍慢一点的傢伙,但就是不能根除鼠患,它让我总是心绪不宁、寝食难安。我们炊事班向杨协理员、藤管理员汇报了多少次也没有什麽良策。
怎麽办?我和老张、小张这天下班后再次来到鼠患最猖獗的库房,一探究竟。我们掀开几块地砖,发现一层地砖下就是黄土层,就在这层砖下被这些耗子钻出了一条条耗子洞,它也成了耗子们肆无忌惮称霸食堂的可靠避风港。
“有了!灭鼠的办法有了。”
“什麽办法?”老张追问。
“你看这些耗子活动的天地就是这层砖的下面的黄土地。我们把这地下一尺半的土地给来个天翻地覆,把它赖以生存的乐土彻底铲除,必然根除鼠患。”
“怎麽天翻地覆?”
“我们把这地砖统统掀开,先挖地一尺,甚至一尺半,把这些黄土统统运走。然后从前面工地上找来同样多的碎砖、碎石,再拌和上白灰,再夯实、夯平。最后再重新铺上地砖。经过这样的彻底改造,耗子肯定翻不了天,必然一劳永逸,从此鼠患根除。”
“行!我看行!”小韩、小张、小周、小杨、老张都支持本人的主张。
“这样动静大了点儿,你们看这麽办行不行?我们炊事班这几个人分两部分:一部分人员三人顶五人照常做好一日三餐。另外两人加我三人加班加点抢着干,估计四、五天能完工。当然,这样干在未来的四五天里,我们炊事班全体人马都要加倍地辛苦。干!还是不干?” 我把具体的实施方案摆在大家面前,同时也是看看大家的决心。
“干!为了从此过上平安的日子,再不让贼耗子翻天。辛苦一点儿也要干!”
大家异口同声地表示支持。
当我们把灭鼠方案向杨协理员、藤管理员汇报后,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按约定:我、老张、小张参加灭鼠战役。其他几位小周、小杨、小韩坚守食堂岗位,三人干五人的活儿。六个人拧成一股劲儿,第二天我们就紧张地干起来。
一车车地到团部机关施工工地挑捡碎砖、碎石、白灰,先堆在食堂的门外,忙了有两天,差不多准备好足够的用量。
第三天,开始真刀真枪的战斗。先从最东边的主食库房干起,当我们刚刚掀开几块地砖时就不断地有硕大的老鼠蹿出来,见一只打一只,当我们把这小小的库房地砖起完,再一筐筐地将地面以下一尺半深的黄土运到食堂东小门外的猪圈旁。不到半天的功夫竟打死了有十几只老鼠,中间还铲除了一窝刚刚下出的耗子仔儿,粉红色的、挂着细细的绒毛、蜷缩在一起,当即铲起、埋上白灰、压上土踩死、深埋。到了晚饭时间,刚刚把食堂操作间的黄土运完。忙完了晚饭,全体人马都上手帮忙回填碎转石和白灰,装的装,运的运,同时把相当数量的白灰拌和在所有的空隙中,用夯匝实,终于抢在当晚把食堂操作间和主食库的地砖铺完。一直到大院的熄灯号吹响,我们才带着满身的疲惫收工。
第四天,天刚麻麻亮,我就起了床,匆匆洗漱后就来到食堂,依目前的进度今天努把力可以完工,虽然食堂的面积比起操作间加主食库的面积大不少,但有了昨天的经验,还有地方比较开阔,便于施展。
就在我思量中,差不多炊事班全班人都起了床,我还有点不忍心过早地打扰昨日疲惫辛劳的、才十七、八岁的年轻的小妹妹、小弟弟。看到他(她)们拉水的拉水、和面的和面、搬砖的搬砖、铲土的铲土……..相互间还说点玩笑话,没有一点儿对辛苦工作的抱怨,更没有一丝丝的懈怠,看着眼前的这十分平常的一幕幕,我不由得泪水润湿了我的眼,非常的感动。还夹杂这一种欣慰和自豪。
老张是原场的老职工,做饭、炒菜很內行,铺砖、漫地也很在行。有他盯着,这重新铺装的地面比原来更平整、更漂亮,严丝合缝。有他把关,让我踏实了许多。因为要灭鼠,把个食堂来了个天翻地覆,司、政、后的就餐的干部、战士都很理解配合,打好饭回各自宿舍里解决。还有几个小青年抽空来帮忙,时间太久远了,参加者的姓名没能记下,但他(她)们付出的汗水我始终记得。
那时也没有什麽水准仪,就凭着一把长木方子,凭着多年的经验,把这地面铺得平平展展。从清晨到中午,吃过饭没有喘息又争分夺秒地干起来。太阳落山已将整个食堂重新铺好,仅剩半间小房子了。晚饭后,所有炊事班的都来帮忙,又经过两个钟头,终于大功告成。四天战役食堂面貌焕然一新。从此再无耗子的踪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27#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2:57:47 | 只看该作者
台戈 发表于 2014-6-7 12:57
20、惊心动魄的灭鼠战役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原来的炊事班的人员也陆续发生了一点儿变化,邬新民调到了 ...

21、四面八方联系买菜拉菜、采购各类食材、餐厨用具
  在我们食堂就餐的有司、政、后的干部、战士,还有学校的老师、大库的保管员、招待所的服务员,邮电局、小卖部的人员。
  现役军人:宫万昌副团长、马副团长、景副政委、白云、特木其勒、赵光祖、刘参谋、
  知青:丘利萍、黄燕、严建萍、朱明燕、夏潜、孙嘉萍(英语老师)、夏毅、马仕义、张香萍、张庭斌、杜仲秋、王寿春、赵绥沁、赵立新、胡明珠、汪淑英、刘春
  其它干部:李林豪、刘杰、艾斐山
我们食堂每周都是先拟定出下一周每日三餐的食谱,就贴在操作间的墙上。炊事员照食谱来做,我是司务长兼上士按照食谱来采购。因为经常有团首长召开各个连队干部会议,会后总要安排在我们机关食堂就餐,甚至还有全师的会议也要在这里就餐。所以在有会议招待时伙食标准总要高一点,平日如果正餐是做三个菜,在会议招待时总要做上五、六个菜。色、香、味上也要讲究一些。
正因为这些,作为机关食堂的司务长责任不小、担子不轻。另一方面因为经常地与各个连队的连长、指导员打交道,也比较熟悉了,在我们食堂有什麽困难,有什麽要求(无非是买一些当季蔬菜)时,都会很痛快地答应,帮助解决。
先看看我们食堂的食谱的备选品种吧:
早饭——大米粥、小米粥、糜子米粥、绿豆粥、南瓜粥、红薯粥、面条汤、咯瘩汤、豆浆、馒头、窝头、花卷、炸馒头片、白菜粉丝包子、猪肉大葱包子、肉笼、鸡蛋炒饭、炸油条、炸麻花、黄米炸糕、煎鸡蛋、煮鸡蛋、茶叶蛋、咸菜等先后都做过。每天差不多总还有一稀二干的品种。
午饭、晚饭——主食有:大米饭、馒头、窝头、糜子米饭、花卷、菜包子、肉包子、肉笼、炸酱面、打卤面、钢丝面、葱油烙饼、麻酱烧饼。
  副食有:红烧肉、猪肉炖粉条、溜肝尖、溜肥肠、土豆烧牛肉、苏伯汤(牛肉、元白菜西红柿炖在一起)、罗卜烧羊肉、排骨炖冬瓜、羊肉汆丸子、猪肉汆酸菜、鸡蛋炒西红柿、鸡蛋炒黄瓜片、葱爆羊肉、肉片炒葱头、炒四丁(土豆、黄瓜或青椒、黄豆、肉丁)、蒸鸡蛋羹、青椒炒肉片、青椒炒土豆片、清炒土豆丝、肉末烧豆腐、肉末炒芹菜、醋溜白菜、白菜炒粉丝、烧茄子、焖扁豆、炒豇豆、素烧水罗卜、青蒜烧白罗卜、冬瓜丸子汤、炸茄合、烧油菜、炒西葫芦、炒元白菜、炒豆芽、菠菜炒粉丝、大炖菜、炖南瓜、西红柿蛋汤、酸菜汤、棒渣粥、皮蛋瘦肉粥(出锅之前撒一把香菜)
凉菜有:拌罗卜丝、拌白菜芯、煮花生拌木耳芹菜、猪皮冻、拍黄瓜、酱牛肉、酱猪头肉、拌什锦(鸡蛋皮切丝、粉丝、菠菜、心里美罗卜丝、白菜芯切丝、胡罗卜丝)等;
     如此丰盛的佳肴当然不可能同时做成,但它们又确是当年我们的食堂曾经做过的、我本人经向老师傅请教学习后也可以掌握的、是我们每周食谱的备选品种。起码每顿饭要做出其中的两三种菜
节日会餐前总是我们炊事班最忙碌的时候。比如:特地到乌梁素海去买鱼、或者做一些工序复杂较为费功费时的高级菜,比如:梅菜扣肉(选五花肉,煮、炸、蒸几道工序才可完成)、米粉肉(事先要将大米炒熟、捻碎,再拌合上去皮猪肉在旺火上蒸熟)、拔丝土豆(经裹淀粉、炸、熬糖是最见功力的活儿、滚而成)、酱牛肉、包水饺
怎麽样?在我任团部机关司务长的这三年半中间,我们的食堂的伙食听来往的客人说、听一些连长指导员讲是二师十五团最好的,品种花样齐全,卫生也是搞得不错的。这其中有团部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有各个兄弟连队的支援、最值得我骄傲自豪的是这帮拼命工作、任劳任怨、朴实勤劳的战友们、老师傅和小弟弟、小妹妹们:张建国、张希旻、邬新民、赵平、韩美荣、郭雅琦、周美珠、杨淑霞、张玉珍、潘兰惠。虽然离开这片土地已经四十一年,但是他们每个人的音容笑貌都清晰地印刻在我的脑海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28#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9:17:43 | 只看该作者
22、办公桌上看不见的时钟
  到兵团就是参加工作,施行的部队供給制,伙食标准是每月13.50元,津贴费每月15元。我一个小小的司务长还买不起手表,那时能有一块手表是很奢侈的事儿。
  但是,虽然没有手表还要掌握好时间也难不住我,当时团机关大院是准时准点播放起床号、早间新闻、午间新闻。于是就在准点时刻将太阳的影子在我的办公桌上划一条线,只要有个三、四个准点标记,再作一些均分,那麽这个免费时钟就有了。当然随着季节的变化,这个时钟还须作一些平移、变间距的微调。这个时钟我自己是清楚的,但外人进到我的办公 室是不会注意到这点的。
一天,一位朋友从连里来,准备到团部的大路口乘坐去刘召火车站的公交车,先在我的寒舍歇歇脚,他很焦急、又心神不定地不住地看手表。我说“不忙,车子过来大概是11点,现在刚刚十点零八分,时间还早得很,先喝杯茶吧。”他听我言之凿凿,便先看看自己的手表,再看看两手空空的我,又将这间四壁空空的小屋子整个扫视了一圈,十分诧异地问:“你怎麽知道现在几点?竟跟我的表一分不差?”
    哈!哈!我挺得意地指给他看那并不被外人注意到的,划在桌子边沿上的铅笔记号。
    “明白了吧!这就是我的免费桌表。”
   当然桌表必竟有它的局限性,比如:阴天、下雨时、下午太阳落日后还是不能准确判断时间。所以到了来兵团的第三年还是节衣缩食,勒紧腰带买下一块“北京牌”手表。
免费桌表必竟是我十五团生活中一个津津乐道的有趣的小插曲。
    23、买过冬大白菜(土豆、胡罗卜、葱头)
    1970年秋,也是我来团部面临的第一个冬天。到了该购买冬储蔬菜的季节,开着大解放买了两万多斤白菜,同时还有土豆、胡罗卜、葱头等,整理后存在一个废弃的库房里。没过多就,一场寒流袭击了河套平原,这个菜窖的致命缺陷暴露无遗——临时菜窖不保温。许多菜被冻坏,罗卜土豆甚至被冻成冰圪旦。这个冬天,冬储菜的损耗巨大,菜的味道也不对。
1971年春,炊事班的人员又有了一些变化。韩美荣调到了团卫生所,从四连调来了潘兰惠。
    24、 到村子里去买鸡蛋
到团部机关食堂后吃鸡蛋都是到附近的农村老乡家去收。每次要收鸡蛋就找到团部马号的王大爷(名:王之发,约莫年纪六十五、六岁,饲弄着团部的几匹马、驴和套车,干事情一丝不苟、竞竞业业。)借一辆毛驴车,先把轮胎气打得足足的,小车总是那麽干干净净、利利落落。“慢一点儿走,路不好时就下车推一把。”临走王大爷总会不放心地叮嘱一番。拉上三四个木箱子,里面先装一些碎麦草。每个箱子能装40斤鸡蛋。
常去的村子有:王有计圪旦、红旗圪旦、王八圪旦、钢铁圪旦……等,当我赶着毛驴车进到村子里,见到老乡便打招呼:“老乡!你家有鸡蛋吗?”
“有啊!怎麽收?”
“大个的十个八毛,小个的十个七毛。”我根据以往的经验这样折算下来差不多每斤是0.73元。
“你等等啊,我就家里拿去。”就这样一传俩,俩传四,村里的妇女、老太太纷纷端着装满鸡蛋的笸箩、条筐来卖。多数是大个的,数完个数,给上钱。这样的交易很轻松。基本不用走两个村子四大箱子鸡蛋就装满了,且个个新鲜。太阳落山,晚霞刚刚映红了西边,我赶着小驴车回团,几个炊事员闻风都来帮着抬鸡蛋箱。
“好了!明天可以做茶叶蛋了。”
“还是鸡蛋炒西红柿好。”
“这回做摊鸡蛋有材料了!”
大伙七嘴八舌地盘算着鸡蛋的吃法,我嘛——赶紧还车!
     25、夏日每天的西瓜会
夏天到了,河套地区是盛产西瓜、哈密瓜、华莱士、黄河密的地区。71年7月中旬到了西瓜成熟的旺季,这天上午忙完了食堂的工作,盘算着下午到王有计圪旦去买一些西瓜,于是带上七条大麻袋,先到王大爷处套上一挂毛驴车颠颠地上路了。
我甩着一条小鞭子,悠哉悠哉地审视着周边的一片片瓜地,终于找到一块长势最好的瓜地,个头不小,瓜皮的颜色已呈现出深绿色,瓜心开始有点向里凹,再用手指轻轻一弹,声音像鼓,还有一种振颤的感觉。不错!
“老乡!你的瓜怎麽卖?”
“五分。你看上那个摘哪个。”
“装五六百斤有吗?”
“莫问题!别说五六百斤,就是五六千斤也有的。”
于是我把这驴车找个树下拴好。进到这片瓜田里仔细地挑选起来。
我挑瓜第一是看外形,一定要选那长得个头大的、滚瓜溜圆、充实饱满、皮色深绿,瓜心(也就是开花的地方)有点凹的。第二是听声,也就是用指头弹一弹,凭声音和感觉,马上可以判断是不是熟好了。
我在前面选,相中的用个小刀把瓜蒂把挑断,老乡就帮我装进麻袋,不过半个钟头,七条麻袋的西瓜已装满,一过称:六百多斤,零头也就抹去了。三十块钱递过去,老乡高兴得两眼迷成一条缝,心满意足地把钱收好:“来,来,现在就开个大瓜尝尝鲜儿!”这回老乡又亲自从瓜地里挑了个皮色白白的瓜摆上地头的小桌,老乡自豪地介绍说:“这叫三白瓜,新品种。你吃过就知到了。”三白瓜打开,白皮、白籽、白瓤,吃在嘴里沙甜,别有一种滋味。吃过西瓜抹抹嘴,谢过,装车赶路回团。
  晚饭前西瓜就拉回来了,三下五除二搬进了我的宿舍床底下,地方不够就放进小仓库里。在还毛驴车时送王大爷两个瓜那是天经地义的。
吃西瓜是为自己和炊事班的炊事员们解馋,当然是自费。自费吃瓜最坦然。
  自有了这几大麻袋的西瓜,我们炊事班的全体每天晚饭后,忙完了食堂的活计,都要准时开个“西瓜会”,一定要大家聚齐,少一人不开会。当我们每次分享着沙甜的西瓜,早已把一天的劳顿、辛苦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这其乐融融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十一”。
每每回想起这段日子每天一次甜密的西瓜会,总是满口流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5

主题

1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5723
29#
 楼主| 发表于 2014-6-7 19:20:40 | 只看该作者
台戈 发表于 2014-6-7 19:17
22、办公桌上看不见的时钟  到兵团就是参加工作,施行的部队供給制,伙食标准是每月13.50元,津贴费每月15 ...


    26、重建新菜窖作用非凡
经历了去年在过冬蔬菜的储存上的惨痛教训,1971年夏末,我就把“一定要建一座像样的菜窖”之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我用了好几个晚上,闷在办公室一稿又一稿地绘制着理想中的菜窖的草图:考虑到本地的气候条件,冬季最低气温通常要低到零下二十到二十三、四度,理想的冬储白菜、土豆、葱头、罗卜等的温度是零度或零下一两度,温度过低蔬菜冻坏不仅仅是大量伤耗、浪费,而且营养也严重破坏。
要保证冬储蔬菜不被冻坏,菜窖必须保温效果良好,新建菜窖一定要建成双层,侧面墙双层,菜窖顶子也同样要建成双层,夹层中间用保温效果良好的碎麦草填实。同时还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在天气晴朗,气温不是很低时一定要适时通风换气,所以每一个储菜小间要留出一个开闭自如的通风孔。为了每日的菜窖整理,进菜、出菜方便每个小间要安上灯泡照明。按照这样的思路本人还绘制了菜窖的平面图、剖面图,标注上相应的尺寸。又带着图纸找到炊事班的老老少少的同志一起补充、修改、完善。
“菜窖的门不能太窄,一定要容许拉菜的小板车能进得去。”
“门口千万别做台阶。要做成坡道,方便推车拉菜。”
“存菜的小间最好是铺上干燥的砂子,有利于蔬菜保鲜。”
“通风孔太小了不行,至少要两尺见方。”
“通风口的盖子仅用一层板子不行。不妨就用一个塞满干草的大麻袋扎紧。通风时把它拔出来,不通风时再把它塞回去,岂不很简单、实用。”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使原来的方案更充实更具体了。第二天我就拿着这份大家集思广义
建菜窖方案找到杨协理员、藤管理员、贾管理员,表达了我们炊事班一定要在上冻前把菜窖建起的迫切愿望和决心,看了我们的具体方案和设想,几位领导一致表示支持:
“建菜窖的事非同小可,它关系到整个团部机关以及整个冬季各种会议招待的伙食问题。这件事要办好还必须是团部基建连安排人员、材料、工时。”当这一工程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我们真是看到了希望。
不久,我们朝思暮想的新菜窖开工了,它就座落在水井的北边,团部马号的东边,南北各五小间,中间是通道,完全采纳了我们的各项意见。侧墙高约六尺、中间高约八尺、大门宽三尺六,东南西北的侧墙有四尺厚(其中的塞麦草的夹层一尺半),菜窖顶厚二尺半(塞麦草的夹层小一尺厚)
看着工程一天天进展,炊事班的同志老张、周美珠、潘兰惠、张希旻、杨淑霞只要是手里的活计忙完都抢着到工地上来干活,运土坯、拉麦草、扛织笈巴、和泥、填麦草……..总之是能干点儿什麽就干点儿什麽,同心协力,不遗余力就是盼望着早日把这土菜窖建成。
四、五天菜窖开始有了个雏形;七、八天时顶子已经扣上、夹层已填完、正在盖面层的织笈巴,抹泥、开通风口;九天十天门窗安上、电线也接上,灯泡也装上。差不多到了十一天的时候,新菜窖落成了。可惜当时没有地方买鞭炮,不然非得痛痛快快地放上一通。
十一月中,开始有了霜冻,两阵秋风把树叶吹个精光,到了采购过冬蔬菜的时候了。
有了前一年的经验和教训,今年买菜前一些天就已经对周边菜地的长势、品种、价格作了些摸底儿,心里也有了一些数。这天我们机关食堂派了两辆大解放直接来到白菜长势最好的地头,与种菜的老乡商量好价格和要买的数量。先砍下有代表性一小块地的白菜,做了一番修整后称重,取平均数后再直接推算出整块地的白菜总重量及总金额。之后在起白菜时就可以多保留一些菜根,也不必将菜叶子扒的那麽干净,为的就是有利于贮存。同时还买下一些过冬必备的元白菜、土豆、胡罗卜、白罗卜、洋葱头、大葱、生姜、大蒜等等。到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两辆卡车拉着满满的两万两千多斤的大白菜开到团部大库。为的是利用库房里的一片空地先将刚刚从地里砍下的白菜略微吹吹水气,然后再入库贮存。这个想法也是事先与大库的保管员张香萍、张庭斌商量好的,这里有很好的院墙,加之二位都是很负责任的人,我们可以放心地在大库的院子里对即将入菜窖的白菜作一番整理。
     一听说白菜买回来了,炊事班的全体闻风而到,大家小心意意地把两大车的白菜一棵棵搬下来,同时整齐地码放好。我看着这一垛垛码放得整整齐齐的、长得结实饱满、绿盈盈的、可心的大白菜,心里真是无比的痛快!
在吹过两三天之后,我们再用平板车一车车地运到新建的菜窖。按设计十间里用七间贮存大白菜,它必竟还是冬季的主要当家菜,另外三间存放土豆、罗卜、洋葱头、元白菜、大葱等。为了使存放的白菜利于通风、透气,我们在码放白菜时最底层都是先放上几根干燥的向日葵杆,一层白菜、一层葵杆,同时把坏帮仔细摘除,差不多每一排码上五层,排与排之间留出行走的空间。整整齐齐、精精神神就像即将接受检阅的士兵!
如此循环往复,用平板车跑了有四、五十趟,终于在上冻之前顺利地把所有冬贮蔬菜运进了菜窖,逐渐把存白菜的七间窖都装满了,
还有几百棵先码在通道上。因为在起菜时我们是有意识地将每棵菜都留上两寸左右的根儿,现在有了好处了:我从基建连施工工地找来一些零碎的铅丝,用克丝钳把它截成一尺半长的小段,一头穿过菜根,钩住,另一头从菜窖顶部的木椽子穿过,倒挂起来。如此这般把菜窖里所有的顶子都利用起来,每棵菜大头朝下,互相还不粘,正好利于通风。借着灯光,我猫在菜窖里差不多干了三天,终于把这菜窖的顶子全都利用起来,挂满了绿茵茵的大白菜。通道里的白菜都统统上了“天”。
为了随时掌握菜窖里的温度,特地装了两个温度计(一南、一北)。自己差不多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儿就扎进菜窖,查看温度计,经常是零度、负一度,最低是负二度,不错!最理想的温度!这样的温度最适合冬贮白菜的过冬。看看天气不错,我就爬到菜窖顶上,把那十个通风口子上的草包麻袋逐个儿拔出来,到了太阳落山时再爬到菜窖顶上,把那十个麻袋一一塞回去。
  这个冬天,我差不多每天都是先钻进菜窖看温度,再像个猴子般爬上爬下。上午拔出麻袋、落日再塞上麻袋。通风换气、调节温度、查看菜窖里的每一点异常变化。
这个冬天,依仗这座新菜窖,当然也靠着所有炊事班战友的齐心协力,我们团部机关食堂每天都可以吃到各种充足的、新鲜可口的蔬菜。再也没有了去年冬天那种焦头烂额、心急如焚的痛苦。到了初春,南边的基建食堂蔬菜几乎断档,我们的菜因为保管得很好,损耗大大减少,加之采购时也打出一些余量。所以还有能力不断地支援他们一些,在那青黄不接的季节,这些菜多少可以解决一点儿兄弟食堂的燃眉之急。
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我们把去年最后一棵大白菜吃完已到了1972年的“五一”节,大批的新鲜蔬菜也都陆续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8
30#
发表于 2014-6-8 10:05:04 | 只看该作者
灭鼠大战很有效,
桌刻时钟用得好,
齐心协力建菜窖,
精心护理结果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2 04:10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