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你需要静静…… 【转帖】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612
331#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5:33:46 | 只看该作者
从八道湾拐进前公用胡同东行百余米,就到了新街口大街,当年胡同口北面有一家在那个时代少见的特色店,专卖廉价文具,铅笔和彩笔都是不刷漆皮颜色的裸露原木,买多少论斤约,一两毛钱可以买回一大把。现在想来,不知那是铅笔厂的门市部还是文化用品公司的处理商店。
    八道湾胡同南出口斜对面,是位于前公用胡同的北帽胡同北口,附近还有一条叫小椅子圈胡同的不通行的死胡同。八道湾南段东侧与前公用胡同15号比邻,这处院落是清末内务府大臣重厚的旧宅,现为西城区少年宫,保存十分完好。
今天的八道湾胡同和附近的前公用胡同西段正为即将迁建于此的35中学进行拆迁,胡同里张贴的各种买卖信息随处可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612
332#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5:34:44 | 只看该作者
故地重游,前公用胡同路北43号以西的院落已经拆成一片平地,八道湾胡同的西段和北段也基本搬空或已拆掉。
    从八道湾胡同南口进入,是1号和2号院,向北行不远胡同开始分岔,一条直向北,可通后公用胡同,一条折向西,再向北,又向西,再折向北,可见一东西走向横巷,此处略显宽敞,横巷东行北折可通后公用胡同,东行南折又可迂回到前公用胡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612
333#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5:35:31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612
334#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5:36:08 | 只看该作者
沿横巷西行数步,路北即是著名的11号院,再西行、北折、西行,即可经胡同西北出口,达赵登禹路大街。未曾拆掉的21号等几个院落所处之巷,是胡同西北部的另一条支岔,三拐两拐似乎欲通向北面的西内大街上,但因已围成工地,一片瓦砾,无法辨认了。胡同中部的东西横巷和东南部的南北巷尚在,其他支巷基本不存在了。 13号是那家曾在电视上报道过的弹棉花小店,在11号院西侧而挂着乙11号门牌的是一家北京现今已不多见的粮油副食店。弹棉花小店已经搬走,人去房空,山墙上隐约可见“本店已搬到东四……”的告示。粮油店也关张停业了。11号院东面的7号院,是近年新建的一座三层楼的私宅,与之隔壁就是北京三中的初中部后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612
335#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5:36:55 | 只看该作者
走进鲁迅三兄弟的故居11号院,已是一片凌乱,穿过门道,外院的西厢房已开始拆除,北房西侧也已部分拆除,东厢房基本完整,后院和西跨院已无法辨别,瓦砾丛生。据说这一故居已经得到确认保留。
    鲁迅笔下的“阿Q”当年就诞生在这外院北屋中,鲁迅在此写出了现代文学史上的扛鼎力作,而周作人也在后院的苦雨斋中为新文学运动不时抛出些清新闲适的文字来。因为鲁迅兄弟二人的影响,八道湾11号,曾经成为北京新文化运动中名人聚会的小舞台,在五四运动前后,这里时常高朋满座,精英咸集,如郑振铎、刘半农、许地山、许寿裳、胡适、蔡元培、郁达夫、钱玄同、沈尹默等。1922年至1923年,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也曾在这里作为国际友人和朋友小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612
336#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5:37:50 | 只看该作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612
337#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5:38:30 | 只看该作者
鲁迅先生在11号院居住时间虽只有四年,但这是先生在北京居于自己产权房屋中时间最长的——在阜成门西三条的所居时间不过两年,其他时间都是借住于绍兴会馆和砖塔胡同。这四年中,鲁迅所完成和发表的《呐喊》、《彷徨》等,在一生著作中都是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特别是小说创作和散文作品,并积极推动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然而多年来,故居的存废命运向来多舛,这样一处于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遗址,至今连一块文字标牌都没有,实属憾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612
338#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06:17:35 | 只看该作者
六七十年代北京地名修改内情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b1.jpg

    据1974年11月14日《关于整顿城近郊区街道名称的材料》透露,文革初期红卫兵把北京412条街道胡同改了名,占全市街道、胡同总数的8.6%。对这样的举动,市人委部分领导还是多少有些担心,新市委处理之时也有几分踌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612
339#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06:18: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8-10 06:19 编辑

  (一)
    从现存的档案来看,1965年已经开始显露修改地名的苗头。其中最为瞩目的一件是,曾长期潜藏在国民党军队的中共秘密党员、率部起义将领张克侠时任林业部副部长,他具名向中央建议更改北京市以张自忠、佟麟阁、赵登禹三人名字命名的街道名称。张克侠与张、佟、赵曾有西北军同僚之谊。中央内务部接信后,召开部办公会议研究,以1951年12月19日政务院“不应以人名做为街道名称”的指示为由,同意张克侠的意见。1965年2月10日内务部发函致国务院周荣鑫秘书长并转呈周总理,指出上海市已将此类街道名称改掉,北京、天津市仍保留未改,拟请总理考虑批示北京市和河北省人民委员会予以更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612
340#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06:20:26 | 只看该作者
周荣鑫2月22日将此报告批转给北京市常务副市长万里阅处,万里25日转给副市长吴晗:“吴晗同志,此意见我同意,请酌定。”吴晗即在28日此公文上批道:“同意更名,请规划局提出意见,报人委决定。”市城市规划管理局接报后,与相关部门研究确定,将三条路均恢复原名或委婉改名,“张自忠路”恢复原名“铁狮子胡同”或与“地安门东大街”合并,“佟麟阁路”恢复原名“南沟沿大街”或因紧挨民族文化宫拟改为“民族大街”,“赵登禹路”恢复原名“北沟沿大街”或因南段有政协礼堂拟改为“团结大街”。此份报告还是谨慎地提醒到,“这三条街名是解放前已有的名称,据了解是国民党西北军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阵亡的三名军官的名字,改名后是否对统一战线的部分人士有影响,我们考虑不好,报请审查批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16 12:17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0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