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二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访内蒙古的路上

[复制链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411#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0:47:40 | 只看该作者
解 放战争初期,我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部队兵员补充除积极参军的翻身农民以及反对内战而投诚起义的原国民党军队,多数还是在战场上俘虏的“解 放战士”。
当时还没有在部队开展“两忆三查”运动,对俘虏的国民党兵主要是按照党的政策,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稳定,这也是集宁战役失利的原因之一。
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在敌军有生力量被逐次消弱的同时,我军实战部队迅速增多,特别是经过“两忆三查”运动,我军进一步建树了“为什么人打仗”的精神,战斗力成倍增强,形成攻无不克、守如磐石的战斗群体,迅速夺取了解 放战争的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412#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0:50:35 | 只看该作者
1948年8月,毛泽东亲自与聂荣臻、杨成武谈话,交代发动第三次“集宁战役”的任务、目的和作战方法,指出解 放集宁的“第一仗必须打胜”。
9月20日起,我军连续完成了红砂坝阻击战、大土城歼灭战、玫瑰营阻击战、南毫堑阻击战等集宁外围战斗,于9月26日凌晨2时完成对集宁的包围。9月26日下午6时30分,集宁攻城战役打响,至27日11时解 放军即攻入集宁,全歼守敌,而我军伤亡极小,一雪第二次集宁战役失利之辱!
这次集宁战役的主要目的,就是牵制傅作义兵团不能增援东北战场。实战结果不仅达到了目的,而且解 放了集宁周边的大部分地区,孤立了绥远之敌,断绝了傅作义西逃之路。
集宁城在解 放战争中前后经历的三次战役,这是在其他城市所绝无仅有的。而在这三次战役中,国共双方动员的部队,参与的著名将领,集中在这样一个蕞尔小城,进行反复争夺,其战役的激烈程度也是空前的。
集宁,正是因为“集宁战役”而彪炳青史,也正是因为“集宁战役”而成为一座英雄城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413#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0:51:40 | 只看该作者
恰遇有人题词,我抓拍了这张照片。
想起在某网为集宁战役的真相发生争议,为某些无中生有、肆意诬陷的言论感到愤慨!
今年是毛泽东《为人民服务》发表70周年,重温这篇文章,可能对某些人还有点教育意义?
毛主席说:
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
一边是为人民解 放事业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另一边则是替蒋介石反动派卖命的国民党兵,孰轻孰重,难道还掂不出分量吗?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414#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0:55:01 | 只看该作者
走出集宁战役纪念馆,右手100多米处就是察哈尔民俗博物馆。
参观这家博物馆是顺路,学习和感受一下当地的民情风俗,也是回访内蒙古的一个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415#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0:55:49 | 只看该作者
这里是该博物馆的序厅。
圆形的大厅设计成宽大的蒙古包,顶上的圆形天窗可以看到蓝天白云。
中间是一组群雕,三位武士,两位老人,正在做出征前的别离。
群雕前面是昔日“八旗”的疆界图,两侧是文字碑,碑后是八旗的旗帜。
背景是草原民间风俗画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416#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0:58:14 | 只看该作者
博物馆展览前言。
察哈尔紧靠着北方长城,地理上属于草原地区,以游牧的蒙古族为主体,盛行草原文化。
历史上的北方少数民族,如匈奴、契丹、鲜卑等都曾经强盛一时,屡次进犯中原,后来又有金、辽、蒙古及满清等称霸中原。
从这个博物馆的展览看,察哈尔的历史溯源于成吉思汗的元代,而当时的元朝地跨欧亚大陆,真正是称雄世界!
也就是从元代开始,产生了特征鲜明的察哈尔文化,既富于时代特征,也富于地域特征,当然,更富于民俗风情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41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0:59:13 | 只看该作者
其实,在我看来,真正的察哈尔文化是从“八旗”出现以后形成的。
实际上,察哈尔文化是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性文化,它不仅具有蒙古族的文化色彩,而且包容了汉族、满族、回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传统。
从下面的“八旗”示意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插队所在的黄茂营,以及兴和县、商都县等属于正黄旗;丰镇、集宁等属于正红旗;卓资山、凉城则属于镶蓝旗等等。
虽然所属旗帜不同,但从文化上说,却没有什么差别,而且现在的行政区划早已不是“八旗”的旧貌,当然就更找不出什么差别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41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1:01:22 | 只看该作者
当然,差别还是有的,譬如在以蒙古族集中的牧区,表现为草原文化,具有草原特点的民俗风情。
而在蒙汉杂居的农业区,则表现为农耕文化,其民俗风情多属迁移过来的各地不同文化形式的融合。
但是,过去的旧有文化形式也在变化中,特别是一些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民俗风情,现在也只能在照片中看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5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1
41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 21:02:06 | 只看该作者
象这些结扎头巾的方法,不但草原上的蒙古族妇女常有,就是农业区的汉族妇女也常用。
在我们插队的农村中,妇女特别是年轻的姑娘们,平时都喜欢在脖子上围着一条头巾,一遇特殊天气,随时都可以结在头上,实用而且增添风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4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3067
420#
发表于 2015-8-3 11:30:37 | 只看该作者
集宁战役怮介绍,
当年风雨现实貌,
民众风情挺浪漫,
头巾包法最俊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8-12 02:10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