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02年回访团全体成员在到达集宁车站时,在车站上的合影。 参加回访的还有七名“知青二代”,他们都是来体验内蒙古的生活和风情的。 其中有个叫“雪舟”的知青子女,她写了一篇感想,题目是“我的知青父辈们”: 我的爸爸妈妈是曾经下过乡的老知青,我读了他们写的故事,对他们有了一些了解,我想谈谈对他们经历的感想。 当年,我的父辈们满怀着屯垦戍边的热情,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留在了异乡,为此他们不惜付出宝贵的青春、满腔的热血、辛勤的汗水,还必须要有长年离开父母亲人的勇气,这对予我们这些当今年代的“同龄人”来说,不仅难以想象,也很难做得到。 知青们不仅要参加保卫边疆的战斗,还要参加更加艰苦的农村劳动,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战天斗地”,“修理地球”。其实,每一个知青都有类似的经历,只不过这些经历各有不同罢了,没有上山下乡的人不可能有这种经历,当然也就不可能理解这些经历。今年暑假,我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回访他们曾经插队落户的第二故乡——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大草原,同行的还有许多老知青和他们的子女。这些老知青虽然都已年过半百,但都对三十年前的往事记忆犹新,总是在牵挂着那里的山村和老乡,总想着再为老乡们做点事情。 汽车不知爬了多少山,跑了多少路,终于在我妈妈插队的村子里停了下来。都过去三十年了,妈妈居然还记得老乡们的名字,一个一个地认出了他们,看到妈妈和老乡们那样地亲热,全村的老乡都来欢迎我们,我真的好感动!妈妈告诉我说:村里原来很穷,住的都是土房,现在有不少人住上了瓦房,还有人养起奶牛,连原来光秃秃的山都长上了树木。这都是我亲眼看到的,爸爸还给我拍了照片呢!爸爸插队的村子在山上,可惜我们没有来得及去看看,据说山上比山下还要穷。其实,我看得出来,爸爸妈妈对于他们的经历很有些骄傲,但我们这一代很难理解他们的心情,也许父辈们感到的不仅仅是骄傲,更准确的说是百感交集吧!因为那里毕竟是留下了他们的青春年华和热血汗水的地方,那里寄托着他们的思念和期望,他们希望老乡们尽快富起来,摆脱贫困,这其实就是他们当年上山下乡时立志要做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