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护林人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闲说知青一二三

[复制链接]

211

主题

2211

帖子

13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858
71#
发表于 2018-12-4 19:14:4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无声 于 2018-12-4 19:30 编辑

在这个“中战会” 的网站主页上刚看到他们的一条通知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56
72#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09:10:55 | 只看该作者
请自重,不要再干扰我这《闲说知青一二三》的主题。
对于你所说遭到兵团战士网的“围攻”还什么在中国知青网“试水”之说我认为是极其可笑的。说句实在话,我还是第一次听说中国还有什么“兵团战士网”更不用提遭到什么“围攻”之谈啦。
对于提到战略与管理杂志,只是想说明这段经历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官样宣传”什么叫“学术探讨”。顺便提一句我当年并不是什么“学术市场部的元老”,只是一名《战略与管理》杂志发行人兼学术市场部的一员。
《战略与管理》杂志2004年被查封时我已离开杂志社(1999年底),而杂志被查封也不是当年创建《战略与管理》杂志的原班人马,我在一篇《个人的性格缺陷导致战略与管理被查封》一文中曾做过坦述。
可以说在创建《战略与管理》杂志的原班人马中起重要作用的杂志审核、定稿的杂志社执行主编李书磊(1993年杂志社成立时,身任中共中央党校文化教研室主任、后任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他在我们杂志社并不坐班,但是所有刊登的文章必须得到他的审核通过。
而在1999年李书磊因为外调到福建工作而离开了战略与管理杂志社(现任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可以说就是因为李书磊的离去,失掉了为杂志把关这一重要因素;还有接替创建杂志社的原班人马的全部离去才导致了战略与管理杂志被查封、战略与管理新的一班人马被驱离。
话题又扯远啦——只是为了解答无声的提出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56
73#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09:24:1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5 09:25 编辑

而我自己所说遭到围攻,是在某知青网站发表了一篇《观二九0场史史志前言——不应遗忘知青奋斗的一段历史》,而这篇文章恰恰因为为知青鸣不平而遭到了当年曾和场史史志《前言》的作者领导下及一同战斗、生活过的老知青和他的子女的围攻。
而经过退休后初登我们管局的知青网、发现二九0农场场史史志《前言》这一场辩论(围攻),我才反思为什么当年二九0农场及各农场场史史志对兵团之历史是那么的反感——沉下心来对兵团史、对北大荒农垦史做了深入的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56
74#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1:04:1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5 11:05 编辑

之所以在中国知青网探讨知青问题,并不是像无声所说的什么“试水”。而是当年我所在的连队囊括了文革前来到北大荒国营农场支援边疆建设的58年山东支边青年、1963年和1965年两批北京支边青年和哈尔滨1965年的支边青年。
文革后期知青上山下乡运动68年、69年、70年(也是69届毕业生)来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北京、上海、哈尔滨、温州、天津、佳木斯、鹤岗的兵团战士。
他们又分在团部地区直属连队和机关的兵团战士和农业基层连队的兵团战士之分——二者有着明显的政治立场和身份的区分。在我们8团还有一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好像他们是专为兵团而生的奇葩——1968年6月19日从北京出发来到兵团;根据团党委的指示组建了这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
因为排演了现代革命样板戏《智取威虎山》而出名,而这支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却在兵团改制后的1976年底至1977年初几乎所有队员悄默声的突然从二九0农场消失——说他们是为毛泽东6.18批示组建的兵团而生是一点不为过。
而在兵团基层农业连队的兵团战士,在我发表的《闲说知青一二三》头一帖就指出,因为我们8团几乎所有的基层农业连队的连排级干部;甚至机务的各车组组长、基建排、场院排的男子班都是一色的老农垦担任。只是为了连队女知青特殊的工作需要,安排了一名女知青副指导员和6名女知青副排长及各排女子班的班长由女知青担任。
我曾在我的帖子里特意说明,我和所有在8团54各农业基层连队的兵团战士;都可以说是毛泽东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所指示的”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彻底改造世界观的正宗“知青””——只不过我们接受的不是贫下中农的“再教育”而是开拓了北大荒的老军垦们的“再教育”之知青。
追溯历史,在我们8团——那正宗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部队,在农业基层连队老军垦的培养、教育、关爱下成长的兵团战士,全部都成为了国营农场的中坚力量。而不是像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组建后被现役军人提拔、成为替代基层老农垦的兵团“精英”、、、、、、。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56
75#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12:52: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9 10:55 编辑

就在几天前,我参加了欢迎一位从加拿大回国的兵团战士聚会。在会上有一位当年的兵团精英谈到回北大荒现在没人接待和搭理(只有网络上结识的兵团战友接待)。
我当即反驳他,我们二九0农场的所有原来连队的知青,每次回到第二故乡都会受到当年关爱呵护他们的老军垦像对待他们的儿女回家一样的热烈欢迎,还有那荒二代像兄弟般的热情接待。
当然,你的这种情况特像当年现役军人培养的兵团精英一样;受到的是农场的官方接待规格——五人以下概不接待!
我还骄傲的向这些当年的“兵团精英”们显佩,2013年我回二九0农场五天时间,从没自己花钱吃过饭;到最后还有两个荒二代为没请到我们而不高兴、、、、、、。我想这就是那当年基层农业连队普通的知青(我从不认为我们是兵团战士)和现役军人培养的兵团精英的区别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56
76#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10:36:3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10 10:40 编辑

在前面的帖子里,我一直认为我们当年从一加入兵团之日起就脱离了知青的身份;就是兵团改制后也是一名国营农场的国家正式职工。
而我之所以还发表《闲说知青一二三》,就是当年我身处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那及其特殊的环境——在基层农业连队近七年的工作与生活都是像在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环境里(在我们8团2营20连连排甚至班长都是开拓了北大荒的老军垦——只是为便于开展女知青的工作,连队安排了一名女副指导员和五名女副排长。当然女子知青班的班长是由女兵团战士担任啦)呵护、关爱下成长起来的。只不过是接受的老军垦的”再教育“。
所以说我才把自己称作知青——而不是当年那被现役军人提拔起来替换基层老农垦农业连队领导权的兵团”精英“。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56
77#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2:33:42 | 只看该作者
其实,我在撰写《闲说6.18》这篇文章之时;同时发表《闲说知青一二三》就像我登录中国知青网在白山黑水版块上逐步发表我的个人回忆录《50后的幸福——北大荒篇》一样;同时用当年的亲身经历来佐证我热爱北大荒、在毛泽东6.18批示来到兵团——我们2师8团这个真正的生产建设部队;在老军垦的关爱、呵护、教育下成长的经历和我本身热爱林业事业的情感与表现。
在我的个人回忆录里详细的讲述了我当年热爱北大荒的农垦事业的篇章《永远的遗憾,未推广的发明》《两张老照片》《梦回北大荒》三篇回忆录记载了我当年在北大荒的成就与追求;对了还有一篇没有在白山黑水版块里没有发表的一篇回忆录《一路车行一路情》(是在返城回京的路上路经我们连队客车必经的路口的感想之文)在调到团机关之后利用我学到的果树修剪知识,1977年冬季利用休息时间回连队修剪了连队果园五百多棵海棠、沙果树(从68年开始陆续种植的果树因为没有人懂得果树修剪技术)第二年竟收获了近30麻袋——1978年初已经离休的原老连长破例请我到他家吃饭的往事记忆。当然我的回忆录里还有许多篇章记录了我当年在连队老军垦教育、关爱、呵护下成长的篇章,在这里就不一一的说明了、、、、、、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56
78#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7:03:2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12 17:06 编辑

而今,我在中国知青网《闲说知青一二三》这篇文章的头帖中就阐述了我们69届毕业生为什么被“连锅端”;三个面向全都是根据毛泽东6.18批示新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主要原因我认为是必须给新入学的71届入校学生腾出教室——当年我们69、70届升入初中复课闹革命的学生每个班都是50多名学生;学校再也没有一间富余的教师让71届新生入校了。
再有毛泽东的6.18批示真正解决了文革后期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前期发生的问题,解除了我们69届毕业生担心的——家中和邻家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探家或书信中反映的插队落户知青真实的情况与问题。
让我们毫不犹疑的积极报名奔赴边疆,投身于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洪流之中——丝毫没有考虑会永远扎根边疆的问题。
在我的个人回忆录《50后的幸福——北大荒篇》开篇之作《奔赴北大荒》中描述的:
“在北京火车站来给我们赴北大荒送行的家人和同学心情各不相同。从开车前当时历史性的红旗飞舞,革命口号飞扬;到开车时痛心撕裂般离别亲人的哭嚎……经过短暂间的过渡,往北的列车上又呈现一片刚刚走入社会学生的好奇与幻想、同学间的玩笑与交流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氛围之中“。
当年坐上火车当心情很快平定下来,对去北大荒就好像是短期我们刚刚参加学农劳动——到北京郊区通县参加三夏麦收一样的感觉。
我的《闲说知青一二三》第二点阐述的是根据我们连队(我们8团普遍现象)58年山东支边青年、北京63年、65年支边青年和65年哈尔滨支边青年——四批人员身份的调查,认定了文革之前到达北大荒的全都是支援边疆建设的社会青年(都是具有初高中甚至大专文化)——应该是支援边疆建设的支青。他们并不是文革后期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初高中毕业生的——知青。
而我们这根据毛泽东6.18批示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的兵团战士,也可以说是知青的一员。都是接受”再教育“”改造世界观“——毛泽东发起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和贫下中农相结合,永远扎根农村一辈子的对象,只不过我们接受再教育的对象不是贫下中农而是开拓了北大荒的老军垦官兵而已。而且也是毛泽东教导我们的”与贫下中农相结合,扎根农村一辈子“——只不过我们是”扎根边疆一辈子“罢了。
当年根据毛泽东6.18批示组建的生产建设兵团可以说并没有完全领会6.18批示的真正含义。就象我在《闲说6.18》之文所笑说的:一部真经,让和尚给念歪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56
79#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09:32: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护林人 于 2018-12-13 09:43 编辑

当年我在我们连队,20连的指导员王守礼——这位优秀的老军垦政治工作者;对于我们城市知青爱面子、尤其是老三届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已经是情窦初开的年龄这一情况。展开了特殊的管理方式,在我的个人回忆录里有一篇小文;形象的展示了当年对于兵团知青恋爱的我们连的有趣故事:
初恋的爱情
兵团战士的爱情歌,
记忆里好像是幻想的欢乐。
想起1975年以前,
在我们的连队还不曾有过。
当年那时的情景,
曾经有过歌谣在传说。
在连队油罐线以北界内,
是封建社会的再现,
男生女生不许交流;
就是旧时的同学、发小依然不可。
指导员严加管束,
发现后必会批评伺候。
记得我们曾经笑说
20连的油罐是世纪的分界岭,
在此界内是封建主义社会
出了油罐我们才敢,
男女正常说话交流。
来到了社会主义世纪……。
而当我们乘上探亲的火车,
那吃喝不分比一家人还要亲热。
好像乘上了共产主义的世界列车。
记忆中在75年后,
真的好像变了天日,
那知青们被鼓励交友和恋爱自由。
我想可能是政治需求,
要你们扎根和接下基层的政权。
76年除夕日的提干大会战。
是这风云变幻的缘由。
可惜啊,可惜。
兵团转制的一阵风,
那知青大返城风潮;
将这爱情之歌画上了休止符。
又使多少这爱情之曲,
幻化成无数的悲歌。
回想往事我不知所以,
蹉跎岁月的爱情歌
——我不知如何诉说......
而现今这一切只是笑说、笑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47

主题

551

帖子

1956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56
80#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09:41:05 | 只看该作者
回顾当年的历史,我们20连的知青依然感谢当年老指导员的良苦用心——你想当年我们连队68年老三届的100多知青再加上69年的110多名城市知青;若不是老指导员的严格管理那二百多情窦初开的城市知青岂不是乱了套啦。
可以说当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这种情况,可能也是造成作风不良的现役军人强奸迫害知青的原因之一吧。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4-27 01:25 , Processed in 1.232402 second(s), 23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