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楼主: 拥抱快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北京,你需要静静…… 【转帖】

[复制链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348
901#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5:19:40 | 只看该作者
14、东四十四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348
902#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5:20:24 | 只看该作者
明朝称新太仓南门,因位于明新太仓南门而得名。清乾隆时称王寡妇胡同,宣统时东段称五显庙,西段称船板胡同。1965年改名为东四十四条。十四条西段的农贸市场,原是北京袜厂的厂房,在旁边有几座老房子,是清朝末代肃亲王府的遗迹。
    肃亲王府,原在玉河桥东面,即今正义路北京市政府位置。《辛丑条约》订立后,王府被外国使馆占领,便迁居此地。这所住宅原是道光末年大学士兼四川总督宝兴的住宅,义和团运动中,荣禄的住宅遭到焚掠宝兴把此宅献给荣禄,荣禄又将它转给善耆(一说是卖给)。
善耆迁入后,对之进行改建。善耆是豪格的第九世孙,光绪二十四年(1898)袭封肃亲王,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他在京与庆亲王奕匡、李鸿章办理交涉事宜。善耆通过结交日本人川岛浪速,与日本军政人士关系密切,清朝灭亡后,他一直在策划依靠日本势力实现复辟。1914年,善耆在大连将自己的女儿十四格格送给川岛浪速作养女,即著名的女间谍川岛芳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348
903#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5:34:5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9-3 15:36 编辑

家的往事——说说德内大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348
904#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5:36: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拥抱快乐 于 2015-9-3 15:40 编辑

1920年德内大街
德内大街北起鼓楼西大街,南到地安门西大街,全长1650多米,08年,德内大街没扩宽之前车行道宽仅 7米加上两边的便道也就10来米。用现在的眼光叫它大街确实名不符实。何止是现在,其实在1000多年前的元大都时的标准叫它大街也名不符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348
905#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5:37:10 | 只看该作者
1961年德内大街
元大都奠定了北京城的基础,据《析津志》记载元大都大街宽24“步”,小街宽12“步”,胡同宽6“步”。一“步”为5尺,(古时把我们今天理解的一步称为一跬步,两跬步为古代一步)当时一尺合0.308 米那末一“步”就是1.54米。照这样计算,大街应是36米,小街应是18米,胡同应是9.24米。这样算来,德内大街顶多是条小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348
906#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5:38:40 | 只看该作者
1961年德胜门内大街(右为大石虎胡同西口)
无论从历史角度上看,还是从现在角度上看,叫它德内大街都说不过去,这就更增加了人们对这条“大街”的疑惑,究竟从何叫起呢?话还得从这条大街的历史沿革说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348
907#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5:41:02 | 只看该作者
1975年德胜门内大街(由北向南拍摄)
公元1368年徐达攻克大都后,便着手改建城池。当时的元顺帝退走蒙古高原,为防其南侵,遂将城北部比较空旷荒落的地方放弃,北垣南缩五里,另筑新城,并改健德门为德胜门。元代的积水潭(海子)较之明代的什刹海水域浩淼许多,水面连为一体。明初,修筑北城墙,(因水的原因北城墙西北角缺一角)积水潭局部水域被隔在城外,使水域面积大大缩小。明中叶以后上游(昌平白浮泉)水源减少,水位下降,西海与后海之间逐渐分开,仅存一条纤细的河道。(今德胜桥处)由于水位的变化和交通的需要,明代于德胜桥北修筑了一条南北通道,这就是德胜门内大街。初称德胜门街。不知您发现没有北京城门内的大街都与城门楼子垂直,而且较宽,唯独德内大街在德胜门城楼子偏东处且窄,什么原因呢?明代以后,海子水面虽然有所减少,但仍是山水连天、碧波荡漾,据《长安客话》记载:“都城北隅旧有积水潭,周广数里,西山诸泉从高梁桥流入北水门汇此。”显然为了躲避水,使德内大街不可能像西内大街、东内大街、朝内大街……那样既垂直于城门楼子,又比较宽阔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348
908#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5:42:12 | 只看该作者
2006年德内老街
清代把这条街分为两段,北段仍称德胜门街,南段(定阜街、护国寺街以南)称长桥街。民国时期改作厂桥。解放后,两段合并,称德胜门大街。1965年又将东羊圈、马家大院、魏家大院并入统称德胜门内大街。“文化大革命”中还曾一度叫“人民公社路”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348
909#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5:43:06 | 只看该作者
2006年德胜门内大街北段看箭楼
话接前文,明、清时期的德内大街只不过是一条很窄的土路直到1954年才拓宽路面为7米,1979年铺筑两侧人行道,宽2—3.5米。就是08年扩建前所见到的德内大街了。现在不是加宽这条马路了吗,现在的德内大街不仅可以名正言顺的叫大街了,而且会变得更加美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67

主题

25万

帖子

11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129348
910#
 楼主| 发表于 2015-9-3 15:44:26 | 只看该作者
胡同往事:戏说“公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5-9-12 15:42 , Processed in 1.201202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