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6471|回复: 19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我的知青岁月

[复制链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1 15: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是1968916日到内蒙古临河县上山下乡的北京知识青年,屈指算来已有四十六个年头。2012年为了纪念我们上山下乡四十五周年,我写过一些上山下乡的回忆文章,取名“我的知青岁月”。由于没有做系统的筹划,只是反映知青的生活片段,因此每篇都另加了小标题。现在贴在这里,只为留下一些纪念。


一、凉拌西瓜皮

 

    1968916日,是我们上山下乡的开端。从这一天起,我们就是一个农民,开始吃农村饭了。在城里,我们是每天看着母亲用炉火烧菜、做饭,自己很少动手。现在一下子面对柴锅、土灶、风箱、柴火……,做饭简直成了一个天大难题。下乡第一年,生产队了解我们的难处,对我们很是照顾,为我们派了一个大婶,专门帮助我们做饭,吃饭的问题得到了暂时的解决。这一时期,我们也开始熟悉做饭的门道,特别是烧柴、点火的窍门。

    第二年,做饭的大婶就不再来了,我们开始自己点火烧饭。我们知青小组对做饭进行了安排,全组五男五女共十个人,男女搭配分为三个小组,其中两个小组为三个人,另一个小组四个人。我、大可和一个女生分为一组,三个人各有分工:大可比较会做饭主厨做菜,我负责做主食,那个女生主要是烧火、拉风箱。虽有分工,三个人还是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做饭一个任务。

    原来在家时,我常帮助母亲做饭打打下手,学会了擀面,切面,因此经常给大家做面条吃,改善生活。但是要说做菜,那可麻烦多了,为此大可真是动了不少脑筋。农村的饭秋天里还算好做,队里分回的土豆白菜是看家菜,自留地里长的茄子辣椒是时鲜菜,菜谱还算丰富。冬天虽然仍以土豆白菜为主,但入冬年前宰杀了猪肉,就可以开大荤了。最不好过的当属春夏交接的时节,俗话说“青黄不接”。那时猪肉缸里已经见底,用白菜积的酸菜已经吃光,土豆也差不多吃完了,有也长出了芽子,自留地的菜还没长成,吃菜就成了大问题。

    大可是个细心的人,总能想出一些办法,做一些菜肴,为大家增味、下饭。记得他从地里挖来准备喂猪的苦菜中,挑一些嫩的苦菜,用开水抄出来,拍上蒜兑上醋,一拌就调制出一道美味的凉菜。更有甚者,一次在西瓜下来的时候,他见大家吃瓜时剩下的瓜皮很厚,就动手把瓜皮收起来,削去外面的黑皮,切成瓜条,用盐一杀,炸一点花椒油,做成了一道凉菜。现在想起来,当时在没菜的日子里,有这样一道清香脆爽的菜肴,也是一种享受。至今有时还想起那盆凉拌西瓜皮,还感到那一种别样的清新爽口。大可是好样的,他的能耐是多面的,不仅会武术,还是一个好厨师。这可是个小秘密呦!

    我们一起做饭的日子经历了两年多,后来我就离开了农村。但每每闲暇时,我常常想起那一段日子,会有许多感触:下乡锻炼了我们,烧火做饭也锻炼了我们,它不止让我们增长了做饭的本事,还使我们增强了对生活的认识,增强了生活的勇气。我怀念我与大可同炊饭的历史,也怀念那盆凉拌西瓜皮……。

    正是:土屋共住两三年,一组同炊午晚餐。

               苦辣酸甜皆入味,瓜皮凉拌最时鲜。

                                                                                 2012-6-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0: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4-3-11 19:59:00的发言:
    老茶的知青组所在的农村应该说条件还是不错的,生产队秋天还能分点白菜土豆什么的,我下乡的地方土地太贫瘠,因而粮食产量很低,所以队里舍不得用农田种菜,那几年青年点的饭菜都是怎么糊弄过来的真的是一笔糊涂账。

我们插队的地方在内蒙古河套地区,俗话说“黄河百害唯富一套”,讲的就是这里。当地农民生活不算富裕,但是吃喝可以满足,我们插队到这里,应该说还是比较好的。感谢“千帆过”点评。老茶有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0: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3-12 8:39:00的发言:

下乡开始学做饭,

大可手艺真是全,

难忘凉拌西瓜皮,

解决当时大困难。

“龙行天下”版主辛苦了,感谢你赐玉鼓励,老茶诚当努力。问候龙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知青岁月:

二、风雨牧羊海


     牧羊海(当地把湖都称为海子)是一个河套黄灌区因泄洪形成的湖,水量有北京龙潭湖大小。海子边上没有住家,只有牧民放的牛、马、羊,不时从这里走过。

     我们承建的兵团房屋就在牧羊海的旁边,一砖到顶,砖木结构。十月份,我们去的时候,墙体部分还在砌筑中。我们没有什么技术,只能做和泥、递砖等小工的杂活儿。随着墙体和架板的的升高,递砖就越加困难。在架板下,你要把砖一块块的抛到五、六米高,才能让上面的师傅接住。一天下来,不要说胳膊有多疼,就是手掌都磨出许多水泡,甚至磨出了血。这个时候你不能喊疼,还要装出没事的样子,用破布包包继续工作。房屋封顶上大泥的活儿,也是小工子的苦活。首先要把土、草、水三者搅拌在一起,搅合均匀,就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有时恨不得脱下鞋,直接用脚搅拌,但在深秋时节这是万万使不得的。泥和好了,还要把这粘粘的泥巴用铁锨搬到房上。在房顶和地面之间的架板上放一个泥槽,通过两次传递,将泥搬上房顶。这个时候是非常要紧的,泥的用量很大,不能有半点耽搁。一次上泥下来,自己就累的上气不接下气,恨不能把心脏跳出来。工作的苦累是难以想象的,为了赶工期,工作时间也是难以想象的。每天天一亮就起床,不用洗脸,在野滩里方便一下,就开始干活。等做饭的师傅做好了早饭,再回来吃饭。就这样,除了吃饭、方便,一直要干到晚上看不见了才收工,每天工作不少于十二小时。

     劳动异常艰苦,但生活十分简单。早饭一般是糜子米饭,刚来时,还有从队里带来的茄子、土豆,做一些菜,算是丰盛之极了。后来因周围也没有人家卖菜,就只能干啃米饭了。中午一般是蒸馒头,一人一个,大约一斤二两一个,那是我有生以来吃过的最大馒头。晚上一般是吃汤面,面里除了有盐,出锅前呛一点油外,什么都没有,就这样也未必能吃饱。吃饭要排队,顺序到锅前盛面。为了能多吃一点,有人刚盛完就又站到队尾,边站队,边往嘴里划拉,一点不怕热面把嘴烫起燎泡。我们知青吃饭慢,总是吃不饱,刚吃一碗就没面了。后来我们吃面就改用了饭盆,第一次少盛,第二次打满,就能吃饱了。在工程期间,我们也打了两次牙祭。一次是从牧民手里买了一只羊,炖了一锅羊肉,每人一大碗,大约有三斤。我们几个知青一顿就干掉了。还有一次,附近的老乡家死了一头猪,被我们以低价买了回来,炖了一锅,大约人均一斤半肉。看着白花花的猪肉,没人说病猪长短,也不觉油腻,只有香味,我们也是一顿就报销了。艰苦的生活撑大了肚子,这一年我的体重居然突破了160斤,是自己的历史最高水平。

     我们住的是用柳木椽子搭成的窝棚,面积不小,二十几个人都能挤在里面。窝棚中间有一人高,利于人们走动;两边低,正好躺下睡觉。四周用柳条靶子围挡,透风很好,只是夜里有些冷。棚子上面没有防雨材料,铺了一层土,只能遮挡一点风寒。一天下了一场大雨,工程无法进行,大家只好躲在棚子里避雨。谁知雨下得越来越大,棚子里面变成了一片泽国。大家没有去处,只好个人抱着自己的铺盖,蹲在铺位上祈祷老天,快快停雨,出太阳吧……。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使我们忘记了观看牧羊海的美丽景色。一天轮到我去捡牛粪,我才走近牧羊海,仔细看了一下她的容貌。牧羊海这是个放牧的好去处,经常有牛、羊从湖边走过,留下大量的牛羊粪。晾干的牛粪是十分好的柴火,易燃、火旺,我们每天做饭就用牛粪烧火,没有什么气味。但是捡牛粪也不是很简单的事,要辨别清楚那滩牛粪是干的,那摊是湿的,真要有一支慧眼。一开始下手就抓,往往摸一把稀屎,恶心的连饭都不想吃了。我边看风景边检牛粪,一会就捡了满满一小车。这一会儿自己感觉是最惬意的了。

     经过两、三多月的苦战,终于在年底前完成了全部建筑工程。看着自己盖起的房屋,想着这些日子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心里一阵阵酸楚、一阵阵甜蜜。是痛苦多,还是骄傲多,谁也说不清楚?生产队的大车来接我们了,我们告别了平地建起的砖瓦房,告别了这本没有人烟的牧羊海,想着这房屋即将迎来的新主人,我想我们该换班了。尽管这里依然艰苦,但目前他们绝没有我们那样艰难。兵团战友们,看你们的了。

      正是:弄瓦搬砖做小工,牧羊湖畔探人生。

               梳风沐雨劳心智,滴汗成金筑内功。

                                                                                      2012-6-1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5#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3: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麻沙老农”说的一点不假。年轻的时候,艰苦的劳动加上缺油少菜的生活往往使人发胖。但当时人们不会想到减肥,觉得胖了也是一种福气。问候“麻沙老农”天天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6#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3: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4-3-12 22:24:00的发言:
   老茶的文章很吸引人,那吃面条的情景我也相当熟悉,出民工时吃饭和抢饭一样。拾牛粪那段看的我不由得笑出来,真是逗死人了。谢谢老茶对纪实的大力支持。

版主何必客气,老茶讲自己的真实故事,也是自己的一种心情释放。

谢谢“千帆过”版主赏识,老茶有礼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7#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3: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龙行天下在2014-3-13 7:45:00的发言:

牧羊海边盖房屋,

劳动量大生活苦,

拣拾牛粪要精心,

任务完成心中舒。

读过龙版主的配诗,使我有了信心,争取写更多的回忆文章,与大家共享。谢谢龙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8#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3: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知青岁月

三、草甸百里行

 

  1969年夏天,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刚刚组建,要接纳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急需建设一批住房。当时,我们生产队有几个干过建筑工程的泥瓦匠,平时在生产队就是砌墙盖房的好手,因此,生产队马上应下了工程,并组织劳力奔赴工程现场。

  我们生产队包揽的工程在五原县北,牧羊海子附近,是给兵团二师十六团四连(是不是四连已记不清)盖四栋宿舍。第一批盖房人员已经先期出发,大可、凡阳已随第一批人员到达现场。为了在入冬前顺利完工,“十一”前后,队里派我和乃昌再去增援。由于同去的马车还要拉一些生产、生活物资,叫我和乃昌坐火车自行到五原工地。

  第一次独立出门,我俩别提多高兴了,队里把我们一送到临河县城,就独自行动了。首先到火车站买了从临河到五原的火车票,开车的时间是半夜,我们就在候车室等侯。临河到五原只有50-60公里,坐火车大概一个小时。我们顺利的坐上了火车,凌晨三点左右就到了五原车站。小小的五原车站仅有几栋破房,一眼望去外面一片漆黑,站房简直就像一个孤零零的小岛,给人一种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这是哪呀?心里登时有些发毛。还好车站里驻留着不少的人,听口音大都不是本地老乡。凑近聊聊,知道他们中有人去十六团,并准备天一亮就出发,步行回团部,大约有四五十里地。问有没有汽车到达,他们说九点钟以后才能开车,另外也不能直接到团部,还得走。权衡了半天,我们没有行李、物品的拖累,决定跟他们一起走。

  至今不知道这个决定是不是正确,反正天亮了,我们就和那五、六个刚刚结识的兵团战士出发了。我想当时那几个兵团战士和我们大概有一致的想法,为了节约几个钱。都是没有钱的穷学生出身,仗着年轻,就做出了冒险的决定。事实是我们没有做好准备,而且对困难考虑的并不充足,接下来的行程给我们带来极大的考验。

  穿过五原车站边上的庄稼地,就进入了满是坑洼的草甸子,远远望去无边无垠。有的地方茅草很高,人走进去只露个头;有的地方泛着盐碱,没有一株茅草;有的地方还有水,必须绕道行走……。我们俩完全不知东南西北,凭着对前面几个人的绝对信任,一步不离的紧跟在其后面。一路上基本上没有见到别人,我们不敢说笑,不敢逗留,生怕被遗留在这荒芜的原野上。此时刚出发时的轻松愉快,已全部抛到九霄云外了。更让人麻烦的是临近中午,天上还下起了雨,两手空空的我们只好走在雨水之中。草甸上竟是胶泥,雨水一泡,顿时就像一个溜冰场,不小心就会被摔倒。前面的人明显放慢了脚步,大概他们也迷路了。好在雨下的时间不长,路上尽管一样湿滑,但没有雨水的伺候,还是很美的事。

  此时,肚子也开始闹革命了。从昨天晚上吃过晚饭,到现在水米没沾牙,前面的路究竟有多远还是未知数。前面的几个兄弟也准备不足,身上也没有干粮,此时也饿得呱呱叫。原来以为中午就可以到团部,谁知半路上赶上雨,又有些迷路,他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了。天阴的很沉,草地依然茫茫无边,只有忍着饥饿,跟着他们默默前行。不知走了多久,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条不宽的小路,于是加快了步伐。

  日落时分终于走出了草甸,看到了一排排的房屋,房屋上面还升起一缕缕炊烟。前面的人高兴的叫了起来,“团部到了”。到了团部,那几个哥们儿立刻作鸟兽散,我们又陷入两眼一抹黑的处境。顾不上肚子的饥饿,去四连怎么走,赶紧打听吧。到有炊烟的房子跟前打问,一个战士说“四连呀,在牧羊海子,还有二十里。”看看已经日头西下的天边,没有向导,一路荒无人烟,再走二十里,这绝对是办不到了。此时肚子又开始咕咕叫了,我们想一切从现实出发吧,先解决肚子问题吧。

  我们找到厨师班的人,向他们说明情况,要求卖给我们一些饭菜,以解一天的饥饿。炊事员说不行,菜都吃完了,饭都是有数的,不能卖。我说,“我们是给你们盖房的民工,一天没吃饭,晚上赶到这里,就卖给我们二斤馒头吧,我们有全国粮票。”他们又找来司务长,又向他讲了一遍。司务长说,“全国粮票也不行,粮食是按比例供应的。你们要吃馒头我都没地找白面去。”不过司务长还算通情达理,多收了我们一些粮票,卖给我们二斤馒头。捧着二斤馒头,我俩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就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一天水米没沾牙,尽管没有菜,有了十个白馒头,那滋味真是赛过活神仙。

  我俩边吃馒头,边合计着今晚的行踪。天已大黑,就是熟路走二十里也不容易,更何况不知道路呢!于是决定就在这住下来,明天一早再走。可是住在哪呢?十六团已经盖好的房屋有两三栋,我们要求借助恐怕是不会答应。未完工的房子倒有不少,有的刚起墙,有的快封顶,怎么住呀?我们看了一下,选了一间里面堆满枳机靶子的房子,虽无屋顶,但枳机靶子铺在地上不会很潮,就将就一晚吧。

  近十月的内蒙古,夜晚已经很凉,在一个没有房顶的围墙里,没铺没盖,我们不顾一切的躺下了。实在太累了,从早上六点钟到现在已经走了十几个小时,怎么也走了一百里,这不赶上红军过草地了吗?我们俩说着说着就进入了梦乡。

  早上的凉风把我们吹醒,看看天已亮了,马上来了精神。走,出发!我和乃昌没有再向司务长讨要早饭,问了一下行进方向就上路了。迎着朝阳一路东去,一路急行,我们终于找到了我们队的社员和已经盖了半截的四栋房子。亲人见面分外亲热,大家听我们讲述了一路的劫难,最后的评价是“两个笨蛋”。

  正是:草甸茫茫百里行,忍饥挨饿走泥泞。

            如今要谢当年苦,强健身心闯一生。

                                                                           2012-6-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9#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3: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千帆过在2014-3-13 15:25:00的发言:
   为省俩钱走了上百里路而且是雨中,放在今天怕是谁都不会干的。正是当年的苦锻炼了我们,使我们的耐受力超强,能直面以后的人生风雨。

正是少年不省事,才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但正因为有了这些经历,才锻炼出不畏艰苦、勇于拼搏的精神。谢谢“千帆过”版主驻读,老茶谢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61

主题

1325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96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4 14: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麻沙老农在2014-3-13 20:25:00的发言:
      在草甸上行走,容易迷失方向,大概走了不少弯路,才艰苦跋涉了一天。和我同一大队的知青,他的弟弟在另一个公社插队,如果到公路上坐车,需先坐车到县城,再换乘去那个公社的班车。为了既节省车费又能与兄弟见面,他决定走山间小路。向村民了解沿途的路线后,就一人上路了。结果在半路迷了路,夜幕降临后,只好忍饥挨饿在山上的大松树下蜷缩了一宿,第二天才到达。后来,他还邀请我一齐同行,去那个公社。从早晨出发,直走到天色漆黑才到,如果路况不熟,难免要在山上过夜。山路大概比草甸好走一些,至少没有泥泞的路面。

当年内蒙的农村地面宽广,多是土路,交通闭塞,出门坐大车、毛驴车已经算高档了。没有熟人带路,难免走冤枉路,我们这些人都有过迷失的经历。现在就好多了,公路四通八达,拖拉机、汽车来往穿梭,要迷路都难,时代不一样了!谢过“麻沙老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6 02:35 , Processed in 0.237013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