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蓝宝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珍(中篇小说)

[复制链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1#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09:09:02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2-6 08:44
回来兄妹还吵架,
全家说项劝不下,
凌晨想起回上海,

谢龙行天下版主关注,并吟诗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2#
 楼主| 发表于 2015-2-6 09:50:38 | 只看该作者
十一、
李珍在与表哥宝奎发生口角的第二天上午便回到了上海,父母亲的家中。父亲与姐姐上班去了,弟弟妹妹们都上学去了。母亲一个人在家料理家务,母亲想不到珍儿突然之间又回到了上海。因为不久前女儿来过上海,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兆头。王娟给过女儿几十元的生活费以及零花钱,那天李珍开开心心回浙江农村去的。


李珍回到母亲身边,泪眼婆裟的哭诉表哥不顾她的面子,恶语相加,欺压、刺激她的事情。她又将昨天发生的事情,前前后后的经过,添枝加叶的重复叙述了一遍。王娟听完女儿的叙述,非但没有教育女儿应该努力劳动,勤俭节约,好好过日子。而是像姐姐王宇一样庇护李珍,责怪宝奎在大庭广众面前说女儿的不好。这姐妹俩都庇护着李珍的不好表现、行为,于是李珍的刁蛮、任性更是张扬、疯狂。


李珍上海父母的家,是在闸北区一个老式公房住宅区内。父亲李胜是一个技术人员,在那个时代,李胜的经济收入也不算低。但是他们家子女多,吃饭的嘴巴多,所以他们家的生活并不富裕。共产前户口没有限制,有能力的人,上海乡下随你居住、打拼。王娟从浙江农村来到了上海,她嫁给李胜,婚后便居住在上海。共产后,他们一家夫妻儿女,全都成为有户口的上海人。王娟与李胜相亲相爱,王娟这朵鲜花绽放得蓬蓬勃勃,茂茂盛盛。


王娟在共产前夭折了头胎,大女儿——李蓉是48年出生的。之后,4年的暂时安静,让王娟有了再要一个女儿的愿望。她耐不住勃勃生机的劲头,52年二女儿——李珍出生了,王娟将李珍视为掌上明珠,心头肉宝贝疙瘩般的疼爱有加。54年三儿子——李良接着出生了,56年四女儿——李颖然后出生了,57年五儿子——李俊紧接着出生了。这一串大闸蟹般的子女,需要有人在家带领、管理。李胜父母早亡,王娟父母离不开家乡浙江,于是王娟只能在家过起相夫教子的日子。民国时期的过来之人,大凡有能力的男人都能负起男人养女人、孩子的责任,即挑起养家糊口的担子。那时代,女人不干活,依靠男人过生活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到了共产后,那时代,李胜七十几元的工资收入,养活夫妻俩人再加五个孩子,共七张嘴巴,生活自然过得并不宽舒。


如今,大女儿——李蓉虽然进了上海的厂矿企业单位,但现在她正值学徒期期间,每月十六元的工资只够她个人的生活开支。自从二女儿——李珍去到浙江农村上山下乡以来,非但没有减轻家庭的开支,反而增加了家庭开支。因为李珍频繁来往上海、浙江两地。王娟给她的零花钱,李珍不仅不够花,而且她将生活费当做零花钱花费,居然还不够,还要向母亲要钱。这王娟的家庭收支便摆不平,伤脑筋了。李珍的大弟弟——李良,70届初中毕业,倒是被分配在了上海工矿企业单位——金山石化公司。李良在年底便前往金山石化单位报到上班去了,然后居住在金山石化单位分配的住房。


李良下面的妹妹——李颖与弟弟——李俊还在上海求学,需要生活、学习费用。虽然家中有两个子女在上海工矿单位工作,家中少了两张吃闲饭的嘴巴,少了两个子女的生活保障的需求,但是这个上山下乡女儿,在农村的费用支出,却像鬼魔隆咚缠死枯杨树般的让王娟心率衰竭。因为李珍自从户口迁往浙江农村之后,王娟花在女儿身上的费用是李珍在上海生活时的三倍。所以家中虽然有两个子女工作了,然而上山下乡到农村去的二女儿——李珍反而加重了父母的经济负担。李珍时不时的回上海,向母亲要钱,说没钱了,没法过生活了。李珍在上海、浙江两地频繁往返,她的开支自然大。有道是“蟹爬爬也要瘦。”李珍有了母亲给她自由支配的钱,她像拿捏到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这聚宝盆对于李珍来说,像个花果山无底水帘洞。她花钱的手面越来越阔调,她简直是不管不顾父母的死活。而此时的王娟还是没有认识此事的根源所在,她还是一味的迁就、放任女儿——李珍的一切要求与行为。


李珍这次从姨妈家一气之下回到上海,是在70年的年底,71年的元旦与春节两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近在眼前。李珍不想再回浙江农村,母亲也没有再说让李珍回农村的话。王娟让女儿安心在上海玩过这段时间,度过节日再说。可是上海家中的几个姐姐、妹妹、弟弟对李珍并不亲热,大姐——李蓉尽管在上海有工作,但他并不赞同妹妹李珍的做法。李蓉认为“自己在上海工矿工作,不是你妹妹为我做出的牺牲,我是在你之前已经进了单位工作。你上山下乡,到农村去,这是国家的号召,你的户口去了农村,却还回到上海吃、用我们大家的劳动果实,花费我们大家的经济利益,这不应该。自己已经有了男朋友,三年学徒期满便要结婚成家。结婚成家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李珍赖在上海花用大家的钱,这很不应该。”


已经居住在金山石化单位的大弟弟——李良倒是同情姐姐李珍的遭遇,也由于李珍上山下乡到了农村去,于是李良分配在了上海工矿。尽管他同情姐姐李珍,但是他现在也帮不了姐姐什么忙。他也在学徒阶段期间,而且居住在金山。对于李珍的事情,在金山的弟弟——李良即便同情,也没有实质性支持与帮助李珍的能力。那家中的妹妹——李颖,弟弟——李俊俩人尽管还在念书,还未长大成人,但是他们俩人非但不同情姐姐——李珍,反而视她为桌子板凳,不亲热不说,弟弟——李俊居然视她为多余的人,是到上海来搅家的人。弟弟——李俊时常没好脸色给她看,甚至于也会说出几句不中听的话。这李珍做人做到这份上,只有父母的庇护与关爱,看来李珍今后的人生之路充满荆棘坎坷是在所难免,毫无疑问的了。


李蓉的长相虽然没有妹妹李珍漂亮,但也不失为一个标志的美丽女孩。李蓉的个性遭人疼,惹人爱,她的个性与妹妹李珍相了个反。李蓉活在这个世上,她是幸运的,她没有遭受上山下乡的厄运,她的个性又温柔,她的前景不会错。她已经交了男朋友,三年学徒期满,将举行婚礼。


李珍的前途让人揪心,母亲为了李珍的事情总是寝食难安,心情焦虑。因为那时的户口政策不像民国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几十年后的今天,户口迁移没有太重要的利害关系。那时的户口而是代表了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的灵魂到了农村,你即便一直居住在上海大城市,也是起不到丝毫作用了。母亲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没有任何办法。


李珍现在不愿回到有她灵魂的地方,却要住在没有她灵魂的地方。那时的经济政策是根据户籍关系实行供应配给制,任何票证的发放自然根据户籍关系。李珍的灵魂已经不在上海,她在上海已经没有任何名分,但是她的花销却是超出家中任何一个姐弟妹。更令人不能心平气和的是这个女儿的支出是其中任何一个儿女的几倍,按理她已经有了工作单位——上山下乡的农村工作地点,她不应该再来侵占姐弟妹们的名分。但是她的消费还是依靠父母,以及侵占姐弟妹们的份额来过生活。李珍上海家中的这些姐弟妹们同样没给她好脸色看,他们同样不同情手足亲情的同胞姐妹,他们同样不愿意将自己的名分权益,各人省出一点来让李珍享有一丝亲情权益。这是压在母亲心上,一块不落的大石头。这块大石头,不知什么时候能够落地。


明年春节,母亲——王娟乡下的外甥女——吴宝华要结婚,这是母亲早就知道了的事情。然而李珍这一离浙回沪事件让王娟心中产生一丝怨恨,她也不想回浙江参加外甥女——宝华的婚礼了。尽管宝华对待李珍不错,不是宝华得罪了李珍。


王宇这边倒没有由于外甥女——李珍的不告而别生气,她还让女儿——宝华写了一封信到上海,让王娟母女不要生气,不要与宝奎一般见识,恭请他们全家届时参加宝华的婚礼。由于乡下的事务忙,他们也没有时间来上海请他们了。王宇根本没想到李珍在王娟面上告了他们一状,其实王宇对于李珍的呵护已经到了太容忍,太宽容的地步,以至于宝奎再不能管住自己的嘴巴,而当面直言不讳,痛痛快快的放出自由之声。


时间飞快,一眨眼,春节已过,李珍在上海过了年。她丝毫没有再回浙江农村的意念与想法,她是无论如何不想再回那个地方了。母亲心想“按照李珍的性格,在上海呆久了,与姐弟妹们的关系也不会和谐,必然会引起、发生口角、纷争。长此以往,如何是好?”王娟急得搓手跺脚,转圈子,想不出好的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56
33#
发表于 2015-2-7 08:28:59 | 只看该作者
跑回家中吃白饭,
姐姐弟妹都不愿,
母亲还是闷头惯,
过年不回也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4#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1:34:33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2-7 08:28
跑回家中吃白饭,
姐姐弟妹都不愿,
母亲还是闷头惯,

谢龙行天下版主关注,并吟诗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5#
 楼主| 发表于 2015-2-7 11:36:43 | 只看该作者
十二、
果不其然,李珍在上海短暂的几个月中,日子并不好过。以她的个性与姐弟妹们相处时间一长,矛盾便会出现。因为李珍在上山下乡前与姐弟妹们的关系就不融洽,好在那时候,孩子们还小,母亲王娟还能拿捏得住。如今孩子们一个个都有主见了,母亲再想把这一家子调理得相安无事便有难度了。而且李珍此时的灵魂已经被定居在浙江农村,她再想以老大的身份霸道上海家中,实在是不合时宜的举止行为了。


李颖、李俊这姐弟俩已经在母亲面前告状开腔了。
“妈妈,李珍姐姐怎么不回浙江。她一直呆在上海,吃我们的名份,妈妈,你怎么不说说她,让她回浙江农村。”作为小姐姐的李颖说
“你们姐弟俩别多话,管好你们自己的事情。李珍姐姐的事情关你们俩什么事,她吃爸爸妈妈的。这事还轮不着你们俩管呢,爸爸妈妈会管的。”
“妈妈,这事咋就与我们无关呢?她会吃会用会花钱,可是这儿没有她的计划供应票证配给,她长期居住下去,吃在我们头上,怎么说与我们无关呢?因为这儿没有她的计划名份,她的灵魂在浙江农村。我们的肉票、鱼票、蛋票、糖票、豆制品票、工业券都让她给花去了,便苦了我们。这样剥削我们,不作兴的。你妈妈愿意,我们不愿意。”弟弟李俊说。
“弟弟说得对,这是计划供应时期,她在这儿赖着不走,就是吞噬我们的权益。”李颖随声附和。


这姐弟俩没有工作,还在上学读书,吃着父母饭的时候,居然懂得了计划供应,个人权益,这两个小人精不是等闲之辈。李珍再怎么样得到父母的宠爱,在上海家中呆得也不踏实。不过这个家是父母当家,王娟由不得儿女们乱哄哄的闹腾。王娟想到的主要是国家政策、形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女儿李珍在上海长久居住下去总不是个事,总要想个法子,让李珍回到浙江农村,安心安定下来过生活。于是她跟姐弟俩说话,批驳了他们小小年纪,眼中没有父母的行为。
“李颖、李俊,你们两个给我听着。你们现在还没有自食其力的能力,家中的生活有爸爸妈妈把持着,没你们管的份。你们只要读好你们的书,过好你们的生活,闲话少说,懂了吗?”
姐弟俩互相做了一个鬼脸,不再说话。母亲的话,他们暂时还是听进去了。他们俩毕竟还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他们现在还是在吃父母,用父母,是需要父母养活的时间,不像浙江农村吴宝奎的地位。因为吴宝奎在农村家中的地位已快是一家之主,头把交椅的位置。


虽然姐弟俩的小闲话被母亲暂时压下去了,但是王娟心中总像吊着七八个水桶般的动荡不安。她清楚地知道,李珍这样赖在上海,不愿回到浙江农村不是个事儿,但她一时上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她着急,绞尽脑汁,苦于没有上策。晚上夫妻俩人躺在床上,床头响起夫妻俩的低声传言。他俩你一言我一句,悉悉索索商讨这个伤脑筋的事情。
“李胜,珍儿不愿再回到我姐姐家居住,她不愿回浙江农村务农。她一直在上海居住,这如何是好?”
“王娟,我也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珍儿在上海居住下去,我们也不在乎一点生活费,这不是一个经济问题。因为她在农村,我们也要给她生活费的。我们养了她这么多年,再多养她几年也不是问题。只是她一直不回她的灵魂所在地生活、工作,这是个问题。这问题不解决,我心中也纠结。珍儿的个性我们俩都知道,现在的状况,如果珍儿长期呆在上海,不要说姐弟妹们浪里浪声话多,即便姐弟妹之间话不多,珍儿的户口在浙江农村,她的前途也是毫无疑问存在问题了。我在思考这个问题,怎么办呢?”
“李胜,这样吧,等我们家老三——李良星期六晚上从金山回上海时,让李良想想办法吧。他与珍儿的关系还算融洽,他会帮他二姐的。”
“也只能这样了,休息吧。”


星期六是个好天气,晚霞映红西边天,西边天上的红晕照得天地间色彩鲜艳,令人心情舒畅。傍晚,李良从金山回到了上海。自从李良去金山上班后,每个星期六的晚上,李良总会回到父母的身边。今天李良按例在晚饭前回到了家中。李珍的事情,弟弟李良早已清楚,他很想帮一帮二姐。
“良儿,你二姐现在不想回浙江农村,你大姨家生活,可她的户口已经迁往浙江农村,长此以往如何是好?昨天,妈妈我与你爸爸商量了一晚上,也想不出一个妥善之计。”
“李良,昨天晚上,我与你妈商量了好一阵,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李珍一直在上海呆下去不是个事儿,再说了爸爸妈妈年纪会大,不可能一直会照顾好她的,你二姐的事情是我们心上不落的一块大石头。你爸过上没几年要退休了,那时我退休工资少了,你二姐还是不能自立,这可如何是好?”
“李良,我们家就你二姐遇上了这倒霉的到农村去的上山下乡运动。她身体单薄,从小没吃过苦,娇生惯养,脾性又不好。我们父母一直依着她,宠着她,她很不会照顾自己。如今她又碰上了这样的事情,死活不愿再回浙江农村去。于是我想,姐弟妹中就你同情你二姐,关心照顾她,我想让你想想法子,有什么切实可行的办法,帮组你二姐走出阴霾。”母亲王娟说,她对李良充满了希望。
“爸爸、妈妈,作为弟弟的我,确实很想帮帮二姐,二姐在我们家是最倒霉的,是值得同情的。她遇上到农村去,上山下乡的运动,已经很不幸了。我们应该帮帮她,不该处处与她计较经济利益得失。我想到一个办法,不知是否可行?我们不妨一试。”李良真还不负父母所望,他想到了一个办法。
“李良,你倒是快说,我急死了,你想出了什么好办法?”母亲说着,急得直搓手。
“妈妈,是这样的,爸爸在单位不是干着机械工程师的职务吗?爸爸何不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帮一下我二姐呢?”
“李良,你说来听听,如何帮你二姐呢?”李胜急切的说。
“爸爸,我看当务之急只有这个办法可行了。再过几年你要退休了,爸爸妈妈也不可能一直包办二姐生活的。在你爸爸退休前,你得为二姐办好这个事情。”
“李良,你倒是快说呀,此事究竟如何操作?”作为父亲的李胜迫不及待的说。


“爸爸,让我慢慢道来。你在工厂不是负责制造针织厂所需机器的技术工作嘛,你就利用你懂机械技术的有利条件,与二姐当地农村村级组织商谈办企业的事宜。我想农村企业稀少,当地村级组织肯定是欢迎的。一个企业对于技术力量的需求是必须的,他们对于这求之不得的合作事宜肯定会有所祈盼的。在商谈帮助当地村级组织办企业事宜的时候,爸爸你要求的前提条件就是解决二姐的问题:一是二姐进厂工作,二是帮助解决二姐居住、生活问题。这是帮助村级组织搞活经济,增加收益,同时帮助解决二姐工作、生活问题,这是一举几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李良说完,李胜夫妇俩松了一口气,他们认为李良说的话靠谱,不是心血来潮,有其现实意义与实施的可行性操作,是唯一能够帮助李珍解决眼下实际问题的好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56
36#
发表于 2015-2-8 08:15:37 | 只看该作者
家中矛盾在增长,
幸亏父母压得强,
还是李良有办法,
提出助村办工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7#
 楼主| 发表于 2015-2-8 09:19:16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2-8 08:15
家中矛盾在增长,
幸亏父母压得强,
还是李良有办法,

谢龙行天下版主关注,并吟诗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38#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06:49:07 | 只看该作者
十三、
有道是“船到桥头自会直。”父母儿子三人为李珍商量好的事情,说干就干,事不迟疑。时间是71年春节过后,阳春三月,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李胜带着女儿李珍重回女儿的灵魂居住,户口所在地。之前母亲已经跟李珍说好,暂时还是让她住在大姨家。等爸爸跟生产大队谈妥办厂事宜以及前提条件,事情有了眉目之后,才能搬离大姨家,然后便在工厂上班,并居住在新办的厂部宿舍。


李胜帮助大队创办新企业自然是有前提条件的,其实这前提条件对于生产大队来说只是举手之劳,并不为过。那时代是计划经济的年代,经济发展滞后。那时是人民公社体制的年代,社办企业不多,大队办企业更是稀罕。有人为大队办企业出谋划策,帮助大队发展经济,贡献力量,那是超前、进步,值得大队组织认同、欣喜。


那时代货源紧缺,物资匮乏,供不应求。大凡在市场上出现的新产品大都是民众抢手的热门货物,69年、70年出现的各种色彩的的确良涤棉、涤卡材料是人们制作男女衬衫、各种款式男女上装,以及裤子的最新材料;70年、71年开始盛行的尼龙衫、裤热,这尼龙腈纶丝材料制作的各种衣裤又成为人们争相抢购的热门货。人们对于创意的新产品永远有那么一种紧跟潮流时尚的意愿,这应该说是一个人类社会不变的真理。凡是有新意的货物,有创意的产品,总会被人们接受与追求。货物供不应求的时候,还会出现像不要钱似抢购一空的状况。


李胜找到大队吴书记的时候,开门见山说明来意。俩人居然一拍即合,李胜为发展集体经济带来了机遇。有人为发展集体经济穿针引线,牵线搭桥,提出两个易如反掌的前提条件,大队组织何不顺水推舟,为办成这样双赢的事情而拍板成交呢。而且这成交的条件并没有物质利益的交换,李珍的居住与上班对于一个工厂来说,没有什么利害冲突与经济利益的相违背。当时,大队部认可李胜提出的前提条件,那实在是一个英明的举措。


大队部有现成的一排平房(十余间),可以作为工厂的厂房,吴书记决定将其中两间平房作为父女俩人的宿舍,另外一间平房作为厨房间。并答应企业办成之后,李珍便可在工厂内上班。


这个大队针织厂在李胜的牵头下,开始了初创的基业。针织厂的机器设备是在李胜上海工作的工厂购买的,这种机器设备的技术是李胜的本行工作,从机器性能、操作、故障、修理等等事宜是李胜的当家本领,在生产技术上,李胜担当起了保证工厂立于不败之地的导航员。而且李胜认识购买尼龙材料,供货商的人员,李胜为企业联系好上家材料供应商。至于下家,那个时代还是计划经济时代,只要这企业批准开办,便是计划内企业。产品原本供不应求的局面不愁产品销售不出去,在那个时代,销路不是问题。因为货源紧缺,市场上的货物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人们争相购买是现实的状况。至于资金的问题,这个江南沿海地区的一个生产大队,集体经济在全国范围来说不算最穷,集体经济还是有一点积累的,拿出一点办个小工厂的资金还是能够应付周转头寸的。


李胜到达乡下第二天的下午,与吴书记便谈妥了办厂事宜以及他所提出的前提条件。于是李胜在这两个月中利用自己调休的日子,帮助大队采购机器、设备等生产设备,采购供应主、辅生产材料,帮助培训操作工,带好一批生产技术人员。技术工作由他全权负责,李胜的这个设想很靠谱,立刻得到大队部的积极响应。于是这大队针织小工厂在李胜与大队部双方配合下,有声有色创办了起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乡第一个大队办企业坐镇这旮旮旯头,开始扬起它热火朝天,轰轰烈烈,大队办企业历史使命的风帆,在那不显眼的小地方履行它自生自灭的行程轨迹。


那天,李胜去吴祥荣家转了一下,碰了头,并将王娟给女儿放在大姨家的两个箱子的行李,请人帮忙,搬到了针织厂女儿的宿舍。李胜与吴祥荣俩连襟客客气气打了招呼,并说明李珍要居住在针织厂宿舍,并感谢大姨一家之前对女儿——李珍的呵护与照顾。男人之间自然不会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况且宝奎、珍儿都还是孩子,王宇对待珍儿百般呵护,并没有错。


王宇为珍儿能够进入队办企业——针织厂而高兴。因为她知道外甥女干农业劳动实在是勉为其难,宝奎即便不与她争吵,李珍在农村也不愿呆下去。应付这苦难艰巨的农业劳动,李珍迟早要打退堂鼓的。之前宝奎与珍儿俩表兄妹产生了意见,有了摩擦,如今坏事变成了好事。王宇对李珍的关爱与呵护是真心的,她并没有帮自己的儿子——宝奎。这事在皆大欢喜的情况下,没有什么不和谐之音。珍儿能够在针织厂上班,能够安心于此地工作、生活了,王宇与妹妹王娟具有相同的心理,她们放心了,压在她们心上的大石头似乎落地了。


接下去,李胜全身心的投入到大队针织厂的初期创办各项工作之中。他花费了很大的精力,对集体经济是有功劳的。当然同时他也为女儿安心农村生活、工作打下了根基,他希望女儿从此安身立命在浙江农村,这是做父母希望看到的。父母为子女所做的一切自然是为子女好,哪怕他们自己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在所不辞。


这个队办针织厂生产的产品自从打向市场,产品果然大受市场欢迎,产品供不应求。生产势头哔哔啵啵,红红火火,旺了起来。集体经济有了改观,李珍似乎开始安心于浙江农村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156
39#
发表于 2015-2-9 10:02:32 | 只看该作者
认认真真建工厂,
红红火火效益强,
父母为女操碎心,
李珍似乎始稳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831

帖子

4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47549
40#
 楼主| 发表于 2015-2-9 10:45:30 | 只看该作者
龙行天下 发表于 2015-2-9 10:02
认认真真建工厂,
红红火火效益强,
父母为女操碎心,

谢龙行天下版主关注,并吟诗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7 15:21 , Processed in 0.189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