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5646|回复: 135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访内蒙古的路上

[复制链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1:14: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开篇的话:
我是1968年到内蒙古插队落户的。返城以后,分别于1976年和2002年二次回访内蒙古,但二次回访都在原来插队的村子边上打了个晃就离开了。那个挂在半山腰上的小山村到底怎么样了?这个牵挂一直在我的心中萦绕,我也一直在想着找机会到村子里去看看,那里毕竟是我插队五年的地方,从18岁到23岁那个青春如火的年华都留在那里了!
先看看这幅照片——2002年我们在永德村和老乡们的合影。



DSC02903.JPG (877.13 KB, 下载次数: 18)

DSC02903.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1:24:57 | 只看该作者
2002年回访时,我们拜访了当地生产大队领导,并与大队部的成员合影。

DSC02905.JPG (813.78 KB, 下载次数: 5)

DSC0290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6

主题

5663

帖子

14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45792
板凳
发表于 2015-7-20 21:28:41 | 只看该作者
   内蒙古是我们第二故乡,是我们奉献青春的地方。
   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会把故乡和亲人遗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1:29:36 | 只看该作者
二黑 发表于 2015-7-20 21:24
2002年回访时,我们拜访了当地生产大队领导,并与大队部的成员合影。

在了解当地的一些情况之后,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直观“贫困”——察右前旗农村经济考察印象》
这篇文章只留给自己看,没有拿出去发表过。现在再拿出来看看,真正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不知到现在一别十二年,那里又有什么样的新变化?
先看看这篇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5#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1:36:26 | 只看该作者
直观“贫困”
——察右前旗农村经济考察印象
2002年8月,我们重访上山下乡插队落户的第二故乡——乌兰察布盟,有机会亲身考察农村经济的现状。
当前在全国兴起的“西部开发”热潮,是党中央为彻底解决中国贫困地区的问题而制订的重大战略决策。所谓“西部”,是从内蒙古中部到云南省划一条直线的中国西部地区。我们插队落户的乌盟恰巧就在这条线的起点,这里也是“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
察右前旗在乌盟是地理条件较好的农牧区,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据统计,2000年前旗农牧民人均收入为1976.68元,这个数字相当于1970年人均收入的38倍。那时候我们知识青年刚到前旗不久,一年能有52元平均收入,已经是莫大幸事了。但是,如果把前旗农牧民的人均收入与全国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相比较,差距就比较突出了。从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要求上说,2000年前旗农牧民人均收入水平已脱离了“贫困”线,但仍处在“温饱”阶段,尽管上述数字表明前旗在解决“温饱”问题上比以前有很大进步,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落后了相当于10年的差距。
前旗居民2000年人均现金收支统计为:收入1272.89元,支出1972.50元,支出大于收入;城镇居民与农民现金收支情况不同,加大了实际收支差距的矛盾。农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较少,生活水平不高,用于生产资料的资金往往大于家庭生活投资;而城镇居民则不同,他们经济来源较多,生活水平较高,因而生活支出大于生产资料的投资。这种情况可以从两个方面直观到:城镇民房绝大部分是砖瓦平房,而农村只有少量砖瓦平房;城镇居民电冰箱、电视机等家用电器拥有量很高,而农村仍然视家用电器为“奢侈品”,难得一见。这个现实说明,城镇“脱贫”不等于农村“脱贫”;只有农村实现“脱贫”目标,才是“贫困”历史的终结。
人均现金收支不平衡往往意味着当地经济结构存在问题,表现为经济结构在重新构筑的过程中,其经济发展在转型和形成规模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经济发展受各方面因素制约,资金的投入与产出只要达到经济结构运转的最佳接点,才能发挥出理想的效益,才会出现经济繁荣的社会现象。可惜的是,我们在前旗农村并未看到这种可以令我们耳目为之一新的“经济增长点”,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回访时间短促,来去匆匆,无缘相见吧?
中国是农业大国,中国的贫困实际上是指农村的贫困。有人把造成贫困的原因归咎于地理气候因素,认为是自然条件限制了农业发展,实际上“贫困”更多的还是人为因素。我们在察右前旗的一个大队了解到,这个大队有59名党员,从文化层次上看:文盲4人,初中毕业50人,高中4人,中专1人,党员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我们认为,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看,这样一个初中毕业占90%以上的党员队伍,能否带领全体农民承担起从政治、文化、经济、科技、教育乃至于思想观念、文明素质等方面实现“脱贫”的历史使命?这显然是有很大难度的。经济“脱贫”只是表面的、暂时的脱贫,而文化素质的“脱贫”才是本质的、长久的脱贫。然而,人们对于如何“脱贫”还没有从思想观念上进行具体分析和透彻的理解,如此下去,我们这一代人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
在乡政府,我们没有见到乡领导,无法了解全乡经济发展的情况。但从我们的实地考察看,乡政府本身就是一个“贫困”的形象。乡政府所在的村子一切都是杂乱无章的,建筑凌乱无序,店铺简陋陈旧,道路污浊满目,这与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面貌简直是天渊之别!这样的乡政府使我们感到失望,因为我们没有感受到一级政府带领农民坚决“脱贫”的努力和信心。我们认为,代表地方形象的一级政府有没有良好的执政形象和精神面貌,对于招揽人才,招商引资,开发资源,建立新型农业产业,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我们插队的村子里,我们看到的老乡都是中老年人,据说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打工去了,他们可以挣回很多的“劳务费”,既可以养家,贴补日常支出,又可以作为生产资料投资,这是当前农村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对于发展农村经济起到补充作用。但是,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青壮年是农村最主要的劳动力,他们思想活跃,文化基础较好,有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是发展农村经济的生力军,他们的出走流失势必削弱农村经济发展的实力。农村经济不发达,产业单一,丰富的劳动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因而出现“劳动力过剩”的问题,这个问题只能从发展农村经济的思路去解决,因此,从长远的观点看,农村劳动力的主要“出路”并不在城市。
直观“贫困”难免走马观花,正因为我们曾经在乌兰察布盟插队落户,所以历史赋予我们与当地农民一样的责任,那就是在有生之年为改变农村的贫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我们重访内蒙古,不仅要走一走、看一看,而且也要议一议、想一想,希望能够再次亲历农村变革的伟大实践,为推进前旗农村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而奋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6#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1:39:20 | 只看该作者
正因为有这样的文章,所以又多了一份惦记,不知道自2002年以来那里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恰在此时,沪蒙知青联谊会组织老知青回访内蒙古,这正是一个机会,可以回到那里去一解我们的思念和牵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7#
 楼主| 发表于 2015-7-20 21:48:27 | 只看该作者
在回访内蒙古之前,我在某知青网发过一组帖子,题目是“40多年了,当地老乡还没有忘记知青”,写的就是我们出发之前的一些情况:

14-07-14 19:54:00
近日,我们准备回访内蒙古农村,行程已经安排好了,往返车票也都买好了。
如果说之前我们还在犹豫是不是回去看一看的话,得知消息的老乡们接二连三地打来电话,促使我们定下了行程。
难以想象的是,这些老乡并不都在农村了,他们大多定居城市,我们回访的信息就是他们用电话传播开去,并相约着一起回家接待我们。
本来,离开农村40多年了,记忆中的农村人大多想不起来了。可是,一接到电话,那些人的样子就一个一个地、活灵活现地在记忆中“复活”了……
——感动啊!他们还记得我们!

14-07-15 21:28:33
近日听说,报名参加回访内蒙古暨25日内蒙古那达慕大会开幕仪式的上海知青已达235人之多!
这么多人去内蒙古,又是统一着装,真是声势浩大啊!
我们的行程正好与大部队交集,不过,我们不参加大部队活动,我们几个人已经想好了,不给当地政府添麻烦,不给当地老百姓添麻烦,不给当地社会添麻烦,探望老乡一叙亲情之后,即转向别地,旅游名山胜水,十余天后返回上海。

14-07-18 09:30:00
昨天得知一个不幸消息,一位知青老友在古猗园拍荷花时,意外摔倒,骨折住院,回访内蒙古的行程被迫取消。

14-07-18 20:10:00
接内蒙古老乡电话,届时将有当地插队知青也参加我们的聚会。
当年在内蒙古插队的知青,除了本地城镇知青,还有呼市、包头等盟市知青,此外还有外省市知青,其中以北京、天津、上海居多。
看看地图就可以知道,当地每个大队都有2、3个知青小组,插队知青的密度很大,大家互相交往,认识了许多异地知青朋友,有的到现在还有联系。

14-07-20 20:34:00
知青回访本来就是好事,现在有点变味了?
据说,有财大气粗的知青回农村,每次都在村子里给老乡发“红包”,去一次大约发5000多元的红包。所以老乡们都盼着知青回访。
这次我们收到村子老乡的短信,说是不要东西,也不要发红包,只要每户给一箱牛奶,大家也高兴了。再问,一箱牛奶50元,全村30多户人家,至少要花1500元。
这老乡到底怎么想的?

14-07-21 20:00:00
行期渐近,行前准备就绪。
明天回访的大部队就出发了,他们要参加盟政府、旗政府组织的参观接待联欢等,我们不参与,所以稍晚出发,不打扰任何人。
我们也就是回去看看当年插队的地方,看看当地的老乡,仅此而已。

14-07-21 21:15:00
刚才看到内蒙古的气象预报,那里的气温都在13-28度,不冷不热,真是三伏天的“清凉福地”!
所以这样,是因为那里是内蒙古高原,海拔1200米以上,早晚温差大,大暑天的还要带上羊毛衫!

14-07-23 09:09:00
大部队昨天已经走了,还有十几天前千里走单骑的,有几天前自驾车远征的,相约今天下午在集宁聚会。
我们今天傍晚就该动身了。
有什么“新闻”,我们慢慢看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2204
8#
发表于 2015-7-21 08:53:59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故乡总难忘,
如今又将同前往,
行前琐事详记录,
且看实践会怎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9#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08:55:08 | 只看该作者
就在大部队出发的第二天,2014年7月23日傍晚7:35,我们按时启程了。一夜无事。
7月24日
今天是回访内蒙古的第一天。
上午9点钟,T282次特快列车停靠在天津西站。


DSC06121_副本.jpg (309.97 KB, 下载次数: 0)

DSC06121_副本.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08

主题

2238

帖子

7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622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7-21 09:01:26 | 只看该作者
多谢龙行先生!
承您指点,我决定将去年回访内蒙古的图文录发到中知网来,但因为去了云南和美国数月,无暇进行此事,直到现在刚刚从美国回来,才开始做这件事情,于今又恰恰一年了,算是周年纪念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9 20:06 , Processed in 0.193011 second(s), 29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