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5244|回复: 18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噩梦

[复制链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3 21:26:3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5-10-3 22:55 编辑

                                

                                       前言
    在《狂人日记》中,鲁迅笔下的“狂人”看似混沌,充满妄想,其实很清醒,在他的日记中道出 :“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
    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
     其中含意不难理解,就是:“狂人”昏昏沉沉地活了三十多年,今天才醒悟了:现在的社会是黑暗的。
     醒悟的人很危险,就连那赵家的狗也对他充满敌意。(鲁迅笔下的“赵家”暗喻旧中国的统治阶级)
     狂人的每篇日记中都写着:旧中国是一个人吃人的社会,人们被封建礼教愚弄,一方面被人吃,另一方面在吃人,包括吃自己的亲人……
     狂人大声呼喊:“救救孩子!”
     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早已不见人吃人,那些被救的孩子幸福地生活着。然而不幸的是,有的孩子也会做噩梦。
   
                    一、忠诚的代价
    1982年蓬勃从部队转业,分配到北京市立新学校总务处工作。
立新学校原名“香山慈幼院”。
     香山慈幼院是民国初年著名教育家熊希龄创办的学校。
     1917年夏末,直隶、京畿两省大雨连绵,永定、大清、子牙以及南北运河漫溢成灾,决口百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无数失去亲人的遗孤儿童,弃之路边,或乞食求生、或头插草签求卖自身。
     时任赈灾总办的熊希龄目睹灾民惨状,竭尽自己一臂之力,奋力奔走,督办赈济饥弱、疏河整堤、平复土地、抚民善后……
     是年11月,为了救济灾童,熊希龄建立北京慈幼局,专收那些流离失所的儿童。水灾平息后,收养的灾童达数百人。
     熊希龄认为,这些儿童不但要有饭吃,而且还要有学上,他们不但要学习文化,而且还要学会自食其力的本领,既能养活自己,又可以报效国家。
    1 91810月熊希龄以慈幼局名义,向民国大总统徐世昌申请,得到末代皇帝溥仪的私邸园林—香山静颐园,同时成立静颐园董事会,决议在香山静颐园筹建香山慈幼院。
     1920年香山慈幼院成立。
     香山慈幼院设立男、女两校和一个蒙养园(幼儿园)。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从婴幼启蒙开始,之后是小学直至高中,接受系统的文化教育,德智体全面发展。此外还要参加慈幼院校办工厂和校办农场的实习劳动,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
     香山慈幼院建院以来,由一个单纯的慈善学校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培养人才的专门学校。早在二、三十年代就以治学严谨、师资精干、学生成绩优良而闻名。他的学生遍布海内海外,他的教育理念是非常成功的。
     可惜的是,文革时期闹“红卫兵”,香山慈幼院遭到严重破坏,在除四旧时,被改名“立新学校”。香山慈幼院这个校名从此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当蓬勃来到立新学校时,所见到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破烂不堪的校园。名曰“立新”,可是哪里有一点新的概念?许多门窗玻璃破碎,损坏的门窗用课桌面或者硬纸板订上,以便挡风。教室内的玻璃黑板完整的寥寥无几,多数有裂缝,有的干脆少了一半。讲台、课桌椅东倒西歪,残缺不全……
     这是学校吗?在这样的环境上班,简直是受罪!
     蓬勃对分配到立新学校十分失望。
     当时立新学校的校长姓林,党总支书记姓朱。他们也是刚到学校上任不久。他们属于那种有事业心的教育工作者,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立新学校重新整顿好,恢复老香山慈幼院的优良传统,把被“文革”搞乱的教育事业重新理顺,让立新真正获得新生。
     可是令他们发愁的是,他们俩新来乍到、势单力薄,现成的教职员工中也没有人敢于站出来挑起这幅重担。
     恰在这时蓬勃的到来让二位领导看到希望。还没有见到人,单凭档案,他们就认定这个转业军人能够胜任。
     校长和党总支书记在与蓬勃第一次见面谈话时,林校长便开诚布公地表达了自己的苦衷:“说心里话,在这样的学校当校长,我都嫌丢人。可是没有办法,这是组织的安排,共产党员就要服从组织的安排。唯一的出路就是依靠我们自己,发扬南泥湾精神,艰苦奋斗,用我们的双手改变现实。
     我想好啦,也得到校党总支书记的支持,就是先从整顿学校教育环境入手,同时也改变了我们自己的工作环境。这个学校占地100多亩,有条件利用学校宽敞的校园,把立新学校建成一个美丽的花园式学校。
     用一句老话说,就是: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只有美丽的学校,才能够吸引好的师资,才能留住人才,才能把学校的教育工作搞好。”
     听罢林校长的话,蓬勃有所感触,缓缓说道:“当我听说分配到立新学校,起初还是挺高兴的。因为通过‘安转办’的介绍,我知道立新学校的前身是香山慈幼院,这个名字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听我父亲说过,四九年北平和平解放,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那时因为部队工作紧张繁忙,随军的孩子,有的就寄养在香山慈幼院,我也是其中之一。只不过我那时还不太懂事。现在懂事了,我应该感恩。天下竟有这样的巧事,偌大的北京,就把我分配到立新学校,我与香山慈幼院真是有缘,给我一次报恩的机会。我当时就表态,愿意到立新学校工作。可是到来一看,却是这个样子,真叫我进退两难。”
     党总支朱书记说道:“大道理我就不说啦,就问你一句:你是共产党员吗?”
     蓬勃答道:“是。”
     朱书记说:“那就简单了。改变这个破烂学校,是你转业后接受的第一个任务。完成之后,愿走还是愿留再做决定吧。”
     蓬勃思忖片刻,小声道:“嗨,就这样,干吧。”
     林校长露出笑容,说道:“我就知道嘛,只有像你这样的转业军人才敢承担这个任务。你要有信心。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你不像老职工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只管放开胆子干好工作,我们全力支持你!”
     此时蓬勃的心情好多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10-4 23: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晋阳秋和天蓝的回帖,很感动。没有想到我刚刚发帖第一天就有如此强烈的反响。一根无形的纽带,把原本不认识的我、你、他联系起来,共同的经历,共同的思维,共同的喜怒哀乐,还有共同的语言。我们本来就是朋友,现在相会于三晋大地。
老兄弟,老校友,老插友,向你问声好!
说起进香山慈幼院,我那时才一岁多,什么也不记得,是后来听我父亲说的。49年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不愿进城,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至香山,占用了香山慈幼院的校舍,把香山慈幼院迁到西安门大街26号(现在的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先是由军队接管,后来由北京市政府接管。我的父母都在公安纵队,刚接管的北京乱的很,根本就顾不上照顾孩子,于是我被送到那里的幼儿园寄养,那时不收费。
54年由国务院出钱,在白堆子建成新的校址,香山慈幼院从西安门迁到白堆子,仍然保持私立学校的性质,所以收费很高。那时我转到公安部六一小学,是公立的全寄宿子弟小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10-5 17: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5-10-5 18:02 编辑

(续前)
     校长和书记又把整修学校的美好计划向蓬勃详细说明,将美化校园的任务直接交给他。为了便于开展工作,还给他一个总务处副主任的官衔儿。
    后来蓬勃才知道,总务处正主任是副科级干部,他这个副主任只是一个便于称呼的官名,不算干部,其实就是个普通职员,还不如修理门窗的木工师傅拿钱多。
     蓬勃在部队是团政治处干事,大小也是连级干部。现在一转业,等于连降两级,连排级都不是了。
     当不当官儿,对蓬勃来说并不重要,他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满脑子想的是如何把校领导交给的工作做好。
     蓬勃的具体工作有两项,一是带领总务处工人维修校舍以及教学设施;二是带领劳动班修整校园,种草、栽花、植树、绿化环境。
     他请来市园林局的园艺工程师,进行美化校园的设计。按照设计图挖水池,装喷泉,做假山……
     经过三年的辛勤工作,蓬勃真的把立新学校整修一新,建设成了一个黄土不露天、四季常青、花草满园的“大花园”式学校。一举获得海淀区花园式学校的称号。
     校长、书记对蓬勃十分满意,很欣赏他那种一竿子插到底的工作作风。在教职工的眼里,蓬勃似乎是校领导的“大红人儿”。
能够与学校领导积极配合工作,并且取得成绩,本来是一件好事,不料“天有不测风云”,好事变成了坏事。
     这一年,校长换届,林校长走了,新来一个张校长。
     在张校长的眼里,林校长大搞绿化美化校园的举动是“不务正业”,是抓错了方向,是完全错误的。
     蓬勃这个林校长的大红人、干将,自然成为张校长要排除的“异己分子”。蓬勃明显感到来自新校长的冰冷压力。
     蓬勃“总务处副主任”的头衔没有啦,变成一个地道的打杂工。
     这是怎麽回事?蓬勃很是不解。他并不知道张校长与林校长的工作观点不一样,才造成这种局面。蓬勃只是苦苦思索着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是不是整修学校的任务已经完成,他该走啦?可是通过三年多的努力工作,他对立新学校产生了感情。这一草一木,这满园的鲜花,这平整的操场,这整洁明亮的教室……校园里没有一处不浸透着蓬勃的汗水,没有一处不回荡着劳动班的欢歌笑语。蓬勃把对香山慈幼院的报恩思想完全转移到立新学校,刚刚有一点起色,他怎么舍得离开呢?
     有一次正赶上张校长和蓬勃同值夜班。蓬勃不会放弃这个机会的,他要和张校长好好谈一谈。
     蓬勃十分坦率地向校长汇报思想:“我当兵十几年,虽然现在已经转业,但是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本性仍然存在。我的原则是:在家围着老婆转,上班围着领导转。以前我绝对服从林校长,现在我绝对服从张校长。请您相信我,我是校长最好用的一个兵。”
     蓬勃的表态起作用了。因为他的诚恳和单纯,让张校长觉得此人可用。
     张校长上任后,也有他自己的打算,那就是他要在学校的硬件设施上提高水平,而不是像林校长那样做一些表面文章。立新学校还保留着幼儿园、小学部、初中和高中四个部,他想从根本上恢复原香山慈幼院从幼儿园到高中一条龙的教育模式,将立新学校办成一个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特色的学校。
     不久张校长找蓬勃谈话,表示想让他发挥懂基建工程的特长,负责学校房屋修缮,特别是更新老旧的水、暖、电设备、更新供暖锅炉设备,改善供暖条件。
     另外还要具体负责规划建设一座教学实验楼。
     得到校长的重用,蓬勃又恢复了活力,这些工作对蓬勃来说,简直小菜一碟。他轻车熟路,不出两年,校舍面貌一新,水、暖、电全部进行更新。特别是冬季供暖,室温由从前的12度提高到20度。教学实验楼也如期建成投入使用。立新学校的办学条件大为改观。
     张校长对蓬勃的工作非常满意,他又当上副主任,成了张校长的得力干将。
     这一天,在校长办公室张校长对蓬勃布置新的任务:“我自从来到立新学校,就一直想着一件事:‘立新’这个校名带有浓厚的文革色彩,不但名字不好,而且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区里排名落后。我想改变落后局面,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挖掘一下我们自身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原香山慈幼院在教育教学方面那些成功的经验。
     我想从恢复香山慈幼院校名入手,以此作为契机,实行教育教学改革。
     蓬勃,你和董副校长一起,组成一个香山慈幼院研究小组,这段时间放下其他工作,专门收集和研究香山慈幼院的方方面面,特别是香山慈幼院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记载。
     这个任务很重要。如果有了眉目,及时向我汇报。”
听到这里,蓬勃喜上心头。原来张校长也是有大志向的。恢复香山慈幼院,蓬勃虽然没有想过,可是听张校长这么一说,立马觉得这是一件义不容辞的大事。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10-6 20:40:26 | 显示全部楼层
晋阳秋 发表于 2015-10-5 20:02
我们刚刚入学时是篱笆墙,细竹竿编的。后来是砖墙,露着一条条的空隙,不是很高,高年级同学有的就 ...

儿时的回忆,幸福时光,母校的怀念,终身难忘。每年的7月7日,老香慈有一个“回家节”。从香山慈幼院毕业的学生这一天返校“回家”团聚,与当年学友、师长畅叙友情。现香山公园静颐园的“白云亭”就是回家节的纪念建筑,附近还有一排“思亲舍”,返校者可于此暂宿。熊希龄院长赋醉桃花源词:
“四围山拥白云亭,儿时路所径。远离亲舍望云亭,云停心未停。云出岫,数归程,朝朝亲倚门。云来云去绕儿身,儿毋忘母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5#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09:0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5-10-7 09:29 编辑

(续前)
     从此,蓬勃和董副校长蹬着自行车,每日前往北京各个图书馆、档案馆,海淀区教育局和北京市教育局,查找有关香山慈幼院的文字资料,仔细阅读,认真抄写。
     听起来这项工作挺简单,其实很复杂。
     顺着香山慈幼院这条主线,会出现许多相关的机构和人物,形成若干分支。每个分支都必须进行查阅,才能与香山慈幼院这条主线共同构成比较完整的文档记载。
     在抄抄写写的过程中,蓬勃的脑海里逐渐呈现出香山慈幼院的历史轮廓,并且越来越清晰。
     张校长交代的任务重点是香山慈幼院的教育教学经验。蓬勃和董副校长研究了很长时间,写了一份报告书:
     报告书
     张校长:
     遍询我市各文史档案馆藏及图书记载,已获悉香慈概貌沿革。初感香慈教育理念以及实施均有我借鉴之处。粗略整理呈上,望指正。
(一)香山慈幼院的创建
         1917年夏末,直隶、京畿……(本文已有叙述,略)
(二)建院初期
     建院初期以收养教育孤贫儿童为宗旨,以职业教育为主。
     熊希龄院长提出把学生培养成“能独立生计,适应社会需要,以养成健全爱国之国民”的教育方针,将办学重点归纳为三条:
     1、以职业教育为主,特别重视农业教育;
     2、重视师范教育;
     3、饮水思源,酬报社会,为社会服务。
   (三)办院宗旨和教育方针
      1926年—1929年完善和确立了办院宗旨和教育方针。
     第一条:本院为救济孤贫儿童,施以发达身心之完善教养,使植立德智体群四育之基础,而能独立生计,适应社会需要,以养成健全爱国之国民为宗旨。
     第二条:本院教育采取现代最新式之方法,以学校而兼家庭之教育,改革儿童公寓场之空泛理想,加以随时随地随事之训导,使儿童得享家庭之幸福。
     第三条:本院教育注重农工事业,及其他事务实地劳动工作,顺应儿童个性本能,使发生最浓厚之职业兴趣,以收将来择业、乐业而为国家社会增加生产之效果。
        《香山慈幼院院歌》(歌词 熊希龄)
         好好读书,好好劳动,好好图自立;
        大哉本院香山之下,规模真无比;
        重职业,自食其力,进取莫荒嬉;
        好兄弟,好姊妹,少年须爱惜。
      《香山慈幼院校训》(熊希龄)
               勤谦俭恕
               仁义公平
(四)香山慈幼院规模和施教方式
      第一校  蒙养园和家庭总部
      1、蒙养园(也称幼稚园、幼儿园),收四至六岁儿童,全寄宿。入院学生叫幼稚生,在园中接受启蒙教育。课程有歌舞、游戏、设计。设计课包括礼貌、礼节,以游戏形式施与启发式教育。
      毕业后的幼稚生选出一部分为模范生。模范生每天到第二校上课,课后仍然回到蒙养园寄宿。他们的责任是以长带幼,照料新收的幼稚生。
      2、家庭总部,为孤儿设计的特殊教育方式。每个小家庭有家长一人,儿童十数人,食宿于独立庭院。儿童每日到慈幼院第一或第二校上课,回家后接受慈幼院设计的家庭教育。这一方式对儿童的心智发展裨益匪浅。
        第二校  小学部
     办学总则:“本校依据本国之国情及时代的需要,培养健全的国民并实验最新之教育方法。”
     “养成儿童工作及事务之劳动习惯;增进儿童独立生活的知能;训练儿童科学的思想;发展儿童民族的观念;锻炼儿童健康的身体;涵养儿童良好的道德。”
     课程有:
     1、文化课,与一般国民小学相同。
     2、劳作课,包括手工、设计、农工场实习劳动、建校劳动、家务劳动……
     3、文艺体育课
     4、训练课,包括组织训练、纪律训练、礼貌训练……
     5、家务课,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和而为一。
     “家长之于小孩,不外衣食住之照顾,疾病之调护,做人之教诲。”家务课的责任在于对学校加强做人的教育,人格的修养强于知识的灌输。
     学生组织有:
     1、学生自治会,儿童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的学生组织。设有村自治会和级自治会,主席是村长和级长,负责学生课外一切活动以及服务。
     2、工学营,采取军事编制,进行军事训练,组织远足、社会交流、社会服务等活动。
       第三校  中学部
     分为男女两校。
     1、男校,包括普通中学班和中级师范班两部分,后来又增加高级土木工程科。
     普通中学班开设的课程丰富,有:国语、数学、英语、历史、地理、博物、生理卫生、物理、化学、工艺、美术、音乐、体育、武术、军操、童子军、党义、公民训练。
     中级师范班开设课程有:语文、算数、珠算、英语、代数、几何、三角、生物、化学、物理、生理卫生、历史、地理、人生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术、体育、音乐、公民训练……全部学下来需六年时间。
     高级土木工程科课程(略)
     2、女校,中级师范班后来又增加幼稚师范学校。
     女子师范的课程与男校师范相同。
     幼稚师范是熊希龄根据中国的国情独创的一门教育,他说:“此校教育不仿美国,不法日本,专自成立一种实验教法,根据生活即教育之原则,合教学做三项为一,以适合我国国情及时代之需要。”
     第三校实行全额免费,但须记账。要求学生饮水思源,毕业后以其薪俸无息偿还,意在使学生知其义务,力行节俭,报效社会。
     第四、第五校  职业学校
     设有农科、工科、商科,培养中等职业人才。
     职业学校除设置相关知识课程外,校内还有家畜饲育场、养蜂场、果园、铁工场、木工场、化学工场、陶工场、织染场、刺绣场、印刷场。
     此后在第四、第五校的基础上,建起慈云地毯厂、慈平制革厂、慈华织染厂、慈恒印刷厂、慈诚织袜厂、慈型机械厂。
     一方面解决本校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收纳从蝗灾区招收的灾童。
     第六校  大学部
     专门为从香山慈幼院毕业考入大学的学生服务机构。详见章程:
     1、凡考升大学的正生,其学习经费可由慈幼院担保,向香山农工银行借贷。该生大学毕业后,由其薪俸项下按年摊还;
     2、凡慈幼院培育的大学生,每年寒暑假均回慈幼院,一方面由教育股考询其品学等有无进步,决定下学期是否为其贷款;另一方面该生须到职工部各工场兼习工作,以其所得津贴,存入农工银行作为购书及其他款项之用;
     3、慈幼院拟在燕京与清华大学之间建造一寄宿舍,凡慈幼院毕业生考入大学者,皆在此寄宿通学,此设施由慈幼院派人管理。以保持慈幼院的优良传统和校风。
   (五)香山慈幼院的变迁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香山慈幼院被迫停办。熊希龄南下欲将慈幼院迁址,不幸在长沙病逝。熊希龄夫人毛彦文接任慈幼院院长,从1938年至1945年在桂林、柳州、芷江先后办了四个慈幼院分校。
     北平香山慈幼院停办后,留校学生在熊公馆避难。
     1938年初,避难学校重返香山慈幼院,在第二校复课。
     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彦文回到北平,重新恢复香山慈幼院各校。
     1949年1月,香山慈幼院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3月全部迁址到西安门大街26号。
     同时中共中央从西柏坡移至香山。
     香山慈幼院迁址后,交给北京市政府接管,仍然保持私立学校性质,经费不足部分由政府补足。
     1954年中共中央责成北京市人民政府在阜成门外白堆子圈地100余亩建成新的校址,香山慈幼院遂从西安门迁至白堆子。香山慈幼院归属北京市民政局管理,保留私有制。学校建制包括:幼儿部、婴儿部和小学部,全部寄宿制。
     1966年爆发文化大革命,香山慈幼院被迫停课。
     1967年香山慈幼院归属海淀区教育局,由私立学校转为公立学校,取消了香山慈幼院名称。将原香山慈幼院婴、幼两部更名“新生幼儿园”,取消婴儿部,幼儿部仍为整托寄宿。原香山慈幼院小学部更名“新生小学”,改寄宿制为走读。同年在新生小学校内又新建一幢教学大楼,成立“立新中学”。
     1973年新生小学、立新中学和新生幼儿园合并,定名“北京市立新学校”。
     报告人:董蓬      年  月   日
     董副校长把报告书交给张校长。
     张校长拿到报告书后,如获至宝。用两天时间仔细反复看了好几遍,构思下一步的计划。          他推开了党总支朱书记的房门。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6#
 楼主| 发表于 2015-10-7 22: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晋阳秋 发表于 2015-10-7 14:20
您给我补了一课!院歌校训和施教,是我第一次看到,开设的课程好全呀,我们那会儿已经使用统一教材了 ...

不要再猜题目了,本文一定会切题的。只要作品有可读性,启发性,能够不让读者失望,就是成功的作品。但最后是否成功,是个未知数。
好在我这一篇并未成稿,是一边写一边改,完成一贴发一帖,想到哪儿就写到哪儿,跑题了再拉回来。您在阅读的同时,也就体验了作者现实构思的过程。是不是更有意思?希望您随时提出意见,参与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7#
 楼主| 发表于 2015-10-8 13:2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5-10-8 13:31 编辑

(续前)
     朱书记正在办公室里悠闲地观赏着一盆盛开的君子兰。这位老书记自打校长换届后,说话少了。他原先不是这样,与林校长无话不谈,学校大小事情,两人商量着办,有时不免发生争论,总得争出结果才罢休。现在他似乎与张校长保持着一定距离。他对张校长的最大意见,就是对林校长的态度,张校长把林校长全盘否定,是这个老同志没法容忍的。尽管他看到张校长上任后十分敬业,全心全意扑在立新学校的工作上,学校的面貌在日新月异的变化着,他承认张校长是个好校长,可是感情这道坎儿,很难过去。这层窗户纸,还须张校长自己来捅破。
     张校长很清楚,他与朱书记的隔阂源于对林校长的工作评价,否定林校长就等于否定朱书记。如果不消除他们之间的隔阂,再往后的计划怎么实施呢?他需要党总支的支持。
      正好,蓬勃和董副校长所写的调查报告书能够打破校长和书记之间的僵局。共同的奋斗目标,一定可以把他们团结起来。
      推门进屋,张校长首先开口:“老朱,咱们谈谈好吗?”
     朱书记早有耳闻,张校长派出蓬勃和董副校长去搞香山慈幼院的调查,这背后的文章不是明摆着吗。这件事林校长在位时他们研究了多次,只是时机不成熟,还没有来得及做。现在张校长主动来谈话,一定是工作有进展了。
     于是微微笑道:“不用急,先看看我这盆君子兰,一下开出四朵,真是人见人爱。你不喜欢吗?”
      张校长一边看花一边点头道:“好,好。”
     他看朱书记盯着他,在等着他继续说下去,忽然脑子明白了,朱书记是话里有话呀。
     张校长紧接着说:“老朱你是在批评我吧?老林搞花园式学校是对的,我今天承认自己说错了话。”
     憋在朱书记心中的结症解开了,他离开花盆,指指椅子道:“坐下慢慢谈。”
     张校长拿出报告书,递给朱书记道:“你看看这个。”
     朱书记戴上眼镜,大略看了一遍,大声道:“这份材料很好!以前我和老林也想过,可惜没有时间。每天忙着修复校园,美化环境,招才纳士。饭得一口一口吃,事得一件一件做吧。有道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老林把基础打好啦,你在这么美的环境工作,是不是很舒服?好啦,我不多说了。谈谈你的计划。”
     朱书记虽然没有一句批评的语言,可是张校长听得出来挨批的意思,心服口服道:“老书记就是老书记,我服气。”
     接着他开始讲出自己的计划:“文革对教育事业的破坏非常严重,香山慈幼院就是例证。对校园校舍的破坏可以用两三年修复,可是对教育体制和教育思想观念的破坏是很难修复的,它又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水平。
     立新学校的中考升学率和高考升学率在海淀区排名靠后,就连附近的玉渊潭中学、阜成路中学和花园村中学的排名都不如。
     排名又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影响优秀师资队伍的稳定性,影响生源的质量,使立新学校进入一种恶性循环。试想,如果不改变现状,立新学校还有希望吗?”
     朱书记站起身给张校长倒了一杯水。
     张校长接着说:“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做为一校之长,是庸庸碌碌的随大流,混过一届,还是轰轰烈烈的进行改革,改变学校落后的状况,为党的教育事业做一点贡献?我选择了后者。
     怎么改变落后现状?我认为必须紧紧抓住一个‘改’字。改什么?就是要改变立新学校的办学理念。
     香山慈幼院在教育事业上是非常成功的,他成功在其教育理念符合国情、符合民意、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趣向。在育智和育人的重心位置上,他始终偏重在育人,育人是纲,纲举目张。围绕育人,德智体群四育顺理成章全面发展。这样的学校一定是绝大多数求学者,特别是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
     然而,现在的办学理念却偏离了方向,普通初高中只在追求升学率的一条跑道上竞争,说跑道还好点,其实就是一个独木桥,立新学校已经被挤下来啦!
     再爬上独木桥根本没有希望,只有另辟蹊径才是出路。实行教学改革,放弃目前单纯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教学理念,继承和发扬香山慈幼院全面育人的教学理念。
     在这方面立新学校是有条件的。具备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四部的学校,在北京市绝无仅有。这是香山慈幼院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立新学校如果办成一个以育人为主,从幼儿园、小学、初中至高中一条龙,15年一贯制的教育体系,办成一个有特色的学校,自然就能不断招来优秀师资人才,自然就能吸引家长的关注,形成趋之若鹜,争相求入的局面,自然提高了入取条件,自然保证了生源的质量。那时,招生、教学、升学率自然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这只是设想。”
     张校长停顿一下,喝点水,又继续道:“我计划第一步是将香山慈幼院的办学经验写一份详实材料,加上我们的改革意见递交教育局,争取得到上级的支持。然后根据上级的意见再做下一步的计划。”
     朱书记摇摇头说:“不行,太直白了。拿出一个民国时期的,又是一个由国民政府要员开办的学校当样板,交给共产党的教育机关,要求教改,人家会怎么想?我看不把你撤职算轻的,也许最好的结局是置之不理。
     依我看,先写一个香山慈幼院院史,突出香山慈幼院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以文史资料的形式送给教育局。这样,他们从研究教育学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不那么敏感啦。”
     张校长哈哈笑道:“老书记就是老书记,想问题就是周到。好,写院史!让谁写呢?”
     他开始从语文老师中搜索人选。
     朱书记说:“不用找了,我看蓬勃就行。”
     张校长一愣,道:“为什么?他不就是一个大兵吗。工作上有干劲,敢闯敢干,可是写院史就不同了,需要写作功底的。”
     朱书记笑道:“看看,你不了解吧!蓬勃自从来到立新学校,一边工作,一边自学高考,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已经毕业了。我看到了他的毕业考试作文,写得不错,有新意,脉络清晰,文字流畅,作文还登到他们的校刊上。放着这么好的笔杆子不用,你还用谁呢?”
     “真的吗?”张校长吃惊道。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8#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0: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西荆村民 于 2015-10-10 21:09 编辑

(续前)
     蓬勃接受了编写香山慈幼院院史的任务。董副校长仍然与蓬勃搭帮。
动手编写之前,还有大量的准备工作要做。
     一是还要重返档案馆、图书馆,翻拍复制历史老照片、图表、画册之类。
     二是走访香山慈幼院的老职工、老校友,聆听他们的回忆,讲述他们在香山慈幼院时的故事,一一详细记录。这些有血有肉的亲身经历,是香山慈幼院院史中最充实、最鲜活的一部分。
     在走访老香慈的过程中,董副校长的参与尤为重要,因为他代表的是学校,是组织。那些老香慈的感激之情流于言表,充满了对香山慈幼院的热爱和怀念。
     每一个老香慈在讲述他们的亲身经历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已经把香山慈幼院当成了自己的家。在这个大家庭里,他们除了获得了学智,更让他们留恋的是父爱的慈怀和母爱的呵护,还有情同手足兄弟姐妹般的亲情。
     随着走访笔录的不断增厚,蓬勃和董副校长逐渐感受到老香慈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的心声,那就是文革否定了香山慈幼院的教育制度,如同毁掉了他们的家园。他们强烈希望立新学校通过编写院史,向国家教育界展示香山慈幼院的真实面貌,在立新学校的大门上,重新挂上香山慈幼院的校名。
     通过走访,蓬勃收集到大量素材,还有许多历史老照片。这为他编写院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几支圆珠笔,一摞稿纸摆在案头,蓬勃投入埋头编写香山慈幼院院史的工作。
     与此同时,董副校长联络到几位香慈老校友,成立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筹备处。
     即将成立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的消息刚一发出,便收到许多香慈校友的捐款。校友会筹备处有了充足的活动经费。
     通过香慈校友会筹备处联络到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主席雷洁琼。雷洁琼曾任香山慈幼院理事会理事长,得知消息后,非常关心,她说,召开香慈校友会成立大会时,她一定会来。她一再嘱咐,香山慈幼院院史写好后,一定送她一本,。她还提醒道:“熊希龄的夫人,香山慈幼院的院长毛彦文女士还健在,现在住在台湾,要把消息告知与她。”
      香慈老校友,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原铁道部部长刘建章得知消息后,马上驱车来到立新学校接见校长、书记,还有院史编写人员和香慈校友会筹备处工作人员。张校长要求刘部长亲自指导大家的工作,刘建章婉言推辞道:“同志们的工作做得很好,我就不必指手画脚啦。有什么困难,找我。”
     之后,刘建章又列数道:“从香山慈幼院出来的,现在部长级的,王子纲,邮电部长;赵志刚,邮电部副部长;安法乾,商业部副部长。他们都能帮上忙。”
     这些重量级的人物,令蓬勃兴奋不已。他愈加觉得编写院史的工作分量不一般。快写,快写,再快写。
     董副校长那里的工作进展很快,然而蓬勃这里快不起来,因为只有一支笔,字要一个一个写,别人帮不上忙。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有言曰:“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蓬勃写院史差不多达到了这种境界。可是这一天的窗外之事,他不闻也得闻。
     学校有人要去天安门广场声援静坐请愿的大学生,动员蓬勃参加。蓬勃以工作太忙推辞,遭到了谴责:“不关心国家大事!”
     什么国家大事?至于闹到在天安门广场静坐!     蓬勃惊愕。忙问详情。
     得知:北大民主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园地。有关民主、自由以及对当前政府和腐败现象引起讨论高潮。“五四”将至,情绪激愤的大学生借纪念“五四”运动上街游行,提出“打倒官僚政府”、“打倒腐败政府”、“要民主”、“要自由”的口号。因未引起政府重视,进而动员了各校大学生罢课,到天安门广场静坐请愿,要求政府对话。现在事态发展更加严峻,静坐大学生宣布绝食!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感动了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纷纷来京声援,并加入静坐行列。
     哎呀不好!蓬勃第一反应就是文化大革命又来了。这些大学生怎么啦?国家刚刚安定了几年,你们就不耐烦了,又要造反。当年红卫兵造反是从北京造到全国,现在大学生造反又是从北京开始,把全国的大学生招到北京来一起造反。
     乱了,又要天下大乱了。
     还写什么院史呀,一切都成了未知数。
     ……
     枪声阵阵,从西向东。蓬勃彻夜未眠。
     由于全国各地的大学生从四面八方涌入北京声援,使这个城市负载骤然剧增,濒于瘫痪,就连重大的外交国事也受到严重干扰。加之入城者鱼目混珠,大批不法分子也借此浑水摸鱼,破坏了首都的社会治安。接报出警的警车连同公安干警,被站满大街的群众误认为要镇压学生,将他们打得稀里哗啦地逃回去,禁闭大门,不敢接案和办案。连警察都不能维护首都的安全了,还有谁能够保护首都,保护党中央呢?
     为了维护首都的正常秩序,中央果断地动用军队,发出戒严令。
     当过兵的蓬勃知道,军令如山,没有丝毫情面可讲。戒严部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无论路上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必须克服。逢山越山,遇水涉水,若遭到阻击,必然刀兵相见。
     可怜的孩子,由于你的无知,“要民主、要自由、反官僚、反腐败”的热情演变成了对峙国家政权的激情。你本爱国,却不由自主的站到国家利益的对立面,事得其反,枪弹是没有思想的。要知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允许臣民自由的损害国家利益。
     只能说这是民主墙下的噩梦。
        (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9#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0 21: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香山慈幼院校友会筹备处

插图1.jpg (362.83 KB, 下载次数: 4)

插图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376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3728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1 22: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您的帖子一起回忆往事,心情很愉快。我在六一小学时就去过香山慈幼院,是开运动会。在 我的印象里,香山慈幼院的学生有点傲气,六一的学生有点土气。因为六一的学生都是随军的孩子,愣头愣脑没什么教养,输了也不服气。真逗。
关于北京63事件,始终是人们心中的一道阴影,说什么的 都有。我差不多目睹了全过程。敏感话题,文中我是点到为止。说句实在话,北京那时真的乱了,谁最高兴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9 00:47 , Processed in 0.203011 second(s), 25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