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医院的故事

[复制链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890
11#
发表于 2016-11-2 08:21:46 | 只看该作者
不同病例细钻研,
治疗自然涨经验,
病人感激特自豪,
遇上无赖也麻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51

主题

8万

帖子

4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435853
12#
发表于 2016-11-2 08:55:16 | 只看该作者
同是新右旗草原牧区天津知青思歌腾的故事你的医德医风真是佩服,继续发挥余热做贡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0:49:37 | 只看该作者
党项人 发表于 2016-11-1 16:47
要想恢复正常的医患关系,必须真正落实六二六指示!医生是人民的白衣天使,患者是医生的亲人,医生是患者的 ...

感谢党项人朋友的关注,也看过您的许多文章,很为您的奋斗精神而感动,为您加油鼓劲!也感谢红樱桃朋友的鼓励,我们都是曾经的草原知青,以后联谊会上有机会见面多交流,谢谢。再发一篇吧,与大家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20:50: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6-11-2 20:59 编辑

出诊
      早晨刚到医院,一对老年夫妇就在等我了,他们说;前天就来找您,您歇班了,您快给去看看吧,我们老太太病情挺严重的。已经输了两天的消炎药,不见好。
这是一位96岁的老太太,近两年一直住在医院附近的老年院,过去也给她看过病,主要是有些脑萎缩,有时有个感冒发烧、肺部感染什么的。这次是近日有些咳喘,自前天开始神志不清。
我仔细地检查病人,发现其已经处于较深度的昏迷,皮肤微热、有汗。血压60/0毫米汞柱,脉搏130/分,呼吸34/分,且有暂停呼吸,体温不高,心音低,两肺散在中水泡音。显然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已处于濒危状态。
     家属询问情况如何、还能活多久?我说,今天吧,也许很快,赶快准备,该叫的人尽快通知吧。他们要求还是给想办法抢救一下,尽量延长一点时间。我说,好吧,看来你们也不准备去医院了,再说也来不及了,先用些急救药试试。说罢,我便急忙赶回医院,大约7-8分钟的路程。
     我为病人开了一组静脉用升压和呼吸兴奋剂等急救药物,力求提高血压和维持生命体征。我说,先试试吧,如果2小时后还活着,你再来找我,看是否还需加用其他治疗。
像这样的危重病人,不在医院抢救,治疗是相当困难的,且不说用药不便,就是这一来一去,再挂号、取药、然后再联系护士出诊,就用了1个多小时,这最佳的抢救时机就过去了。果然,没多久,家属来了,询问开死亡证的事情——出诊的护士刚到老年院,还没有将静脉扎进去,病人就死了。当然,家属也没有什么意见,一切都在情理和意料之中。
     出诊,是社区医疗的一个特色,这极大地方便了病人和病人家属,但也给我们全科医师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假如家庭输液治疗中出现了问题,比如输液反应等,轻者还好说,真是要危及到病人生命,那可就说不清了。当然这些年还没有发生过死亡事件,我想也只有等到发生了严重事件,这家庭输液才能够取消。其实这些年已经取消了青霉素、头孢类容易引起过敏反应药物的家庭输液,大部分家庭输液都是慢性心脑血管病人,所用药物大多安全。但也不敢保证绝对安全,因此也总是提心吊胆。但病人来找,还不能拒绝——这是医院规定。不是么,前几个月就有一例要求家庭出诊换药,接诊大夫没有答应,竟被反映到媒体,登载在报纸上,说你们社区卫生服务徒有虚名、刁难老百姓。结果吓得院长带着相关责任人到病人家里赔礼道歉,还无偿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你说是不是让人觉得别扭?
     社区医院的出诊,优乎劣乎?


                                                处方
       一位老太太,71岁,有慢支、肺心病史。近头晕无力,活动后气喘加重,在某部队医院门诊做了脑CT,诊断腔隙性脑梗塞,自行带药来门诊输液。处方为:1NS 250ml+丹红注射液40ml25%G250ml+血栓通15ml3、丁各地尔250ml,静脉点滴3天,药费千余元。病人的家离医院很近,过去也常来门诊看病,因此对她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这是一位孤寡老人,身边仅有一个十四、五岁的外孙女(父母离异,女孩跟着老人过)生活相当困难。老人有慢支肺气肿几十年,常因病情加重来门诊输液,每次就诊都要求用一些便宜的药,我们也尽量在合理的范围内满足她的需求,选择一些既能治病价格又合适的药来为她治疗,有时治疗费也要减免一些,主要是同情她的遭遇,怜悯之心人皆有之。
    看着该医院的药和处方,看着老太太一步一喘的样子;颜面肿胀,口唇微绀,心动过速,两肺啰音,心中不免有点难过。主要替子弟兵难过。病人明明是一个肺心病人,有慢性心衰和呼衰,还有贫血和营养不良。这些情况都可以导致头晕、无力和衰弱等。而用腔隙性脑梗塞来解释并予以治疗实在欠妥。
      世界上有些事情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在医院药物回扣、提成是一种公开的秘密,只不过大医院多些,小医院少些,大夫们凭借自己良心的多少也或多或少的黑了些病人。当然像这个事例还是有点让人感到震惊,从一个病入膏肓的老太太手里拿这种昧心的钱于心何忍?总得先想想病人的利益吧?
辞职
      微微辞职了,这是前天晚上与网友聊天时知道的,昨天上班时,蓝天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我。她说;微微不想让我知道这件事情,怕我看不起她。其实,我除了对微微的处境深表同情外,怎么会瞧不起她呢?
      微微来医院也得有5-6年的时间了,娇小的、瘦瘦的身材,一张略显苍白的脸——典型的弱小女子。她是河北省吴桥人,来自杂技之乡,毕业于承德医学院,虽不是名牌大学,可也是本科学历。不知经历了怎样的一个过程,她辗转来到了天津。记得初来时,先分配到病房实习,主要是由我来带教。现在医学院校毕业的新生,好像基础都差一些,临床方面也没有入门,一般多需手把手地教。但微微很虚心,学习也刻苦,所以进步也很快。微微对我们老大夫一直很尊敬,她还总将她在承德毕业实习时那里的带教老师如何怠慢她们、不愿意带教她们这些实习生的事情和我们相比较。她说,她很知足,很感谢我们能将自己的所学无私地传授给她,在这里她充分地感受了同事间的真诚和友善。
     好像时间不长,微微就结婚了,新郎是她的同乡,在一家合资企业做管理工作。后来,他们在离单位不远的地方买了一个小偏单,一年多以前,他们有了一对双胞胎女孩。像她这样一个娇小女子怀孕,又产下一对双胞胎,其经历的艰辛,只有她自己最清楚,我们作为观者,只能是惊叹不已了。据说,她的双胞胎女儿可累人了,不仅忙坏了这对年轻的小夫妻,更忙坏了他们双方的老人——他们不得不放下家里的生计从数百里外的老家赶来帮忙。即使这样,也都忙得晕头转向。
     产假过后,还是得上班的,但原先她在妇科的位置被别人顶替了。应该说,在妇科时她的境遇还不错。但是到了新的科室,对于儿保工作,虽然没有多少技术性,但程序很繁琐,责任也很重大。对于一个医科大学毕业的学生,做这些事务性的工作,实在是大材小用。据说她在那里工作得也不顺心,好像人际关系不太好处,常常遭到冷落和排挤。最不让人开心的,是后来发生了一起医疗纠纷,而责任最终都算在了微微头上。结果是责成微微赔偿人家6000元钱,这些钱从她每月的工资中按比例扣除,否则就下岗。这让微微太郁闷了,从此再很少看到微微脸上的笑容。我们都知道微微受到了委屈,因为已经不在一个科室,所以也帮不上忙。虽然两科室相隔一层楼也算得上近在咫尺,有时也能相遇,但总是无暇多说什么。我想,人家孩子内心的苦楚可能也不愿让大家去替她分担或者是不愿给大家添麻烦罢了。
     微微面临的困难很多,主要是孩子没人照看。她本来是想歇长假或想跟领导商谈停薪留职,但当头儿的不同意,要么上班,要么离职。我想,微微最后选择了辞职,不仅需要勇气,也是无奈之举。一个女孩,从外地来津,找到了一份固定工作,组建了家庭,又成为了两个孩子的母亲已经很不容易。如今,为了孩子毅然放弃自己的工作,扔掉那个来之不易的饭碗,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因此,我想对微微说:孩子,不要悲伤,我佩服你的勇敢和坚强。
    昨天中午,在二楼楼梯口,我和微微相遇,我主动和她打招呼并询问她辞职的事情。我看见微微的眼眶马上充满了泪水,有多少委屈要向亲人倾述啊!我只好安慰她、勉励她,困难是暂时的,先照顾好自己的孩子,以后的路还长着呢。我没有埋怨她辞职的草率,木已成舟,索性就听其自然吧。
     我对微微深表同情,我深深地祝福她,在以后漫漫的人生旅途上,会有幸运降临,生活将重新开始。
     再见,微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890
15#
发表于 2016-11-3 08:47:45 | 只看该作者
出诊里面有风险,
医患需要理解间,
处方实证良心事,
微微辞职克万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11-4 14:50:18 | 只看该作者
我和我的学生们
   这些年,单位接连不断地来了好多新人——刚毕业的医学生,学历不一,多数是专科毕业,有的已经在社会上漂泊了几年,一般都没有临床经验。分到科里,一切从头开始,就像娃娃学说话、学走路一样,需要手把手地教。领导很会说话;交给你们吧,你们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让她们帮助你们干点活,写写病历什么的。
   一晃,这些年过去了,他(她)们之中有些人已经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独立工作了,有些还在继续。
   对于年轻的一代,我作为一个老医生,几年来一直无保留地尽心尽力地去帮助她们,无怨无悔。有人说;带教应该给加工资。但是这些年,一分钱也没多拿,领导也不提,我也不好意思去问。还有人说;不教她们,教会了他(她)们你就没饭吃了。我却不以为然;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留着我的技术有什么用呢?不就是为了治病救人吗?将自己的本领传授给新一代,是我们老一代医务人员的责任,也是一种快乐。况且能超越我们也不是几年的时间就能够做到的,再说在这样的小医院——坐井观天的地方,能够达到多高的水平呢?而且,作为目前强调的医学模式的转变——向全科医学的转变,向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转移,使基层医院的医疗功能被弱化也不再受领导者的重视。搞社区,最能出成果,当权者也最容易出政绩、捞资本,最容易得到提拔、得到好处,比如奖励、升职或者当个先进、劳模什么的。也最容易争取到政府拨款,他们也好拿着这笔钱中的一部分去花,去参观、学习、考察、旅游。老百姓为了完成他们布置的任务,则要拼命地去干,去加班加点,去一遍遍地抄写,费尽脑汁地去编写、输机、入户、家访。
   还是说说我的学生们吧。这些年先后来了七八个年轻的大夫,基本上都是女孩子。她们基本上都称我为老师,特别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欣然接受,尽管自己的水平一般,也谈不上有什么做老师的资格和能力。我想,这样的称呼基本上是礼貌性的,就像我们称呼一些年龄大、资格老的护士为老师一样,是一种习惯,一种不成文的习惯。
   我把她们视为自己的学生只是我的一厢情愿,我可没有征求过她们的意见,我想应该不会有太大的意见吧?
   这些学生各有特点,虽不能说都特别聪明,但基本上都很好学,尤其是在平时的医疗工作中我也不断地向他们灌输这样的理念:就是一定要把握自己,好好学习,钻研业务,要有自己的真东西,将应该拿到的东西比如第二学历,执业医师证书等尽快的拿下来,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孩子们很懂事,也很努力,我们相处的这些年,大家很愉快,很和谐。
   这些孩子,多数来自农村,来自郊县或外省,这跟我们医院坐落在城乡接合部,相对偏远有关。都市里的大学生是决不会屈就于此处的,而这些外乡人来我们这里当然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该不会是找了多少门路,花了多少钱才能办到的吧?有句话叫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这些来自农村的孩子,她们才懂得去珍惜,去更加的努力。
    芳芳是我比较喜欢的学生之一,文静,踏实,做起事来一丝不苟,很认真,也很懂事,学习更是努力。因此,她的业务水平提高很快,工作起来让人很放心。如果领导给予机会和重点培养,将来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内科大夫。
   晶晶单纯,外向,也很努力,机遇很好,领导也喜欢,眼下正在一所三级医院进修,是个不错的孩子。
   萃萃,性格活泼,乐天,来的时间不长,专接本5年,山西医科大学毕业,字写得漂亮,病历书写得不错,医学术语描述起来很恰当到位,应该也是一个当医生的苗子。可惜的是,目前被调出去搞社区,真是委屈了孩子。昨天她跟我说了很多知心话,主要是开导我。她感觉我最近有点压抑,她说凡事还是要想开点,不要跟自己过不去,您会好起来的,看您的手相了吗,有两个大大的元宝啊,您前半生辛苦,后半生一定会幸福——老来福,安康,有钱,无忧无虑。说得我舒服,豁亮,高兴!多么好的孩子,比我成熟老练多了,不得不令我刮目相看。
   倩倩,来自河北农村,家境不太富裕。性格有些内向,稳当,好学,有雄心,一心想在大都市闯荡一番,是个有志向的孩子。可惜来了几年一直不能转正,因为由外省调入本市确实有很大的难度。假如学历再高一些,家里再有钱一些,能够让钱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能够开发出更好的门路,或许还有希望。最近,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她顺利地去了本市郊区一家新建的一级医院,条件很好,待遇不错,比我们这里要强上百倍。大家都为她高兴,由衷地祝福她。昨天,她向我来告别,还送了我一份礼品——两包无糖饼干,价格不菲。这使我很过意不去,我能送给孩子什么呢?几年的相处,大家毕竟有了些感情。我嘱咐她到了新单位,一定要珍惜这个机会,除了学习外,还要与周围的人们和谐相处,自己注意好身体,不要像以前那样总是舍不得吃喝。
    我的学生中还有伟伟,萍萍,凤风,还有个龙龙——唯一的大男孩,她(他)们多数已成家立业或事业有成,篇幅所限,不想写得太多了。我觉得他们都是不错的孩子,我把她们都视为自己的学生。看到他们的成长和成熟我真的感到高兴。
我们也能创造奇迹
这是一年多以前的一件真实的故事;新年刚过,一个病人家属来找,说,她妈妈刚刚从三中心自动出院,已经不行了,但又不想放弃,所以要求给出诊看看,能不能再给抢救一下。因为这是一个老肺心病人,对她的病情也有所了解,所以我们就说试试吧。
看病人时,已经是一种深度昏迷,呼吸微弱,奄奄一息,颜面紫绀,但血压、心跳还算平稳。我们向病人家属交代病情,目前的确情况不妙,有严重的呼吸衰竭(肺性脑病),随时都可以死亡,假如能够活过来,除非奇迹出现。考虑她的客观情况,目前主要是呼吸衰竭,有脑水肿的情况,故只给了她一天的静脉液体,主要是用甘露醇和呼吸兴奋剂以及支持治疗等,因为她还伴有一定程度的周身水肿,故心力衰竭也是存在,所以总的液体量仅仅给了1000毫升,其中给了适量的葡萄糖和电解质。我说,先看看,假如能够活到明天,咱们再想办法。结果,第二天,病人还活着,而且似乎对外界刺激有点反应,继续按此方药治疗。3天后,情况有了改观,病人渐渐苏醒。待病情稍微稳定后,便收入我住院部继续治疗,一个月后下床活动,两个月后好转出院。病人及家属千恩万谢,出院几天后特意送来一面锦旗,上面绣着两行金色的大字;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他们说,你们真的创造了奇迹!
无独有偶,去年秋天,一个住院病人的妻子,说她的女儿最近总是胃纳不佳,想让我给看看。这是一个刚刚24岁的女孩,长得皮肤白皙,但面色有些萎黄。我简单地询问病情,主要就是腹胀、纳差,有时还有恶心。没有其他系统症状。但查体时,发现其眼睑结膜苍白,测血压竟然高达230/140毫米汞柱。追问病史,一年前健康查体时曾发现过血压有点高,但具体多少,她也说不清,也未服用药物治疗,也无头痛、头晕、心悸、气喘等症状。高血压和贫血以及消化道症状,让我立刻想到了尿毒症、肾功能衰竭。于是,让病人进行相关检查,结果,血色素为6.6克,红细胞280万,血肌酐达1400微摩尔,尿素氮800多微摩尔,尿酸900多毫摩尔。随即病人去了某三甲医院就诊,并留在了重症病房治疗。大约3-4天后,女孩的母亲再次来找,讲述了在某大医院治疗的情况。她说;大夫让透析,而且大夫还说需要花费很多的钱,最后的结果也是人财两空。我和她爸爸商量了,我们也没有钱了,与其人财两空,不如出院还上您这里来。孩子就交给您了,是死是活我们都认了。怀着对病人的一种同情,我们收下了这个女孩、这个尿毒症病人。既然她们选择了我们,我们就不应该放弃,总是要采取些办法的。
我想,至少应该把她的严重的高血压控制下来,所以开始常规给病人服用非洛地平+倍他乐克,但血压下降不明显,后改为非洛地平5毫克每日两次,配合倍他乐克,再适量服用利降平,结果收到满意效果,血压很快就达到满意范围。收缩压一般在150-120毫米汞柱,舒张压90-80毫米汞柱。后来发现患者血压一般晨起时偏高,即嘱咐病人清晨醒后即服用降压药,逐渐达到了满意效果。针对其氮质血症,给其服用包醛氧淀粉、尿毒清等。针对其贫血,除了适当地服用叶酸、维生素族外,还给予静脉输注黄芪注射液30毫升/日,意在补气健脾,脾为后天之本嘛,主要是改善其全身机能,增强体质。住院两周后,血压持续正常范围,但血色素无改善,复查肾功能也无改善。而且住院期间,逐渐出现心前区及左肩背部持续性疼痛,不能平卧,心前区可听到了广泛的、明显的心包摩擦音。尿毒症患者一旦出现心包摩擦音说明其并发了尿毒症性心包炎,这是一种险恶的征兆。
我们这是一所小医院,过去叫卫生院,现在叫社区服务中心。这里条件简陋,设备陈旧,科室也不健全。但它却有一个住院部,常年有一些老年病人住在这里,也有不少家住附近的慢性病人来这里住院治疗。我们这里的医护人员多数都能主动自觉地兢兢业业地埋头工作,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他们是一群真正的白衣战士。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基层医院的功能由单纯的医疗向着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康复及医疗的多功能方向转变,我们国家称之为社区卫服务或全科医疗。社区卫生服务的模式也叫全科医学模式,因此这里的医生也叫全科医生。全科医学模式的特点就是;以病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的一种新的医学服务模式,在这里提倡全方位的、人性化的、优质价廉的服务,在这里百姓可以找到自己是“上帝”的感觉,而白衣天使们也可以感受能到够拯救上帝的欣慰——这究竟是怎样的一种错位?谁也说不清楚。由于医院转型,社区服务优先,其搞得好与坏,有许多的硬性指标来衡量,也最能体现出基层医院领导者们的业绩如何,因此它颇受医院领导的重视。于是,战略转移,抽出大量的人力无力来应付这些,而临床医疗,这些做实事的医护人员受到冷落,他们的处境也变得很脆弱、很微妙。自然,他们的经济收入也是少得可怜,甚至难以为继。虽然如此,他们仍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知识和精力,为的是他们所追求的事业,为患者解除病痛、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
因为大家的努力,这些年来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被周围的人们认可,也常有些重症病人,前来就诊。本来这些病人在大型医院也算是疑难重症了,但他们却毅然地选择了这里。
还是继续讲述这个尿毒症女孩吧。经过一段时间的常规治疗,这个女孩病情趋于平稳,血压接近正常,心包摩擦音消失,食欲增加,精神好转。但复查肾功能等仍无改善。在入院一个月后,加用中药治疗,本着补肾、健脾、利湿、补气、去浊的原则,组方为:附子、淫羊藿、黄芪、茯苓、白术、山药、大黄等。服药1周后,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故嘱病人出院回家继续服药。以后病人每隔1-2周来院复诊一次,继续以本方为基础加之降压药等,自述症状明显减轻,2月后复查血常规,血色素较住院期间有明显回升,3月后复查肾功能血BUN、尿酸等达正常范围,血肌酐也接近正常范围,较发病初期下降十几倍之多,血色素也达正常范围,尿常规亦转为正常。如此严重的尿毒症病人能够转危为安真是不敢设想,家属激动和感激的那种心情可以想象,他们同样送来一面锦旗;医学奇迹,功德无量!
这是近1-2年来自己临床工作中小有成功的两个病例,她们都是被大型诊疗机构判了死刑的病人,如果家属放弃,那么肯定会离开这个世界。但,她们选择了我们,在我们的精心治疗下获得了重生,直到今天,她们都很快乐地活着,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尽管我们医院很小,条件落后,没有先进的诊疗设备,没有专家学者,更没有上级医生和领导的支持,靠的是大家的共同努力和病人、家属的积极配合。以此,我们取得了成功。谁说小医院无所作为?这要看你敢不敢尝试,敢不敢努力了,只要你去做了,努力了,那就有成功机会。所以,年轻的同事们,如果你工作在基层,千万不要小看了自己。凭借你扎实的基础知识,边干边学,从实践中总结经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大胆又细心,敢于打破常规,既有魄力,又要谨慎,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敢于进取,相信在基层同样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38

主题

2861

帖子

892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27
17#
发表于 2016-11-4 19:35:36 | 只看该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 发表于 2016-11-4 14:50
我和我的学生们   这些年,单位接连不断地来了好多新人——刚毕业的医学生,学历不一,多数是专科毕业,有 ...

知青天使真不赖,
全意为患心地善。
举国医界尚有几?
白衣何日重获赞?
赫荣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890
18#
发表于 2016-11-5 07:55:30 | 只看该作者
带出不少好学生,
精心待患奇迹增,
大医院都判死刑,
这里治疗恢复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805

主题

8170

帖子

4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46632
19#
发表于 2016-11-5 10:41:09 | 只看该作者
“思歌腾的故事”从事的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事业。他善良、富有爱心、童叟无欺。值得称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138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30687
QQ
20#
发表于 2016-11-5 13:49:04 | 只看该作者
这样的医生是人民需要的好医生!也是悬壶济世的好医生!值得称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5 06:21 , Processed in 0.196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