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思歌腾的故事

[复制链接]

4738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794
41#
发表于 2014-12-26 08:09:54 | 只看该作者
夫妻同渡平安夜,
不畏远程去逛街,
滨江路上看教堂,
再进商场点货绝,
泱泱人群太拥挤,
只好提前转回些,
夫人一旁仍埋怨,
老汉心里不为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42#
 楼主| 发表于 2015-1-5 15:46:00 | 只看该作者
时间都去哪啦?
早上7点,走出家门去上班。外面仍是一片漆黑,道路湿滑,天空阴沉沉的,淅淅沥沥的下着几滴毛毛雨,一点也不冷,这哪里是三九天呀!
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步行约10分钟来到十字路口过了马路,前方大约150米就是班车站,约5分钟后有班车来接。时间充裕,于是便转过身来开始慢慢地倒着走,据说这种倒行逆施可以强健腰腹部的肌肉,防治慢性腰痛和劳损。这一段路可以消耗等车的5分钟,同时倒行还可以随时观察班车来的方向。一般情况下 ,刚到班车站,它也就来了。上车后10分钟内便可以抵达工作单位了,进入诊室,时钟刚刚7点30分,此时距离正式开始工作至少还有一个小时,利用这段时间自己可以看点什么写点什么。
中午12点下班,在单位吃过午饭,12点30分之前,乘班车回家,一般情况下13点左右能够走进家门。此时午睡的时间到了,稍事休息,2点之前开始做些别的事情;打开电脑去自己喜欢的几个网站看看,如知青网、医学网等,再看看微信,这段时间大约用去1-2个小时。然后做点家务、准备晚饭等。晚饭后出去散散步,回来后陪老伴看看电视,说说闲话,10点钟以后便准备睡觉,这成为了每天的轮回。
每天都醒得很早,可能是年龄的关系吧,生物钟开始提前,所以每过晚10点,一种难以抵御的困意便袭来,于是便匆匆的洗漱,一般情况下11点前便进入梦乡。3-4点钟有一次起夜,此后便很难再入眠,只是静卧在床,迷迷糊糊,假如能睡个回笼觉,那就再好不过了。算起来,每日的睡眠时间也就5个小时。早上六点钟起床,将自己收拾干净、吃过早餐后,便接近了该去上班的时间。
如果没有意外事件,有限的日子便这样一天天地过着,机械地、规律地重复着前一天的事情,如是便很快,不知不觉。
时间都去哪啦?时间就这样的过去了,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这便是一个平民百姓退休后的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8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794
43#
发表于 2015-1-6 08:00:54 | 只看该作者
退休也没闲在家,
发挥余热笑哈哈,
下午回家也闲适,
晚间早早入睡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44#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5:58:16 | 只看该作者
                    我和“学习而来”
退休后的日子过得很快,就像电脑用语,每天的日子都是在复制着昨天,而今天则是把昨天粘贴过来,只要没有意外情况,明天依然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流逝,让人很感慨,很无奈。于是前几天便以一首当今流行歌曲的歌名为题,写了一篇“时间都去哪了?”的短文,帖在了知青网上。很快,有几位朋友留言表示了同感,有的还为我每日的奔波劳碌表示了关心。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一位署名“学习而来”的朋友给我留言——你我在这里只互称网名,你是思歌腾,我是学习而来。想见个面吗?如果想就请约个时间地点。届时握手言欢。并附上了一张照片(1969年拍摄于当时本市河西区东楼附近的红旗照相馆)。照片中的4个少年男孩身着当年流行的军装,胸前佩戴着毛主席像章,头戴着有红五星的军帽,并排站在那里,左边的第一人身材最瘦小(那便是本人),然后从左至右像阶梯一样一个比一个要高些。他们是中学时期的同班同学,这是在准备下乡去内蒙前夕拍此照片留作纪念的。他们都是六八届初中毕业生,虽然是1965年9月入学,但是在一起真正地接受文化教育还不到一年。1966年初夏刚刚经过了期中考试,文化大革命便轰轰烈烈地开始了,此后便是停课闹革命。在经历了最初的横扫“牛鬼蛇神”、红卫兵小将破四旧的高潮以后,接着就是“造反派”、“保皇派”、“走资派”之间的没完没了的争斗了。虽然那时已经不上课,但我们每天照样还是要到学校走一趟。当时我们年龄还小,主要是在学校里闲逛,看看大字报或者跟着高年级的同学一起瞎哄哄。除此以外,就是在一起玩玩,练练双杠、踢踢足球。夏天的时候便去尖山公园的王八坑里游泳,冬天就在教室或一座废弃的幼儿园里闲聊。当时班里的十几个男同学经常聚在一起,有两位能说会道的就给大家讲一些故事或小道消息之类的东西。那时我们班有两个同姓同学,一个叫宝珍,一个叫宝荣,咋一听还以为都是女生或姐俩呢,其实他们都是男生也不是哥俩。宝珍长得人高马大,善于聊天,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和另一位能侃大山的男生,经常把大家聚在一起讲他们肚子里那些总也讲不完的故事,什么封神演义、三侠五义,还有梅花党之类的将大家紧紧地吸引在一起。虽然文革中那些都是禁忌,但对我们这些半大小子而言却没有任何约束力,要不怎么打发那一天的时光?另一个宝荣,就是今天的“学习而来”,他内向沉稳,脾气秉性与我相似。其实那时候同学之间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像我们几个脾气相投、性格比较接近的男孩自然而然地就能够说到一起,玩在一起,感情也就比较地深了一点,慢慢地也就成为了可以交心的朋友,这就是照片中的那四个男孩。
望着照片我浮想联翩,心情激动。最右边那个眉清目秀的最高者很文静,由于他的模样和做派多少有些像女孩,所以同学们都戏称他为“大姐姐”。他后来跟宝荣一起去了内蒙阿荣旗,再后来他在那里结婚,娶了当地一位女孩。可能是生活不如意吧,后来听说他在那里自杀了,时至今日让人想起来心里都不是滋味。那个年代,制造了多少人间悲剧!中间的另一位后来投亲靠友去了河北农村,可能是临近唐山的滦县。记得那一年从牧区回家,母亲跟我说,他下乡后回津时曾来过我家看望,不过当时的打扮和口音看着已经是个地道的农民了。
在分别下乡后的最初阶段,大家还通过书信有过联系,彼此也相互鼓励过。好像是1970年底我第一次回家探亲时,我和宝荣见过一面,那时他家在现在的八大里居住,我曾到他家去过一次。记得从他家出来,回家的路上骑着自行车还遇到了去厂里上班的父亲,那条路就是现在的大沽南路,只不过那时还是一条炉灰铺就的土路。父亲回家还跟母亲说,远处看到我,长得有点大小伙子的样子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牧区生活的单调无聊让我慢慢地感到没了意思,那种接受再教育的方式、那种默默地生活有何意义?这似乎对自己的最初的理想与信念产生了动摇,所以心情也变得沉重起来,后来再也没有了书信中的那些豪言壮语甚至都懒得写信了,所以渐渐地我们也就失去了联系。一晃就是几十年,其实这些年也曾回想过中学的那一段时光,想过当年的好朋友们如今都在哪、过得怎么样呢?
如今,通过知青网我们奇迹般的相遇了,望着他的留言,我激动万分,浮想联翩——他希望和我见面,我在猜想这个“学习而来“是他们中的哪一个?“大姐姐”是不可能了,他已经离开人间几十年,第三位40年前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了,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紧挨在我身边的宝荣了。于是我也在网上给他留言——6# 学习而来 老朋友、老同学你好,看到你的留言和照片,十分激动,我浮想联翩,这让我想起了40多年前。照片中的4个人是中学时期的同班同学也是好朋友,本来说好了的,一同下乡到内蒙,但后来本人急于去最艰苦的地方选择了牧区,另两位去了阿荣旗,还有一位回了滦县老家。这是他们1969年4月临别前夕的合影留念。没想到你能保存至今,真让我感动。很想和你见面,这大千世界说大就大说小就小,应该感谢今天科技的发达,感谢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如此神奇的联络空间。很想和你会面,方便的话,再登陆时留下联系方式,我好主动联系你,我们好好一叙。

很快我收到了信息,于是,立刻一个电话打了过去,当我们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时,心中的激动难以名状。
本月初的一个周六的下午,宝荣如约来到我退休后工作的单位。见面时我们紧紧地相拥在一起,用宝荣的话来讲,此次见面不只是激动,简直就是心潮澎湃,他下午回单位给学生上课时,总是走神,心情就是不能平静下来。的确,太不寻常了,整整过去了45年啊,弹指一挥间,我们从一个翩翩少年都变成了饱经沧桑,满脸皱纹的老人了。因为是工作时间,宝荣下午也有课(教授书法),所以我们仅是简明扼要地讲了这些年各自的一些经历,相约改日再谈。如今通讯方便了,相信大家在有生之年更会珍惜这一段情谊。
这几天我的心情一直不能平静,脑海里一直在搜寻着少年时的记忆,但唯一能够记忆清晰的就是宝荣的钢笔字很漂亮,我想这也为他日后能够成为一位书法家而打下了基础吧。宝荣下乡到内蒙古阿荣旗,一呆就是十来年,1978年才返城回津,在农村除了务农,他还学会了木匠,有着一手好的木匠活儿,而他当木匠的启蒙老师,则要归功于照片中的第三位,他的名字叫钧麒。钧麒为人朴实,是他最初教会了宝荣一些木工手艺,下乡前夕还送给宝荣一件木工刨子,宝荣说,这件刨子他保存了很多年。在我去牧区前夕钧麒用他的手艺,又从家里找了些旧床板,刻意为我打制了一个用来装衣物的木箱,其中为他帮忙的应该也有宝荣。后来我带着这个打木箱去了牧区,后来这个木箱又随着我到了格尼河农场,再后来我又带着它回到了家乡,再再后来就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流失了。
网络让少时的朋友失而复得,应该感谢现代化的今天,感谢信息时代,在我们的有生之年让我们充分的享受到由此带来的快乐。我和“学习而来”将是永远的朋友。

360截图20150116154850875.jpg (65.15 KB, 下载次数: 1)

360截图20150116154850875.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8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794
45#
发表于 2015-1-17 08:07:17 | 只看该作者
当年同学少年时,
各奔东西去度日,
如今网络重相传,
已过四十五载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46#
 楼主| 发表于 2015-3-9 15:09:16 | 只看该作者
黄花公社
昨天上午(3月8日)我们黄花公社的部分知青再次聚会,地点是位于南门外大街上的正阳春饭馆。因为一件别的事情,我提前来到南市附近。事情办完后便在食品街、鼓楼附近转了转。大约10点钟左右接到老李的电话告诉我他已经乘车在路上,很快要到我家附近要我出来到车站一起过来。其实这件事情前些天已经说好了的,我告诉他,我提前过来了,咱们饭馆见吧。大约11点前后,人们陆续到来。这次应该是这些年来聚会同学比较多的一次,总共20多人吧。早先聚会时基本上是我们黄花公社阿尔山队和达赖队的,而且以42中同学为主。而这次不同于以往,它涵盖了全公社4个队(阿尔山、达赖、罕乌拉、白音宝力格)的知青,而且42中和早我们一年到牧区的52中老知青几乎各占一半。有几位同学是第一次认识或分别40多年后的第一次见面,比如52中老知青申大哥、老大姐陈如意、张秀敏还有曾经为守护张勇在牧区奋斗了近10年的贾爱玲和他的爱人李志。
这次聚会让我再次体会了知青友谊的纯真,在交谈中大家都表现出对彼此的关心和祝福,新朋友都留下电话表示以后要多多联系。的确,一晃我们都老了,很多人都已老态龙钟,一些人口误也比较多,表现出记忆力、反应能力的衰退。在我们这桌的男士中糖尿病、高血压者占了多数,还有四哥声音嘶哑——这是晚期肺癌的一个表现,但他仍乐观大方不失风度,我想面对绝症而不惧,也是一种知青精神吧?知青聚会,抽烟喝酒是少不了的,所以包间内酒香浓浓,烟雾弥漫。人们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畅所欲言,仍然豪气冲天。但毕竟岁月不饶人,何况还有夫人们不时地过来提醒,所以较之从前还是收敛了许多。
额尔顿乌拉公社是我们公社的名称,但叫得最响的还是黄花公社。但为什么叫黄花公社,这个问题这一段时间总是莫名其妙地萦绕在我的脑海之中,因此便借此机会向大家请教。起先有同学说因为咱们公社山梁上夏天常开满了黄色野花之故,但从李志口中知道了蒙语“黄花拉”;低洼之处的意思,而我们公社所在地位于山谷之中,也就是低洼之处,所以黄花是一种谐音,不自觉中我们就习称为黄花公社了。我想我的求知欲望得到了满足也是本次聚会的一个收获吧。
不知不觉中几个小时过去了,直到服务员来催促,人们这才不太情愿地匆匆告别,并相约明年再会。岁月流逝,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知青一代正在老去,像花一样会凋谢、像生物细胞一样会凋亡,所以愿大家珍惜今后的日子,珍惜知青这一份情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8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794
47#
发表于 2015-3-10 08:08:07 | 只看该作者
三八知青再聚会,
众友相见情难归,
谈天说地意不尽,
公社名称今方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48#
 楼主| 发表于 2015-3-31 20:53: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思歌腾的故事 于 2015-3-31 20:55 编辑

清明祭
清明将临,那天到寝园扫墓,园内及周围人山人海,同往年的情形如出一辙,一年一度,也是一种轮回。这几天心中总是有点不平静,今天这一整天的冷雨,也使自己的心阴沉起来,所以就想写点什么。

甘蔗汁
    3年前,孩子的三舅被确诊为肝癌晚期,在尝试了中医药、肝动脉灌注化疗甚至求助于庸医偏方等多种办法、经受了癌症引起的疼痛、腹水、黄疸、消化道出血等痛苦折磨之后,最终死于那一年的平安夜。每当想起孩子的三舅最后那一段的日子,特别是因为疼痛使他烦躁不安甚至头撞山墙的情形,那一种辛酸与忧伤也总是由胸中涌起而且脑海里还常泛起三个字——甘蔗汁。市场上有一种自制的饮料——甘蔗汁,这是用新鲜的甘蔗压榨而成,属于现做现卖的那一种。很甜,2-3元一杯,约150-200毫升左右。这是孩子的三舅病中最喜欢甚至每天不吃饭也要喝的饮料,即使在他临终前的那个上午,已经处于休克和有些肝昏迷的他,在他的清醒时刻仍然还叨念着甘蔗汁。甘蔗汁虽然香甜,但它留给我的却是往事中的那一段悲凉。

萝卜
  邻居老周的妻于130日凌晨告别了3年多癌症引起的病痛,死在了羊年——她的本命年到来之前。在没有了血压的状态下,在危在旦夕之后又坚持了半个月之久,让人不能不慨叹她顽强的生命力。周妻面对重病的乐观坚强,令人敬佩,在我从医生涯所遇到的癌症病人中很少见。在看望她的日子里总是见到她吃些萝卜,用她自己的话来讲,自生病以后几乎每天不断。她吃萝卜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癌症腹腔转移和粘连引起的不全梗阻和由此造成的腹胀、腹痛、呕吐和不排气。她用这种办法或多或少地减少了症状。萝卜伴随了她好几年,也让我对萝卜印象深刻。一晃她病逝两个月了,她的音容笑貌甚至吃萝卜的样子都能浮现在我眼前而在她生命的最后几天反复说过的那句“治病救不了命”话,那种无助与无奈更让我刻骨铭心。人都免不了一死,时候到了,谁也救不了你,神仙也不能。

卡拉OK
   退休以前,科里的同事们关系很好,也就间或些日子大家出去娱乐娱乐——唱唱卡拉OK,至今我的电脑里依然保存着大家在一起唱歌的许多视频。闲暇之际,打开电脑放一些视频,重温往日的快乐,也是一种享受。不能忘却的是我退休时大家欢送我的晚宴后的那一次卡拉OK,那是最后一次与同事们一起唱歌了,而这次的组织者也已经是一位故人——管后勤的赖师傅。
   和赖师傅同事多年,但真正较密切的交往则是在退休临近的日子,那时才了解到赖师傅为人正直是一个可交的朋友。所以在欢送我的时候,科里的同事们邀请了他。饭后赖师傅执意出资请大家去唱歌,也是那一天第一次听到了赖师傅的歌声。虽然歌不在调上,但让大家看到了赖师傅内心深处阳光灿烂的一面。可惜,两年前春节后,心脏性猝死夺去了赖师傅的生命,而在他去世前的2天我们还通过电话拜年呢。赖师傅的死让人再次感受到生命脆弱、人生无常。

永远的遗憾
   清明,万物复苏,春天来了,是人们外出踏青出游的季节,也是祭祀亲人,为故人扫墓的时节。在这段时间也就时常想起已经故去的亲人;父母和长兄。父亲病故于1984年秋天,距今已30年之久。那一天我守在父亲病床前,面对重病的父亲为自己作为一个医者却不能救他而失声痛哭,反倒是父亲安慰我,该吃吃,该喝喝,不要想不开。母亲因突发心肌梗死病故于19873月,在生命垂危之际也是她叮嘱我一定要坚强。2007年,刚过60岁的大哥也因心脏病住院,经过2周治疗不见好,在无望的情况下,我决心赌一把,将大哥接到我工作的医院,我想用我的能力挽救大哥。但事与愿违,我还是没有留住他。这些都成为刻在我内心深深的伤,留下心中永久的痛。
而今,生活水平提高了,住上了大房子,也有了私家车,物质上增添了幸福感。但是,每当想起已故的父母,他们的一生都生活在贫穷和困苦之中,没有享受到今天的好日子,而我作为他们的儿子,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也没有充分尽到我的孝道。假如有来生,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但是没有假如、没有如果,如此便留下了这永远的遗憾。
怀着一种淡淡的伤感,我写下这些,以缅怀逝去的亲人和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738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794
49#
发表于 2015-4-1 07:41:50 | 只看该作者
清明时节最惆怅,
医生更多对死亡,
睹物思人此时更,
缅怀之中又感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8

主题

185

帖子

90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46
50#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6:23:34 | 只看该作者
情系四、二五
    ——献给联谊会20周年纪念
前几天,我很高兴地接到乌兰花发来的通知;本月25日举行一年一度的新右旗知青联谊活动,这也是大家期盼已久的。虽然地点偏远了点,但交通还是方便的,所以将届时参加。现在的联谊会,越来越受大家关注和欢迎了。以前总是有小范围的知青聚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家务的繁多,身体状况的大不如前,这几年人们的相聚就少了许多,因此每年的联谊会便成了大家的一次难得聚会。时间过得真快,去年5月阴雨绵绵的那次聚会仍历历在目,而新的一年又来了,而且还是联谊会成立20周年纪念。相信参加这次活动的知青朋友会更多,气氛会更热烈。
上山下乡的日子在我们生命的历程中虽然不算漫长,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迹。对于知青岁月,人们褒贬不一,对于知青一代也评价不一。虽然我对那一段生活并不留恋,但奇怪的是自从离开草原以后,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在哪一个地方,每年的4月25日我都会想起这一天是我下乡的日子、是我成为知青的日子或者说早已把它视为自己生命中的一个纪念日。每逢这一天,只要我想起,我的内心就会不平静。它让我想了起那一段艰苦的时光,想起茫茫的草原和祖祖辈辈生活在那里的勤劳朴实的蒙族牧民,想起那些一起奋斗过的知青朋友们。我想这就是知青情结吧?草原情结、4.25情结,成就了一段不了情。所以,情系4.25,也是一种自然。
新右旗知青联谊会的确是连接知青友谊、密切天津知青和草原人民友情的一座桥梁。20年来,联谊会的负责同学,做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辛苦的劳动,借此机会向他/她们表示深深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祝联谊会青春永驻,祝新右旗的知青朋友们健康幸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 23:22 , Processed in 0.192011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