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楼主: 黑土同行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愿回忆的往事----系列

[复制链接]

2

主题

646

帖子

29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25
51#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21: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药----民族文化的瑰宝】


  这也是一段发生在农场,我们曾经经历耳闻目睹的故事。


  那年夏天6月了,一个北京好哥们幸运的领到了病退回京的全部手续,打理好行装,踏上了一无反顾的归程。我们一群北京知青赶去嫩江车站相送。空旷的站台上,阳光笼罩在幸运儿的身体上,而我们却只能掩饰着心中的期望。说不完的心里话,道不尽的手足情。看着慢慢启动西去的列车,每个送站的知青内心里都沉颠颠的,好像是远行的车厢承载着我们所有知情的难圆之梦。当列车消逝在我们的视野后,大家都默默无语,步履蹒跚的准备回农场住嫩江县的办事处,寻思着如何能够搭乘免费的车辆回分场。


  从站台出来,刚走进嫩江县车站候车室,脏兮兮、臭哄哄的候车室中间挤满了一群人,远远看去:有的捶胸顿足掩面而泣;有的忙里忙外满脸焦急;还有的探头探脑品头论足。大群的苍蝇在人群周围,在烟雾缭绕里嗡嗡的飞舞。人群的下面停着一副担架,好像还躺着个人。年轻人的好奇心油然而起,送别时的郁闷情绪一扫而光,大家都快步走了过去一睹究竟。


  一个熟悉的身影晃如我的眼帘,只见他一脸焦虑,原本长长的大下巴显得更加长了,痛苦焦虑的表情如同一根长长扭曲的老倭瓜。

   “王师傅,您这是怎么了”?我关心的询问。
   王师傅和我一个车组,人送绰号“王大下巴”,生性懦弱,说话磕磕巴巴慢慢吞吞,是个二老改子弟,那年四十五了,刚刚结婚不久,找了一个安徽的二十七岁的黄花大闺女,人家都说他艳福不浅,老牛啃嫩草,天天搂着个小媳妇睡觉,够滋润的。机耕队十六、七岁的小学徒都敢挤兑他和他开玩笑,在机耕队里除了我对他尊称“您”叫他王师傅,所有的人都直呼其:“王大下巴”。


  他是我们车组的康拜因机手,我一上车组,就跟他一起摆弄那台比我还大一岁的苏式康拜因。(当年火烧康拜因就是我两在一起时发生的故事)记得刚调进机耕队把我和他分到一起,他手把手的交代康拜因上的130多个油眼,从大轮上的每半年打一次黄油,到木瓦轴承每30分钟加一次的机油,其中包括一小时、四小时、八小时、十二小时、二十四小时不等,说的我眼花缭乱张口结舌,于是我把他指定的保养打油的所有部位一一用黄油漆圈好,并注明打油的时间及油品数量,解决了一般徒弟上机两三个月都不易搞懂的问题。终归由于身份不同的原因,他对我说话总是十分的客气,从不敢像其他师傅使唤徒弟那样吆来喝去的。农忙时节每天早上他怕我起不来,都提前几分钟站在床头耐心的轻声对我说“兄弟到点了,起来吧,要不头头又该骂我了”,听着他那哀婉祈求的可怜声,我怎们还能置之不理呢?平时干活他也总是:“你帮我修修帆布带,你帮我拿把工具,你帮我做点什么什么的口气,”就像我是师傅,他是徒弟一样。


  原来担架上躺着的是他的父亲。他父亲是二老改,在总场菜园子工作,那天他父亲一早从场部出来想到一分场看看儿子。搭乘了一辆布吉奇卡车,那种车是汽油发动机,好像是罗马尼亚产的,弓子软车速快,在农场破烂不堪的公路上仍能跑到八九十迈,他站在车厢板子上双手紧紧握着驾驶楼后面的钢架子。由于是空车,车速始终很快,出了场部十几里远,有几个连续转弯,开车的司机依然没有减速,在最后一个急转弯处发生了对面会车,这个司机往外一打轮,也许是舵轮量没把准,也许是车速过快,也许是鬼使神差,车子猛地冲下了路基。四米高的路基,车辆借着惯性在几乎80度角的斜面上滑行了三十多米后,四轮朝上的翻过去。在车辆冲下路基的一霎间,路基斜面上的白桦树像横着的栏杆把近七十岁的老人当胸拦下,后车厢挡板在他躺倒之前又随着惯性狠狠的拦腰挡了一下,然后他像麻袋一样被抛出了车厢,扔到路基下。万幸的是没有被扣在车厢里,否则当场毙命。
  在嫩江火车站,王师傅对我说:“把人弄到县医院,经过简单检查:两条大腿腿骨骨折,骨盆碎成四块,颈椎断了两截,胸椎断了两截、腰椎断了两截,肋骨折了六根儿,左上臂骨折,其它小地方都没细看,万幸的是没有内出血和脏器损伤。嫩江县医院提出,家属需要转院去哪里,医院立马出转院证明,并且要求家属立刻出院,县医院承担不了治疗的责任”。听他一说,我才感觉到事态的严重,这人都碎成几十节,还活的了吗?眼看着担架上的病人只有出气没有进气,像散了黄,裂了壳的臭鸡蛋,就连喝水的力气都没有,喂水只能用棉花球蘸点水,一点一点往里挤。看着病人奄奄一息的呻吟和痛苦的样子,看着王师傅欲哭无泪的表情,我也万般无奈,掏出兜里仅有的十几块钱塞到了他的手中。看着他和家属抬着病人向站台走去的时候,我嘱咐王师傅:“听天由命吧,这种情况也只能是死马当作活马医吧”。其实我觉得大家心里明镜似的,这种病就是拉到北京上海能治愈的几率能有几成呢?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半年多了,歇过探亲假后我又回到了农场,歇假之前王师傅一直没有上班,也不知他的老父亲病况如何。回到机耕队当然要上各位师傅、师兄弟家串串,那天来到王师傅家的院门口时,看到他的老父亲右手拎着少半桶水正浇园子。我诧异的不知该说什么好,王师傅看到我来了忙不迭的把我拥进屋里。点烟倒茶坐定之后,谈及老父亲的治疗情况,王师傅给我讲了一个类似神话般的故事。

        原来,他们登上开往齐齐哈尔的列车。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他们一行的惨状自然成了众人瞩目的对象。多数旅客都对他们表示极大的同情,有一东北老客问明他们的遭遇和想法后,建议说:“就你们现在这样的情况别说去齐齐哈尔了,就是北京、上海的大医院也很难保证,花多少钱不说,何况病人现在这种状态熬得到熬不到都难讲,据我听说咱们附近***屯子里(我记不清是双山还是讷河了)有个老头专治跌打损伤,据说齐齐哈尔、哈尔滨的都到他哪去看,你们找他碰碰运气,就死马当活马医吧”。听人劝吃饱饭,于是他们中途下车,按图索骥找到了那个并不起眼的屯子医院。


  其实那就是东北农村里一个普普通通的大院子,没有任何与医院标识相同的痕迹。病人被抬进堂屋,一中年男子简单的询问了受伤的经过和治疗的情况,立刻到后院请出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这位老先生,迅速指挥家人绞碎了病人身上的全部衣裳。每一下轻微的触碰,病人都表现出极大的痛苦,只见这老先生端起一大碗白酒,咕咕东东了喝了一大口,呼的喷向裸露的病体,在连续几口雾捶飘渺的酒雾之下,病人好像忘记了痛苦,没有了呻吟,恍如一具走火入魔的木乃伊。见他如饿虎扑食般醍醐灌顶似的迅速按了下去,在病人的肢体受伤的各个主要关节做了理顺、抻拉、复位似的拿捏,病人好像居然没有一丝痛苦的感觉,任凭医生的恣意摆弄。虽后老先生起身告之家属,来的晚点了,若早来两天会完好如初的。随行的家属如遇神明般跪倒在地下,苦苦哀求。接着,老先生拿出一个地址,说道:“前些日子,治了一个病号,是齐齐哈尔的,当时给他开了两付药, 他用了一付就好了,还有一付,你们到他家去就说我向他借的”。家人岂敢怠慢,连夜去齐市取药。
  一付中药据说当时价值200多元,相当我们半年多工资。也够贵的,据说是花了5000多元的交通费才购置齐了的。按照老先生的说法,中医药虽然普通的就是一把野草、几块顽石、动物躯壳脏腑,但是,神秘的集合就是无价之珍宝!药材取回,经过秘方炮制,每天病人只是吃用火柴盒做容器的药面,一天三盒早中晚每次一盒,据病人自己讲吃了这神奇的药面感觉到好像骨头都在自己往出长。连续两周之后,病人已经大见好转。虽然肢体不能自主,饮食且安,痛苦已除,面见红润,神态如初。一日,老先生查房,发现诧异,对家属直言。病人初来之时,骨节断裂之处,虽已尽力复位,但病人骨折位置过多,几处非为紧要之处拿捏不到位,且当时医治也无法顾及,故此某些已经长成的伤处,还需重新恢复。家人哪敢不从?随即老者喷酒断骨,重新接茬。依旧每日三火柴盒药面,又过月余患者能坐起。两个月之后在人搀扶之下可慢慢行走,三个月可独立缓行。


  医治期间“王大下巴”尽管木纳,也与老先生混的较熟,得知老先生年轻之时,乃闯关东之人,偶年“挖棒槌”不幸坠入深渊,骨折后遇一猎手相救,传其跌打损伤之秘方。此后长期实践,毓人无限,非以为涯,谨饬德昌。在小小的山村里默默的为周边百姓造福,后来名气日甚,在那个信息非常闭塞年代里,据说哈尔滨、齐齐哈尔的病人都慕名而至。


  借来的药,按老中医的说法只够半个疗程的计量,因此继续采购药品成了家人奔波忙碌的主要任务。什么东北的虎骨(要那个部位的);南海的珍珠(要多大个的);西藏的红花;天山的雪莲等等、等等。二三百元的一付药,在全国托人跑了将近一个半月的时间终于凑齐三付,细一算计光交通费就花了一万多。


  在治疗到四个月的时候,病人已经能够基本自理,到附近县医院拍了x光片,对比之下,就连医生都惊得合不拢嘴。认为绝对是不可思议。


  神奇的故事令人震惊,神奇的效果令人费解,虽然不可思议,却是眼见为实,让人感到中医的神秘,民族文化的璀璨。自此对中医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偶尔得空也遍寻秘方、验方,以备家人朋友不时之需。


  回到北京之后,在当装卸工班长之时,结识一挚友。此人乃高中67届,上山下乡时奔赴海南农场,后辗转山西插队,办回北京。聪慧豪爽,性情中人,回族,酷爱中医。在海南劳作时自修中医。诊脉、针灸、按摩、开方样样精通。**又在北京西苑中医学院深造,在其上学住校期间,用酒精炉做饭,在一次添加酒精时,偶然不慎被炉火燎伤脸部,脸颊大部分二至三度烧伤。医院教授都认为必留疤痕,此君不需学院治疗,闭门谢客,自己回家疗伤(当时我曾代表组织去他家探望,满目疮痍,血里呼啦,惨不忍睹)两月有余再次相见,颜面完好如初。据说就连学院专科治疗烧伤的专家都赞叹不已。在他毕业回来,单位专门为他购置了中医药柜和加工器械,全体职工、家属以及周边百姓都受益非浅,经济实惠,药到病除,每年至少给单位节省三四十万的医药费。并且还是对外社交,联络上下各个方面关系的有效方式。2000年被邀赴加拿大讲学,期间数次轰动课间,其中一长年座轮椅老妪,针灸之后,即行站起,令当地新闻界轰动不已。05年其携妻子儿女移居加拿大,开始新的洋插队生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6

帖子

29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25
52#
 楼主| 发表于 2017-9-25 21: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土同行 于 2017-9-25 21:13 编辑

科学社会蕴情深,
学以致用暖人心,
发展就是硬道理,
展示和谐为情真。

以经曾历难忘魂,
人事练达淡默宸,
为崇科学观发展,
本顺成达消妄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6

帖子

29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25
53#
 楼主| 发表于 2017-9-29 21: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受伤】

  在农场机耕队干活应该算是受伤频率较高的,每天磕磕碰碰的,皮外伤简直就是小菜一碟,拧螺丝一揬碌,手上就会碰掉一块皮,上窜下跳的一不注意就会被牁的青一块紫一块的,一不留神锤子砸在手上会痛的转圈直吸溜。所以每天挂点彩一经成了家常便饭,往往是旧伤未好又添新痛。一般的时候碰破点皮用点烟灰按上,过两天就会自行痊愈。

  麦收或者是大秋时节,是“机油狗子”们最忙碌的,所有的收获任务都要靠机械设备来完成,白天割晒、拾禾收获,晚上还要夜班翻地、耙地,24小时歇人不歇马,每天只有在地头加油保养交接班的时候,机械设备才有片刻的喘息。所有的机械设备超水平的发挥着高效率,同时所有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也在高速的磨损着,只要设备在正常的运转时,我们这些副手们就要不停的在地头修理、拼装、维护设备的零备件。补帆布带、拼装拖链、修理筛框、各种木连杆、木轴瓦等等,以备故障突然发生。

  收获的季节,一台台康拜因,插着红旗,在拖拉机的牵引下,行驶在麦海豆浪之间。在一望无垠的黑土地上,就像舰船起伏在波涛里。康拜因手把握着舵轮,调整着收获台的角度,观察着康拜因的运转状态,隆隆的轰鸣声构成了一曲和谐绚丽的音响。
        一旦设备的声音发生了异常就意味着局部运转出现了故障,每当发现问题,就需要及时进行停车检查。设备故障率比较高的就是帆布传送带,它是收获台底部运转的一条输送皮带,当收获台转轮帆板把挺立的作物拨打到割镰口时,三角形锋利的割刀在连杆驱动下水平运动,就像剃头的推子一样,把作物割断,倒在帆布带上。滚动运转的帆布带,把收获的作物传送到脱谷仓口。仓口内有一条运转着的木链轮,把作物送进钢滚桶。在钢滚桶与滚桶底板钉齿的高速齿合之时,果实与秸秆分离。通过三层振动筛与滚轮风扇的分离,果实落入底舱滚龙槽,然后被升搅至顶部粮仓,秸秆顺爬梯落入集草车,秸秆碎屑则在风扇的作用下洒落田中。所以每天更换一、两次帆布传送带是家常便饭。

  更换下来的帆布传送带则需要及时进行修补。帆布传送带是一条十几米长厚厚的帆布,两侧卯着5公分宽的皮带,连接两侧皮带的是每隔50-60公分宽的一根根的木条,铆钉穿过铁片压着木条、穿过皮带和帆布与胶垫及垫片,用锤子垫着铁砧子用铆钉铆接起来。帆布传送带破损主要就是起横向支撑的木条折断了,一般折断一两根木条还可以凑合运转,但是由于横向支撑的扭力不均匀,很快就会造成更多的木条折断。每天坐在地头修理传送带就要花费许多时间,首先要把折了的木条上的铆钉剔断,重新安装新的木条铆好,一不留神锤子砸在手上就是一大块青紫或者是血肉模糊。

  记得一次给康拜因换帆布传送带,我人趴在割晒台外侧,用力抻着帆布带,不留神右手的小拇指放在割刀的岔口上,在猛地拽帆布带时,动了一下就再也拽不过来了,想抬起右手也抬不起来,低头仔细一看,原来刚才帆布带在拽动的瞬间,带动传动连杆,割刀把小手指头卡住了。反转一下才把手拿出来,只见小手指头深深的割出了一道大口子,白白的指骨清晰可见。我捏着伤口,在一个师兄的陪伴下回到分场医务室包扎。在包扎的过程中,觉的心口一热晕了过去,还是一个上海的知青大姐,为我沏了一碗白糖水灌将下去,才慢慢缓了过来。(98年去上海遇见她提及此事,她说早就忘了,但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呀。)现在我的手上依然留着历史的见证,后来据师傅说,亏了是你自己上帆布传送带,要是两人用力拽的话,你的小手指头就会被切断!

  比起另外一个师兄,我还算是万幸的。他也是在麦收时节,维修康拜因,在更换风扇滚筒的三角带时,不幸把手搅进了皮带轮,右手从虎口一直切到手腕,整个一只手就剩下手背的一层皮还连着,骨头、肌腱、血管都被压断,在嫩江县医院手术时,眼见缝合过程中,镊子每夹起一根手指的肌腱,那个手指头就像抽筋般的弹起,伤口愈合后,整个右手萎缩。2007年8月份回农场去,在一分厂又遇见了他,谈起当年的事故记忆犹新,他也始终记得我在嫩江县医院护理他的过程,三十多年过去了,他的手恢复的还不错,现在已经按工伤提前办理退休手续颐养天年。

  在农场类似小孩爬进康拜因的故事和为了排除故障钻进康拜因脱谷仓误启动造成的死亡事故太多了,血一样的教训,让人揪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6

帖子

29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25
54#
 楼主| 发表于 2017-9-29 21: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黑土垄头垄土黑,
飞鹅飘雪飘鹅飞。


历经千险千经历,

辉染烟霞烟染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6

帖子

29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25
55#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21:4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舔斧头]

  初到东北,经历的第一个寒冬,就让我们领略了它的威风,零下40度的低温把所有的人都堵在暖和的土坯房里。为了保持宿舍的温度,大家还要去山上砍柴。

  “三龙”是北京知青里年龄最小的,当年还不到十六岁,但是人小鬼大,如果早上起来你发现牙缸里盛着满满的尿,不用猜,就知道肯定是这孙子办的。一般的处理方式就是给他两个大耳瓜子,之后再把牙缸子扔出宿舍。

  第一次上山,每人都发了一把斧子,抗在肩上也挺威风。山上砍树正是个力气活,碗口粗细的柞树基本上不用斧刃,用斧子背,两下就断了。桦树则不然,必须要玩命的砍 。干活歇息的时候,一个东北知青,忘了是那个地区的,对三龙说:“渴了,你就舔舔斧头,老甜了”。这小子不知道当时是否吃错了药,伸出舌头就舔,结果不得而知,舌头牢牢的粘在斧头上,玩笑开得忒大了。看着他那痛苦的表情,大家都乐得不可开交。最后还是排长是在看不下去了,但是也没啥好办法,让大家出主意,一哈尔滨知青说:“这荒天野地的有啥招儿呢?只能用尿呰吧”。没办法,小三龙只有接受二十多位知青的轮番洗礼,才将舌头冲了下来。回家的路上几个知青每人抓了一只小老鼠,在尾巴尖儿上吐口吐沫,往斧子上一粘,老鼠的尾巴尖就牢牢的粘在斧子上,晃晃悠悠的一直回到宿舍都掉不下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6

帖子

29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25
56#
 楼主| 发表于 2017-9-30 21:48:0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雪飘摇飘雪白,
来往行人行往来,

水净无根无净水,
台前做戏做前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6

帖子

29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25
57#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15:4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土同行 于 2017-10-5 08:21 编辑

                                                          
                      广场    高悬
                     华灯下    映人寰
                 举目眺望    岁序轮环
                  古今兴衰事    甜酸苦辣含
        祈福华夏夙梦    万流景仰龙盘
  百年屈辱铭心刻    炎黄复兴大业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6

帖子

29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25
58#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15: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月
                    莹炫  天阙
                粼波碧  绚太液
            琼岛荫深  瀛洲煜烨
        渎山大玉海  铜仙承露雀
    西天梵境白塔  仙山琼阁神谒
几度嫦娥飘逸望  人间美景惊步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6

帖子

29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25
59#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08:2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土同行 于 2017-10-5 08:57 编辑


 偷西瓜
     一分场每年都会种上几亩地的西瓜和香瓜,自然成了知青窥视的对象,每年西瓜和香瓜还没有熟透,就会遭到知青们的偷袭。守夜打更的二老改(一般都是种瓜的把式)一般都不敢主动的管,只是远远发现偷瓜贼时,咋呼几声装装样子,或者是象征性的敲敲锣,把偷瓜贼吓跑罢了。如果真的敢过去面对知青,也害怕不知会遭到如何的修理,轻的会挨上几个不明方向的生瓜蛋子,重的也许还会被塞进麻袋里一顿胖揍。(过去发生过类似事件,无从查起。)
     那时知青偷瓜总是三五成群,夜深人静之时窜入瓜地,顺着垄沟悄悄爬行,进地前脱下裤子,用鞋带把两只裤脚捆好,摸到一个西瓜轻轻敲敲,如果是熟的就塞进裤腿里,直到两条裤腿装满,再用皮带记口,悄悄回到地头,把裤腿叉在脖子上,满载而归。
     后来据说从总场借来一个瓜把式是个二老改,据说挺厉害,会点武把鞘,偷瓜之风锐减。原来这个老家伙确实不简单,据说在华野干过侦察兵,他曾吹嘘给陈老总当过保镖,不知犯了啥事。身材不过一米六五,当时也有60多岁了,一双眼睛瓦兰,活像一只波斯猫,眼神极有杀伤力,一般人和他对眼都超不过10秒钟,大家都叫他“老蓝头”。总场的知青都知道他,因为一次在总场小剧场看电影,大家都想抢占好的位置,所以一些来晚了的知青看见这个并不起眼的二老改小老头就想把他撵走,结果这个老蓝头不紧不慢的说,你们上来四个人,要是能把我抬走,这个座就是你们的。结果上来四个膀大腰圆的东北壮汉,累得气喘吁吁愣是没有把这个瘦小枯干的老头搬起来。
     老蓝头看瓜地真是有绝的,静悄悄的夜晚,他走路的动作就像灵猫,一点声音也没有,当你匍匐在瓜垄里轻轻的敲着西瓜时,他总是在你感到意外的时候幽灵般的出现在你的面前吓你一跳,然后礼貌的把你请出瓜园,夜光下他那蓝幽幽的眼睛闪烁着狼一样的绿光,令你胆颤心寒丧失继续下手的信心。
     时间长了,和“老蓝头”也混的熟了,晚上想吃西瓜了就到瓜园找他闲聊,在让他给挑两个又甜又沙的西瓜解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646

帖子

292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925
60#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08:3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土同行 于 2017-10-5 08:37 编辑


【偷瓜】
月黑云遮远山,
猫腰摄足垅边。
西瓜地里指轻弹,
细摸个大溜圆。

看瓜窝棚灯闪,
黄狗狂吠连连。
裤腿两衩瓜装满,
肩扛甜蜜回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3 10:18 , Processed in 0.204011 second(s), 21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