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1873|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纪实《远离上海赴南疆》

[复制链接]

58

主题

213

帖子

6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7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4-19 12:36: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华 于 2020-4-20 07:35 编辑

远离上海赴南疆

  在我记忆的人生长河里,许多往事难以再现,唯独上山下乡的故事,尤其是离开上海的情景,却时常浮现在脑海里。
  50年前的今天——1970年4月20日,上海火车站人山人海,锣鼓喧天,红旗漫卷,高音喇叭里不断地播放着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
  当时只有17岁的我,也涌入了这茫茫的人流之中,急急忙忙地拿着刚从大姐身上脱下的、还带着余温的朝阳格衬衫,匆匆地登上了南下的列车。
  呜——汽笛长鸣,列车慢慢地开动,站台上的家长和车厢内的知青哭声震天,组成了一支激情悲壮的“送行曲”。
  我赶紧往车厢后面跑,通过车窗看见父母在不停地挥手告别,大姐跟在车尾后奔跑了一程才停下来。列车渐行渐远,人影越来越小、直至消失。
  离开家乡,告辞亲友,泪别爹娘,我和同学们一起踏上了知青之路。
  列车风驰电掣般的在原野上飞驶,越往南走,春意越浓,车厢外的景色渐渐变绿,车厢里的气温慢慢升高。经过三天三夜的越山岭、跨江河、穿隧道,火车终于抵达了春城昆明。再转坐卡车,又是四天四夜,几十辆军用敞蓬卡车浩浩荡荡,犹如千军万马向西双版纳挺进。
  我们燎原中学被分在一师二团七营七连,迎接我们的是一个身材矮小、脸色黝黑,穿着褪色军装而没有军衔的转业军人,原来是我们的指导员,听说他枪法精准,还干过特种兵呢!
  我们默默地跟着他走,赤脚趟过六连门前的小河,弯过几道山梁,七连驻地便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半山腰推了块平地,左右是两排茅草房,入口处有一间简陋的文化室;东山脚下的伙房边,有一条由西向东潺潺流淌的小河;西山脚下的山沟里,有一块平坦的沼泽地。路崎岖,山险要,人稀少,物贫乏。
  目睹眼前的一切,我仿佛一下子掉进了万丈深渊,叹息缤纷的理想化作泡影,担心玉米饭、盐巴汤难以下咽。更恐惧的是,我将要成为这块贫瘠处女地的第一代“老农民”,世代繁衍、劳碌耕作,我又失声痛哭了好久好久……
  我的行李被运错了连队,等到半夜送来时,四人间的竹篱笆茅草房已住满。年轻腼腆的吴连长是现役军人,他找了一间没门的、只能搁一张床的小房间给我住。吓得我几夜都不敢合眼,生怕老虎闯进来一口把我吞掉。
  我像个孩子似的,每天跟连长闹着,不是要门,就是要求减轻农活。连长被缠得实在无奈,遍把我安排在连队苗圃班,到苗圃地学习橡胶嫁接。
  培训班住宿安排在小街附近的傣族村寨里,我住在傣族老乡岩买家,他有一对可爱的儿女,妻子身材窈窕,温柔漂亮,全家人亲切热情,对我挺好的,我一下子又找到了家的感觉。
  此后,我开始了长达9年的下乡岁月和知青生涯。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96

主题

2186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578
QQ
沙发
发表于 2020-4-22 21:14:12 | 只看该作者
上海知青来云南,是1970年中期,正好是插秧开始的时候,我那时正好从场部“借调”被连队召回。但人还在场部,我们营来的多是崇明的,穿着打扮不像上海人那么“洋气”,都很朴实、老实,男生手很大,握手时感到力气很大,女生都很腼腆,低着头不太爱讲话。因为我很快要回到一连,就特意仔细看了看分配到一连的几个同学,觉得都挺好的。其中一个高个子,浓眉大眼,宽宽的肩膀粗大的手臂,一看就是干活的好手,问了一下他的名字,叫“黄宏宝”,我就记住了他。
    待兵团成立后(团部是3月1日成立的,营部的成立大会是在4月1日),我是四月底回到一队,当了“文书”,那时,连里已经安排好了他们的工作,原来的几个组,变成了五个“排”,前四个是生产排,加一个“后勤排”,黄宏宝分在了后勤排,学着赶牛车,而我这个文书也在后勤排里,但不在一个班。他在运输班,我在勤杂班和喂鱼、放鸭子、养猪、放牛的和卫生员、仅有的几个割胶工在一起,老弱病残的。他所在运输班,都是壮劳力,赶牛车得有力气,搬上搬下的全是他们的活儿。
    几经接触,我了解到,他们多数是渔民的孩子,从小就在船上长大,脚板宽大,五指分开,走在田里比我们北京知青不知稳了多少,他们力气都很大,就连女生也是一样。分到各班的他们,都得到了老工人的认可,甚至比我们北京知青更受欢迎。
    一队(1连)一共分来八个上海知青,四男四女,男生除了黄宏宝之外,还有王凤生、倪生发和张雪新三个;女生是邱士芳、陆小英、张木兰和倪品娣。倪品娣是倪生发的姐姐。黄宏宝后来招兵走了,去往贡山军分区学了兽医,在昆明学习时,我还到118部队去看他,和他一起在118部队的还有一个昆明男生,学的是训练军犬;张雪新后来一直装精神病,疯疯癫癫的,把连队的水果甘蔗砍了,大捆大捆的拿给卫生所的上海老兵,还躺在床上七天七夜不吃不喝,后来“病退”回了上海,傣族连长就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四川知青说:“你们要有张雪新的一半毅力,我就都让你们回家。”倪生发也回到了上海,有时还来北京看望他的姐姐,他姐姐嫁给了我们一连的北京知青,定居在北京;在北京的还有张木兰,她是嫁给了二连的北京知青王午,她是一连上海知青的模范,很早就提干了,当了“排长”,后来好像又当了“副连长”,不过那是我离开之后的事了。陆小英后来也回上海了,但一直没消息;邱士芳倒是见过一面,她来北京旅游,住在北京知青家里,我们去看她,不过,变化太大了,她以前白白净净的,现在是又黑又老,简直就是两个人,根本认不得了。男生还有一个王凤生,他现在在上海过得挺好,微信还常联系。黄宏宝倒是听说早已去世,他是复员回到了上海,安排在城里上班,不知什么原因病故了。那个“病退”回去的张雪新,据说过得不错,就他那心机、毅力,在这个大变化的年代,估计干什么都差不了。
    拉拉杂杂说了半天,也是看了楼主的文章有感而发,大概是老了,容易怀旧。也是,年轻时的好多事情,现在,一闭眼就是它。毕竟是亲身经历过的,而且是最好的、最年轻的时候。
    ……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213

帖子

6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72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5-26 10:23: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小华 于 2020-5-26 10:26 编辑
雷午寨主 发表于 2020-4-22 21:14
上海知青来云南,是1970年中期,正好是插秧开始的时候,我那时正好从场部“借调”被连队召回。但人还在场部 ...

谢谢雷午寨主留墨互动与交流!
拜读佳作,屯垦戍边、砍坝割胶,红土跋行、雨林探险,云南映象、兵团记忆,列列在目、记忆犹新。触景生情、思绪万千,重温旧梦、感触颇多,当年下乡滇南的身影,将永远定格在心灵的深处,难以忘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96

主题

2186

帖子

8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83578
QQ
地板
发表于 2020-5-26 10:29:0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雷午寨主 于 2020-5-26 10:30 编辑
小华 发表于 2020-5-26 10:23
谢谢雷午寨主留墨互动与交流!
拜读佳作,戍边屯垦、砍坝割胶,雨林探险,云南映象、兵团记忆,列列在目 ...

是啊!同是云南知青,命运相似,那胶林、那开荒、那满山遍野的绿树、那深不可测的原始森林,都是我们共同的回忆。
希望再写一些当年的经历,发给大家。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青春年华!
谢谢!
欢迎来到《彩云之南》——我的第二故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8

主题

213

帖子

672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72
5#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15:39:36 | 只看该作者
雷午寨主 发表于 2020-5-26 10:29
是啊!同是云南知青,命运相似,那胶林、那开荒、那满山遍野的绿树、那深不可测的原始森林,都是我们共同 ...

是啊!同是云南知青,命运相似,那胶林、那开荒、那满山遍野的绿树、那深不可测的原始森林,都是我们共同的回忆。那胶林、那开荒、那满山遍野的绿树、那深不可测的原始森林,都是我们共同的回忆。——雷午寨主
谢谢超版留墨互动与交流!版纳映象、勐龙记忆,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触景生情、有感而赋:

勐龙恋 知青情

热血沸腾激情扬,
投笔务农赴南疆。
五湖四海聚一堂,
风雨同舟澜沧江。
屯垦戍边建农场,
砍坝挖穴种胶忙。
知青生涯风雨荡,
岁月留痕永不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11-23 19:20 , Processed in 0.191011 second(s), 27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