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29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知青是兵团连队建设的中坚力量

[复制链接]

478

主题

56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09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2 09:47: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知青是兵团连队建设的中坚力量

  我在黑龙江兵团6团25连生活劳动了四年半时间,我深切体会到,知青是兵团连队建设的中坚力量。
  二龙山农场是个老农场。农场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军区政治部青干教导第1团于1949年8月创建的。1952年5月该团奉命集体转业至国营二龙山机械农场。我们所在的河北队建立在上世纪60年代,兵团时期称为25连。连队有天津、北京、上海、哈尔滨、双鸭山等城市知青。
  天津知青是1968年10月16日到达二龙山的,我们学校去25连的有30多人。
  先于我们的双鸭山知青是1968年5月份到达的,来了25人。我们到连半个月后,就是哈尔滨知青20多人到达。再往后是1969年4、5月间上海知青来了大约20多人。大批量来的是北京知青,150人左右,时间为1969年7月至8月间。
  北京知青的到来标志我连知青全部到齐,总共有240多人,加上原有老职工40多人和职工家属160多人,当时我们连队有400多人,在6团是个中上等规模的单位了。
  双鸭山知青到连队之前,曾经有一批长于我们4-5岁的青年,他们是来自绥化孤儿院的学生,于文革前(63年)来农场就业,至今没有人将他们归于知青行列。我们到达连队后将他们归为“老职工”队伍。其他的人是50年代建场初期的转业复员军人,及在东北战场上投诚的和被解放的国民党军人,还有1960年前后从关里(绝大多数是山东人)移民来的乡亲们。
  1968年我们那里还被称为河北队,属于农场体制下的4分场领导。队里领导机构是革命委员会。有一位支部书记姓刘主持工作,还有几位是民选的革委会委员。双鸭山的知青来之后,队里领导就吸收了一位女知青参政。
  1969年初我们连队正式成立,标志是新建了领导班子。6团从北方团调来了一位指导员和一位连长,均是“六六三”老战士(1966年3月集体转业到北方团的解放军官兵,简称“六六三”),留任了一位革委会成员负责机务,我们称之为副连长,又从营部调来一位孙副连长。原革委会主任,党支书调任到新建的28连。那时革委会实际上不存在了。不久指导员因家庭困难就调回老家了。1969年底调来了新的指导员和副指导员。至此新连队的班子就整齐了。
  当时连队领导由团里任命,排级干部由营里任命。连队负责班长的任用。
  我连班排长职务多数由知青担任,其余知青都从事农工、农机驾驶与维修、基建、运输、炊事、饲养等工作,称谓为“兵团战士”。
  当时我们连队有男一排正副排长,男二排正副排长、女三排正副排长、女四排正副排长,机务排副排长、连部会计、文书、司务长。14名排级干部11人是知青,知青占85%。此外,连队卫生员,兽医和学校教师都由知青承担。
  知青比起老职工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城市生活经验。他们到连队后虚心学习,认真实践,勤奋工作,更有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一股豪情壮志和蓬勃朝气。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有过困惑、苦闷、迷茫,但更多的是肯于学习、善于思考、敢于探索和勇于奋争。我们利用宝贵的业余时间,孜孜不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利用政治活动时间讨论探索人生理想道路;在生产工作过程中,面对艰苦环境默默忍受;面对繁重劳动,乐观承担,在实践中逐渐理智,逐渐成熟。老职工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赞在嘴里。知青是心系连队、身体力行、不谋私利、不计报酬、助人为乐的带头人。
  后来,各连队相当一批知青经过最基层领导职务的锻炼,被抽调到团、营机关工作;约从1973年开始,知青担任连队党政一把手的大幅度增多,有不少连队领导班子知青人数达2~3人;从1973年开始,有些知青被提拔到营和团担任领导职务。就我们连队有5位知青分别选调到其它连任副连长、排长,调营部任干事等。
  据《二龙山农场志》记载:截止到1977年,知青有478人进入排以上4级领导班子,约占全团干部职数767人的62.3%,其中团职干部3人,占团职干部的38%;营职干部10人,约占营职干部18%;连职干部约120余人,占连职干部数的50%以上;连队党政一把手约占50%左右;团机关干部110余人,知青约占70%左右;各营机关干部多数也系知青。
  我尊敬的一位知青兄长曾这样说过,知青在兵团曾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和动荡,将青春无怨无悔地奉献给了北大荒,失去很多。但是,经过磨砺所形成的阅历、见识和经验,又是人生中极其丰富的财富,是弥足珍贵的,使我们终生受益。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使人深思。它作为一种运动,是一种无奈之举,是空前绝后的,是不被历史所肯定的。但是广大知识青年在农村、边疆的广阔天地里传播文化,播撒文明,战天斗地,无私奉献,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是可歌可泣的,永远存留在人们的心中。
  这代表了我们的心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36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772
沙发
发表于 2023-12-13 15:58:00 | 只看该作者
同意!没有知青,估计都不用组建兵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1 07:36 , Processed in 0.180010 second(s), 24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