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找回密码
 会员注册
搜索
热搜: 知青 活动
查看: 38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白桦林忆记 四十

[复制链接]

478

主题

566

帖子

2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210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10 10:4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白桦林忆记   
四十
初到河北队共产党员之一
  
高长海:
   我们刚来连队时,在水井旁碰见了高长海。他问我们你们是天津来的?我们说是的。他说我是河北的,咱们是老乡。“你哪里人呢?”“黄骅县的。”当时看他呢,胖胖的,个头不太高挺白净,很老实厚道。然后就问他了,你现在做什么工作。“没有工作,现在呆着呢。”“为什么呢?”“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他重复着。
这个题目挺好,当时挺时髦的一句话。后来,我们才知道。因为他的妻子王秀明在后山放牛时喊了一句口号,是反对毛主席的口号。所以牵扯到高长海还得检查。其实高本身没有问题。他是一九四八年参加革命的老战士,后来随着部队解放了东北三省,再后来转业到二龙山农场。当时他应该是干部编制,好像是少尉或中尉。结婚后,把在家里的妻子王秀明接到了河北队。我感觉高是挺好的一个人,从不多说少道的。我们相处来往并不很频繁。只是由于都是河北省这个地域的人,好像这回是乡亲,提起来呢,更亲切一点。在我们离开河北队的时候,他依旧是农工排的老同志,在连队里不偏不依,在连队的派性斗争过程当中,他没有受到伤害,一个很好的同志。到2009年我回访时专门到他家看望二位老人,他们精神攫烁,非常高兴的欢迎我们。高长海是一个老革命老同志老党员。
  王兆福:
  初到河北队,就结识了王兆福。通过“接受再教育”得知,老王是位革命功臣。1948年他在山东老区入伍,跟随解放军打天下,先后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后随军转业到北大荒。他在部队多次立功受奖。老王勤恳老实,平时沉默寡言,埋头干活,除了一支大烟袋时常拿在手里,叼在嘴上,永远也吸不完,再也没有其他嗜好。我初到连队的那个隆冬腊月,北大荒天寒地冻,是他亲手教我编篱笆。那时候,他有哮喘病,还是坚持劳动,尽管一镐刨下去只不过是一白点,但是每天照例完成十几个直径20厘米、深30厘米的坑用来埋篱笆,他就是这样自觉地默默无闻地工作着。
  后来我们离开二龙山了。待我再次回访时,他已经去世15年了。听说他病危临终前拉住妻子的手托嘱:5个孩子,3个大的都能独立,将两个小的交给山东老家大伯那儿,你就走道吧。老王舍不得离开,直到妻子告诉他,你就放心吧,我一定把他们都拉扯大,我不会走的。这时候,老王才长吁一口气,闭上了眼睛。
  听到这里,我就感觉他们像矗立着一座高山,挺拔着一棵青松。从山东老区走出来又来到北大荒建功立业的人民,何等高大,他们与党与国家一脉相承,息息相通,甘愿为之献身、拼搏。他们品德高尚,与党同心同德,是我们的好老师。
  
  
  赵德毅:
  我们到河北队时,他已经被捕入狱。至于罪状其说不一。好像他当过解放军,复员或者退伍后来到河北队的。他的妻子刘凤当时被定性为反革命分子,罪行是高呼反动口号:打倒某某某。他的儿子受父母影响,也是同样行为被人发现,列为反革命行为。我们到达时,她们母子没有被关押。因为赵德毅的母亲还健在,需要有人照看。这可能是原因之一。
  我们从来没有和他家属接触过。他妻子是个本分的女人,和家属排的女人们在一起,从不多说多聊的,只是默默地劳动。他的儿子那时也小,没有被追究,依然上学读书。
  至于赵德毅详细情况,后来没有人说明过。直到1972年初“路线教育运动”在连队开展时,赵德毅问题始终没有在连队平反落实政策,作为时任指导员、连队支部书记一条主要错误,言传河北队存在宗派,山东人和东北人的地方派性,党的领导不力,迟迟没有解决(还不是没解决好),阻碍连队建设发展。这次运动后,赵德毅恢复了党籍,恢复了职工身份,据说补发了原来的欠薪。但是不久赵德毅就调离了河北队。去向何处,至今无人知晓。
  
  赵彦君:
  当时在鹿队后山管理种植人参。一个瘦巴巴的小干老头,猫着腰,小小的眼睛,见人也不抬头看。其实年龄也就30多岁。据说是在东北土改后期入党的,当然的贫下中农,依靠的主力。可他不善言谈,也没见发挥共产党员的多大作用。他的妻子小她几岁,传言是在家乡花钱买来的。她长得比较丑,怎么用词形容都不过分。由于赵活动能力差,身体虚弱,为人老实,因此知青没有人接触过他。也没去过他家。但是他的丑媳妇,倒是风流,逮谁跟谁。别人用一块带肉的猪皮就能和她私通一次。
  我们知青没人联系他们。
  
  宋常青:
  一到河北队就听说我们这里有个“胡子”。好奇的我们不停地问:“什么是胡子?”“谁是胡子?”后来有一天我们去鹿队,看见在饲料房间的大锅旁有一位上了年纪的老人,慈眉善目,笑容可掬地应对着我们打招呼。他个子不高,看起来很健壮,那年看上去得有50多岁,我们长辈的年纪。
  下山后,老职工告诉我们那人就是“胡子”宋长青。我们至今也不相信,有这样的“胡子”。
  胡子,在东北话里就是土匪。管土匪叫胡子,为东北特有叫法,后来流传于北方地区。旧时的胡子大多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为害一方。所以一讲“胡子”就想起“座山雕”。
  他不像,我们深信他也不是。文革期间的群众怀疑不能作为证据。老宋头能说,但是不常说。该说就说。那时只看见他独自一人,劳动、吃饭、睡觉都在山上的鹿队。由于鹿队离连队食堂有2里多路,他有时就不去食堂打饭了,请其他人带上几个馒头,可以吃上几顿。远离连队知青,知青也没有专程拜访他。只是老宋周围的知青和他一起劳动。
  1970年初“整党建党”后,老宋被恢复了组织活动,实际上证明了他的非“胡子”的身份。
他对二龙山对德都县比较了解。是他告诉我们,1933年才有的德都县。为纪念在解放初期的抗日英雄赵青山副营长,德都镇改名为青山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40

主题

6万

帖子

136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361866
沙发
发表于 2024-1-11 08:44:32 | 只看该作者
都是队里老党员,
一一介绍不等闲,
难得楼主好印象,
清清楚楚明白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技术支持:信动互联(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知青网-中国知青网络家园 ( 京ICP备1202517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5847号 )

GMT+8, 2024-5-3 22:01 , Processed in 0.097005 second(s), 22 queries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